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双黄连灌注液和澳富龙(10%土霉素子宫注入剂)为对照药物,通过临床试验观察促孕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产后胎衣不下和屡配不孕的防治作用。选取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屡配不孕自然发病的奶牛随机分组,按照100mL/d的用量给药,分别以子宫内膜炎痊愈、胎衣排出和受胎率为指标对比促孕灌注液、双黄连灌注液和澳富龙对三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促孕灌注液和双黄连灌注液连续使用3d对轻度子宫内膜炎的有效率分别为94.4%和100%,对胎衣不下的有效率均为100%;连续使用4d对重度子宫内膜炎的有效率分别为70.0%和75.0%,澳富龙对重度子宫内膜炎和胎衣不下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50.0%。促孕灌注液和双黄连灌注液均可作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和胎衣不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一般母牛分娩后,胎衣在8~12小时内不能自然完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脱垂,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受胎率降低,重度的可使病牛因败血症而死亡。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牛胎衣不下10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土霉素发泡剂是治疗奶牛产科多发病——胎衣不下的特效药,是目前国外治疗胎衣不下首选药物。以抗感染促胎衣排出为其主要特点,可使产后子宫迅速恢复,提高情期受胎率。一、作用机理土霉素发泡剂由土霉素和发泡基质组成,在子宫内溶解后,可产生大量的泡沫状液体,促使子宫排出胎衣,并辅以土霉素抗菌消炎,减少子宫炎的发病率。二、使用方法奶牛产后48小时胎衣仍不能完全排出时,取土霉素发泡剂两片,分别投入子宫两侧子宫角内或子宫深部。投放时要对牛外阴部清洗消毒,应用一次性消毒长臂手套投放,a隔日再投入一片发泡剂即可,一般用药…  相似文献   

4.
奶牛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难产、产道损伤及胎衣不下等问题,继而容易发生产后子宫炎及子宫内膜炎,影响子宫复旧和后续的繁殖表现。本文将奶牛子宫健康管理作为一个整体,从围产期激素变化、产程划分及管理、难产助产、胎衣不下、产后子宫感染的界定和分类防治等方面,阐述子宫复旧生理和健康管理要点,为奶牛围产期疾病防控及繁殖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临床试验,观察促孕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产后胎衣不下和不孕症的治疗效果。选取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不孕症自然发病的奶牛随机分组,以双黄连灌注液为对照药物,按照100m L/次的用量给药,分别以子宫内膜炎痊愈、胎衣排出和受胎率为指标对比促孕灌注液、双黄连灌注液对三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促孕灌注液和双黄连灌注液连续使用3d对轻度子宫内膜炎和胎衣不下的有效率均为100%,连续使用3~7d对重度子宫内膜炎的有效率为100%。对于不孕症的治疗效果,因持久黄体导致不孕的用药后受胎率达到70%~80%,因屡配不孕导致的用药后受胎率达到70%。可以得出,促孕灌注液和双黄连灌注液均可作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和胎衣不下的有效药物,对治疗因持久黄体和屡配不孕导致的不孕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牛胎衣不下是常见的繁殖疾病,一旦发生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急性和慢性子宫炎,直接影响牛产奶量、子宫复旧,重者造成不孕症而被淘汰,急性子宫炎甚至危及生命。本试验采用剥离法结合子宫冲洗、灌药、生殖激素辅助治疗等综合方法,治疗奶牛和肉牛胎衣不下70胎次,90天内发情并输精64头,平均受配率为91.4%,妊娠58头,总受胎率90.6%。与对照组受配率92.5%和总受胎率90.3%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母牛子宫内膜炎,极易造成暂时或终生不孕,大大降低受配率。积极有效地诊断治疗,是提高母牛受配率及繁殖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1 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牛子宫内膜炎是由于在配种、分娩助产、阴道检查的清毒不严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子宫;或在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子宫还原不全以及布病炎症而形成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转为慢性子宫内膜炎,从而造成母牛的不孕。 2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2.1 隐性子宫内膜炎病牛发情周期正常,子宫没有明显病变,有时可见发情粘膜液较多或略有混浊,屡配不孕。此类病牛,在配种输精前用50%的葡萄糖20ml.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查中药治疗奶牛胎产病的机理,对复方"本草-产安"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以中兽医理论为指导,参照草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报告CONSORT申明细则,将纳入标准的妊娠奶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直至分娩,胎衣不下的奶牛纳入受试对象,累积病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注子宫,土霉素组给予盐酸土霉素灌注子宫,中药复方组给予"本草-产安"灌服,对3组受试奶牛的胎衣排出率、子宫炎发生率、产后繁殖性能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72 h滞留胎衣排出率中药复方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土霉素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21 d产褥期子宫炎发病率中药复方组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土霉素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产后首次配种时间、配种次数和空怀时间中药复方组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土霉素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首次配种空怀率和产后180 d内空怀率中药复方组极显著低于土霉素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说明中药复方"本草-产安"对奶牛胎衣不下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防治产后疾病以及提高产后生产性能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繁殖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证明,患有这种疾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发情延迟、受胎率低,从而降低了奶牛繁殖能力。对产后胎衣不下,阴道排泄物异常,子宫恢复异常的奶牛积极进行治疗是提高奶牛繁殖能力的有效手段。通常在奶牛产后直接向子宫投药,作用于子宫腔和子宫内膜的药物浓度比其它途径给药方式更高,维持时间更长。因此,实际工作中畜牧兽医人员常常采用子宫灌注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1胎衣不下及危害奶牛胎衣不下或胎盘滞留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胎衣应在正常分娩后8h内排出,因此,胎衣超过8~12h不下,就是不正常的。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一般情况下在15%左右,但最近几年发病率有所增高。胎衣不下往往并发子宫内膜炎或子宫炎,治疗不及时或饲养管理不当易引起受胎率下降,甚至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不同方法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试验采用激素疗法、子宫疗法、综合疗法、中药疗法、全身疗法、手术疗法6种治疗方法对宁夏某万头奶牛场的32头胎衣不下奶牛进行了尝试治疗,除了2头病牛用手术疗法之外,其余每种疗法都是治疗的6头病牛。结果表明:激素疗法治疗后有1头奶牛出现子宫内膜炎,发情率和受胎率都较低;手术疗法治疗的2头奶牛出现了子宫感染情况,受胎率为0;而子宫疗法、综合疗法、中药疗法治疗后的奶牛都未出现子宫内膜炎。全身疗法治疗后有1头奶牛未发情;综合疗法和中药疗法治疗的奶牛发情率和受胎率都是100%。说明较为理想的防治方法是综合疗法和中药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产犊对母牛产后子宫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收集荷斯坦牛分娩及新生犊牛数据,分析上述因素与奶牛难产及子宫健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头胎、分娩体况评分3.25或3.75、死胎、公犊和犊牛初生重≥44.0 kg为难产风险因素;犊牛初生重≤34.0 kg和(或)死胎为胎衣不下风险因素;死胎和胎衣不下为产后子宫炎风险因素;死胎、产后子宫炎和分娩体况评分3.25或3.75为子宫内膜炎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奶牛胎衣不下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时多采用手术剥离,并且很难将胎衣完整剥离,往往引起子宫出血,继发子宫内膜炎、子宫瘀血等子宫疾患,使子宫复旧时间长,受胎率低,或屡配不孕。笔者在多年兽医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76例,治愈率达100%。治愈的奶牛受胎率与正常排出胎衣的奶牛受胎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母猪子宫内膜炎致病分离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噻呋、林可霉素对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均为高度敏感;红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以上3种细菌均为低敏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南平市某种猪场90头子宫内膜炎病猪进行分组治疗试验。将90头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头母猪,治疗组A,用药敏试验敏感药物头孢噻呋进行治疗;治疗组B,用药敏试验敏感药物林可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组C,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做为治疗对照组;另外选择30头健康母猪做为健康对照组。治疗试验显示,母猪子宫内膜炎用敏感药物治疗有效,且治愈后的母猪受胎率、产仔数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产后常见病主要有胎衣不下、子宫脱垂和子宫内膜炎。临床上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及时有效治疗,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和产奶量。1胎衣不下正常情况下,奶牛产犊后,在12h内都能自行排出胎衣。如果奶牛产犊后12h内,胎衣不能自行排出而全部或部分滞留于子宫内,就叫胎衣不下,又叫胎衣滞留。胎衣不下可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影响奶牛正常繁殖和生产性能,严重的子  相似文献   

16.
胎衣不下常发于高产母牛,牛患上此病后产奶量下降10%以上。该病发病率达15%~18%。母牛患上这种病后常产生并发症——子宫内膜炎,有的还发展成化脓性子宫炎,使母牛失去受胎能力。母牛患上子宫内膜炎后,子宫角弯曲,出现子宫弛缓症状。怀孕母牛血中血糖含量低、日粮中硒和镁含量低以及干乳期时间过短、对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不善,都是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诱因。母牛产后胎衣不下,主要是因脐带静脉形成血栓,绒毛膜上的血压不能降低,使胎盘绒毛不能从隐窝中脱离出来而造成。由于胎盘绒毛上有血纤维蛋白的沉积,致使隐窝和胎盘接…  相似文献   

17.
中药车前子对奶牛胎衣不下的疗效验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胎衣不下,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国外报道为10%,我国南方十三个省市统计为18.5%。我场历年统计为32.02%,近三年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发病率下降为18%。胎衣不下的病牛易并发子宫内膜炎,造成繁殖周期延长或繁殖困难,给奶牛生产发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炎和子宫积脓,是奶牛产后易患的两种生殖系统疾病。其诱发原因,一是产后奶牛发情进行人工授精时,输精器械消毒不严;二是奶牛难产或胎衣不下,需进行人工助产或人工剥离胎衣时,因处理操作不当,而继发产后子宫细菌感染。为此,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产后奶牛三率:即情期受配率、受胎率和产后犊牛的成活率,致使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降低。为了防止产后奶牛生殖道系统各种炎症疾患,提高奶牛的三率,笔者近年来,在奶牛配种工作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药物净化子宫治疗程序,对提高奶牛受胎率…  相似文献   

19.
产后应用催产素对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应用催产素对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效果巩俊安(青海省西宁市奶牛场,810003)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产科疾病之一,发病率占分娩母牛的20%~40%。胎衣不下的母牛88%以上继发子宫内膜炎,导致产后发情延迟和配种次数增加,受胎率降低 ̄[1]。因此,治疗和...  相似文献   

20.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8-12小时胎衣仍然没有完全自然排除。奶牛胎衣长时间不能完全排出造成胎衣在子宫内腐败分解,腐败分解的胎衣组织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被吸收.引起急慢性子宫内膜炎,严重的病例可引起产后败血症,常常引起产后奶牛急性死亡。胎衣不下引起子宫内膜炎是造成产后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为20%-50%,在炎热的夏季,产奶量高的高产牛群中发生胎衣不下的比例会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