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哒螨酮在柑桔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哒螨酮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哒螨酮在柑桔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3.53~13.50d和3.13~10.53d;10%苯丁·哒乳油兑水稀释1 500倍(哒螨酮浓度为33.3mg·L-1),使用3次,末次施药20d后,哒螨酮在柑桔肉残留量为未检出,在柑桔皮中为未检出~0.082 3 mg·kg-1,在土壤中为未检出~0.078 3 mg·kg-1.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 d),按推荐使用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哒螨酮在柑桔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哒螨酮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哒螨酮在柑桔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3.53~13.50d和3.13~10.53d;10%苯丁&#183;哒乳油兑水稀释1500倍(哒螨酮浓度为33.3mg&#183;L^-1),使用3次,末次施药20d后,哒螨酮在柑桔肉残留量为未检出,在柑桔皮中为未检出~0.0823mg&#183;kg^-1,在土壤中为未检出~0.0783mg&#183;kg^-1。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d),按推荐使用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哒螨酮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合成哒螨酮生产工艺的几次重大改进。产品质量、实际收率得到提高,职工防护及环保大大改善。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哒螨酮最新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生产哒螨酮(NC-129)的3种方法,通过实践验证了最佳的合成方法,具总收率达68%~78%,产品纯度达92%以上,而且三废少,易处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哒螨酮合成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应用正交试验进行哒螨酮合成工艺研究,将三步以上的合成路线优化为两步工艺流程,收流比国际报道水平提高3-5%,比国内生产水平高出10%左右,哒螨酮工业品含量达90%-93%。  相似文献   

6.
7.
王强  徐浩 《浙江农业学报》1996,8(5):294-297
田间小区试验证实哒螨酮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对柑桔全爪螨具有不同药效的基础上,通过生物测定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比较了两种剂型生物效应的差异及其原因,哒螨酮乳油对成螨的毒力是哒螨酮可湿性粉剂的18.9倍,击倒中时前者是后者的2.2倍,乳油和可湿性粉剂的柑桔叶片上的残留消解方程分别为C=2.9556e^-0.09708t和C=7.1029e^-0.08103t,半衰期分别为7.1和8.6天,在田间的  相似文献   

8.
15%哒螨酮乳油对桑叶螨的防效及对家蚕毒性的试验结果表明,15%哒螨酮乳油4000倍液防效好于2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液,同时,家蚕在各供试浓度下均无急性中毒致死,对家蚕比较安全,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3000~4000倍液为2d、2000倍液为3d、1000倍液为4d。因此,哒螨酮宜在秋季养蚕期替代三氯杀螨醇防治桑叶螨。  相似文献   

9.
吡虫啉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吡虫啉在菜用大豆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菜用大豆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施药处理的消解速率基本趋于一致,消解系数(︱k︱) = 0.186 3±0.014 9,半衰期(DT50)为3.5~3.9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99) 为22.9~26.0 d.在菜用大豆接近采收时,按常规施药方法,每667 m2施用吡虫啉有效成分3.00 g,施药1次的在施药后3 d残留量均<1.0 mg·kg-1,残留量平均为0.299 mg·kg-1;间隔7 d连续施药2次的,在第2次施药后5 d的残留量均<1.0 mg·kg-1,残留量平均为0.374 mg·kg-1,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均达到日本、美国的MRL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氰戊菊酯和敌敌畏在豇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氰戊菊酯的半衰期为2.5天,敌敌畏1天后消解90%以上。高浓度施药2次,3天后残留量均低于FAO/WHO关于这两种农药的最高允许残留量(MPL)(1mg/kg和0.5mg/kg),据此提出了安全使用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菜用大豆中甲氰菊酯残留量定量检测的气相色谱法。同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菜用大豆中甲氰菊酯残留量的消解动态,以及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对分析方法的适合性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为94.2%-10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6%-3.15%,最小检出量0.001ng,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mg/kg,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能满足实际样品分析。对菜用大豆中甲氰菊酯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的研究结果显示。甲氰菊酯的不同施用剂量在菜用大豆中原始沉积量有较大的差别,在菜用大豆同一生长季节不同施用剂量的消解速率基本一致;4g在不同生长季节的消解速率却略有差异,早季的消解速率〉晚季的消解速率,早季的半衰期(DT50)为4.1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99)为27.1d,而晚季的DT50为4.3-4.5d,T99为29.0-30.0d。施用甲氰菊酯有效成分90.00g/hm^2,按常规施药方法施用1次,施药后15d的残留量均〈0.5mg/kg,25d的残留量均〈0.1mg/kg,而间隔期7d连续施用2次,在第二次施药后18d的残留量均〈0.5mg/kg,28d的残留量均〈0.1mg/kg,对照GB2763-2005及日本的MRL,其产品符合于中国或日本规定的质量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施佳乐40%悬浮剂在葡萄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施佳乐40%悬浮剂在葡萄叶片中半衰期为3~4 d,10~12 d可降解90%以上;在土壤中半衰期为4~6 d,14-19 d可降解90%以上。葡萄中最终残留量为未检出~0.358 mg/kg。以此结果制定合理使用准则,推荐喷雾剂量为1 000倍液;最高残留限量为1 mg/kg。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期油菜中对硫磷的残留和降解动态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以体积浓度为800mL/L的对硫磷处理苗期、抽薹期和花期三个生长时期的油菜,得出对硫磷在油菜上的残留半衰期为23.05~25.85h,在施药120 h后对硫磷在油菜上三个时期的消解率均达到90%以上,三个不同生育时期中对硫磷的消解规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乙嘧酚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田间试验方法,建立了乙嘧酚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乙嘧酚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对影响残留分析方法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黄瓜和土壤样品分别用乙腈和丙酮提取,硅胶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3.5×10-10g,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10和0.005 mg·kg~(-1).乙嘧酚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0.5%~103.1%,变异系数为2.10%~3.74%.消解动态试验表明,乙嘧酚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和9.9 d,属于易降解性农药化合物.乙嘧酚在黄瓜中消解速率高于其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这可能是由于黄瓜生长稀释作用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阿维菌素农药在柑橘园中使用的安全性,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田间试验和添加回收试验的基础上检测了阿维菌素在柑橘园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当阿维菌素的添加浓度在0.01~1.00 mg/kg时,阿维菌素在柑橘全果、果皮、果肉及柑橘园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65%~98.99%,相对标准偏差为1.93%~8.56%;阿维菌素在柑橘全果中的半衰期为3.93~4.53 d,平均为4.09 d,在柑橘园土壤中则为6.22d~7.15 d,平均为6.64 d。试验表明阿维菌素农药在柑橘园中应用属较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7.
呋喃虫酰肼在花椰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与最终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6年在福建省福州市郊进行了10%呋喃虫酰肼悬浮剂(福先)在花椰菜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药后14 d呋喃虫酰肼在花椰菜菜叶中的平均最终残留量为0.20 mg.kg-1;在土壤中的残留量2005年未检出,2006年为0.38 mg.kg-1;花椰菜菜花上的残留量为0.04 mg.kg-1。研究表明,呋喃虫酰肼在花椰菜菜叶、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花椰菜菜叶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19 d(2005年)和4.19 d(2006年),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43 d(2005年)和5.73 d(2006年),在花椰菜菜花上的半衰期为4.07 d(2006年)。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抗倒酯在小麦上的残留动态和环境安全性,于2014-2015年分别在安徽、山东及黑龙江进行了113 g/L抗倒酯微乳剂在小麦植株、麦粒及土壤上的残留降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以超高效液相(UPLC-PDA)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同时检测小麦中抗倒酯及抗倒酸残留量.结果表明:抗倒酯在土壤、麦粒和植株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5 mg/kg、0.05 mg/kg及0.02 mg/kg,添加浓度在0.02~1.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71.09%~105.24%,变异系数均<10%;同时抗倒酸在土壤、麦粒和植株中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5 mg/kg、0.05 mg/kg及0.02 mg/kg;浓度在0.05~5.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76.66%~101.0%,变异系数均<10%.土壤中抗倒酯及抗倒酸总残留量比在植株中消解快,植株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3.83~9.90 d;试验表明,按推荐高低剂量各施药1次,收获期内麦粒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5 mg/kg,在植株的最终残留量均<0.20 mg/kg.抗倒酯为易降解农药,小麦生产上合理使用抗倒酯安全.  相似文献   

19.
对10%乳油在棉花及土壤中残留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歼灭乳油在棉花植株中半衰期为3~4d,16~18d可降解对结到95%以上;在土壤中半衰期为8~14d,经过37~60d可降解到95%以上。棉籽中未检出歼灭残留,低于FAO/WHO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