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
<正> 蚕种合理布局是提高全年单位面积产茧量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布局两秋蚕种是养蚕布局的关键。苏州地区全年饲育四季蚕:春蚕、夏蚕、早秋蚕、晚秋蚕。以前早秋蚕同晚秋蚕的比例为1∶0.6。但这个比例只适应于地下水位较深,不易灌的旱地桑,且以前肥料投入不足,受桑蓟马等桑树害虫侵害较严重;而田改桑地下水量充沛,能排灌,肥料投入足,随着甲胺磷、乐果等高效农药问世,桑树害虫基本得到控制,桑叶老化推迟,早秋蚕结束后适当多留叶可提高光合作  相似文献   

3.
秋蚕的饲养     
  相似文献   

4.
<正>优化养蚕布局,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普及应用管桑养蚕新技术,是提高蚕桑生产水平,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缺一不可的四大环节.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本市的生产实际,在秋蚕布局调优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现就其养蚕布局演变.优化设想及调整实施效果以及对布局调整的粗浅认识方面简要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林甫 《蚕桑通报》2012,43(3):50-51,53
近年来,中秋蚕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及中毒损失日趋严重、蚕病及不结茧蚕发生程度加剧等多种因素,导致蚕茧产质量不稳定,蚕农生产绩效偏低。而中秋蚕作为全年蚕桑生产的重心,在蚕农收益中仍占有较大比重,实现中秋蚕的稳产高产,意味着将给广大蚕农带来可观收益。因此,对于如何养好中秋蚕,笔者认为,既要理性对待当前蚕桑生产形势和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又要认真分析中秋蚕生产利弊,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技术到位率,确保秋蚕生产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6.
陆建国 《蚕桑通报》1999,30(3):63-63
通过对秋丰、白玉连续多年的饲养,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总的体会秋丰、白玉具有好养、优质、高产的特点。1998年春期制种2批,首批650g,克蚁单产为21.9张,迟批568g,克蚁单产也达到21.1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这几年的饲养,对该品种的主要性状和饲养技术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品种主要性状1.白玉 日本系统,二化四眠,素蚕,蚁蚕孵化齐一,有逸散性,各龄眠起齐一,食桑不旺,大蚕体色青白,体形瘦长,易发脓病,成熟较齐,营茧较慢,蛹体较大,发蛾集中,交配性能好,产卵快,产附好,卵胶着力…  相似文献   

7.
张研  周强 《广西蚕业》2004,41(3):51-51
为了养好秋蚕,在夏蚕收获后,应立即对桑树进行夏伐并加强培育和管理,使其多抽新梢,多发新叶,为秋蚕提供足够的饲料。蚕室和用具应进行洗刷、消毒。根据桑叶和劳力的多少以及气候条件,还应作好每批蚕的养殖计划。一般早秋,气温偏高,应少养:  相似文献   

8.
陈端豪 《蚕桑通报》2002,33(4):34-35
秋蚕期是蚕病危害的多发季节,我市蚕区秋蚕因蚕病造成蚕茧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析秋蚕蚕病流行原因,加强消毒防病工作,减少蚕病危害,对确保秋茧丰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陈凤娇 《蚕桑通报》1989,20(3):58-60
嘉兴王店蚕种场1979~1988年间,共饲养秋蚕11738g,生产蚕种158457.5盒,平均克蚁单产13.5盒。对照省蚕种公司和市农业局下达的指标,各年平均超额20.5%完成任务。其中1987年,浙农1号、苏12正反交克蚁单产达19.79盒,超产64.5%。根据我们的经验,影响秋期蚕种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有3个:温度、叶质和蚕病。我们在回顾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着重抓住解决好这3个问题,辅以其他措施,使近十年来秋期制种连年大幅度超产。现将有关问题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我县自1986年进行秋蚕养蚕布局调整以来,即由原来的三秋蚕(出库日期分别为:早秋蚕7月22日~7月24日;中秋蚕8月23日~8月24日;晚秋蚕9月12日~14日)改为二秋蚕(出库日期分别为:一秋蚕8月10日~12日,二秋蚕9月10日~12日),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对比试验来看,还存在着一秋蚕与二秋蚕  相似文献   

11.
朱伟波 《蚕桑通报》1989,20(4):56-58
蚕品种改良是大幅度提高蚕茧产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嘉兴市春期大力推广菁松皓月、浙曹春晓等多丝量蚕品种,1988年优良品种率达到78%,使春茧产质量明显提高。但秋用蚕品种改良的步伐较慢,88年早秋优良品种率仅为10%,中秋期为37%(除去春用品种后统计数),已成为影响秋茧产  相似文献   

12.
尹雪群 《四川蚕业》2006,34(3):32-32,9
目前秋蚕分为中秋蚕和晚秋蚕。8月中旬收蚁的蚕为中秋蚕,9月上旬收蚁的蚕为晚秋蚕。秋蚕的饲养好坏,主要决定于叶质、气候条件和桑蚕病虫害,其次是蚕品种、技术设备条件等,因此,养好秋蚕,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叶质和桑蚕病虫害等的发生特点,抓住关键,掌握时机,创造条件,努力做好各项技术处理,夺取秋蚕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3.
康树仁  刘兴松  张万治 《北方蚕业》2012,33(1):33-34,51
针对镇巴夏、秋蚕饲养易发蚕病,产茧量低和发种量急剧减少的现状,从消毒防病、气候条件、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我市为全国蚕桑生产重点产区,全年饲养蚕种达70多万张,其中三秋蚕种达40万张.占全年总发种量的60%以上.三秋蚕茧平均张产为25kg.但高的可达35~40kg,低的只有10多kg,相差悬殊.而且蚕茧质量差.秋蚕期气候、环境、叶质等条件差,饲养难度大,成本高,产量低,经济效益不佳.为了探索秋蚕夺取高产的技术措施,我们总结了一套秋蚕茧高产配套技术.于1993年首先在同福等5个乡镇试点,获得了11万张秋种,平均张产29.66kg的好成绩,比全年平均的26.31kg提高3.35kg,增长12.74%.1994年全市28个乡镇,全面实施总饲养秋种37.  相似文献   

16.
秋蚕期气候异变、病虫害多、农药污染严重,难于饲养。因此,应根据秋蚕期的特点,掌握秋蚕期饲养的关键技术。1控制好蚕室温湿度必须尽量使蚕室保持好目的温湿度。小蚕最好控制在27~28℃的范围内饲养,尽量不超过29℃。日中遇高温时应以通风为主,如室外无风,蚕室中温度比气温高,为  相似文献   

17.
18.
叶正梅 《蚕桑通报》1989,20(2):11-13
推广优良蚕品种,调整夏秋蚕品种布局,采用春种夏秋养,是提高蚕茧产质量和茧丝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调动蚕农积极性,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措施。本市自1984年以来,不断扩大春种夏秋养的饲养量,推广春种夏秋养的综合配套培桑养蚕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推广情况及生产实绩本市全年饲养5期蚕,按常规,品种布局是春、晚秋期饲养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夏、早秋、中秋期饲养抗逆力强的夏用种。  相似文献   

19.
秋季一般高温多湿,不太适宜蚕的生长发育,而且桑叶叶质较差,加之春、夏两季蚕病病原菌积累较多且致病力较强,因此,秋蚕比较难养,易发病,单张产茧低、茧质差。只有加强管理,做好消毒防病工作,才能夺取秋  相似文献   

20.
秋蚕比较难养,单产不及春蚕,究其原因,其一是秋叶质量不及春叶;其二是秋期病原多,分布广,毒性大,易引起秋蚕大量发病。但只要实行科学养蚕,蚕病将大大降低,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