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原蚕饲养省力化技术,通过对原蚕小蚕共育、原蚕大蚕饲养省力化、原蚕全程叶面消毒、原蚕方格蔟上蔟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原蚕饲养省力化配套技术措施的探讨,达到原蚕繁育省力、高效的目的,从而降低原蚕饲养成本,增加蚕农饲养原蚕收益,进而使原蚕区繁育蚕种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卫东 《四川蚕业》2004,32(2):29-30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如何将蚕农从蚕儿饲养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蚕农的养蚕劳动效率,是每个蚕业工作者必须面对且解决的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3.
<正> 当前我市原蚕区劳动力紧缺已成为非常突出的矛盾,其原因主要是:地方个体私有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劳动力;原蚕饲育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短时间内劳动力有较大的需求;在力求蚕种品质的提升,定当在防微降毒、深化技术、强化管理、推进措施等方面,要倾入相当的劳动力。这些已造成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趋于紧张,也导致了蚕农的劳动  相似文献   

4.
于钰明 《蚕桑通报》1992,23(3):57-58
原蚕区种场全年饲养原蚕,对于发展蚕种生产,具有极大的潜力,不仅可解决蚕种数量不足,满足蚕农需要,且更有利于做好防微、防病工作,有利于提高蚕种质量。原蚕区能不能全年饲养原蚕?其具体布局应该怎样?我场湖村桥村1991年走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一.原蚕区建设、管理及蚕种生产管理的现行办法 1.严格选择原蚕区我们在选择原蚕区时,严格按以下条件选择确定:①水源充足,无污染;②交通方便,环境好,较封闭;③桑叶充足,养蚕技术水平相对较高;④蚕室、蚕具基本配套,并符合养原蚕的要求;⑤蚕农有养种蚕积极性和较高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赵乔见 《四川蚕业》2013,41(2):43-43,51
<正>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是陆良县近年来引进推广的一项桑蚕饲育实用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推广以来,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省力化蚕台能降低蚕农养蚕用具一次性投资,节约成本,减轻操作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保证蚕座面积,稀座饱食,降低桑蚕发病率,提高单张产茧量,进而提高养蚕经济效益,促进蚕农增产增效。1对比蚕簸育的显著优势1.1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我县常规饲养模式为蚕簸育,需要大量的竹子资源,而省力化蚕台由于使用的是工业化纤材料与少量的竹子,竹木用量大为减少,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7.
小蚕托养共育是小蚕共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小蚕托养共育具有确保小蚕共育用叶叶质、提高小蚕质量、减少共育室劳动力投人等作用,能更好地解决当前专业化共育室叶质下降和请工难的矛盾。采用小蚕托养,可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廖文英 《蚕学通讯》2006,26(3):42-43
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蚕种场与农村合作育种在蚕种生产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大,在我场已占到了80?左右。由于农村生产条件较差和蚕农防病意识淡薄、措施不力等原因,致使原蚕生产中时有蚕病发生,给蚕农和单位带来不少损失,同时也挫伤了农民养蚕致富的积极性。为此,结合我场种茧育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原蚕点防病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蚕种场与乡、村密切合作,做好管理工作1.1做好技术培训组织蚕农认真学习和贯彻养蚕防病卫生制度。养蚕前对蚕农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原蚕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提高防病意识。使其自觉地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原蚕相对于普蚕抗逆性较差,在上蔟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原蚕区原蚕饲养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原蚕饲养阶段蚕体健壮,长势喜人,恰巧上蔟时遭遇气象环境条件突变,结果造成许多蚕不结茧,或者虽结茧但成为死笼茧,严重影响种茧的产、质量和蚕农生产种茧的积极性。因此,原蚕区饲养原蚕上蔟时依据当时的气象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为熟蚕创造良好的上蔟环境,保证熟蚕正常营茧,是原蚕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关。  相似文献   

10.
孙天洲  汪增超 《蚕学通讯》2015,(2):52-54,59
南阳市养蚕历史悠久,蚕业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裕,但蚕业生产目前面临劳动力严重紧缺,后继乏人,养蚕效益低等问题,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发展蚕业特色旅游,加强互联网销售等,促进产业升级和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蚕业生产的主力军越来越缺乏.家蚕饲养中技术性较强的小蚕期难以规范进行,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蚕农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是落实小蚕饲养技术要求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蚕业发展.笔者于2007年晚秋在江西省修水县征村乡洲上村进行雄蚕品种在农村的试养工作,将示范推广的雄蚕组织了小蚕共育饲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小蚕共育的实践和体会,归纳其主要管理和技术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陶健 《江苏蚕业》2002,24(4):35-35
<正>微毒率已经成为检验蚕种质量的首要标志。现在蚕种场所生产的一代杂交处,大部分是在农村原蚕基地生产,防微工作也就涉及到了千家万户。技术指导人员在指导生产时往往力不从心,原因就是方法上与蚕户不能紧密配合。有些蚕区并非单一种桑养蚕,而且大蚕期又是蚕农养蚕最忙的阶段,因此选取好的叶面消毒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小蚕工厂化饲育是今后蚕桑生产的必由之路.其主要优势是不仅减轻蚕农劳动量,缓解劳动力紧张、饲养量大和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蚕病的发生,提高蚕农收益.但由于小蚕用叶的特殊性,对嫩叶采摘量大,影响桑树树体正常营养需求,同时养蚕时间跨度密,桑园病虫害防治难度大,造成桑叶质量差,成为小蚕工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抓好桑园管理,为小蚕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优质桑叶是小蚕工厂化饲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熊小利 《蚕学通讯》2007,27(3):27-28
2007年夏蚕养殖中,偶遏大量虫灾,同时蚕期又遏高温多湿天气,给蚕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也受到一定打击.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浅析我区2007年夏蚕夏病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1995年春,我市种茧育共饲养75新、7532;菁松、皓月;苏_5、苏_6;苏_3秋_3、苏_44对原种。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发生了死笼率较往年偏高的异常现象,特别是农村原蚕区发生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蚕种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原蚕区生产已占我市蚕种生产的70%,因此,查明致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认真抓好原蚕区的建设和管理,巩固原蚕基地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笔者经过细致调查后,就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一、春期生产基本情况 1995年春我市原蚕饲养,从5月1日至10日分3批收蚁,蚕前消毒较好,均采用了大环境综合治理和“四统一分”的消毒方法,蚕农对4龄前的防病工作较为重视,但进入5龄期后,由于劳动力紧张等因素,大部分蚕农放松了大蚕期和上簇的管理。1至4龄除  相似文献   

16.
王林甫 《蚕桑通报》2012,43(3):50-51,53
近年来,中秋蚕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及中毒损失日趋严重、蚕病及不结茧蚕发生程度加剧等多种因素,导致蚕茧产质量不稳定,蚕农生产绩效偏低。而中秋蚕作为全年蚕桑生产的重心,在蚕农收益中仍占有较大比重,实现中秋蚕的稳产高产,意味着将给广大蚕农带来可观收益。因此,对于如何养好中秋蚕,笔者认为,既要理性对待当前蚕桑生产形势和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又要认真分析中秋蚕生产利弊,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技术到位率,确保秋蚕生产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17.
原蚕饲养整齐与否,不但关系到蚕农的劳动量,也影响到蚕种场的工作安排及工作强度。如果原蚕严重发育不整齐易引发蚕病,影响蚕种质量。从原种催青、收蚁、饲养环境条件,饲养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原蚕饲养不整齐的原因,提出在做好补催青工作、严格按技术要求收蚁、调节好养蚕温湿度环境及精心饲养等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可提高原蚕饲养整齐度。  相似文献   

18.
原蚕小蚕期技术性强,环节多,要求高,是原蚕生产中易出差错的一个阶段,由于处理不当易造成遗失蚕增加,小蚕的大面积发生,封口蚕及半蜕皮蚕增加,直接影响到原蚕制种成绩,本人根据在原蚕生产中十几年的实践,就原蚕小蚕期管理工作谈几点体会。1、制订规范化的操作程...  相似文献   

19.
桑叶全程消毒在原蚕区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原蚕区桑叶浸泡消毒与桑树上喷消相结合的桑叶全程消毒防控微粒子病的新模式。其核心技术:结合推行原蚕小蚕(1龄-3龄)共育,大蚕(4龄-5龄)分发到农户饲养等技术,从1龄-5龄期第2天前采用桑叶全程浸泡消毒,5龄期第2天后桑园采叶前喷消。主要技术经验:一是结合桑园的管理、害虫防治和原蚕区环境净化以及日常的消毒防病措施构筑完善的防微技术体系;二是加强与蚕农的沟通,发挥积极主动性,保证桑园杀虫,群防群治,蚕沙无害化处理,净化养蚕环境等技术细节落实;三是讲究技巧,合理解决全程桑叶消毒配药、脱水、消毒及树上喷洒彻底等问题;四是根据合格种茧、工作配合情况、维护原蚕区环境有功等指标,给予蚕农奖励,调动蚕农搞好全程桑叶消毒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云南省新发展的蚕区蚕病防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蚕农养蚕防病的技术培训、增强蚕农养蚕防病的意识、大力改善养蚕环境和配套硬件设施、避免蚕病发生及传播等实现新蚕区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