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红英 《水产养殖》2009,30(7):26-27
团头鲂又称鳊鱼、鲂鱼、武昌鱼等,属鲤形目、鲤科,体呈菱形,为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团头鲂食性广,养殖成本低,生长快,成活率、回捕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水产品市场的畅销品种。在池塘中主养团头鲂,掌握健康养殖技术,将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规水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团头鲂、彭泽鲫属名优品种,肉质鲜美,价格高,养殖技术易掌握,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者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大力推广这二种名优品种养殖,调整水产品结构,从2001年开始,我们对这二个品种的养殖技术进行了探讨研  相似文献   

3.
团头鲂营养需求与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头鲂是我国主要的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规模在近10年不断扩大。团头鲂的营养物质需求主要以生长和营养缺乏症为评价指标。而营养物质对鱼类健康,如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等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认为,饲料中营养物质搭配合理、品质优良有利于维持鱼类生理健康,并能保护养殖水环境。此外,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在鱼类的免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水产饲料应具有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和维持健康的双重作用,通过营养调控预防鱼类疾病是保证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综述了团头鲂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以及饲料营养元素对团头鲂免疫力及抗病力影响的最新报道,以期为团头鲂高效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贵雄 《水产养殖》2009,30(2):8-10
用菜饼、混养鱼破碎料、草食性鱼种专用料饲养团头鲂鱼种,经过150d饲养试验,饵料系数为5.09、1.44、1.36;鱼种成活率为39%、65%、76%;鱼种增重饲料成本为4.83元/kg、3.02元/kg、2.91元/kg。草食性鱼种专用营养水平高于混养鱼料,其生长速度、成活率、产量、经济效益明显优于混养鱼料。鱼体化学组成、肥满度、内脏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刘国信 《齐鲁渔业》2008,25(2):31-32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属鲤科鱼类。该鱼是草食性鱼类,病害少,易捕捞,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本低,管理简便,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第2年即可达到商品上市规格,养殖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6.
我们调整配合饲料营养水平,进行了不同饲料对团头鲂鱼种养殖效果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鱼 当年团头鲂夏花、白鲢、花鲢。团头鲂鱼体长3厘米,尾重约1克;白鲢、花鲢体长3~4厘米,尾重约2克。  相似文献   

7.
团头鲂在华南地区养殖规模较小,产量和效益不及长江流域,未能形成一套适合华南地区的养殖模式和技术体系,制约了华南地区团头鲂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规范华南地区无公害团头鲂的生产环境,保证养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益,我们在调查广东省团头鲂养殖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华  相似文献   

8.
浦江一号团头鲂于2002年成功引入我市,几年中,我们不断引导渔民从试养到形成规模化养殖,为养殖户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推广过程中发现,由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全程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和不规范用药等养殖行为,使该品种出现了患病率增高、食用鱼口感不佳等弊端。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健康养殖技术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全国鳖产量已达4.4万吨,一跃成为当今世界养鳖的“超级大国”。养鳖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相关研究、养殖技术的进步,现综述如下:一、养殖技术的现状与改革控温快速养鳖技术从试验到推广应用迄今已有十多年历史,最早的是砖混结构、黑暗型温室,以后相继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团头鲂“浦江1号”商品鱼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头鲂“浦江1号”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李思发教授从淤泥湖团头鲂群体中,经16年的选育而获得的一个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比原种长势快30%)、体型好、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宁  黄欣  刘寒  王卫民 《水产学报》2021,45(2):161-169
Hox基因家族在调控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组织和器官生长起重要作用,因此这类基因家族被广泛应用到物种进化和发育调控的研究中。为了探究Hox基因在团头鲂中分布,进化及表达调控作用,同时为了探究Hox基因与团头鲂肌间刺发育的关系,研究基于团头鲂全基因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H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在团头鲂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9个Hox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分析分为5个亚类;其中49个Hox基因不均匀的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并分为7个基因连锁群(HoxAa、HoxAb、HoxBa、HoxBb、HoxCa、HoxCb和HoxDa);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Hox基因家族成员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团头鲂和斑马鱼所有Hox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团头鲂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转录组结果显示,HoxA基因群集中,HoxA2a、HoxA3a在幼鱼阶段高表达,其他基因在肌肉、肌间刺及结缔组织中表达量低甚至不表达;HoxB基因群集中,HoxB9a、HoxB3a、HoxB8a、HoxB1b、HoxB5a、HoxB5b在幼鱼阶段高表达;HoxB7a、HoxB10a、HoxB9a在成鱼肌肉、结缔组织及肌间刺中高表达;HoxC基因群集中,HoxC3a、HoxC4a在幼鱼阶段高表达,HoxC3a、HoxC8a在成鱼的3个组织都有表达;HoxD基因群集中,HoxD9a、HoxD10a和HoxD11a在胚胎S2期表达量较高。研究表明,Hox基因在团头鲂早期胚胎时期和肌间刺的形成中有表达,提示团头鲂肌间刺的形成可能受Hox基因家族调控。  相似文献   

12.
武佳琪  王济秀  刘红 《水产学报》2022,46(11):2028-2037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一种连接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克隆了团头鲂IL-12的4个亚基IL-12A、IL-12Ba、IL-12Bb和IL-12Bc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长度分别为588、993、939和837 bp。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表明,团头鲂IL-12各亚基在检测的10个不同的成鱼健康组织中都有表达,但是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团头鲂IL-12各亚基在免疫相关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脂多糖(LPS)刺激分离的团头鲂头肾淋巴细胞后,4个IL-12亚基均被快速诱导表达。进一步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和变性复性方法得到团头鲂IL-12Bb、IL-12Bc重组蛋白并刺激分离的头肾淋巴细胞,显著上调TNF-α、IL-1β、IFN-γ的表达,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最后对获得的蛋白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IL-12Bb、IL-12Bc单体蛋白对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IL-12在调节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种,实验从鄱阳湖引进和挑选野生优良亲本为奠基群体F0,2009年–2011年通过群体选育获得F1,2011年再通过群体选育实现了F1到F2的传代。2012年,以鄱阳湖选育F2亲本和团头鲂"浦江1号"F9亲本为基础,经夏、秋季2次低氧胁迫,筛选出536尾耐低氧能力强的F2亲本,构成团头鲂耐低氧F2。2013年,挑选个体大、体形好的F2亲本(雌鱼50尾、雄鱼48尾)建立了24个F3家系群体(2♀×2♂群体22个、3♀×2♂群体2个),共100个F3家系。对上述F3家系群体进行1龄阶段的低氧胁迫养殖,通过测定相应生长指标和耐低氧性状,共筛选出5个快速生长家系群体(A2、A3、A18、A19和A20)和6个生长较快的家系群体(A4、A6、A17、A25、A27、A28),微卫星分析其分别归属于20个和28个家系。结果显示,团头鲂的生长性能指标与耐低氧性状呈正相关。在1龄阶段长时间低氧胁迫养殖条件下,团头鲂耐低氧F3中耐低氧能力强的家系的体质量显著大于耐低氧能力弱的家系,选育出的团头鲂耐低氧F3家系在2龄阶段同样保持了快速生长特征。本研究旨在建立团头鲂耐低氧F3新品系,以供后续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4.
团头鲂对8种非常规饲料原料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指示剂,由70%基础日粮和30%试验原料组成试验日粮研究了团头鲂对膨化羽毛粉、酶解羽毛粉、血粉、蚕蛹粉、玉米蛋白粉、玉米、碎米和大麦8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总磷及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鱼[平均体质量(250.83±2.12) g ]养殖于室内水族箱中(3.0 m×0.8 m×0.8 m),分别投喂相应的试验饲料1周后采用自排法收粪。结果表明:8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氨基酸、总磷及总能的表观消化率的范围分别是68.07%~92.69%、81.54%~92.75%、84.82%~103.44%、63.07%~95.56%、41.48%~97.55%、68.91%~97.81%。其中各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以玉米蛋白粉最高;4种动物蛋白原料中以蚕蛹粉中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最高,血粉次之;除粗脂肪外,酶解羽毛粉的消化率均高于膨化羽毛粉;3种能量饲料中,以大麦的蛋白及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最高,但干物质、粗脂肪及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玉米和碎米。由此可见,玉米蛋白粉和蚕蛹粉分别可作为团头鲂优质的植物蛋白源和动物蛋白源,血粉、羽毛粉可搭配其他饲料少量使用。玉米和碎米能值较高,可作为团头鲂的主要能量饲料,大麦由于氨基酸组成较好,也可适量使用。  相似文献   

15.
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系雌核发育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团头鲂耐低氧群体的后续选育工作开展,利用筛选出的20对微卫星引物,比较分析了团头鲂耐低氧群体(TN)及其减数分裂(TNM)、有丝分裂(TNDH)雌核发育后代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团头鲂TN、TNM、TNDH及团头鲂"浦江1号"(TPJ1)对照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3.90、3.55、3.45、4.25,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7853、0.3934、0.2768、0.8075,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6491、0.5563、0.4870、0.685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695、0.4796、0.4181、0.6105,TPJ1对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TN群体较TPJ1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所降低,但不存在显著差异,仍保持了较高的遗传杂合度,而2个雌核发育群体(TNM和TNDH)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TPJ1和TN群体,TNDH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TNM群体。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偏离指数也表明团头鲂TPJ1和TN群体出现杂合子过剩现象,而TNM、TNDH雌核发育群体则出现了杂合子缺失现象,纯合子比例高。聚类分析表明,TPJ1和TN群体聚类成一个分支,而TNM、TNDH雌核发育群体聚类成另一分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在TN群体中实施雌核发育可加速遗传物质的纯合,可用于团头鲂进一步耐低氧性状基因的纯化。  相似文献   

16.
孙盛明  苏艳莉  潘方艳  戈贤平 《水产学报》2020,44(11):1777-1791
为研究刺鼠相关蛋白(AGRP)和神经肽Y(NPY)在团头鲂幼鱼应答饥饿与再摄食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 PCR技术首次克隆了团头鲂AGRP和NPY基因全长cDNA序列,通过设置正常对照组(control,体质量3%持续投喂4周)、饥饿再投喂组(F/refeeding,饥饿2周+3%再投喂2周)、饥饿过量投喂组(F/excessive refeeding,饥饿2周+8%再投喂2周)和饥饿组(fasted,持续饥饿4周)4个处理组,采用qRT-PCR技术分析团头鲂在脑和肠道组织中这2种基因在饥饿再投喂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组织学分析表明,持续饥饿组肠道黏膜下层出现明显的白细胞浸润现象。②团头鲂AGRP和NPY基因c DNA序列全长分别为770和557 bp,其中有5′非编码区77和101 bp以及3′非编码区315和120 bp,开放阅读框为378和336 bp,共编码了125个氨基酸和111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团头鲂的AGRP和NPY分别与其他鲤科鱼类聚为一支,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③qRT-PCR分析显示,AGRP和NPY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7.
Highly ploidy polymorphism was detected in embryos of inter-subfamily hybridization by a cross of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 × Tinca tinca ♂. It produced an average of 23% haploids, 46.4% aneuploids, 24.6% 2n hybrid, 2.8% 3n hybrid, 3.2% hypo-4n, which are all inviable, and also a small number of viable 2n gynogens. However, different results were found in the reciprocal hybridization by T. tinca ♀ × M. amblycephala ♂. An average of 89.1% embryos were 2n hybrids with 48 chromosomes and 6% and 2.8% of embryos were aneuploids and allo-triploids,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a proper ratio of spontaneously complete tetraploidy embryos (about 2%) was able to be induced in the reciprocal hybridization. 50% of reciprocal hybrid embryos developed normally and 30% of the normal fry survived. Ploidy polymorphism (2n, 3n, 4n or 4n mosaics) and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were identified in 120-day survival of juveniles in the reciprocal hybridization.  相似文献   

18.
以初始体质量(42.20±0.34)g团头鲂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胆碱对高脂胁迫团头鲂肝脏抗氧化、组织结构和免疫力的影响。实验采用2×2因子设计方法,共配置2个脂肪水平(5%和15%)和2个胆碱水平(1200和2200 mg/kg)的等氮饲料4组。养殖实验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养殖周期为8周。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等的检测分析,以及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当饲料中添加1200 mg/kg胆碱时,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团头鲂肝脏脂肪含量和甘油三酯浓度显著增加,而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则显著上升;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等显著升高;血液中白细胞数、溶菌酶活性、总蛋白和球蛋白水平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显著降低;超微结构观察到肝细胞中存在大量脂滴,伴随着细胞核变性、核膜残缺、线粒体水肿等异常现象。这些结果表明高脂日粮不仅导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而且造成肝脏氧化应激和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在高脂饲料(15%脂肪)中添加2200 mg/kg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显著提高白细胞数和球蛋白水平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同时肝细胞形态及细胞器结构也趋于正常。研究表明,添加适量胆碱能够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维持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并增强团头鲂抗氧化能力和机体免疫力,继而保持鱼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陈凯  习丙文  滕涛  秦婷  潘良坤  谢骏 《水产学报》2019,43(4):719-730
为了解团头鲂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应激反应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皮质醇注射模拟应激事件,采集组织样品,常规检测血糖、血清皮质醇水平;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gr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及其参与调控的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并通过常规石蜡切片开展了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gr1在脾脏、鳃、头肾等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量,gr2则在肝、垂体、肠等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丰度。应激恢复过程中,下丘脑gr1表达量存在波动,gr2在0 h表达显著上调,gr1/gr2值逐渐增大;垂体中gr1和gr2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gr1/gr2值在2 h达到峰值水平;头肾中gr1表达量有波动,而gr2在0 h和2 h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检测点的表达量,gr1/gr2值逐渐减小;肝脏中gr1的表达量在0 h和2 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检测点,gr2表达有上下波动的现象,gr1/gr2值有减小的趋势,而pepck表达则出现了显著上调,在2 h达到峰值;皮肤中gr1先升高后降低,gr2在0 h和2 h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检测点,gr1/gr2值在2~8 h维持在较大值,而occ表达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鳃中gr1与gr2均在2 h时发生了显著上调,gr1/gr2值在2~8 h维持在较大值,occ表达峰值出现在2 h。组织学研究显示鳃丝有增生现象,肾间组织中类淋巴细胞增多,其他所检视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应激反应过程中gr在不同组织不同亚型间存在不同的表达变化,以及和不同组织器官中相关功能基因的相关性显示了GR在相关调控中的复杂性,而组织学研究结果则表明了应激反应存在诱发病理变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赵岩  李思发  唐首杰 《水产学报》2009,33(6):893-900
以团头鲂“浦江1号” 选育后期3个世代群体(F7、F8、F9)为试验对象、其选育奠基群体(1985年淤泥湖野生群体)后代、淤泥湖野生群体(2007年)、梁子湖野生群体(2007年)为对照材料,通过ISSR标记技术分析,并通过部分样本的细胞色素b基因测序的补充验证,了解选育所产生的遗传变异及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现状。主要结果:(1)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6个引物,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共16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49.39%。细胞色素b基因在选育良种3个世代中只发现一种单倍型。(2)选育群体同选育奠基群体后代、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显著,如群体多态位点百分数,F9(28.05%)比选育奠基群体后代(40.24%)减少了30.29%,比淤泥湖野生群体(41.46%)减少了32.34%。选育群体同淤泥湖野生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935 0),距离最大(0.067 2),两两配对FST值最大(FST=0.305 72);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选育群体同野生群体处于两个大分支,而在野生群体大支中,选育奠基群体后代与淤泥湖原种野生群体间配对FST值最小(FST=0.050 45)。(3)选育群体F7、F8、F9各世代间遗传分化虽弱(低GST 0.141 7值,高Nm 3.027 9值),但多态位点百分数、位点基因平均多样性、Nei氏基因多样性、群体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遗传参数仍然都呈现随选育世代数的累进而降低的趋势。(4)ISSR比细胞色素b基因更适合近缘种的相关关系研究。(5)经过二十多年9代的选育,相对于野生群体,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性状已相当稳定,但离选育极限尚有一定距离,今后应在继续监测其遗传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选育潜力,同时要避免种质混杂、近交衰退及瓶颈效应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