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进行计算,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测算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序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生态赤字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1990—2007年万元GDP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变化趋势平缓;甘肃省2007—2017年的生态赤字有扩大化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可能达到2.733hm2,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作为度量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该文利用合肥市2000—2004年数据,分别计算了当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合肥市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且大大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现象严重。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1.7041hm~2/人增长到2004年的2.10108hm~2/人。生态供需平衡依赖其他地区的生态输入。而万元GDP生态足迹则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2.545955减少为2004年的1.791977,表明在工业、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目前国外对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的最新成果,对河北省从1985年到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结合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指标,对河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这期间河北省的生态承载力增长不明显,而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出现了生态赤字,河北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土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盘锦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可持续和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盘锦市2002—2007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盘锦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5.13 hm2增加到2007年的7.41 hm2,各种土地类型占生态足迹的比重由大到小分别为化石能源用地、水域、耕地、草地、建筑用地和林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624 hm2下降至0.611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1.93 hm2下降到2007年的1.42 hm2。盘锦市在2002—2007年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生态赤字有增加趋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利于盘锦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对成都市2000-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研究,比较并分析了成都市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成都市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1.1904hm^2上升到2004年的1.3601hm^2。说明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闽值,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亟需调整;②各类土地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最大,其次为草地和耕地。反映出成都市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资源的消耗;③从各类土地生态足迹发展趋势看,除耕地逐年减少外,其余均不断增大;④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表明成都市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分析了生态赤字的直接原因,提出了成都市在进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山西省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量为2.491 941 hm2/cap,扣除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10 258 hm2/cap,生态赤字达1.681 683 hm2/cap;通过分析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表明山西省的资源利用效率很低;通过计算分析2001年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表明山西省的发展能力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69-72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天津市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总生态足迹每年均出现很大的生态赤字,天津市正在远离可持续发展状态。但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呈逐年减少趋势,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8.
澳门1977~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澳门1977~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探寻影响澳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977~2004年,随着经济的变化,澳门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呈先升后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2.123 hm2增加到2004年的4.210 hm2,净增2.087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2.108 hm2增加至2004年的4.198 hm2,年平均增长率达2.49%。28年间澳门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包头市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应用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中国和内蒙古包头市2003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包头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882083(hm^2/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8259(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1.89949(hm^2/人),这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其当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2002年包头平均万元GDP所占有的足迹为1.800255hm^2,这反映包头的资源利用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晶晶  胡晓钧  杨继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07-16409,16494
生态足迹方法是定量测度区域发展可持续状态的一种简易方法。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辽宁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由1998年的3.024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738hm2/人;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4.8%;生态赤字逐渐增大,由1998年的2.342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088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从3.211hm2/万元下降到1.850hm2/万元,表明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成都市2000-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值在2000-2012年呈上升趋势,受成都市节水政策和产业转型影响, 2013年相对降低, 2014年和2015年趋于平缓;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52,旱情灾害影响成都市生态承载力水平, 2006年与2009年的干旱使成都市水资源产生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值逐年下降,成都市水资源利用效率16年间增长6.8倍;成都市各区县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分布不均且在2013-2015年变化较大,成都市规划发展的工业城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值高,各区县处于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但数值逐年下降,水生态安全保障降低;改变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水利设施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是成都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静  马寨璞  张春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08-9809
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保定市2007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资源利用状况。利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保定市各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异同。结果表明:①在实施大变样之前,保定市人均生态赤字为0.541 0 hm2,万元GDP为0.91 hm2/万元。②保定市整体生态环境处于高负荷状态,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③聚类分析表明,保定市辖各县市可分为5类,县域间可持续性差异较大。④在5类区域中,Ⅰ类区域生态赤字低于0.5;Ⅱ类区生态赤字约等于1;Ⅲ类区生态赤字约等于3;Ⅳ类区生态赤字为3-5;Ⅴ类区生态赤字高于5。  相似文献   

13.
1998~2005年金华市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54-6956,6959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金华市域1998~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5年金华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生态承载力略有上升,人均生态赤字由1998年的0.414 14全球公顷增加至2005年的0.586 79全球公顷,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金华市的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非协调的不可持续状态。根据金华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促进生态平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2001—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将黑龙江省资源利用的动态特性融入到生态足迹模型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2001—2005年黑龙江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呈整体上升趋势,由2.2467hm2·人-1攀升到3.0084hm2·人-1,增长近1.34倍。其中,草地和能源生态足迹对黑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贡献最大,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2001—2005年黑龙江省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整体呈下降趋势。5a间黑龙江省均表现为生态赤字,且随着人均生态足迹的不断增大,生态赤字逐渐加大,黑龙江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01—2005年黑龙江总GDP的生态足迹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消耗增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总体上,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朋鲁  周立华  李永乐  杨国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12-10414,10441
运用“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对宁夏盐池县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宁夏盐池县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基于“省公顷”分析的生态足迹计算得出2008年盐池县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6120hm^2。生态足迹用地为耕地〉建筑用地〉草地〉化石能源地〉水域。在计算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对盐池县生态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人12"增长快、居民消费方式不合理以及资源的剁用率低是产生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芜湖市2006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芜湖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评价了芜湖市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芜湖市人均生态足迹为2.20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7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926hm^2,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为1.051hm^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芜湖市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状态。最后提出了减缓芜湖市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临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适用性改进,开展了规划用地结构调整目标的生态足迹核算.研究结果表明,在规划期内临湘市规划用地结构调整目标可有效提高生态承载力,可缓减规划实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总消费生态盈亏由生态盈利转为生态赤字,总产出生态盈亏呈现生态赤字增加趋势,可持续承载生态亏损指数有所增加.研究表明,规划用地结构调整对提高该市的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认为,控制人口快速增长、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实现规划目标生态效应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