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豌豆类囊体及其两种PSⅠ复合物(PSⅠ-1和PSⅠ-2)的类脂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含有MGDG,DGDG,SQDG,PG和PC5种酰基脂,两种PSⅠ复合物的类脂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根据PSⅠ-1和PSⅠ-2类脂与脂肪酸组成特性推论,PSⅠ-1主要存在于类囊体膜的非垛叠区,PSⅠ-2可能主要分布在垛叠区;PSⅠ-1的结构比PSⅠ-2稳定。  相似文献   

2.
用含有PEG的提取介质有效地提取和分离了油松、毛白杨、豌豆及菠菜的类囊体膜片,经改进了的增溶方法增溶光合色素蛋白复合物,有效地、完整地将PSI从膜结构上溶解下来.溶解液经DOC PAGE分离,均可得到迁移率相近的具光系统Ⅰ活性的两条稳定的绿带,经超速离心及不同浓度毛地黄皂苷和Tween 20处理,证明它们是两种PSI,称为PSI 1和PSI 2.SDS PAGE分析证明这两种复合物多肽种类相同,部分多肽的组成在比例上存在差异,证明在高等植物中存在两种PSI,而且这种存在具有一定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强与低温交叉胁迫下黄瓜PSⅠ与PSⅡ的光抑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光强对黄瓜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II(PSⅡ)的影响以及低温胁迫下两个光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以冷敏感黄瓜品种津春4号为试材,通过同时测定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 nm光的吸收曲线,结合叶绿素荧光淬灭分析,探讨了低温(4 ℃)与不同光强(0,100,200,400μmol•m-2•s-1)结合处理对黄瓜PSⅠ和PSⅡ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温下,随过剩激发能((1-qP)/NPQ)的增加,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持续下降; 在过剩激发能较低时,PSⅠ活性(△I/Io)也随过剩激发能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但是当过剩激发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PSⅠ活性不再随过剩激发能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结论】在低温下,过剩激发能不但能够抑制黄瓜PSⅠ的活性也能抑制PSⅡ的活性,但是当过剩激发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PSⅡ光化学活性的显著下降减少了光合电子向PSⅠ的供应,避免了PSⅠ光抑制的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4.
了解钾离子与钠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植物的生理效应,对于缓解钾肥资源短缺、提高缺钾土壤和盐地作物的产量有着重要意义。钾和盐胁迫影响了棉花生长,但两者相互作用对光合系统特别是光系统Ⅰ(PSⅠ)光化学效率等荧光参数的差异影响尚不清楚。本试验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低钾、盐胁迫和低钾+盐胁迫处理对棉株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低钾、盐胁迫及低钾+盐胁迫处理均显著制约了棉株的生长,但低钾条件下适宜的钠及盐胁迫下适宜的钾均显著促进了棉株生长。其中,低钾条件下适宜的钠使棉株根和叶面积恢复到CK水平,且茎和叶的生长也得到一定的恢复,盐胁迫下适宜的钾能恢复棉株根、茎、叶生长,特别是叶生长。此外,与对照相比,低钾、盐胁迫及低钾+盐胁迫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光合系统的荧光参数。与低钾+盐胁迫处理相比,低钾条件下适宜的钠显著降低了PSⅡ的光化学淬灭qP和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PSⅠ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Ⅰ)、由供体侧限制引起的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D),显著增加了PSⅡ的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和PSⅠ受体侧限制引起的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A)。与低钾+盐胁迫...  相似文献   

5.
遮阴后不同小麦品种(系)旗叶光系统Ⅱ(PSⅡ)对强光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小麦品种(系)01-35和L-14为材料,通过测定强光处理后叶片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强光对不同光强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光系统Ⅱ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下生长的小麦01-35强光处理后其PSⅡ只有受体侧受到伤害,而L-14叶片PSⅡ的供体侧、受体侧和反应中心都受到伤害。因此,01-35在遮阴解除后对强光的耐受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以豌豆(Pisum sativum L.)苗叶片为试材,提取其类囊体膜并利用不同增溶剂研究PSI蛋白复合物的分布以及不同凝胶浓度的DOC—PAGE分离特性。结果表明:6%的分离胶对PSI具有较好的分离特性;低浓度的毛地黄皂苷能够增溶间质类囊体上的PSI蛋白复合物,并能够获得大量的含有PSI的类囊体膜碎片。高浓度的毛地黄皂苷能够获得全部的PSI复合物;Tween-20能够分离不同区域的类囊体膜,结合毛地黄皂苷处理均能够获得PSI复合物。证明了PSI异质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豌豆光系统Ⅰ(PSⅠ)的结构与多肽组成,本研究提取了经DOE—PAGE分离的光系统Ⅰ多肽,采用毛细管凝胶电泳方法,以1%的葡聚糖为毛细管凝肢线性高分子筛分基质,0.5%乙基纤维素,0.1%SDS为磷酸盐缓冲液添加剂。在35min内进行了较好地分离。所得的色谱图基线平稳、分离度较高。为进一步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蛋白复合物多肽的分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讨脂类物质在类囊体膜及其蛋白复合物中的分布及作用,该研究提取了经DOC-PAGE分离的豌豆光系统Ⅰ中的脂类物质,采用 RP-HPLC-UV梯度洗脱分析方法,以乙腈与水为流动相组成,在25 min内进行了较好的分离. 所得的色谱图基线平稳、分离度高. RP-HPLC-UV分析图上有6个主要色谱峰,通过所对应的紫外吸收光谱图,确认它们均属于脂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中国1598份野生大豆和1595份栽培大豆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野生大豆的脂肪含量为9.94%,明显低于栽培大豆的(19.05%)。对来自中国不同纬度的174份不同进化类型大豆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随着大豆进化程度的提高,亚麻酸、棕榈酸含量逐渐降低,油酸含量逐渐增加。探索了日照长度,昼夜温度对大豆脂肪酸形成与积累的影响。发现了一批特异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法对15种我国落叶栎栎实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确证了这些落叶栎栎实油均是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主体的7种脂肪酸组成。根据组成特征认为落叶栎类群在形态上与上述化学组成上存在一致性。并指出了少数种类所含脂肪酸组成比率上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6-31 G**基函数优化得到1,2,4-三氮杂苯-(水)3复合物8个稳定的氢键结构。对8个稳定氢键结构进行多体相互作用分析表明,最稳定的氢键结构经基组重叠误差校正后总相互作用能为-99.53kJ/mol,两体与三体相互作用能对总相互作用能的贡献较大,驰豫能与四体相互作用能对总相互作用能有很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单浓度递变斜率法研究了两组酸性螫合—中性络合—中性络合三元体系对Nd(Ⅲ)的协同萃取机理,分别测定了Nd~(3+)(≤10~(-4)M)/NaClO_4,HClO_4(μ=0.1)/PMHP-D;AMP-DASO-C_6H_5CH_3体系的协萃物组成为NdA_3BS,协萃平衡常数K_(ABS)=0.50。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了Nd~(3+)(≤10~(-4)M)/NaClO_4,HClO_4(μ=0.1)/TTA-D;AMP-DASO-C_6H_5CH_3体系的协萃物组成为NdT_3BS,协萃平衡常数为K_(TBS)=2.4,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结果表明:配位体的空间位阻效应对同类协萃物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也是导致K_(TBS)>K_(ABS)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选取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零世代)仔猪24头,按初生及15、30、45、60、75日龄分成6个阶段,每日龄段4头,分别屠宰后取3~5 g背最长肌,经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日龄段的肌内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日龄的增长(初生~60日龄)而逐渐减少,60~75日龄又有所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断奶前较稳定(600 mg·g-1左右),断奶~60日龄降至505.1 mg·g-1,此后又升高至75日龄的620.0 mg·g-1;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这是该品系猪肉质优良的种质特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pAHC17、pCD29A质粒为基础,分别构建了玉米泛蛋白(Ubi)启动子调控的纤维素酶基因(BGLⅠ、CBHⅡ)与rd29A启动子调控的DREB1A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DB,pBDC。其植物选择标记基因为乙酰CoA转移酶基因(BAR),该载体适用于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并通过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BGLⅠ,CBHⅡ和DREB1A基因对单子叶植物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吡啶羧酸与铜(Ⅱ)螯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的吡啶-3-羧酸(烟酸)铜(Ⅱ)配合物和吡啶-2-羧酸(吡啶甲酸)铜(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X-衍射等对其配位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各种不同试验条件下,合成的烟酸铜和吡啶甲酸铜,其配体均通过吡啶氮和羧基氧与铜(Ⅱ)同时配位形成双齿螯合物.烟酸铜具有2个六员螯合环[Cu(Nic)2,Nic-为烟酸根],属单斜长方体晶系;吡啶甲酸铜具有2个五员螯合环[Cu(Pic)2,Pic-为吡啶甲酸根],属三斜长方体晶系.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磷脂水平对巴丁鱼(Pangasius sutchi)鳃中的Na+-K+-ATPase活性及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巴丁鱼(初始体重约1.45±0.08 g.尾-1)分别投喂5组饲料,各组饲料磷脂添加水平为0%(PL0组)、1%(PL1组)、2%(PL2组)、3%(PL3组)和4%(PL4组),饲养56 d。结果显示,鱼鳃中的Na+-K+-ATPase活性随着饲料磷脂水平的升高而下降(P<0.05);鳃膜脂肪酸组成发生显著变化: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含量以对照组(PL0组)的最高,与PL2、PL3组差异显著(P<0.05);PL0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PL3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最高,与PL0、PL1组有显著差异(P<0.05);PL0组的高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HU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添加了磷脂的各试验组(P<0.05)。结果表明,饲料磷脂水平对巴丁鱼鳃Na+-K+-ATPase活性有一定影响,未添加磷脂的饲养条件下鳃Na+-K+-ATPase表现出较强的补偿能力,以维持稳定的生理水平及正常的基础代谢;巴丁鱼鳃细胞膜中的∑HUFA和∑P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助于细胞膜更好地执行和完成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室内试验了N-硝基-N-(2,4,6-三氯苯基)-N'-4-氯苯基脲对单子叶作物水稻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及对单子叶杂草稗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水稻无促生长活性,对稗则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温度驯养的草鱼和鲮鱼肌肉线粒体膜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10℃适应的草鱼和25℃适应的草鱼相比,肌肉线粒体膜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S)值明显升高,脂酰链平均长度也从25℃时的19.08个碳原子增加到10℃时的20.46个碳原子。而鲮鱼的脂肪酸组成在不同适应温度下的变化不明显。此外,还测出了不同驯养温度下草鱼和鲮鱼肌肉线粒体中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发现两种鱼的胆固醇含量在低温下都显著下降。作者认为,低温适应下的草鱼由于肌肉线粒体的脂肪酸组成和胆固醇含量都发生变化,因而其肌肉线粒体膜的流动性明显增加;而鲮鱼肌肉组织线粒体中胆固醇含量虽也减少,但脂肪酸组成变化甚微,因此,鲮鱼肌肉组织线粒体膜流动性增加很有限。这可能就是鲮鱼耐寒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弱酸性介质中,Pd(Ⅱ)能分别与还原型辅酶Ⅰ(NADH)和溶菌酶(Lyso)形成1∶1和2∶1的复合物,并导 致NADH 和Lyso的荧光猝灭,但不能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的变化和增强.但是当Pd(Ⅱ)与NADH 和Lyso同 时作用并形成n(Pd(Ⅱ))∶n(NADH)∶n(Lyso)=2∶2∶1的三元复合物时,不仅能使Lyso的荧光猝灭,而且能引 起RRS显著增强并出现最大散射波长位于309nm 附近的RRS光谱.研究了Pd(Ⅱ)-NADH-Lyso反应体系的荧光 和RRS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探讨了反应机理及Pd(Ⅱ)与NADH 和Lyso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模式,考查了 荧光猝灭和RRS增强的原因.当Pd(Ⅱ)和Lyso过量时,散射增强(ΔI)在一定范围内与NADH 的质量浓度成正 比,对NADH 的检出限为5.7ng/mL(8.6×10-9 mol/L).同样当Pd(Ⅱ)和NADH 过量时,散射增强(ΔI)在一定 范围内与Lyso的质量浓度成正比,检出限为15.1ng/mL(1.06×10-9 mol/L).因此RRS光谱不仅可为研究金 属离子与不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而且也为高灵敏度定量测定痕量NADH 和Lyso这样的 生物分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可将亚油酸转化为γ-亚麻酸。我们将克隆的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6D)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了重组质粒pBI121-D6DMI。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途径,将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了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经过诱导分化获得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PCR检测及Souther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