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供试绿僵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对多菌灵均表现为敏感, 其中, Ma55菌株对多菌灵最敏感。采用分生孢子定向筛选的方法获得了金龟子绿僵菌抗多菌灵突变株, 测定了抗性突变株对多菌灵的抗性差异。结果显示, 在获得的抗性突变株中, MC-2的EC50最大, 达到397.064 3μg/mL, 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最高, 抗性水平指数达到102.35。对Ma55抗多菌灵突变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 抗性突变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均比亲本菌株Ma55小, 但产孢量均比Ma55大, 其中, MC-2的产孢量最大, 为5.12×106个/mL; MC-5次之, 其产孢量为4.81×106个/mL, MC-8的产孢量在抗性突变株中最低。平板对峙培养结果显示, 金龟子绿僵菌抗多菌灵突变株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 其中, MC-2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与亲本对照菌株Ma55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虫害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 造成棉农的经济损失。目前, 化学杀虫剂仍是防治棉花虫害的主要手段, 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棉蚜Aphis gossypii、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产生抗药性, 降低防治效果。本研究使用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棉蚜、绿盲蝽,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能有效侵染棉蚜和绿盲蝽, 随着浓度的升高, 对棉蚜和绿盲蝽的毒力增强。〖JP+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该药剂能有效控制棉花主要害虫棉蚜和绿盲蝽。采用1 200 mL/hm2用量, 药后14 d对棉蚜的防效达94.42%; 采用1 350 mL/hm2用量, 药后14 d对绿盲蝽的防效分别达到87.25%(新疆), 91.62%(湖北)。  相似文献   

4.
绿僵菌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僵菌素是金龟子绿僵菌分泌的一种次生代谢物质,它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在绿僵菌素的分子结构、种类、提取与鉴定方法、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产量动态及菌株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生防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杀虫剂,被开发成多种制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微生物制剂的生产成本高、耗时长,极大影响其生产效率。本试验通过液固两相发酵法筛选出提高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产孢量的最优增效剂浓度。结果表明0.1%浓度增效剂对金龟子绿僵菌的促产孢作用达最大化,浓度达4.48×109孢子/g;黄绿绿僵菌的最适增效剂浓度为0.05%,浓度达2.75×109孢子/g;当增效剂浓度小于0.1%时利于黄绿绿僵菌的产孢,增效剂高于0.1%时抑制产孢;而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与增效剂浓度正相关,最大浓度达7.41×109孢子/g。在真菌液体发酵过程中添加产孢增效剂,有效提高了真菌产孢量,缩短了真菌培养周期,为提高真菌制剂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具有安全、易在害虫种群中流行、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已在中国、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登记和应用。本文对我国广谱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农药的菌株选育、产品登记、应用技术及产品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金龟子绿僵菌孢子低温休眠与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Sorokin]能寄生8个目30个科共约200多种昆虫、螨类及线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国内外已在害虫防治中作为生物防治手段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与大规模应用。目前,低温贮藏是最普遍的方法。随着虫生真菌制剂的生产与应用,其标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低温保藏的菌种在低温休眠与复苏阶段,孢子萌发率、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是极为重要的指标,将直接影响孢子粉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本文主要报道了对金龟子绿僵菌IMI330189菌株进行低温贮藏后,其低温休眠与复苏阶段孢子萌发、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绿僵菌治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目前对防治多种蝗虫效果较好的虫生真菌--绿僵菌的种类、株系,以及绿僵菌对蝗虫的致病机理、 对环境的安全性等,并讨论了国内外应用绿僵菌防治蝗虫的田间试验效果、剂型研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检测了18种常用低毒化学农药对生防真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分析它们与绿僵菌的相容性。总体看,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与绿僵菌的相容性好于杀菌剂。其中,氰戊菊酯与绿僵菌相容性最好,即使在10倍的推荐浓度下,对孢子萌发无影响,对菌丝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抑制率只有25.13%和38.63%。高效氯氟氰菊酯和乐果与绿僵菌也有较好的相容性,在推荐的田间使用浓度下,孢子萌发抑制率为30%左右,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基本没有抑制。溴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甲霜灵、氟乐灵、阿维菌素、敌百虫、毒死蜱和波尔多液与绿僵菌有一定的相容性。矮壮素、哒螨灵、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和三唑酮与绿僵菌相容性很差。  相似文献   

10.
室内测定了6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在PPDA培养基上,菌株MaYTTR04和MaZPTR01的菌落生长较快,培养15 d后,菌落直径分别为6.3 cm和5.9 cm;产孢量以菌株MaYTTR04最大,MaZPTR01其次,分别为2.0×10^8孢子·cm^-2和1.1×10^8孢子·cm^-2,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差异显著,接种20 d后,星天牛幼虫累积死亡率在40%~96.7%之间;菌株MaZPTR01和MaYTTR04对星天牛幼虫致死率分别达到96.7%和93.3%;僵虫率也高,分别达到86.7%和80%;致死中时(LT50)短,分别为5.71 d和5.80 d。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aZPTR01和MaYTTR04对星天牛幼虫致病力较强,同时具备良好的生产性能,故可作为优良菌株用于星天牛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金龟子绿僵菌是一种对靶标昆虫具有高毒力和致病性的重要杀虫真菌,通过接触直接侵染使蝗虫致死,对草原蝗虫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草原喷施金龟子绿僵菌粉剂对蝗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对蝗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后7 d优势种蝗虫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和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的虫口减退率达60%、防治效果超过62%,其中白边痂蝗、毛足棒角蝗、亚洲小车蝗和宽须蚁蝗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高于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和轮纹异痂蝗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同时,金龟子绿僵菌在不同类型草原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在典型草原和荒漠化及半荒漠化草原的防治效果高于草甸草原。研究绿僵菌在不同草原类型蝗虫的防治效果,为建立草原蝗虫绿色可持续防控体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绿僵菌与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协同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nisopliae侵染和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寄生两种生防措施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两种措施协同控制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绿僵菌菌株HK4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安全;但绿僵菌侵染使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寄生率显著降低。在先接种绿僵菌后接入姬小蜂的情况下,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寄生率仅为10.23%,显著低于其单独寄生的寄生率79.55%;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侵染率为96.59%,高于绿僵菌单独处理的侵染率84.09%,但不显著。而在先接蜂后接种绿僵菌的处理中,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侵染率仅为69.09%,显著低于绿僵菌单独处理。对椰心叶甲的生测结果显示,先接种绿僵菌再接入姬小蜂、先姬小蜂寄生再接种绿僵菌、同时接种绿僵菌和接入姬小蜂3种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8.86%,显著高于绿僵菌单独侵染和姬小蜂单独寄生。  相似文献   

13.
绿僵菌与化学农药对草坪地下害虫控制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草坪和高尔夫球场总面积的扩大,影响草坪质量的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农药在草坪上的大量使用,其污染和残留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寻找污染少、残留低,又能有效地控制草坪害虫的杀虫剂是当前草坪害虫治理中的课题之一。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作为一种生物农药已被广泛地用于防治蝗虫、蟑螂等害虫。作者就绿僵菌和两种化学药剂对草坪害虫的防治效果作了比较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护绿僵菌的存活能力并促进其田间增殖,本试验研究了以海藻胶粒剂型化金龟子绿僵菌的成胶浓度、载体、促活组分、外膜等因素对绿僵菌的存活保护与增殖促进作用。结果确定了适合于金龟子绿僵菌与海藻酸钠、钙离子交联反应的最适条件为海藻酸钠2%、氯化钙0.2~0.3 mol/L;填充4%~10%凹凸棒土支撑颗粒内部胶网,有利于孢子存活和恢复生长;添加0.5%玉米粉或糊精作为促活剂,可使孢子增殖率提高60%;以1.5%海藻酸钠与3.5%聚乙烯醇联合形成的颗粒剂外膜对抵御外界微生物侵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绿僵菌无纺布菌条制作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接种优良液体种子的基础上,以单位面积的产孢量为指标,筛选了制作多种蛀干害虫的病原——绿僵菌无纺布菌条的最佳营养组合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营养条件为(g/L):白砂糖20g、黄豆粉40g、蛋白胨6g;琼脂含量对产孢量无显著影响;最佳培养条件为:25℃下,相对湿度(RH)95%,产孢量可达3.6×10^8~3.7×10^8孢子/cm^2。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3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F6、NBT-18、Rt184与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HK4复配剂对椰心叶甲致死作用。结果表明,3株Bt菌株对绿僵菌控制椰心叶甲的效果都有不同程度增强。在HK4孢子含量为106个/mL时,F6与HK4、NBT-18与HK4的复配剂处理椰心叶甲,5 d后死亡率分别达71.67%、61.35%,与单独用HK4分生孢子处理(死亡率为30.71%)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而Rt184和HK4复配剂处理的死亡率与HK4单独处理无显著差异。在HK4孢子含量为107个/mL时,3种复配剂处理椰心叶甲5 d后,死亡率分别为82.74%、83.07%、68.61%,均与绿僵菌HK4单独处理(死亡率61.49%)有显著差异;且3个Bt菌株均能使绿僵菌HK4菌株侵染椰心叶甲的致死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7.
石蒜绵粉蚧是近年我国新记录的一种有害生物,目前在福建省漳州地区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发生为害严重。为探讨金龟子绿僵菌F061和FM-03对该虫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本研究测定这2株菌株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毒力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石蒜绵粉蚧受菌株F061和FM-03侵染10 d后1×108孢子/mL处理浓度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15%和91.95%;构建的2个TDM模型均通过Pearson卡方和Hosmer-Lemeshow检验,2株菌株对石蒜绵粉蚧的时间-剂量互作效应明显,剂量效应随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时间效应随菌液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菌株F061侵染10 d后的LC50和1.00×108孢子/mL处理的LT50分别为5.55×105孢子/mL和5.04 d,而菌株FM-03在同等条件下的LC50和LT50分别为1.11×105孢子/mL和4.67 d,毒力强于菌株F061;此外,2株菌株1.00×108孢子/mL处理浓度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防治效果也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菌剂F061和FM-03喷施10 d后的室内防治效果分别为74.06%和81.32%。综上,2株菌株均可用于防控多肉植物上的石蒜绵粉蚧,菌株FM-03可优先开发应用,菌株F061可作为备选菌株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金龟子绿僵菌大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major菌株CQMa117是新分离到的一株对天牛有良好杀虫活性的绿僵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类对CQMa117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确定了蔗糖、葡萄糖、可溶淀粉、蛋白胨、尿素、硫酸铵以及Cu^2+、K^+、Ca^2+是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培养基初始pH6.0、培养温度25℃是菌株的最适产孢条件。通过碳源、氮源及无机盐3个较优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菌株最适合的产孢固体培养基为:1000ml固体培养基中加入10.0g蔗糖、2.5g尿素、5.0g酵母膏和0.001%Cu^2+,可使CQMa117菌株产孢量比基础培养基增加30.2%。  相似文献   

19.
耿协洲  许爱琼  谢龙  汪琴 《湖北植保》2021,(1):12-13,19
本文开展了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与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不同混配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减量60%即30mL/667m2与氯虫苯甲酰胺减量30%即4g/667m2混合使用,或绿僵菌减量80%即15mL/667m2与氯虫苯甲酰胺减量10%即5.5g/667m2混...  相似文献   

20.
小菜蛾感染绿僵菌后的病征及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菜蛾感染绿僵菌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会发生相应变化。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绿僵菌菌株LD65处理后36h,附着于小菜蛾体壁的孢子开始萌发入侵。48h后,小菜蛾内表皮被分解,菌丝段进入血腔,并向侵入点附近的脂肪体入侵。3d后感染幼虫死亡,各组织器官均受到侵染。随着绿僵菌继续在死虫体内增殖,各组织器官遭到不同程度破坏。5d后,菌丝突破体表,在虫体外形成菌丝层。菌株LF68侵染过程与LD65相似,但侵染速度快于LD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