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北垦区大豆田中国菟丝子生物学特性及防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希 《大豆科学》1996,15(1):62-68
苏北垦区大豆田中国菟丝子幼苗出土分散,苗期生命力脆弱,发生蔓延与温度、雨水、杂草及耕作、轮作制度等关系密切,且具有“转株寄生”,“自寄生”和“断肢再生”等习性,是大豆毁灭性的寄生杂草。以合理轮作、耕作、播前种子处理和消灭杂草等农业措施为基础,以化学防除为主要手段的综合防除技术可以达到控制其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大豆菟丝子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菟丝子是大豆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为检疫性病害.如气候适合,发生严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基于研究与生产实践,介绍大豆菟丝子的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并提出加强植物检疫、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寄生真菌对大豆耕作系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洁  许艳丽  姚钦 《大豆科学》2016,(3):461-467
大豆长期连作以后,随着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的增多,胞囊线虫天敌也在不断积累,逐步形成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真菌作为主要因子,在抑制性土壤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大豆长期连作对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的影响,以大豆22年定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分离和鉴定了22年大豆连作、3年大豆连作和22年大豆轮作(小麦-玉米-大豆)土壤和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不同虫态寄生真菌。结果表明:大豆经过22年连作后,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a)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分离数量高于3年连作和22年轮作,其中厚垣轮枝菌的数量最高,每克土中含有1.5×104株,胞囊、卵和J2上分别分离到14,18和8株,显著高于3年连作和轮作。研究结果证明了大豆经过长期连作后,土壤中积累了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而厚垣轮枝菌可能是抑制性土壤中的主要寄生真菌。  相似文献   

4.
知识讲座第四讲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又叫萎黄线虫病,寄生于大豆根上,直接危害根部。植株被线虫寄生后,生长发育受阻,病株矮小,叶片发黄;发病严重时,病田大豆植株大面积枯黄,状似火烧,群众形象地称为“火龙秧子”。大豆孢囊线虫病在我国发生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5.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和传统真菌鉴定技术,研究定位试验条件下长期连作、麦豆迎茬、米豆迎茬和麦米豆轮作不同轮作方式下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虫口密度和寄生真菌情况.结果表明:连作大豆田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寄生真菌只有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其它轮作方式中,寄生真菌有2种即洛斯里被...  相似文献   

6.
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内寄生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沈阳、黑龙江伊春、山东青岛、山西汾阳等地采集的大豆胞囊线虫土样,经分离获得定殖于胞囊上的真菌菌株128株.通过测定菌株对胞囊的寄生率,筛选出6株对大豆胞囊线虫有强寄生能力的胞囊内寄生真菌,经鉴定为Aspergillus niger,Paecilomyces lilacinus,Fusarium semitectum,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Verticillium sp.,Acremonium sp.,其中Aspergillus niger,Fusarium semitectum为国内首次报道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的真菌.通过6株胞囊内寄生真菌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毒性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Verticillium sp.两株菌的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有较强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豆生长期内土壤线虫的变化,利用自行研制的生防颗粒剂豆丰一号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5目14科的土壤线虫,其中植物寄生线虫是大豆根际土壤线虫的优势营养类群。与对照相比,生防颗粒剂处理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抑制了土壤线虫总量和植物寄生线虫群体数量,但在大豆生育末期促进了食细茵线虫和杂食—捕食性营养类群的增加。应用多样性指数H’、成熟度指数MI、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SR、优势度指数l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分析比较了处理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其中,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和成熟度指数MI较好的反映了生防颗粒剂的施用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1963年8月26日至9月3日,中国作物学会在江苏徐州召开了全国豆类作物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47位代表,收到论文42篇,会后编印了论文集,王金陵、张子金、费家骍、王国勋等大豆知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期间除学术交流活动,重点讨论了黄淮地区夏大豆生产。当时黄淮地区大豆面积很大,最多时有7 000多万亩,冬小麦收后主要种植夏大豆,当时玉米极少种植。生产上利用的大豆品种主要还是地方品种,土地条件较差,有盐碱斑,豆田菟丝子危害严重,豆天蛾、  相似文献   

9.
利用涕灭威处理大豆田,研究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共鉴定出7目12科17属的土壤线虫,其中植物寄生线虫是大豆根际土壤线虫的优势营养类群,短体属Pratylenchus,茎属Ditylenchus,小杆属Rhabditis和矛线属Dorylaimus是线虫优势属.与对照相比,除开花期因气候干旱外,涕灭威处理在大豆的各个生育期均抑制了土壤线虫总数和各营养类群的群体数量增长,尤其对植物寄生线虫抑制程度更为显著.应用多样性指数H′、成熟度指数MI、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SR、优势度指数1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分析比较了处理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涕灭威处理显著降低了大豆田土壤线虫的多样性、增加了线虫的优势度指数,各生态指数较好地反映了涕灭威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汪荣灶 《中国茶叶》1996,18(1):22-23
茶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是为害茶树的全寄生性植物.茶树受害后,轻者生长发育不良,春茶芽叶稀少,夏秋无茶可采,重者枝干枯死.为掌握该寄生植物的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笔者对其进行了多年的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方法1.发育进程 每年从早春开始,定5点观察记载茶菟丝子的出苗期,出苗盛期,建立寄生关系期,分枝、显蕾、开花、结果及果实成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