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阶段西部“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林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525-525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通过阐述中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西部“三农”问题应从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和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错综复杂,已经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形成“瓶颈”性制约。但其无论如何复杂,怎么变换,都离不开农民利益这个核心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农民利益的重要意义,树立综合全面的、整体协调的、区别对待的、脚踏实地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公正的、有制度保障的农民利益观,才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从而推动“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错综复杂,已经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形成“瓶颈”性制约。但其无论如何复杂,怎么变换,都离不开农民利益这个核心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农民利益的重要意义,树立综合全面的、整体协调的、区别对待的、脚踏实地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公正的、有制度保障的农民利益观,才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从而推动“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壮大县域经济”。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温总理多次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奔小康,构筑和谐社会的关键,中国有10亿农民,他们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失去了基础;没有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构筑和谐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极其英明的决定。解决“三农”问题要多措并举,在“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指导下,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  相似文献   

5.
《保鲜与加工》2004,4(2):J001-J0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出了“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关系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业人口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目前集中体现在农民增收难,农民增收难的直接原因在于农业人口素质偏低,使得农业、农民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农民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静  张锋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146-150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而土地等农业资源的流转和集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就为农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农民创业是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我国农民创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分析得出农民创业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推进农民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的“三最”,显示了“三农”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9.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有宏观战略的思考与筹划,紧紧抓住问题的主要症结,从教育农民和组织农民、加快城市化步伐以及深入进行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入手,大力推进基层政权和农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该问题才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三农”问题,尊重农民利益是根本,谋求农民利益是核心,保护农民利益是职责,同时,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历史、科学、现实;发展、协调、务实;法律、政策、组织等九个方面布列尊重、谋求、保护农民利益3×3方阵,比较全面地讨论了从农民利益问题的着手推进“三农”问题解决进程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收入结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雪松  刘颖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210-213
农民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密切相关。为理清二者之间的变动规律,梳理了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历程,并根据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变动关系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对各省区发展不平衡分析基础上,利用近10年统计数据对农民收入结构演变趋势进行了模拟,为处于追赶地位的后发省份提供借鉴。最后,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应巩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力拓展工资性收入以及不断增加转移性投入。  相似文献   

12.
New urbanization targets at coordin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nd livable environment, it is the foundation for breaking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of China and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mall cities and towns as carriers of new urbanization have already become important paths of realizing new urbanization and solving problems concerning 300 million peasants in China.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took Luzhou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for example to explore development path suitable for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west China and gave pertinent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经济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可供水资源承载力、建设用地承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模型综合测度研究区5市理论城镇化发展水平,从而与实际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银川市与石嘴山市实际城镇化发展水平高于理论城镇化发展水平,且城市人口潜力指数大,具有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2)吴忠市、中卫市和固原市实际城镇化水平低于理论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且人口潜力指数较小,不具备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以此为依据,为不同人口密度等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对于人口极密集区与密集区,一方面应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推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2)对于人口中等区,一方面,加强中心城市的拉力作用,另一方面,创造农村推力作用,着力解决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3)对于人口稀少与极稀区,一方面应鼓励就地城镇化,另一方面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本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杨凌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凌是我国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解决杨凌农民的增收问题,对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将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在分析杨凌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提出了促进杨凌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农村小康建设的主体,而农民知识化又是农村小康建设的重中之重。据此,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论述了农民知识化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作用,全面分析了农民知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激发农民求知的内在动因、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加强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农民知识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鼎如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08-508
主流城市化理论的预设前提是,城市化的结果就是农民的“终结”,因而把城市化起点的农村给忽略或遮蔽了。学界在除蔽中取得“农村就地城市化”的研究成果。农村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一般村落,有着高度的发达经济,有着兼具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和谐文明。这里居民的收入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享受城市相似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享受相当于城市的现代化而又具有乡村特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占纪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0):307-312
为了解福建省城镇化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福建省1978-2009年的经济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其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对农业现代化在短期有正向影响,长期影响迅速变大,而城镇化发展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格兰杰的原因,但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在短期有正向影响,长期影响更大;农业现代化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但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作用逐期增大;农民收入增长既不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也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农民收入增长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相对较小,但逐期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对城镇化发展作用也逐期增大。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成败。基于理论分析和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工具变量估计方法检验城镇化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因果效应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城镇化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农村人均人力资本大约增加1200~1300元;(2)城镇化强化了农村家庭人口质量偏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持续增加,即城镇化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深化效应是借助人口质量偏好机制而现实的。上述发现进一步澄清了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为政府部门在设计和完善相关政策方面提供理论启发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径选择—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想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556-559
公共政策强有力的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稳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合作组织发展规律的公共政策体系和支撑体系,希冀以此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