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世界范围的研究布局和发展态势,基于德温特专利创新索引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对2005—2013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专利进行了计量学统计,并探讨了该技术的研究布局、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涉及的专利申请量逐渐增长,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较为活跃。中国是该技术领域主要的专利申请国,也是最大的技术来源国,其专利数量从2005年逐年上升,尤其是2009年以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相关专利涉及的学科领域呈现交叉趋势,技术布局广泛,主要涉及化学、仪器与仪表、工程学、水资源学等方面。土壤污染修复领域主题词聚类分析显示,土壤砷、镉、铅、铬污染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土壤污染物的稳定固化、植物修复、电动化修复、添加调理剂、土壤淋洗、离子束、分离回收等是可供采用的重要技术,并且2010年以后,污染物稳定固化、植物修复、添加调理剂修复技术的研发活动更为活跃。基于以上研究,认为今后应加强研发高效经济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注重已有专利成果的转化,促进专利的市场应用,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从专利技术角度分析国内外有关农药雾滴行为调控的研究现状,明确农药雾滴行为调控研究领域热点及发展趋势.利用IncoPat专利数据检索平台工具,从申请地域、申请人、专利类型及法律状态、申请年度、专利技术构成等多个层面对农药雾滴行为调控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日本以及我国是申请量排名前3的国家,其中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占有绝对优势,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43%.专利申请量排名前5的申请人分别为江苏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药雾滴行为调控技术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A01M7、A01N25、B05B1等技术类型,分别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33.62%、24.57%、11.88%.雾滴沉积测量技术、基于图像和可视化分析的雾滴扩散分布测量装置和方法、农药喷雾雾滴性能检测方法、雾滴碰撞试验装置和方法类专利年申请量呈现连续的增加趋势,正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新兴热点.农药雾滴行为调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和我国国内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偏向于理论方法研究,在产品创制及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了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中生物农药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系统研究了申请文献的年度分布、申请人国家或省区分布情况、不同类型申请人申请量比例组成、申请数量较多的申请人及其发明技术内容、国内外申请文献技术特点对比等内容,根据统计结果总结了我国在生物农药领域的专利申请现状、问题,并提出了我国今后生物农药专利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我国金银花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参考,利用patsnap平台对2001—2020年全球与金银花相关的专利申请数据,分析此期金银花专利的数量变化、地域分布、技术分类、申请人类型、重点专利等。结果表明:2001—2020年全球金银花专利申请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申请人以企业为主,技术类型集中在医药领域。2家日本企业申请相关专利的时间较早,合作申请率也高于我国企业。我国申请量占全球申请量的97.48%,我国山东、安徽、江苏3个省的申请量占全国申请量的50%以上。我国企业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科研院所也应积极参与,共同创新金银花的综合利用与技术研发,产出更多高价值专利,提升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熊蜂是野生植物和农作物重要的授粉昆虫,国内外对熊蜂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其中大部分研究成果以专利形式进行了保护。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熊蜂的专利技术进行了检索,主要从申请量、申请趋势、申请人、技术演进、重点专利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6.
真姬菇近年来需求激增,产业发展迅速,但其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着短板,特别是可应用的专利技术成果较少,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真姬菇产业的发展。为促进真姬菇产业的发展,采用专利分析方法对真姬菇产业的专利技术发展趋势、专利区域分布及主要申请人、专利技术分布、专利信息法律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真姬菇产业的专利技术发展已趋于成熟,中国是真姬菇产业专利申请大国,其专利数量约占全球专利数量的73%,并且中国专利申请量主要集中在上海和福建;但全球有效专利占比不足30%,专利申请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建议结合真姬菇产业发展实际,在激励创新、有效审查、促进运用等方面持续优化,促进真姬菇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明黔西北地区煤矿矿山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为煤矿山的绿色发展和矿区及周边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黔西北地区4座开采时间较长的矿山作为研究对象,在中心样点20~50 m范围内利用随机布点方法在矿山周边农用地采集土壤样品,样品经湿法消解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原子荧光仪测定重金属As、Hg、Cr、Ni、Cu、Cd、Pb、Zn含量,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土壤污染筛选值作为参考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4个典型煤矿周围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主要超标元素为Cr、Ni、Cu、Cd。【结论】矿山开采对周围农用地造成的污染表现出不均匀性,同一矿山周围轻、重污染均存在,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建议对矿山周围农用地展开系统调查,并对已有污染及时采取治理及相应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我国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的严峻性,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通过对土地污染治理应用技术方面相关文献的阅读和综合分析,简要介绍了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以及特点、植物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和优势特点,并展望了今后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发展方向。简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我国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势与现状。与传统、物理化学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研究价值。主要介绍植物挥发法、植物提取法和植物固化法三种方法。最后展望了今后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30年广西蔗糖加工业专利的发展状况,为广西蔗糖加工业技术创新发展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关键词和国际专利分类号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北京合享新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ncopat数据库对广西1986~2014年蔗糖加工业专利数据进行检索,通过人工筛选、合并、整理检索结果,对蔗糖加工业专利的申请量、技术类型、法律状态及申请人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1986~2014年广西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量总体上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生物技术专利占比(34.78%)最高,深加工产品应用技术占比(13.04%)最低。在审专利占申请总量比(40.30%)最高,有效专利和失效专利占比(29.85%)相同,失效专利中因撤回而导致无效的专利占比(16.42%)最高。有效专利的专利权人中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比42.86%,其次是高等院校(28.57%)和科研院所(23.81%);专利申请人中高等院校的申请量占比(32.84%)最高,其次为企业(25.37%)和科研院所(23.88%),个人为11.94%。广西蔗糖加工业技术创新存在深加工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制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专利战略竞争意识不强、失效专利比重高及科研成果多停留在研发阶段、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建议】“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推进蔗糖深加工系列新产品研发;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建立完善专利信息利用工作体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探索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牡丹籽油行业技术发展的必要性,从我国专利申请的角度统计分析了迄今关于牡丹籽油专利申请的历年申请量、申请人分布、申请地区分布和主要申请人等情况,并对牡丹籽油提取工艺和应用范围的专利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反映过去十年国内外农业工程领域专利的分布规律及特征趋势。【方法】本文依据2012-2021年incoPat专利数据库所收录的农业工程学科专利数据,利用专利文献计量方法,对所收录专利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现,2012-2021年incoPat所收录的农业工程学科专利超过1500件,全球农业工程领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国内外农业工程领域专利申请人均以高等院校为主;中国农业工程领域的专利数量位于全球第一位;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内申请农业工程领域专利最多的高校;全球农业工程领域专利在效率、成本、便利性等技术功效方面技术发展较快;相较于全球,我国农业工程在质量提高方面的相关专利较少;全球农业工程专利技术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播种、联合作业机械等领域;相较于全球,我国农业工程专利技术研究加大了对病虫害预防及数据网络应用的关注。【结论】全球农业工程领域专利技术日渐成熟且仍然保持很强的活力,专利维持情况较好,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检索分析了大量国内外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对昆虫性信息素国内外公开的专利进行分析,从专利申请整体趋势、主要申请专利分布和主要申请人技术分支发展特点等方面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就昆虫性信息素技术发展脉络和研发热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对专利技术的分析,为生物农药防治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智慧农业领域的决策和技术研发提供信息支撑。【方法】 文章以智慧农业领域专利的申请年、国家、申请人、IPC分类号等数据为分析对象,对智慧农业领域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分布国家/地区、主要申请人和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 全球智慧农业技术仍处于成长期,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我国既是智慧农业相关专利的主要技术来源国,也是专利的主要布局国;国内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等东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申请人中企业申请人的专利数量最多,但是高产和高质量申请人主要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部分国外企业;申请人集中度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领域的竞争态势趋向激烈;不同申请人专利的法律状态、技术布局差异较大;全球智慧农业领域专利聚类共形成智慧种植、智慧养殖、智慧装备、环境控制、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机器视觉和灌溉等几个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4.
植物修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植物修复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植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作用方式,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研究,以及转基因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联合治理土壤污染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宋晨 《甘肃农业》2008,(8):47-48
生物修复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技术方法。与其它传统物理方法相比,具有治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亦是目前仅见的土壤污染治理的环境友好技术。本文主要从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两个方面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incopat系统建立的土壤改良专利数据库为基础,采用专利计量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近20年土壤改良技术专利数据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直观地展现了土壤改良技术专利的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布局、法律状态、地域发展差距、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另外,从IPC号及土壤改良细分领域的发展历程角度分析了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以期为我国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土壤治理与修复,对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分析了广西土壤污染的基本现状,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新阶段广西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的六条对策措施,即必须注重创新发展理念,明确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目标;必须注重强化政府进行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注重加快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的全面调查;必须注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必须注重开展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必须注重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质量评价标准及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关乎全球粮食安全。深入研究全球小麦遗传育种技术专利,对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PatSnap),利用专利分析法,对收录的有关小麦遗传育种技术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从专利申请总量及趋势、国家/地区分布、技术构成、热点主题与专利价值等方面,研究全球小麦遗传育种专利的技术现状、研发热点与发展态势。[结果/结论]全球小麦遗传育种技术研究正在逐步迈向成熟阶段;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是该技术领域的活跃机构,国内申请人则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抗病性基因的研究、耐除草剂和杀虫剂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转基因小麦研究等是当前的热点技术主题;高价值专利主要集中在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手中;中国的专利技术布局应打破地域局限,主动参与到全球化的技术竞争中去。  相似文献   

19.
周群英 《农学学报》2020,10(3):76-82
为了解中国桉树产业的专利现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对中国桉树产业已申请的专利进行收集,并对专利的申请量、类型、申请人、地区分布和技术领域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桉树产业专利申请始于1986年,2007年之前发展缓慢。自2008年起,申请量呈增加趋势,在2016年达到峰值,达139件。类型以发明专利为主,所占比例达88.65%;企业是专利的主要申请人,所占比例达40.95%;广西的专利申请量最多,所占比例达45.53%;有效专利以云南国润香料制造有限公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的数量最多,均为9件;专利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林业、木材加工、肥料等方面。当前中国桉树产业的专利仍处于技术发展阶段,多数专利属于第一代商品,可以加大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中国桉树产业的专利现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对中国桉树产业已申请的专利进行收集,并对专利的申请量、类型、申请人、地区分布和技术领域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桉树产业专利申请始于1986年,2007年之前发展缓慢。自2008年起,申请量呈增加趋势,在2016年达到峰值,达139件。类型以发明专利为主,所占比例达88.65%;企业是专利的主要申请人,所占比例达40.95%;广西的专利申请量最多,所占比例达45.53%;有效专利以云南国润香料制造有限公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的数量最多,均为9件;专利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林业、木材加工、肥料等方面。当前中国桉树产业的专利仍处于技术发展阶段,多数专利属于第一代商品,可以加大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