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四川冬水田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冬水田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清代的兴起与扩展,民国的继承与发展,新中国的改造与缩减三大阶段。水稻种植规模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水利设施的多少均是影响冬水田发展的因素之一。以往提高农业产出的是改造冬水田的动因;现今提倡恢复冬水田又是出于其水利、生态湿地价值的考虑。冬水田作为一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其之于四川农业、环境乃至气候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2.
鄂西的恩施专区是个大山区,境内山脉纵横,地形地势错综复杂。全区可分为低山(拔海600米以下)、半高山(拔海600—1200米)和高山(拔海1,200米以上)三类地区。耕地除少数平坝地外,绝大部分都是起伏不平的环山水平梯田(坡陡地)和复式梯田(平缓坡地)。为了保土蓄水,发展水稻生产,在这个地区,冬水田面积很大,约占水田总面积的70—80%。这种以“水稻——冬水”一年一熟为中心的栽培制度,  相似文献   

3.
以杂交中稻川江优527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6个栽秧密度与等行距和三角形2种栽秧方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产量、再生稻产量及两季总产均以中等密度(15.16万穴/hm2)的等行距栽培为佳。等行距增产的原因在于,等行距的秧苗分布较均匀,致使穴间光照分布合理、促进了秧苗个体生长。  相似文献   

4.
四川冬水田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清代的兴起与扩展,民国的继承与发展,新中国的改造与缩减三大阶段。水稻种植规模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水利设施的多少均是影响冬水田发展的因素之一。以往提高农业产出的是改造冬水田的动因;现今提倡恢复冬水田又是出于其水利、生态湿地价值的考虑。冬水田作为一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其之于四川农业、环境乃至气候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5.
机插密度对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适宜的杂交稻机插株距及种植密度,选取中浙优8号及甬优12为材料,设置14、16、18和21cm4个机插株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株距的增大,2个水稻品种植株个体虽然均生长健壮,单株茎蘖数增加,但群体总茎蘖数下降,且后期茎蘖消减较快,最终茎蘖成穗率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同时,机插株距的增大引起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减小,其干物质主要转运至茎叶部位,穗部干物质积累比例未有明显提高。从最终产量表现来看,机插株距的增大导致田间有效穗数显著降低,产量也随之减少。综上可以看出2个水稻品种均需要一定的种植密度才能保证高产,最适株距应调节至14~18cm,种植密度保持在18.5~23.8穴/m2。  相似文献   

6.
冬水田休闲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冬水田生态系统在西南地区大面积存在,长期淹水,其温室气体排放可能对中国温室效应有重要贡献。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地区冬水田休闲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研究,获得冬水田休闲期CH4、CO2、N2O的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5.37mg·m-·2h-1、81.88mg·m-·2h-1、0.01μg·m-·2h-1。同时研究发现,冬水田休闲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土壤温度和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研究还表明,改冬水田为水旱轮作可减少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7.
冬马铃薯免耕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冬马铃薯免耕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纯N 250.5 kg/hm2、P2O5 124.5 kg/hm2、K2O 375.0 kg/hm2条件下,冬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中熟品种费乌瑞它栽培密度以8.25万株/hm2增产、增收效果较为明显,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陕南30余万亩冬水田中,有灌溉水源保证和自流排水条件,可以实行暗沟排水的约18万余亩。几年来的试验表明,将田间的固定性主沟修成暗沟后,其增产幅度均远高于明沟改良区和垄畦栽培区。通过定位观测,初步确定了暗沟的规格、深度和间距。改良后,土壤的结构和孔隙状况明显改善,氧化还原电位大幅度升高,有效养分供应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介了水稻机械化栽插、漏插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冬水田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研究了施氮量、栽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栽秧方式的产量水平表现为等行距〉宽窄行〉三角形。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施氮量90~150 kg/hm^2,栽秧密度15.16万穴/hm^2左右,栽秧方式为等行距。  相似文献   

11.
以3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分别在3类冬水田(夏旱田、普通田和囤水田)种植下,研究了稻谷产量与库源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产量受稻田类型影响极大,30个杂交组合在不同稻田类型的产量变异趋势一致,筛选出7个杂交中稻组合在3类稻田均能获得高产。冬水田杂交中稻高产栽培的目标是在保证较高颖花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理论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与穗粒数和库容充实度呈抛物线关系,在3类稻田均可获得高产的杂交中稻组合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200粒、最高苗332.98~36098万/hm2、有效穗200.14~225.24万/hm2、结实率77.56%~82.38%、千粒重29.06~30.32 g、颖花量3.61~3.98朵/m2、叶面积指数5.69~6.59、粒叶比0.55~0.70朵/cm2、单穗重4.00~4.51 g。为水稻育种者鉴定高产组合和生产部门筛选适宜冬水田区不同类型稻田的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冬毛期育种核心群的蓝狐不同体表部位的被毛进行活体采样,用毛样重量比例法测定其被毛密度。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和不同部位的被毛密度差异较大。被毛密度以背中部(23 688根/cm2)最大,腹部(8 946根/cm2)最小,十字部(19 359根/cm2)和臀部(16 940根/cm2)居中。背中部被毛密度是反映个体毛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蓝狐被毛密度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平均被毛密度最高个体为20 217根/cm2,最高部位(背中部)31 919根/cm2,平均被毛密度最低个体为14 092根/cm2。公狐与母狐的平均被毛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用毛样重量比例法来换算被毛密度的方法是可行的;该场育种核心群的蓝狐毛皮品质优良,对其优异的种质资源应该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栽插密度和水层对水稻化感品种抑草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具有化感特性的华抗草78和江苏地区主栽的扬稻6号,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在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水层深度条件下水稻品种的抑草效应,结果表明:每公顷45~60万苗的水稻栽插密度、水稻移栽后10 cm水层保持15 d的条件下华抗草78对稗草、异型莎草和陌上菜的株防效和干重防效明显,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陵两优104在湖南地区适宜的机插密度,于2013年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进行了机插秧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机插密度(33.3万、25.0万、17.5万穴/hm2)对陵两优104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陵两优104的产量呈增加趋势,其中以33.3万穴/hm2的产量最高,为9.66 t/hm2,较25.0万穴/hm2、17.5万穴/hm2分别增加了12.2%、22.4%。在高机插密度下,陵两优104有效穗多,叶面积指数较大,冠层光辐射截获率高,叶片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增加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摸索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依照目前使用的插秧机械,设立2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30cm×16cm的种植密度相比,采用24cm×16cm的种植密度可增加水稻产量,增幅为1.32%~5.45%,平均增幅为3.39%。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陵两优104在湖南地区适宜的机插密度,于2013年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进行了机插秧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机插密度(33.3万、25.0万、17.5万穴/hm2)对陵两优104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陵两优104的产量呈增加趋势,其中以33.3万穴/hm2的产量最高,为9.66 t/hm2,较25.0万穴/hm2、17.5万穴/hm2分别增加了12.2%、22.4%。在高机插密度下,陵两优104有效穗多,叶面积指数较大,冠层光辐射截获率高,叶片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增加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黄华占为陕西省城固县稻麦两熟区机插稻主栽品种,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发现: 在中等密度以上的田块(30cm×14cm,亩穴数>1.6万,亩有效穗>25万)可获得高产;在较低密度的早茬田(30cm×16cm,亩穴数1.3万~1.4万穴,亩有效穗21万~22万)通过培养大穗也能获得高产;在低密度的晚茬田(30cm×15cm或16cm,亩穴数小于1.5万,亩基本苗低于6万,亩有效穗小于21万),不能获得高产。增密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应注意水稻纹枯病等的防治,才能实现增密高产。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对其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黔生 《农技服务》2013,30(6):558-559
为了探明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与其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关系,以科优21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插秧密度为1.71万穴/667 m2(30 cm×13 cm)时,每窝插2~3株的效果最好,其水稻群体的结构最合理,产量最高,为690.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以水稻新品种吉粳513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N 150、200、250 kg/hm~2)和栽插密度(33.33万、22.22万、16.6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显著影响吉粳513的有效穗数,而对穗实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为200 kg/hm~2和插秧密度为22.22万穴/hm~2时,水稻产量最高(9.43×103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在此条件下,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其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厌氧甲烷氧化古菌是厌氧条件下减少甲烷排放的关键微生物,在全球碳素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不同类型冬水田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尚不清楚。【方法】利用qPCR和16S rRNA测序技术,选择厌氧甲烷氧化古菌的特异性引物DP397F(q)/DP569R(q)和DP142R/DP779R,探究潴育型和潜育型冬水田的耕作层、犁底层和潴育层/潜育层中厌氧甲烷氧化古菌的丰度和生态位分布。【结果】两种类型水稻土中存在大量厌氧甲烷氧化古菌,且古菌丰度值在4.82×106~9.30×107 copies/g干土,菌群丰度及其多样性水平均呈现出潴育层/潜育层>犁底层>耕作层。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类型冬水田厌氧甲烷氧化古菌丰度均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OM、WC和NH4+-N呈显著负相关(P<0.05);厌氧甲烷氧化古菌氧化速率均与SOM、NH4+-N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潴育型冬水田厌氧甲烷氧化古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