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胶玉米混农林模式对地表蚂蚁多样性及功能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揭示紫胶玉米混农林对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群的影响,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云南省绿春县紫胶林、紫胶玉米混农林和玉米旱地3种类型样地的地表蚂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指示物种和功能群等。结果显示,紫胶玉米混农林模式具有较高的地表蚂蚁物种数和稀有物种数,与玉米旱地相比,紫胶玉米混农林的蚂蚁物种数增加41%,稀有物种数增加85%。紫胶玉米混农林与紫胶林具有更高的蚂蚁多样性,其物种丰富度和ACE估值均显著高于玉米旱地,而紫胶玉米混农林的多度显著高于紫胶林和玉米旱地。地表蚂蚁物种组合在3种类型样地中有差异,与紫胶林和紫胶玉米混农林相关联的物种与玉米旱地不同。3种样地的指示物种不同,玉米旱地的指示种为扁平虹臭蚁和伊大头蚁,紫胶玉米混农林为凹头臭蚁、西昌刺结蚁和中华小家蚁,紫胶林为费氏盘腹蚁、立毛举腹蚁、阿普特铺道蚁、贝卡盘腹蚁和西氏拟毛蚁。紫胶玉米混农林蚂蚁功能群组成比例介于玉米旱地和紫胶林之间,其中机会主义者(OPP)、从属弓背蚁族(SC)、隐蔽物种(C)及气候特化种(CS)的蚂蚁物种数、多度及比例明显高于玉米旱地。紫胶玉米混农林生境较为复杂,对地表蚂蚁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是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茶园害虫的蚂蚁类天敌,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重庆主要产茶区(海拔371~1 068 m)茶园蚂蚁物种多样性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在重庆主要产茶区茶园,设置3条垂直带,每条垂直带划分为低海拔(300~500 m)、中海拔(500~700 m)和高海拔(700 m以上)3个水平带,每个水平带设置3~4块样地,调查茶园的蚂蚁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点。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共采集到蚁科昆虫4亚科,39种。各水平带物种丰富度为7~13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55~1.25,Pielou均匀度指数0.08~0.16,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26~0.65;各水平带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表明其多样性水平比较一致。群落相似性指数为0.22~0.48,多数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在群落优势种方面:不同海拔茶园蚂蚁优势种数目1~3种,常见种最多达6种,最少仅1种;稀有种最多17种,最少5种;从重庆范围来看,重庆主要产茶区茶园蚂蚁群落共有7种优势种。在蚂蚁空间分布方面:有17种蚂蚁具有较宽的垂直空间分布,活动范围涵盖土壤、地表和树冠,有作为天敌昆虫资源的可能。仅有9种蚂蚁在不同水平带的茶园中均有分布。结合群落相似性与多样性分析结果,重庆茶园生境破碎,蚂蚁群落间物种交流受阻,不利于茶园生物多样性水平的稳定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生境特异性(habitat-specific)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在区域景观中,不同类型生境对不同类群昆虫多样性的贡献及群落结构差异,从大尺度上探讨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维持机制。于2019年8—9月,在西双版纳地区利用样线调查法,调查了保护区、次生林、人工林和农田4种生境中蝴蝶、蝽和甲虫的物种数、特有物种数,分析了昆虫群落的生境特异性指数、群落结构相似性及物种丰富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共采集昆虫2588头,其中蝴蝶94种(744头),蝽197种(1094头),甲虫129种(750头),保护区的昆虫物种数和特有物种数均高于其余类型生境。保护区昆虫群落的生境特异性指数实测值高于期望值,而其余类型生境昆虫群落的生境特异性指数实测值均低于期望值;不同类型生境间,3个类群的昆虫群落汇总的生境特异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F_(3,57)=2.054),甲虫生境特异性指数差异显著(F_(3,55)=3.478),蝴蝶(F_(3,38)=1.504)和蝽类(F_(3,53)=1.153)生境特异性指数差异不显著。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显示,保护区和农田的3个类群昆虫群落汇总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次生林和人工林的蝴蝶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保护区和次生林的蝽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甲虫昆虫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还发现,只有生境类型对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产生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不显著。在大尺度区域景观中,保护区对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影响最大,生境类型与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密切相关,保护较好的天然林是维持区域昆虫群落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中、低适宜区域橡胶种植地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及选择有益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种植模式,使用陷阱法于2015年9月和2016年8月调查了钝叶黄檀-玉米地(对照)、橡胶纯林(Ⅱ)、橡胶-茶树混农林(Ⅲ)、橡胶-咖啡混农林(Ⅳ)中地表层和树冠层蚂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差异及指示物种,以研究不同类型种植模式间蚂蚁群落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类型样地中,地表层蚂蚁中多度、物种丰富度、ACE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小排序为橡胶-茶树混农林橡胶纯林钝叶黄檀-玉米地橡胶-咖啡混农林;树冠层蚂蚁群落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小排序为橡胶纯林橡胶-茶树混农林橡胶-咖啡混农林钝叶黄檀-玉米地,物种丰富度和ACE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地表层和树冠层蚂蚁群落结构样地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橡胶-茶树混农林的蚂蚁群落结构与其余样地存在较高的相似性。4种类型样地中均存在1种指示物种,钝叶黄檀-玉米地为棒刺大头蚁(Pheidolespathifera),橡胶林为黑头酸臭蚁(Tapinomamelanocephalum),橡胶-茶树混农林为环纹大齿猛蚁(Odontomachuscirculus),橡胶-咖啡混农林为缅甸细长蚁(Tetraponera birmana)。从本研究来看,橡胶-茶树混农林是当地橡胶复合农林系统中既具经济效益,又能较好保护蚂蚁多样性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沙地草地退化、沙漠化过程存在着疏林草地、沙质草场、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等明显的逆行演替阶段,并且不同的阶段对应着适合本生境的典型群落类型,每一群落优势种的作用明显。草地退化过程中,原生地带性群落及演替早期群落物种丰富、多样性高.结构复杂,随着草地退化、沙漠化过程,群落组成物种数、科属减少.禾本科植物衰退,物种多样性降低,草地群落结构趋于简单、质量下降。在退化的各个阶段,一年生、二年生和旱生植物功能群在各个阶段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优势地位.对群落生态功能的发挥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草地退化过程中不同群落的组成变化是物种适应性和群落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物种、功能群组成的变化,基本反映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群落结构简单化和环境基质稳定性减弱等一系列植被与生境系统变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北部日本弓背蚁巢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大量的植被恢复为地栖性土壤动物提供了合适的栖息地和充足的食物,土壤动物的筑巢活动可提高土壤大孔隙的数量。以黄土高原北部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的日本弓背蚁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膏浇筑法研究了日本弓背蚁巢穴结构特征,对比了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和针毛收获蚁(Messor aciculatus)成熟巢穴结构的异同,分析了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对日本弓背蚁巢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弓背蚁的巢穴结构由通道和巢室组合而成,通道为圆柱形,其直径大小为4.1~6.6 mm,巢室的形状为倒置漏斗形或立体椭圆形,巢室横截面面积为606~2 117 mm~2;日本弓背蚁和针毛收获蚁巢穴在通道直径、巢室形状和横截面积、巢穴深度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巢穴体积随着蚂蚁群落规模的增加而增加;日本弓背蚁群落在壤土和壤砂土中均有广泛分布,适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土壤含水量在60~200 g kg~(-1)之间,在土壤颗粒较大的干燥砂土中并不常见;土壤容重越大,蚂蚁巢穴的结构越简单,其通道的长度、分支、节点和巢穴总体积较小。但是,通道直径主要与蚂蚁的体型相关,不受土壤质地、含水量和容重的影响。本研究从小尺度分析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通过土栖性蚂蚁对土壤结构产生的间接影响,拓宽了黄土高原北部土壤大孔隙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7.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人工恢复与天然恢复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栓皮栎林人工恢复天然恢复的差异,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相同恢复年限的栓皮栎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性质等群落特征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栓皮栎人工林群落具有维管束植物12科18属24种,次生林群落具有维管束植物27科40属48种,两个群落相似性较低(0.36);(2)栓皮栎次生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的重要值比人工林低,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数较人工林多;(3)栓皮栎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Mag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相比均较低,人工林的4个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天然次生林指数大小表现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4)栓皮栎次生林的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比人工林均较高。研究表明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相同恢复的年限,栓皮栎天然次生林无论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均优于栓皮栎人工林,天然恢复比人工造林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供我国多刺蚁属(Polyrhachis)昆虫的分子系统学资料,我们对9种多刺蚁的mtDNA的Cytb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在所得465个位点的序列中,变异位点152个,占32.7%,碱基T、C、A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0%、19.6%、29.2%和9.2%,A+T平均含量71.2%。在氨基酸组成上,共编码155个氨基酸。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点,转换频率大于颠换频率,转换主要发生在T与C之间,颠换主要发生在T与A。以弓背蚁属(Camponotus)的黄斑弓背蚁(C. albosparsus)和浅毛弓背蚁(C.albivillosus)为外群,用NJ、MP及贝叶斯推论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本研究结果与经典分类结果相符:在9种多刺蚁中,Myrmhopla亚属的双齿多刺蚁(P. dives)独立成为一支,分化较早,位于系统进化树的最底部,最早分化出来;而Myrma亚属的亚毛多刺蚁(P. subpilosa)、梅氏多刺蚁(P. illaudata)、警觉多刺蚁(P. vigilans)以及拟梅氏多刺蚁(P.proxima)聚合成一支,位于系统进化树的最顶端,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近,属于较进化的类群。但是Polyrhachis亚属的叶形多刺蚁(P. lamellidens)和Cyrtomyrma亚属的结多刺蚁(P. rastellata)的进化关系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全面认识桉树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对于阐明单一物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小盆模拟控制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土壤碳、氮含量有显著差异的3种天然次生林土壤为对象,以不添加凋落物的处理和添加天然次生林混合凋落物的处理为对照,研究桉树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天然次生林的混合凋落物相比,桉树凋落物具有较高的碳含量和较低的氮含量,其碳氮比也较高;(2)添加桉树凋落物的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磷脂脂肪酸的总丰度显著高于不添加凋落物的土壤,但是显著低于添加天然次生林混合凋落物的土壤,并且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磷脂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方式差异显著,添加桉树凋落物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优于未添加凋落物的处理,但是显著低于天然次生林混合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包括:碳代谢的活性和多样性。综上所述,与天然次生林本身的凋落物相比,桉树凋落物影响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和代谢活性均较低,表明桉树凋落物为土壤微生物群落提供生境和食物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石羊河流域柽柳群落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以石羊河流域4种类生境型柽柳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土壤水分、盐分,分析了不同生境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柽柳群落中共有植物22种,分属9科20属,其中灌木植物最多,为8种(5科6属),其次是多年生草本,为7种(4科7属),一年生草本为7种(3科7属),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6.36%,31.82%,31.82%。(2)柽柳群落中,固定盐碱沙地密度最大,盐碱地和退耕湿地次之,丘间低地最低; 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盖度差异显著(p<0.05),以固定盐碱沙地最大,为73.33%,盐碱地和丘间低地次之,均为61.67%,退耕湿地最小,为47.00%。(3)不同生境类型柽柳群落在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方面存在差异,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Alatulo均匀度指数看,丘间低地>盐碱地>固定盐碱沙地>退耕湿地(p<0.05),丘间低地群落优势度指数低于盐碱地和固定盐碱沙地、退耕湿地,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丘间低地Pielou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4)在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层范围内,盐减地和固定盐碱沙地土壤含水率最高,其次是退耕湿地和丘间低地,总体呈现出先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不同生境柽柳群落组成物种稀少,结构简单,种群物种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群落组成物种中,灌木种类最多,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种类相同。丘间低地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生境类型,退耕地最低,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相反,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表现出非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江干流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江干流河岸带4种典型植被类型(竹林、草地、混交林和桉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物种类繁多,共调查到59科116属136种植物,群落科属组成分散;4种植被类型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一致,均以混交林最高,竹林次之,桉树林最低,但各植被类型间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北江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维持物种多样性的异质性较小,其作用更多体现在为不同物种提供栖息地;RDA结果显示,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高度、草本层盖度和海拔均呈正相关,而与至河流距离和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在选取的7个环境因子中,海拔对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土壤含水量影响次之,至河流距离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北沟林场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对森林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以便为有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靠依据,以河北省围场县北沟林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从Raunkiaer生活型、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森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天然次生林物种丰富,共计117种植物,隶属58个科99个属;(2)高位芽植物在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中优势明显,其次为地下芽植物,其余生活型植物不占优势;(3)群落内部层片结构复杂,优势层片为大高位芽层片和中高位芽层片;(4)各群落的丰富度指数顺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在各层之间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均匀度指数在各层物种之间差异显著,均匀度指数排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群落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吴征镒、王荷生区系分析方法,对秦岭区和陕北区辽东栎群落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北坡辽东栎群落共有31科60属67种。陕北区共有27科42属51种。秦岭区辽东栎群落与陕北区相比,物种组成较丰富,层次和层片结构较复杂。两地群落相似性不高,这与两地群落的生境条件关系密切。从属和种的区系成分分析来看,两地辽东栎群落的区系性质是温带的;两地群落中的中国特有种占各自群落中总种数的一半或偏多;地理联系较为广泛,尤其与华北区系联系较为密切,与日本区系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民勤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对霸王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民勤不同霸王分布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霸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勤霸王草地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39种,分属13科32属;单科单属种较多,占到了总科数的一半;(2)在砂砾质地上,霸王种群密度大,物种相对丰富,但是生长量较小,而在固定半固定沙丘则相反.霸王群落所处生境影响了霸王的密度及生长;(3)在砾质地上生长的霸王群落物种相对丰富,多样性指数高,群落稳定性好,群落优势度较低,而在固定半固定沙丘上生长的霸王群落组成物种单一,结构简单,多样性指数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群落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海拔对表居土壤动物不同取食功能群多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海拔梯度下开展土壤动物多度分布研究有利于认识分解者群落的构建过程如何响应环境变化。选用5种常见的生态位分配模型(断棍模型、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生态位重叠模型、随机分配模型和优势优先模型),分别采用个体数量与生物量作为多度表征指标,对分布于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下不同海拔范围的表居土壤动物群落整体与不同取食功能群(杂食者、植食者、捕食者、腐食者)的相对多度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拟合表居土壤动物群落整体的最优生态位分配模型不受海拔影响,均为断棍模型。但表居土壤动物各功能群多度分布受海拔影响,杂食者随海拔升高,最优模型由断棍模型转变为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而植食者与之相反。多度表征指标选择影响拟合表居土壤动物不同功能群(捕食者和腐食者)多度分布的最优模型。总体而言,海拔和多度指标选择并未影响表居土壤动物整体的多度分布,但对表居土壤动物中不同取食功能群的多度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来解释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物种共存机制的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已经引起了生态学家广泛的关注,而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共存机制及物种多样性维持的研究很少。笔者采用卡方检验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古田山典型常绿阔叶林24hm2样地中胸径不小于10mm、个体数大于18的106种木本植物与平均海拔、坡度和凸度3个小地形生境指标进行生境关联分析。卡方检验结果表明,106种木本植物中,84种(79%)至少与一种生境显著相关(P<0.05);CCA及随机化排列测验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分布受生境因子限制;因此,古田山24hm2样地木本植物的分布与生境显著相关,生境特化是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在局域尺度上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降水量对乌兰布和沙漠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变化的影响,为乌兰布和沙漠植被保护与植物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2011—2013年固定样方调查数据和同期降水量资料,对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与年降水量的变化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降水量对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数及分科有显著影响。降水量增加,驼绒藜群落物种数增加了5种(新增加2个科别),霸王群落物种数增加了12种(新增加2个科别),四合木群落物种数增加了12种(新增加6个科别);降水量对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四合木群落中1年生草本与多年生草本影响最大,对灌木与半灌木影响不大;降水量的增加提高了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有效增加了四合木群落与驼绒藜群落的相似性,减小了两个群落之间的生境差异;降水量与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数、盖度、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E)、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600 0。[结论]研究区内降水量对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数、盖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生态过渡带典型灌木群落的多样性,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重点精查的方式对该地区代表性群落类型设置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分析了该过渡带主要灌木群落的类型、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 该区共有12科30属36种植物。豆科、菊科、藜科和禾本科植物比例较高,单种属较多。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居多,以旱生植物为主。灌木群落包括分布在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的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和四合木群落,分布在乌兰布和沙漠的白刺群落、油蒿群落和沙冬青群落。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灌木群落的植株密度较高,乌兰布和沙漠灌木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较高。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灌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普遍高于乌兰布和沙漠。大部分群落的相似性较低。[结论] 乌兰布和—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带植物数量比较贫乏,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是该区植物的主要部分,植物旱生化明显,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变化幅度较小且保持在较高水平,不同生境下群落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太行山区农业景观中不同生境类型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陷阱法对河北省武安市西部太行山区5种类型生境(核桃林、玉米地、苹果-芍药套作园、次生林、绿海花廊景观带)的地表蜘蛛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分析5种类型生境中蜘蛛多样性分布及其与局部生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探讨半自然生境对蜘蛛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会显著降低生境中蜘蛛丰富度和多度;增加植被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会使生境中蜘蛛丰富度显著增加,而蜘蛛的多度显著降低;蜘蛛的多度随生境中枯落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核桃林的蜘蛛Shannon-Wiener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4种类型生境,核桃林、次生林和绿海花廊的蜘蛛丰富度显著高于苹果-芍药套作园和玉米地,苹果-芍药套作园和绿海花廊的蜘蛛多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生境。玉米地、苹果园-芍药套作和绿海花廊中蜘蛛的群落组成具有较高相似性,而核桃林与次生林中蜘蛛群落结构具有较高异质性。地表枯落物厚度是影响当地蜘蛛群落结构的最主要因素。研究区在农业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过渡区种植核桃林、苹果-芍药套作园和绿海花廊间作板栗,对蜘蛛多样性的保护都有积极作用;不同的生境因子与不同蜘蛛群落的关系不同,如狼蛛偏向人为干扰较大的苹果-芍药套作园和绿海花廊景观带,所以生产管理时要结合特有的生境条件,对相应的蜘蛛进行合理的保护和高效的利用。研究结果对当地的农业景观生境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分析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植物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 ,该区甜槠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 4 9科 86属 133种 (含变种 ) ,其中蕨类植物 4科 5属 6种 ,裸子植物 2科 2属 2种 ,被子植物 4 3科 79属 12 5种。植物区系成分复杂 ,热带成分比例较高。甜槠群落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 ,植物种类丰富且组分复杂 ,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 ,乔木层、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