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扬州自古以来便凝结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到了清朝以后,乾隆皇帝的屡次巡视,大小盐商的聚集,让这古城又一次凸显了文化底蕴。园林作为这次江南小城不可缺少的点缀,犹如浩瀚星空中最为璀璨的那一颗,以致现在扬州的何园、个园和瘦西湖成了旅游的必去之处。文章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扬州园林,帮助大家温习从古至今的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2.
南阳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南阳有武候祠、医圣祠、汉宛城遗址、山陕会馆、福胜寺塔、文庙大殿,南阳有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南阳汉画馆收藏画像石刻3 000余块,南阳积淀着丰富独特的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南阳园林文化内涵丰富,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都体现着南阳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南阳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3.
园林文化是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秦皇岛经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秦皇岛园林作为秦皇岛文化的载体,呈现了鲜明的文化特色。秦皇岛园林文化不仅表现在以丰富的传统文化、滨海文化为主体,而且融入了体育奥运文化、生态文化和高科技文化,具有特征突出的多元文化特色。在保护和开发秦皇岛园林文化方面应突出其传统文化和滨海文化的主体特征,更多地体现体育精神,加强秦皇岛生态园林建设和进一步加大现代科技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彰显综合课程设计的完整性和实践性,改革课程设计实训实践环节、教学与科研,教研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系统性评价机制4个方面对园林综合课程设计实训体系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园林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云南安宁市园林体系规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而形成不同的体系,并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安宁市作为云南省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市,它的园林体系由一个中心、两个支柱、三个效应、四个特色、五个要素、六个版块组成,分析了该市园林体系各要素的内涵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许火龙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86-87,158
历史上人类创建了数以千万计的园林.从源头看,古希腊、西亚、中国堪称代表,被推崇为三大园林系统,通过分析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指出其各自的园林特色.中国园林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从粗放的自然风景苑囿、自然山水园林,发展成为人文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写意山水园林.欧洲体系,在发展演变中较多地吸收了西亚风格,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最后形成自己"规整和有序"的园林艺术特色.西亚体系,强调水法在平面布置上把园林建成"田"字,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当作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风水又称堪舆、相地,风水文化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理想环境的一种追求。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对中国园林艺术产生了深的影响。介绍了对风水的认识,并从园林选址、建筑朝向和园林绿化3个方面分析了风水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园林,既是一门技艺,也是一门文化.文章从植物造景与建筑文化相结合、园林小品与街景文化相结合、小空间景观与生态文化相结合及园林改造与传承历史名园相结合等多个方面,阐述了用生态文化和园林文化来诠释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9.
孟欣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78-7880,7883
牡丹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先列举了古代牡丹专著及牡丹栽培和应用技术,说明了科学技术领域的牡丹文化是园林景观应用的技术前提和有效保障,为现代园林景观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再通过具体分析文学艺术领域的牡丹文化,说明牡丹的审美文化是园林景观应用的基础,牡丹的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应用的特殊之源,古代的牡丹习俗为现代园林景观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式,牡丹的文学、绘画艺术可作为现代园林景观应用的丰富素材,牡丹的精神文化是贯穿于园林景观应用的精髓。通过对牡丹的解析以期为牡丹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荷花的花文化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荷花是园林水景中的重要素材,它在园林水景塑造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从园林应用出发,阐述了荷花的花文化及其园林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而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艺术更是异彩纷呈,琳琅满目,直到今日也是指导城市园林建设的宝贵思想。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建设公共园林游览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较之魏晋南北朝更兴盛,笔者特意截取几个唐代著名的公共园林景观,通过对唐代公共园林景观的梳理,指出了这些建设思想对于现代条件下的公共园林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代园林特征与西安城市规划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930-2931
以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唐代园林为例,尝试从文化特征、生态特征和规划特征3个方面描述唐代园林特征,探索唐代园林文化的发展踪迹,思考西安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古城保护中的文化建设、生态建设、规划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唐代民间养牛业是唐朝畜牧业发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揭示了唐政府为实现农耕户一户一牛所作的努力,目的是恢复农业生产,使民归业,增加政府的税收,保证租庸调的征收。民间养牛大户的牛群,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熊梅 《古今农业》2006,(2):22-30
在我国隋唐时期,村从法令上被肯定为地方行政末梢组织。唐代的乡村盛行着男耕女织、犁耕火耕的劳动习俗,农业“望天收”的局面相当明显。农人们通过唱歌、聊天的方式进行娱乐消遣,乡间开展的占卜、祭祀带有浓厚的“农本”色彩。由于畏官尚客、重情重义的大众心理特征流行,农家有着不同的待人之道。此外,唐代田家服饰取材广、实用性强,颜色多以白、绿、黑为主,具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唐代音乐兴盛的原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音乐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程度。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音乐机构设立、记谱法改革等方面揭示唐朝音乐兴盛的原由。  相似文献   

16.
彭景元 《古今农业》2006,(4):101-107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阶段,诗歌创作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日益兴起的饮茶之风促使茶业更加兴旺,众多名茶争奇斗艳,各有拥趸;采茶及制茶场景精彩纷呈,一派繁荣景象;因气候、土壤、加工方法等不同,使茶的种类繁多,从而导致饮用方式和所使用的器皿也各不相同,但优质的器具逐渐得得到认可;人们在饮茶过程中,逐渐地认识到茶的许多功效,这些认识直至今天仍是正确的。文人士大夫对茶的认识与喜好,对当时饮茶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留下了许多有关茶的诗歌,对我们认识当时的茶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代西域边塞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绽放的一朵奇葩,诗中不仅描绘了西域自然风光、地理气候、风土人情,也抒发了作者从中原来到西域后产生的独特心理情感。按照一般的观念,唐代士人的时代精神与西域边塞特异的地理风貌相碰撞而创作出的诗歌是以理想、激情、豪迈为情感基调,而事实上,唐代西域边塞诗却有着一种浓郁的边愁情绪。本文主要探讨唐代西域边塞诗中表现了怎样的边愁情绪,并从作者文化心理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甄尽忠 《农业考古》2012,(1):266-271,305
关于唐代自然灾害与社会赈济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成果大量涌现。但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多是侧重于对自然灾害发生的总体状况及社会应对措施的研究(1),而对单项自然灾害(尤其是水灾)及社会赈济方面,却鲜有提及。本文就唐代水灾发生的概况、造成的社会危害及国家赈济政策与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陈金凤 《古今农业》2005,3(4):61-67
唐代饮茶风俗的盛行与茶叶需求量的大增,刺激了江西地区的茶叶经济的发展,江西成为全国著名的茶叶生产和贸易中心之一.茶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西农业经济结构,推动了江西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进步,为江西经济在唐代的中部崛起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郑玉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23-624,626
在分析唐代河南道纺织品生产、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