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香蕉品种(Williams)采用5×2,4×2,3×2和3×1.5米四种植距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第一次收获产量分别为29.8,33.9,45.3和61.3吨/公顷,母株死后再长出的第一批香蕉产量分别为69.1,76.7,78.1和74.5吨/公顷.累积产量最高是3×2米(2222株/公顷),母株死后第一批香蕉种植密度在3×2米时产量最高.每公顷种1000株时,叶面积指数是3.9,而每公顷2222株的叶面积指数为7.8,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2.
在任一灌溉水平下,当香蕉施氮量高于向风群岛香蕉种植者协会推荐的施氮量(280公斤/公顷·年)二、三倍时,可提高香蕉潜在和收获产量。香蕉在最高灌溉与施氮水平下产量比在较低灌溉与施氮水平下略高,但其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也探讨了不同灌溉与施氮水平组合对香蕉其它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矮秆高油大豆新品种吉密豆2号的选育与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密豆2号具有矮秆抗倒伏、高产、高蛋白、高油、生育期适中、适合密植栽培等特点。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26.8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吉育47平均增产10.9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43.0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47平均增产10.68%。在近年来吉林省密植栽培和玉米-大豆间作栽培研究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繁殖材料——球茎重量对香蕉 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对4种大小不同的香蕉球茎(即小于3公斤,3—5公斤,5—8公斤,大于8公斤)进行了栽培试验。第一年,由5~8公斤级球茎长出的植株,开花期和采收期均迟;而重量在3~5公斤和大于8公斤的球茎,其植株之间在上述方面则没有明显差异。由大于8公斤重的球茎所结出的果穗在重量、长度、果指数及大小等诸方面均为最高。上述4种不同植株第一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1.2、33.9、34.6和42.1吨/公顷。但是,第二年重复试验测定结果却表明全部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香蕉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在世界各种水果中,香蕉的产量仅次于葡萄.1976年世界香蕉贸易量为6,578,340吨.其产量低的为833公斤/亩左右,高的可达5,000公斤/亩,平均产量为3333公斤/亩.可是在香蕉的生产上,其地上和地下器官都遭到许多病虫危害,有时为害十分严重.现将十多年来国外在香蕉害虫方面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68—1969年以花生品种C—51进行的试验,施用N20公斤/公顷的荚果平均产量增加到2.09吨/公顷,与之对比的无氮区为1.85吨/公顷。随着施用P_2O_5从0—50公斤/公顷,产量相应的从1.75吨/公顷增加到2.21吨/公顷,进一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种吉密豆3号的选育与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密豆3号是矮秆耐密植大豆品种,适于与玉米2..2间作,玉米不减产、额外增收大豆。2011—2012年与玉米间作区域试验,平均额外增收大豆996.58公斤/公顷。2012年与玉米间作生产试验,平均额外增收大豆935.68公斤/公顷。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脱毒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是我区棉农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的一种新型套种模式。 1 997年示范 ,1 99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1 999年推广面积3 5 0公顷 ,平均每公顷产马铃薯 3万公斤 ,皮棉1 3 3 5 kg公斤 ,公顷纯收入 2 .85万元。 2 0 0 0年面积发展到 80 0公顷。这种套种模式一般公顷产马铃薯2 .7万~ 3 .3万公斤 ,产皮棉 1 2 75~ 1 3 5 0 kg,公顷纯收入 2 .4万~ 2 .7万元。1脱毒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好处马铃薯采用早春地膜栽培 ,早种 ,早收 ,产量高 ,价格好 ,且耐贮藏、运输 ,市场稳定 ,效益好 ;马铃薯、棉花套种田间操作技术简便 ,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田间试验法为依据,研究了延边地区亚麻氮肥效应函数。结果表明:1.延边地区亚麻原茎产量与施氮(硝酸铵)量的反应模式为y=2718.55882 19.7911x-0.0429639x~2。F=1584.2225,R=0.9981;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硝酸铵222.4公斤,亚麻最佳原茎产量为4995.07公斤/公顷;3.最高产量施氮量为每公顷硝酸铵230公斤,最高亚麻原茎产量为4997.77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定脱叶磷、乙烯利、原砷酸和百草枯等化学剂喷射棉株对棉铃开裂、籽棉产量和种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1978、1979和1980连续三年在密西西比州用 DES—56棉花进行了大田研究。试验处理分为:不处理的对照,脱叶磷1.3公斤/公顷,乙烯利2.2公斤/公顷,脱叶磷1.3公斤/公顷 乙烯利2.2公斤/公顷,原砷酸4.4公斤/公顷,百草枯0.2公斤/公顷。原砷酸和百草枯的处理在9天前曾用脱叶磷1.3公斤/公顷处理过。当某一小区约有65%的棉铃吐絮时进行喷施。试验设计按完全随机区组,6次重复。对所  相似文献   

11.
Mere.  WR 陈祥龙 《江西棉花》1991,(3):46-48,F003
陆地棉杂种优势利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生产F_1种子较为困难。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F_2与亲本和F_1的产量、纤维品质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比较,探讨F_2的利用潜力。遗传设计是一个包含7个亲本、21个F_1和21个F_2的半双列杂交设计。1987和1988年在密西西比州Stoneville附近的3个地方种植上述49个基因型,各点设4月和5月两个播期,由此共得12个试验环境。测定了4个重复的产量、产量组份及纤维长度、强度和麦克隆值,并测定了1987年2个试验的纱线强度和3个试验的短纤维含量。亲本、F_1和F_2平均第一次收花量分别为594、688和643公斤/公顷,最终产量分别为953、1065和1025公斤/公顷,平均纱线强度分别为130、134和132千牛顿·米/公斤,F_1和F_2的短纤维含量显著少于亲本的。亲本产量最高的是DES119,平均产量为1031公斤/公顷,而美国大规模种植的品种岱字50的平均产量为959公斤/公顷,最高产量的F_1杂种DES119×Delcot344和DES119×珂字81—613的平均产量分别是1145和1143公斤/公顷,比DES119和岱字50两亲本的平均值高15%左右,其F_2代平均高8%,且F_1和F_2的适应力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F_2代具有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987年,研究了更新茶树的最佳修剪高度和打顶高度。修剪采用离地面30.0、37.5、45.0cm三个高度;打顶采用离修剪面15、20、25cm三个高度。研究表明:不同修剪高度对茶叶产量影响不大,但在37.5cm高修剪可获得最高产量(815公斤/公顷);在茶梢生长高于修剪处15cm时进行打顶,由于适宜的叶片保留量,因而可获得874公斤/公顷的最大产量,进一步增加打顶高度会使产量下降,高于修剪处20cm进行打顶产量只有730公斤/公顷。(茶叶产量均为干茶产量)。  相似文献   

13.
非洲是全球重要的香蕉和大蕉产出地。2009年非洲香蕉总产约为世界的12.6%;大蕉总产约为世界的81%。两者合计非洲香蕉和大蕉总产约为世界的28%。尤其在非洲撒哈拉边缘,大蕉占了当地大约1亿居民主食的四分之一。非洲香蕉和大蕉主生产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西部和中部。东部非洲各国香蕉总产大约为780万t,平均每公顷香蕉产出仅6.7t;大蕉总产大约为1 400万t;香蕉产量上乌干达、卢旺达,坦桑尼亚,肯尼亚分别为前4名;大蕉产量方面,坦桑尼亚,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分别为前4名。西部非洲各个国家香蕉总产大约为92万t;大蕉总产大约为840万t;香蕉产量上科特迪瓦、几内亚、利比里亚、加纳分别为前4名;大蕉产量方面加纳、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几内亚分别为前4名。中部非洲各个国家香蕉总产大约为170万t;平均每公顷单产约7 t;大蕉总产大约为306万t;香蕉产量中安哥拉、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非分别为前4名;大蕉产量方面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中非分别为前4名。尽管非洲是重要的大蕉和香蕉生产区,但只有香蕉被用于出口,目前非洲香蕉出口地主要集中在欧共体市场,占欧共体市场11%的份额,其出口长期由喀麦隆和象牙塔国家垄断,自2006年后加纳开拓了欧盟市场。  相似文献   

14.
蓖麻新品种“Ⅵ—9”在1973—1982年以“Cirija”为对照品种进行了鉴定。印度马哈拉施特邦15个点籽粒和油的平均产量分别为每公顷1100和522公斤,对照品种相应为884和420公斤。农民地里“Ⅵ—9”籽粒和油的产量高达2221和1546公厅/公顷,对照品  相似文献   

15.
郭自温 《中国棉花》2002,29(1):34-35
洋葱-西瓜-棉花一年3熟间作套种模式是耕作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提高棉田效益,使棉农增收的有效途径.2000年南乐县示范推广种植66.8hm2,平均每公顷产洋葱6万公斤,西瓜5.25万公斤,皮棉1425kg,公顷产值6万元.较常规麦棉间作公顷产值增收3倍多.因此,2001年本县推广该模式种植面积达333.5 hm2.  相似文献   

16.
文摘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和比较2种秧龄的IR20水稻苗在田间的耐久性,分蘖能力和稻谷产量。于1983年至1984年冬季在印度泰米尔纳德水稻研究所具体实施。每小区施50公斤/公顷P、K肥作基肥。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 50+25+25,100+25+25,150+25+25公斤N/公顷,40天秧龄的稻苗,其田间生长期分别为103,110,111,111天,每丛分蘖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一、现状剖析1、营养元素失调。以1989年为例,全市皮棉每公顷产994.5公斤(66.3公斤/亩),市棉区监测点测定结果,形成上述经济产量,每公顷共需氮肥829.5公斤(55.3公斤/亩),磷肥388.5公斤(25.9公斤/亩),钾肥243公斤(16.2公斤/亩),但每公顷实  相似文献   

18.
五豆188为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适于机械化栽培的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06.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丰收25增产8.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92.7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丰收25增产9.6%,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以上的有效活动积温2250℃。适应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9.
吉育508是高产、高油、适应性广新品种。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15.7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0.2%;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87.2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3%。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83.4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72平均增产5.5%。2015年1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夏棉中棉16的产量由以前的750公斤/公顷提高到现在的1125公斤/公顷,高产田块接近1500公斤/公顷。中棉16较中棉10号普遍增产42%,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涌现出了麦棉双丰收的高产乡、高产村、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