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麦11号系漯河农科所从山西运城棉花所引进的运79—4小麦品系中进行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原名许06。1988年9月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11号。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经河南省  相似文献   

2.
阿兰西葫芦     
品种来源:由兰州市西固区农技站用阿7936—1—2—6做母本、兰7903—2—2—3做父本配制的杂交种。1989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85~1987年品比试验中,平均亩产7846.6公斤,比对照阿×兰(品种间一代杂种)增产21.5%。其中早期产量1818.5公斤,增产46.4%。1988年全省番瓜多点试  相似文献   

3.
品种来源原名 81水—584,由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1975年用矮丰4号做母本,有芒白15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88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4次会议审定,定名晋麦257号。  相似文献   

4.
品种来源原代号7908—57,由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1977年用6401—3—35做母本,燕子(德国品种)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连年选择单株,于1982年育成。1987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次会议审定,定名晋薯7号。特征特性株型直立,株高60—90厘米,茎秆绿色,茎节处有紫色素。茎粗平均1.52厘米,茎断面呈三棱形,茎翼波状,主  相似文献   

5.
王晓武 《种子》2006,25(8):98-99
凉单4号是甘肃省武威市农科所玉米课题组选育的高产、高淀粉、抗病、抗倒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该品种是1995年组配的杂交组合,1996年参加杂交组合鉴定试验,1997—1998年连续两年进行多点品比试验。黑龙江好运农业有限公司引进参加了黑龙江省1997—1999年度的第一积温带玉米新杂交种区域试验,同步进行了生产示范。2000年9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000—2002年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旱地小麦运旱618特征特性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旱618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其组合号为运旱92—18/新春9号,2010年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2。2011年列入山西省财政支农项目:强筋小麦新品种运旱618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豫玉5号玉米     
品种来源: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于1984年用自交系京7做母本,U8做父本杂交育成。原名新黄单85—1,1989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玉5号。产量表现:1987年参加全国北方大区玉米区试,8点平均亩产499.1公斤,较对照鲁原单8号增产17.5%,居首位。1987年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作为江苏省水稻育种的核心科研机构,今年,武科粳210、丰粳3227、皖垦粳11036、豪运粳2278等4个优良好品种脱颖而出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武科粳210和丰粳3227分别通过国家和江苏省审定,皖垦粳11036和豪运粳2278通过安徽省审定。一年4个品种通过审定,创造了水稻所育种历史新记录。武科粳210,粳型常规水稻品种。株高、穗长、穗粒数等综合农艺性状协调,生育期适中,为152.4天。产量表现上,在2016和2017年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  相似文献   

9.
品种来源原名“抗七”,由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1979年用Tx622A不育系做母本,忻粱7号做父本杂交,1980—1981年进行丝黑穗病人工接菌和产量鉴定选育而成。1987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3次会议审定,定名“晋杂11号”。特征特性幼苗绿色,生长势强,株高170—200厘米。穗长29厘米,纺锤形,穗码紧密。颖壳紫红色,红粒,单穗重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2年以87—73为母本,用87—337做父本,采取籼粳杂交和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的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92—34,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等特点,已在2002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4050)。  相似文献   

11.
豫玉5号系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用自交系京7做母本,U_8做父本杂交育成。原名新黄单85—1,1989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玉5号。该品种属中早熟竖叶型品种,丰产性状优良,很受群众欢迎。近年在我省发展很快,并已发展到四川、湖北、山东等数省。为搞好豫玉5号的制种工作,近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12.
绵农2号     
品种来源:绵农2号(原系号8619—32)由四川省绵阳农专以(75—21—4/76—19)F_4/(绵阳11号/A—tondra“S”)F_3复合杂交选育的冬小麦品种。1989年引入陇南,陇南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受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于1997年5月审定通过。 特征特性:株高90—100cm,幼苗半直立、叶绿色、  相似文献   

13.
金玉1号是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课题组选育的高产、多抗、高淀粉、中熟玉米新杂交种。该品种是1997年以自交系858作母本.自交系409做父本组配的杂交组合。1998年参加新杂交组合鉴定试验.1999—2001年以组合代号5107参加杂交组合复鉴和品种比较试验,2002—2003年参加甘肃省中(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2003—2004年进行高产栽培试验。2004年12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吉农23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4年以吉林30号为母本、公交89183—8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原品系编号吉农9426—19。该品种200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吉农23号,品种审定编号:吉审豆2007015。  相似文献   

15.
运旱22—33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组继晋麦47号之后选育的又一抗旱、早熟、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9。2004年至2008年在山西省晋城市进行多点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表现穗层整齐,结实性好,成穗率高,抗旱性强,成熟早,高产,稳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黄淮旱地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两优029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P88S做母本,0293做父本,通过测交育成的两系超级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倒性好、抗逆能力和分蘖能力强等特点。该组合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一、玉米1、晋单16号:系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用长1宽做母本与太79—5htl 杂交育成。原名“太单早1号”。1983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于推广,定名为“晋单16号”。在我省中部复播,生育期95—  相似文献   

18.
徐薯43—14是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AIS35—2为母本,徐薯18为父本,通过短日照处理,诱导亲本开花,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原系号徐89—43—14。1994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998年4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薯类...  相似文献   

19.
晋麦26     
晋麦26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于1977年用贵州763为母本,运78-4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连续选育而成。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4次会审定。 该品种幼苗匍匐,叶色浅灰,稍有蜡粉,叶姿前期较松散,后期紧凑。株高85~90……  相似文献   

20.
品种来源:原名烟中144,亲本组合为74(11)混1—1—3/莱阳584。1990年3月经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推广。特征特性:属冬性品种,抗寒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