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龙 《绿色科技》2014,(5):175-179
选取了自然曝气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3种湿地系统对西南林业大学校园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测试了水力停留时间、植物收割对湿地系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运行21周系统对CODcr、TP、PO3-4、NH+4-N、TN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5d,并且经常对植物进行收割,将会提高湿地系统的处理效率;自然曝气人工湿地对于各个污染物指标都有极强的处理能力,各项指标均可到达90%以上的去除率;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于污水中N的处理效果较好,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于污水中含P和有机质处理效果较好;自然曝气人工湿地更适合对于校园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潮汐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间歇式进水的新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可以显著提高人工湿地的氧环境, 弥补植物根系放氧的不足, 有利于N的去除.近几年来, 利用潮汐流人工湿地去除水体中的N等污染物以改善水质并促进水资源再利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潮汐流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途径去除N等污染物依赖于各种环境要素.文中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研究成果, 综述不同类型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效果, 分析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今后应从微观角度、空间角度、工艺设计角度以及模型模拟角度4个方面加强研究, 从而为潮汐流人工湿地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人工湿地是一种正在不断进行研究、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讨了人工湿地对水污染物的净化作用,研究表明:人工湿地用于污水的处理.对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固体悬浮物(SS)等的去除率均可以达到90%,对总氮(TN)也能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孙鹤洲  刘骅  田甜  王煜钧  王若凡 《绿色科技》2022,(2):156-158,163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且行之有效的污水处理兼具生态效应的环境治理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湿地基质作为湿地系统的关键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工湿地基质的分类及各种基质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此作为湿地基质选择的参考.通过分析当前人工湿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地域差别、处理对象、研...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是处理不同领域复杂污染物的有效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植物-基质-微生物三者之间协同作用是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机理,其中基质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日趋复杂的污染物组成对提高人工湿地性能和可持续性的基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常用基质的理化性质、污染物去除效率,归纳了基质在人工湿地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总结并提出了人工湿地优化措施,为人工湿地构建及处理效率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东莞生态产业园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系统内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在高温期和低温期的污水净化能力,探讨了系统建成运行3年后,2013—2015年在固定水力负荷下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3年,净化能力保持稳定;相对于低温期,系统在高温期的污水处理效果不明显;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各单元的污水处理能力不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反硝化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表面流人工湿地相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各项水质指标值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当重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是生态可持续的净水模式,以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湿地运行工况(进水时间、间隔时间、运行周期、水力负荷、湿地结构出水口高度及湿地植物)对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工况对COD污染物去除影响较小;随运行周期增加和间隔时间减小,TN的去除效率增加4.5%和13.59%;随水力负荷减小,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水体各项污染物能力都显著提升;人工湿地出水口由0m提高到1m,TN去除率提高超过50%;湿地植物对湿地系统净化水体氮素、磷素污染物去除率的提升贡献较小。垂直流人工湿地按最佳去除效果运行工况条件运行,TP、NH3-N和COD出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净化污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文章综述了人工湿地的构造、特点,去除污染物的效果、机理、影响因素。同时指出了人工湿地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湿地植物群落对不同浓度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人工湿地的方法测试湿地植物群落对不同浓度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旨在指导人工湿地、湖滨带等的构建。结果表明有植物群落的人工湿地对COD、TP、TN和NH-N的去除率(56%70%、78%61%、88%47%、90%97%)明显高于无植物群落的空白对照(33%28%、38%31%、20%4%、35%4%)。不同浓度生活污水下植物群落的净化能力有差别,总体来看低浓度生活污水(20%污水)的整体去除效果要比较高浓度生活污水(50%污水)的整体去除效果要好,下降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0.
陈建飞  李璟  郑晨  叶晶  赵琴  赵剑  肖磊 《绿色科技》2023,(10):176-181
水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建设的基础内容,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围垸沟渠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为例,系统整理了人工湿地和沟渠生态护岸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主要设计内容,同时对人工湿地的进出水水质达标可行性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设计水量为20000 m3/d,分为沉淀区和净化区,人工湿地BOD5、TN和TP污染物需求去除量分别为30.24、4.32、0.79 t/a,按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负荷分析BOD5、TN和TP实际去除量分别为32.66、4.90、0.82 t/a,按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削减能力分析BOD5、TN和TP实际去除量分别为44.33、5.36、1.08 t/a,无论是按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负荷分析污染物去除量,或是按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削减量分析,人工湿地的水质达标可行性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开展铁碳人工湿地中废水处理的机理、湿地内部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湿地工艺设计及运行优化的研究,对环境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铁碳人工湿地的发展、铁碳材料的净化机理,阐述了内、外部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铁碳人工湿地与传统人工湿地的环境差异、对特殊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人工湿地在帽石沟小流域污水净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去除了污水中的一部分营养物质,在该湿地现阶段的运行中,以磷的去除率为最高,达到25%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同化和基质吸附等协同过程高效去除污染物的综合生态系统,但在低温环境中湿地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导致其在低温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通过分析低温对湿地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结构的影响,思考了解决低温对湿地净化影响的具体强化措施,从内部改善优化(植物配置优化、生物强化和基质优化)和外部措施(保温和人工曝气)两大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对收割后的植物资源化利用、强化湿地基质、提高湿地大棚经济效益以及将外部措施与组合工艺配合等建议。以提高低温下湿地系统性能,为低温地区湿地系统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氮去除途径及提高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人工湿地是一种去除污水环境中过量氮素的重要手段,具有去除率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对人工湿地氮去除的途径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科学选择搭配基质、选择合适的多样化的湿地植物、科学供氧、优化强化氮去除微生物、引入水生动物、优化进水方式和人工湿地构造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氮去除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惠娟 《绿色科技》2013,(7):168-169,172
研究了芦苇人工湿地对印染污水中铬离子的去除和吸附作用,采用了意大利城市普拉托用芦苇人工湿地对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厂排出的废水进行后处理的净化过程的近10年的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六价铬离子和三价铬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2%和26%,这是一个投入实际使用并且可持续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和相对较低的基建投资和处理成本,在许多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通过工艺创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有向工业污水、农业废水等特殊污水处理方向发展的趋势.简要论述了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预测其研究与应用发展的趋势,探讨了处理机理及性能,分析了现行的工艺设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污水中的磷可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对磷的监测和去除的必要性很大。人工湿地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方式,对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主要是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实现的,但具体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通过对磷的去除机理的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提出了垂直流人工湿地脱磷的一级动力学方程,可对磷的去除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分析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过程中的优缺点。基于农村污水来源以及特点,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探究了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以人工湿地对TN、TP去除率为例,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水中TN的去除率可达90.7%,TP的去除率可达86.39%。从处理效果、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等方面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适合应用在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的我国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9.
帽石沟小流域净化污水人工湿地建设在地势平缓的流域出口处,填料为粗砂、豆石、砾石及当地表层土壤,过滤植被为金丝柳。分析了该人工湿地在帽石沟流域污水净化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去除了污水中的一部分营养物质,在该湿地现阶段的运行当中,以磷的去除率为最高,达到25%。同时,为使该湿地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和酶活性,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基质好氧微生物数量下行池大于上行池;基质上层好氧微生物数量显著大于中下层基质;人工湿地基质中酶活性下行池大于上行池;基质上层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大于中下层基质;不同时间的基质酶活性不同.基质上层区域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最有效的净化空间.由于人工湿地下行池基质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大于上行池,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下行池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