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茶小绿叶蝉是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咸宁地区每年发生代次多,且世代交替,为害夏、秋茶,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1形态识别小绿叶蝉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成虫淡绿色或淡黄绿色。头顶中央有一个白纹,两侧各有一个不明显的黑点,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雌成虫腹面草绿色,雄成虫腹面黄绿色。卵为新月形,长约0.8 mm,宽约0.15 mm。若虫共5龄。1龄若虫体长0.8~0.9 mm,体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寄主植物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生长发育及取食选择的影响,采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大叶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和靓竹Sasaella glabra f.albostriata单寄主饲养黄脊竹蝗初孵若虫至成虫,分别测定取食5种竹子的黄脊竹蝗1~5龄若虫和成虫的死亡率,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的体重和寿命,并测定了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对5种竹子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黄脊竹蝗1、2龄若虫取食大叶箬竹的死亡率最高;3~5龄若虫取食铺地竹的死亡率最高,尤其是4、5龄若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寄主;成虫期取食5种竹子的死亡率则无显著差异;黄脊竹蝗若虫取食不同竹子的总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取食毛竹的发育历期最短。发育至成虫后,毛竹处理组的黄脊竹蝗雌、雄成虫体重均为最高,靓竹处理组雌虫体重最低,铺地竹处理组雄虫体重最低,两处理组成虫体重均显著小于毛竹处理组;取食5种竹子的黄脊竹蝗雌、雄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取食选择...  相似文献   

3.
对赣南地区湿地松粉蚧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进行观测,湿地松粉蚧在赣南地区1年发生4代,以1龄若虫聚集在老针叶的叶鞘内或叶鞘层之间越冬,次年3月开始活动,卵期9~19 d,若虫期22~34 d,越冬代若虫期136~176 d,成虫分有翅型雄成虫、无翅型雄成虫和雌成虫3种,雄成虫生命极短,虫期不到1星期,雌成虫虫期24~37 d。  相似文献   

4.
桃园蚧类及其天敌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阳市近几年桃发展迅速,现栽植面积已达2000hm2。由于化学药剂的不合理使用,杀伤了大量的蚧类天敌,导致往年发生轻的蚧类的为害日趋严重。1998~2000年,笔者对本市桃园主要蚧类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与观察,并对蚧类的防治做了初步探讨。1主要蚧类及其生物学特性1.1朝鲜球坚蜡蚧DidesmococcuskoreanusBorchsenius在本市1a发生1代。以二龄若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从蜡堆里的脱皮中爬出,此后雌雄分化。4月上旬雄若虫羽化并与雌成虫交配,5月上旬雌虫产卵,卵期2…  相似文献   

5.
对红棕象甲的生殖行为和习性进行了室内、外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以成虫、老熟幼虫和蛹越冬。卵产于寄主叶柄、茎杆的伤口纤维中。成虫全天有交配行为发生,交配高峰发生在7至10时及16至18时2个时间段,雄成虫在交配后对雌成虫有明显的保护行为。雌虫产卵高峰为19时至22时。雄虫较雌虫活跃,对近距离动静较为敏感。在求偶、交配中雄虫起主导作用,雌雄成虫均有多配性。雄成虫主动通过抱握、曲腹、插入等行为来识别雌、雄成虫,以获得有效的交配。  相似文献   

6.
用Holling—Ⅰ型和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对红基盘瓢虫Lemia circumusta雌成虫、雄成虫、四龄幼虫捕食柑桔木虱若虫的作用进行拟合,得出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为:雌成虫对柑桔木虱若虫的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刀角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刀角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刀角瓢虫成虫对烟粉虱卵及若虫的日捕食量随粉虱虫态及虫龄的增长而减少,雌成虫的日捕食量显著大于雄成虫.刀角瓢虫雌成虫对烟粉虱卵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反应,回归方程式为Na=1.016157 N/(1 0.000915N).温度不会影响刀角瓢虫对烟粉虱卵的功能反应形式,但可影响功能反应参数.相互干扰会降低刀角瓢虫雌成虫对烟粉虱卵的寻找效应,刀角瓢虫雌成虫对烟粉虱卵的寻找效应(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875185P-1.1941.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保护和利用溪岸蠼螋 Labidura riparia,在室内对其形态学特征、发育历期、生活习性以及其对草地贪夜蛾各虫态的捕食能力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显示,在(27.2±0.5)℃、光周期16 L∶8 D、相对湿度(80±5) %条件下用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饲喂时,溪岸蠼螋1个世代的发育历期为73.89 d,其中卵经7.41 d孵化, 1~5龄若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7.18、 6.85、 7.20、 13.70和13.90 d;雌成虫具有多次交配的能力,寿命为17.68 d,单头产卵次数为4.41次,产卵历期16.86 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286.86粒;雄成虫寿命为17.26 d。溪岸蠼螋若虫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各虫态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溪岸蠼螋雌成虫的日捕食量最大,但与其雄成虫的日捕食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溪岸蠼螋1~3龄若虫的日捕食量,与溪岸蠼螋4~5龄若虫日捕食量的差异因草地贪夜蛾虫态不同而不同,溪岸蠼螋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6龄幼虫和雌、雄成虫的日捕食量分别为31.45、28.80、 16.50、 8.15、 6.40、 6.35、 5.10和4.95头,溪岸蠼螋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6龄幼虫和雌、雄成虫的日捕食量分别是29.45、 27.40、 14.40、 8.65、 6.10、 5.95、 4.95和4.85头。表明溪岸蠼螋在防控草地贪夜蛾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龟蜡蚧CeroplastesfloridensisComstock又名龟甲蚧,主要危害法国梧桐,大叶黄杨、枣、柿、石榴等。此虫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其危害特点:以若虫及雌成虫固定在枝条上吸食枝叶汁液。由于该虫排泄物布满枝叶,易引起煤污...  相似文献   

10.
李顺珍  古德祥 《昆虫天敌》1993,15(4):151-154
印巴黄蚜小蜂Aphytis melinus DeBach在茶和工本圆蚧Abgrallaspis cyanophylli(Signoret)雌成蚧不同时期的产仔蜂蜂总数、寄生介壳虫数和平均每蚧寄生子蜂数以卵成熟期寄主居首位;产卵和出爬虫寄主居次;发育早期雌成蚧居三;产生的寄生蜂子代雌性比率排列顺序与此相反。在二龄蚧虫,被寄行数量少,子代均为雄蜂。羽化4、12、24和48小时后的印巴黄蚜小蜂分别在卵成  相似文献   

11.
印度谷螟各虫态及性别对60Co辐照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3年有^60Co-γ射线3,3.5,4,5,7,15,30和60Drad剂量辐照印度谷螟老龄幼虫,1-2日龄、3-4日龄、5-7日龄蛹,1-3龄成虫和F1代3-4日龄卵。研究表明,各虫态对^60Co辐射敏感性的顺序依次为:老龄幼虫>蛹>成虫;1-2日龄蛹3-7日龄蛹;雌虫>雄虫。用于直接防治,用7-10Krad辐照幼虫和蛹,用30Krad辐照成虫和卵就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用3-3  相似文献   

12.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是马尾松干蚧Matsucoccus massonianae Young et Hu的重要天敌之一。据室内测定,1头瓢虫成虫每天能捕食松干蚧卵1233.1粒,显露若虫3.8头、雌成虫3.5头、雄蛹9.8头,1头幼虫一生平均能捕食松干蚧卵14607.7粒、显露若虫148头、雌成虫58.2头、雄蛹123.3头,对松干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980年4月我们在育王林区马尾松林中对马尾松干蚧危害较严重的15至20年生松树作了一次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蠋蝽Arma custos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不同蠋蝽密度对自身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蠋蝽5龄若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829、0.024 d和41.667头;蠋蝽雌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796、0.020 d和50.000头;蠋蝽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752、0.021 d和47.619头。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棉铃虫幼虫密度固定时,单头蠋蝽的日捕食量随蠋蝽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蠋蝽对棉铃虫的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548、0.702和0.772。表明蠋蝽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均对棉铃虫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防控能力,且成虫对棉铃虫幼虫的防控能力大于5龄若虫。  相似文献   

14.
桑白蚧是古田县柰、李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果农因未掌握其发生规律,往往错过防治适期,防治药效很差,常造成柰、李树树势衰退,枝梢枯死,严重的整株死亡。为此,笔者于1995~2001年在城关附近柰园取样观察,随机剪取有虫枝条于室内镜检雌成虫产卵情况,各代成、若虫出现始期、盛期、终期,以及为害习性和天敌的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发生规律桑白蚧在本县1a发生4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柰、李树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暖冬年份2月中旬中可见产卵)。卵产于雌虫介壳下,4月上旬产卵结束。若虫一般于…  相似文献   

15.
拟垫跗螋是为害造纸原料荻和芦的害虫(蚜虫、蓟马、螨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湖南洞庭湖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和若虫在残杆、渣叶和土缝中越冬。成虫寿命第1代约4个月,第2代连越冬达10个月。雌雄性比约54。雌雄均可多次交尾,有的雌虫产卵后又可交尾。每头雌虫的产卵量平均39.3粒。卵期平均6.5天。若虫期第1代近4个月,第2代连越冬约9个月。大田消长主要受地势高低、洪水、农药、食物等因素影响。并对保护利用跗螋控制害虫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拟垫跗螋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垫跗螋是为害造纸原料获和芦的害虫(蚜虫、蓟马、螨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湖南洞庭湖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和若虫在残杆、渣叶和土缝中越冬。成虫寿命第1低约4个月,第2代连越冬达10个,雌雄性比约5:4。雌雄均可多次交尾,有的雌虫产卵后又可交尾。每头雌虫的产卵量平均39.3粒。卵期平均6.5天。若虫期第1低近4个月,第2代连越冬的9个月。大田消长主要受地势高低、洪水、农药、食物等因素影响。并对保护利  相似文献   

17.
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 Zheng捕食能力较强,对田间多种小型害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新羽化的南方小花蝽雌、雄成虫和5龄若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南方小花蝽雌、雄成虫以及5龄若虫触角均为线状,共4节,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触角上共有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和耳形感器,其中毛形、刺形感器各有2个类型,耳形感器是首次在蝽类昆虫触角上发现。雌、雄成虫的触角存在性二型现象,雄成虫触角感器数量明显多于雌成虫;若虫的感器类型及数量比成虫少。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相同。本文以期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为揭示南方小花蝽的寄主选择行为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硕蝽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蝽属半翅目蝽科,是危害板栗树的重要害虫。若虫、成虫刺吸危害新萌发的嫩芽,造成顶梢枯死,严重影响板栗树开花结果。该虫在山东泰山1a发生1代,以5龄若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蛰,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旬产卵盛期,下旬为孵化盛期。主要寄主为板栗和栓皮栎,因此应避免板栗与栓皮栎混栽。用40%久效磷乳油2~3倍液涂环防治该虫效果较好,并可兼治其他害虫。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基于X射线辐照的害虫不育技术,以梨小食心虫2、5、8日龄的雄蛹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对其进行0(CK)、67、133和200 Gy剂量的辐照处理,明确其最适辐照蛹龄;并对最适辐照蛹龄的梨小食心虫进行X射线辐照,明确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的繁殖能力、寿命、飞行能力和交配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最适辐照蛹龄为8日龄;雄蛹经67 Gy与133 Gy辐照剂量处理后,与其羽化后成虫交配后的雌成虫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5.14粒和24.56粒,卵孵化率分别为18.21%和14.61%,寿命分别为16.80 d和15.60 d,均显著低于对照;梨小食心虫雄蛹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与雌成虫的交配次数无显著影响,但辐照处理雄蛹羽化后的雄成虫与雌成虫交配后,雌成虫的日产卵量比对照明显减少,且辐照剂量越高,日产卵量变化幅度越小,产卵期也越短;辐照处理对雄蛹羽化后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其与雌成虫的交配竞争指数下降为0.15。  相似文献   

20.
虱螨脲对小菜蛾成虫繁殖力及子代种群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虱螨脲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的亚致死作用,通过残留药膜法或饲喂法使用50 mg/L虱螨脲对小菜蛾成虫进行处理,分别测定小菜蛾成虫繁殖力、寿命和卵孵化率,通过建立小菜蛾成虫子代生命表确定虱螨脲处理成虫对其后代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留药膜法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39.09粒和19.38个百分点;饲喂法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单雌产卵量、雌成虫寿命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减少13.42粒、1.56 d和72.03个百分点,卵孵化率与对照差异显著。虱螨脲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子代1龄幼虫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_1代单雌产卵量和F_1代卵孵化率分别为74.29%、5.90 d、146.65粒和84.43%,均显著低于对照,种群趋势指数降低,表明对子代种群发展有一定的干扰作用。此外,虱螨脲处理小菜蛾雌、雄虫对其产卵量无影响,但处理雌虫显著降低卵孵化率,处理雄虫对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说明虱螨脲作用于小菜蛾成虫,仅对卵子形成及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产生影响,而对精子的生成及转移无影响。表明虱螨脲可通过成虫取食或接触而控制小菜蛾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