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王文磊  徐燕  纪德华  谢潮添 《水产学报》2023,18(11):119104-1-119104-14

大型海藻栽培业是全球最活跃的渔业产业之一,近二十年增幅是整体渔业增幅的两倍以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中,中国大型海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9%,海带、紫菜、裙带菜、龙须菜以及羊栖菜产量均排名世界第一。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的“芯片”和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大型海藻产量99%来自人工栽培,这更体现了新品种对产业的贡献度和重要性。但目前经过审定的大型海藻新品种仅有24个,约占海水养殖新品种的18%,与其产量占比并不匹配。为此,本文介绍了大型海藻产业的特点、近60年育种技术进展和育种成果,并针对大型海藻育种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型海藻育种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施龙  胡红浪  熊雪梅  高泽霞 《水产学报》2023,47(1):019603-019603
随着全球水产品养殖产量快速增长,水产养殖业在近二十年间正快速替代捕捞业,成为满足人类对优质蛋白需求极具潜力的生产活动。世界水产品消费量近几十年来快速增长,水产品在人类食物系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遗传改良作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关键环节而备受关注,长期以来,以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为主要的育种方法,以生长速度、成活率等经济性状为主要改良的目标性状,对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随着人们对优质蛋白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大食物观”概念的广泛普及,将水产品打造为更加高效的食物生产系统是大势所趋。但纵观全球,水产养殖业存在遗传改良种类不多、覆盖面不广、改良性状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需要加强水产育种技术创新和品种培育,培育更多的遗传改良种,推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结果,结合渔业各类统计数据,对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重要养殖种遗传改良情况、水产育种技术应用、目标性状改良以及部分主要人工改良种产量数据进行整理概述,总结发展状况,分析存在问题,以期为水产种业研究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鲤鱼是大宗淡水鱼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养殖范围广、产量高,优良的品种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了了解我国鲤鱼品种的选育现状,我们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董在杰研究员,请他就鲤鱼新品种的选育,尤其是"福瑞鲤"及"福瑞鲤2号"的选育、推广情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5月,农业部公布了2017年通过审定的14个水产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广泰海洋育种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榜上有名。这是海洋所自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后又一通过审定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凡纳滨对虾是世界第一大养殖虾类,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的70%。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我国水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5.
冯广朋 《现代渔业信息》2007,22(3):11-13,17
介绍了近年来马来西亚永产业发展状况及前景。马来西亚水产业由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组成,以渔业捕捞为主。主要渔业捕捞方式为拖网、围网和流刺网等,近海渔业产量占渔业捕捞产量的主要部分。淡水养殖方式主要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水泥池养殖、矿区蓄水池养殖和围栏养殖等。海水养殖种类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贝类和藻类养殖。马来西亚比较重视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与推广。目前可开发的渔业资源集中在沙捞越州和沙巴州,可开发的水域主要是近海、海湾、内陆土地和湖泊水库。  相似文献   

6.
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渔业大国,是我国渔业"走出去"和渔业科技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印度尼西亚的海藻养殖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是海藻胶加工原料的重要出口国,其产卡拉胶海藻约有70%出口中国。文章介绍了印度尼西亚海藻养殖产业的相关概况,包括养殖海藻的品种、产量、分布、养殖技术、收获、初加工和贸易等,旨在梳理印度尼西亚海藻养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前景,为我国海藻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也为我国与印度尼西亚开展海藻产业领域方面的合作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7.
总论     
030841水产养殖产量分析=Aquaeultureproduetson trends analysis[刊,英〕/A lbertJ .Taeon// FAO Fish.orcular一2003,886(2)一5一29 (l)全球渔业产量。水产养殖业对全球渔业总产量的贡献继续增长,年增长量从1970年的5 .3%增加到2000年的32.2%。年平均增长为8 .9%,而同期捕捞渔业增量为1 .4%,陆地农业肉类增量为2.8%。(2)全球水产养殖产品。2000年水产养殖总产量为4 571万t,价值564.7亿美元。2000年超过一半的水产养殖产量是鱼类(2 307万t,占总产量的50 .4%);其次为软体动物(1 073万t,占总产量的23.5%);水产植物(1 013万t,占总产量的22…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养殖和捕捞)的比例,由2000年的25.7%升至42.2%,水产养殖业完全可以与捕捞业相媲美[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举世瞩目,是世界唯一渔业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2]。2012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4%[3],是食物供给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是一项基于自然资源的古老人类活动,近30年来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全球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2004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3209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70%以上,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65%;2005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3393万吨,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66.5%,约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海藻养殖及碳汇强度估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海藻养殖是渔业碳汇的重要形式,碳汇生态功能显著。本实验以1999—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及浙江近海藻类养殖的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固碳强度进行了估算。中国近海海藻养殖以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等为主,期间年均总产量为141.87万t,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海带(60.29%)、裙带菜(7.92%)、紫菜(5.67%)、江蓠(5.39%)。浙江近海海藻养殖以紫菜、海带、羊栖菜、苔菜等为主,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紫菜(51.83%)、海带(27.73%)、羊栖菜(12.72%)、苔菜(1.27%)。浙江近海海藻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不高(2.55%),但养殖结构独特,部分种类的海藻养殖产量在全国同种类海藻养殖量中占有较高份额,其中苔菜占83.00%,羊栖菜占68.29%,紫菜占23.53%。1999—2012年,全国海藻年均固碳量为41.85万t/a,固碳量在2012年最高达51.50万t,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海带年均固碳量在各类海藻中最高达26.45万t/a,其次是裙带菜3.23万t/a、紫菜2.24万t/a、江蓠2.01万t/a。浙江近海养殖海藻年均固碳量为1.03万t/a,约占全国年均固碳量的2.47%。为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建议加强近海自然碳汇及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以海水养殖为主体的碳汇渔业,开展碳汇渔业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工程研究及海洋生物碳汇功能与碳汇渔业潜力的基础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林志华  何琳  董迎辉 《水产学报》2023,47(1):019608-019608
我国拥有1 512 300 hm2沿海滩涂,而滩涂贝类是潮间带滩涂的优势种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因此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空间广阔、条件优越、潜力巨大。浙江滩涂贝类养殖历史悠久,在养殖技术与模式、人工采苗与育苗、大规格苗种培育、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同时在种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综述了浙江滩涂贝类养殖产业、苗种生产技术、种质创新与良种创制的历史与现状,围绕经济性状精准测评、育种技术创新、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高效扩繁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种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滩涂养殖贝类良种创制与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2.
董在杰  罗明坤 《水产学报》2023,47(1):019604-019604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保障未来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水产业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育种也由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发展至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精准设计育种。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基础研究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着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截止202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就有266个,其中鲤新品种数量最多,为31个,表明鲤育种工作卓有成效。本文重点回顾了我国鲤的种质和基因组资源现状,鲤的主要品种及其育种方法;简要介绍了鲤生长、抗病、体色、饲料转化率等经济性状关联的遗传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鲤种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鱼类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董在杰  罗明坤 《水产学报》2023,18(1):019604-1-019604-17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保障未来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水产业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育种也由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发展至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精准设计育种。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基础研究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着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截止202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就有266个,其中鲤新品种数量最多,为31个,表明鲤育种工作卓有成效。本文重点回顾了我国鲤的种质和基因组资源现状,鲤的主要品种及其育种方法;简要介绍了鲤生长、抗病、体色、饲料转化率等经济性状关联的遗传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鲤种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鱼类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林志华  何琳  董迎辉 《水产学报》2023,18(1):019608-1-019608-16
我国拥有1 512 300 hm2 沿海滩涂,而滩涂贝类是潮间带滩涂的优势种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因此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空间广阔、条件优越、潜力巨大。浙江滩涂贝类养殖历史悠久,在养殖技术与模式、人工采苗与育苗、大规格苗种培育、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同时在种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综述了浙江滩涂贝类养殖产业、苗种生产技术、种质创新与良种创制的历史与现状,围绕经济性状精准测评、育种技术创新、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高效扩繁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种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滩涂养殖贝类良种创制与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刘永新  邵长伟  侯吉伦  张殿昌  郑先虎 《水产学报》2023,31(1):019605-1-019605-14
水产育种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育种技术开发和优良品种培育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开展水产养殖生物的遗传育种研究,可提高种质资源开发强度和基因资源挖掘深度,发掘我国水产种业科技潜能和增强产业化应用水平。我国水产育种涵盖了完整的品种育成和扩繁推两大系统,已经成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保障优质蛋白稳定供给、提升种业强国竞争实力和改善国民饮食消费习惯等方面展示了杰出功效。随着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我国水产育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也遇到了诸多核心瓶颈和制约因素。本文概括性总结了开展水产育种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水产育种研究的整体现状,凝练了亟需突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强化种质资源挖掘与高效利用、重视基础研究开展源头创新、研发前沿技术进行重点攻关、聚焦市场需求培育优良新品种等今后研究重点任务,形成了建设种质资源保藏体系、建成创新支撑平台、推进保护政策扶持、打造新型研发主体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引领世界水产育种研究和新时代渔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李纯厚  齐占会 《水产学报》2023,34(11):119311-1-119311-16

我国是渔业大国,2022年水产品产量达6800多万t,其中养殖产量约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60%。渔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营养安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供给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渔业生产活动对养殖水域和毗连自然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备受关注。渔业生态环境学科主要研究渔业活动对自然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渔业生产以及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受损渔业水域生态修复与生境恢复等基础科学和产业技术问题。本文概括性总结了我国渔业生态环境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近十年来各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我国渔业生态环境学科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渔业生态环境学科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推动中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当今世界水产品产量最高的国家,渔业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内陆地区渔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远低于沿海地区。在当前“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战略背景下,渔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对于内陆淡水渔业,碳汇渔业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文主要根据《中国水产统计资料》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以贵州省为例,结合贵州地区近年来的渔业发展现状,估算了贵州省近五年(2016—2020年)的渔业碳汇强度,分析了贵州地区发展碳汇渔业的潜力。渔业碳汇强度估算结果显示,2016—2020年贵州省渔业碳移出量在1.4 t到1.7 t之间,平均碳移出量为1.5 t。贵州省渔业发展相对落后,水产品捕捞产量和养殖产量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贵州省近年来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和湖库养殖等生态渔业模式,到2020年稻田养殖和湖库养殖面积分别占全省水产养植总面积的74.2%和19.2%,二者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稻渔综合种养和湖库养殖等生态渔业成为贵州省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养殖模式,未来这类具备碳汇功能的生态渔业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是贵州地区扭转渔业养殖模式和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机遇,对碳汇渔业的全面推广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potential of the red alga Kappaphycus alvarezii to remove nutrients was tested to treat effluents of Trachinotus carolinus fish cultiv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carrageenan in this condition was analyze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four tanks of 8000 L with approximately 1200 fishes of 30 g each integrated with three tanks of 100 L with 700 g of K. alvarezii, as initial biomass per tank. Seawater was re-circulated between tanks with seaweed and with fish. As a control, three tanks with seawater circulating in an open system were utilized. Sea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daily for 10 days and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nitrite, ammonium and phosphate were determined in the inflow and outflow water of the tank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collecting points were considered as nutrient removal by the seaweed. Growth rates and carrageenan yields were also analyzed in seaweed cultivated in seawater and in effluents. Growth rates of seaweed cultivated in tank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btained in open sea and in laboratory cultivation. Effluents had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and nitrite ca. 100 times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Maximum values of nutrient removal on effluents were: nitrate = 18.2%; nitrite = 50.8%; ammonium = 70.5% and phosphate = 26.8%. All plants survived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but some developed “ice–ice”, a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physiological stress. After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some plants selected and cultivated in open sea presented higher growth rates in 40 days, indicating nutrient storag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arrageenan yields of K. alvarezii cultivated in seawater and in the effluents were observ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K. alvarezii can be utilized as a biofilter for fish cultivation effluents, reducing the eutrophication process and can also be processed for carrageenan production, which provides an additional benefit to the fish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