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引入微孔增氧设施,采用池塘高密度主养黄颡鱼,搭养鲢、鳙的养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水花到商品鱼成活率60%~70%,放养全雄水花的池塘黄颡鱼平均规格75g/尾以上,放养雌雄混合的池塘平均规格50g/尾以上,667m2起捕黄颡鱼1000kg左右。搭养的鲢、鳙平均规格500g/尾左右,667m2起捕鲢、鳙150kg左右。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鱼》2005,(1):79-79
鳙又名花鲢,为我国池塘和大水面养殖的主养或搭配品种。因鳙鱼的头一直是市场热销产品,大众消费者对鳙的接受度非常高,尤其大规格鳙市场前景广阔。水库等天然大水域中的鳙因主食天然饵料而市场价格较高,但养殖周期长,产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调整养殖结构,加大鳙的养殖比重,大幅度提高鳙的饲养规格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邢东华 《黑龙江水产》2005,(1):18-18,23
北方地区一些养鱼生产单位采用养鲤成鱼池放养鲢、鳙夏花培育秋片的养殖方式。此种方法虽有增产、增效和提高水体利用率等优点,但培育鲢、鳙夏花仍需占用一定数量的鱼池。此外,鲤成鱼精养池5至6月份水体尚未被充分利用也实属可惜(最低水温要达到15℃以上)。为此,笔者在精养鲤成鱼池进行直接投放鲢鱼水花、鳙鱼夏花培育秋片试验,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型水库精养高效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过去山区水库多以放养鲢、鳙等肥水性鱼类为主,水面利用率低,养殖单产、经济效益普遍偏低的状况,进一步提高大水面利用率、单位年产量和养殖效益,笔者继2002~2005年开展小型水库主养草鱼高产高效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成效后,从2005年开始进行山区小型水库精养高效(一年养两茬)养殖试验,现将养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鳙又称为花鲢,地方名胖头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笔者去年在全国渔业科技人户工程项目的实施地河南省虞城县北部黄河故堤南侧的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了池塘主养鳙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鳙又名花鲢,俗称胖头鱼,是我国独有的四大家鱼之一,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食物链短(仅次于鲢),生长周期短,肉味鲜美的特点,深受水产养殖从业者与消费者欢迎。其商品价格已超过草鱼,每千克在15元以上。2012年笔者进行了主养大规格鳙鱼种高产试验,每667m2培育出平均体重114.4g的大规格鳙鱼种696.5kg,为提高鳙商品鱼产量、效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淡水主养品种是鲤鱼,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收入,养殖户常套养白鲢(鲢)、花鲢(鳙)、鲫鱼或草鱼等,为了探索适宜的套养模式,获取最大收益,作者对鲤鱼精养池塘套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鲢、鳙精养塘混养青鱼和福寿螺试验王树林(江苏盐都县义丰镇水产站)为了摸清福寿螺对青饲料中的喜食选择对象,探索池塘生态养殖青鱼技术,以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笔者在1995年2-11月,在江苏盐都县义丰镇水产村进行投喂喜旱莲子草、浮萍、水...  相似文献   

9.
北方池塘精养二龄青鱼种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用 3口面积为 10亩的池塘 (总面积为 30亩 ) ,主养青鱼种 ,搭配鲢、鳙。给青鱼投喂自制的颗粒饲料 ,鲢、鳙不另外投饵。每 5亩水面设置 1台 2 2kw增氧机。饲养 114天 ,结果每亩产青鱼秋片 6 6 3kg ,鲢和鳙秋片 184kg ,亩产值 86 82 4 0元 ,亩成本 4 95 1 5 0元 ,亩利税 3730 90元。约是当地精养鲤鱼效益的 7倍。  相似文献   

10.
在水域设置网箱利用天然饵料养殖鲢、鳙是我国独有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70年代末在许多水库中,曾盛极一对,但到了今天,能够坚持下来的已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了解什么样的水体适合放网箱养鲢、鳙,往往是开了一个会,看到其他水库养的不错,就盲目仿效,但几年后,效果不佳,又丧失了信心,洗手不干。究竟什么样的水体才适宜开展这种养鱼形式呢?这是必须搞清楚的。  相似文献   

11.
比较研究了单养大宗淡水鱼、单养丝尾鳠及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四种高产无公害网箱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在规格相同的4个网箱(5m×4m×2.5m)中分别投放相同重量的115kg鱼种,经过6个月养殖,产量上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模式最高,为1 683.9kg,其次是单养大宗淡水鱼1 640.7kg、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模式1 543.1kg,产量最低的是单养丝尾鳠模式997.9kg;经济效益上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效益最好,净利润为23 561.6元,其次是单养丝尾鳠16 753元、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模式10 259.48元,效益最差的是单养大宗淡水鱼模式8 529.04元。经过比较,效益最好的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471.23元/m3比单养大宗淡水鱼170.58元/m3的利润高出300.65元/m3。因此,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荣克明 《内陆水产》2006,31(5):43-43
随着市场鲢、鳙的价格日趋上涨,水库、湖泊也由原来的人放天养改成“半精养型”.这种模式以施肥养鱼为主,人工投饵为辅,根据养殖水平不同,一般每500g鱼的肥料成本在0.4元~1.0元之间。  相似文献   

13.
射阳县国社盐场将部分盐池改造成交通方便,电力设施齐全,进排水设施配套,面积、水深、形状合理的精养鱼池。从2002年起全场主养品种为异育银鲫,配养品种为鲢、鳙、乌鳢、黄颡等。2004年由于养殖管理科学,养殖户都获得较高产量和效益。特别是徐连银承包的13号塘、14号塘取得了亩产1444千克和1464千克的高产,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半咸水小型水库精养高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咸水水库面积44hm2,采用配合饲料养鲤、鲫、鲂、草鱼和梭鱼,并搭养鲢、鳙,两年单产分别达到84914kg/hm2和91077kg/hm2,每公顷水面盈利超过2万元。  相似文献   

15.
太子河河道位于南昌蒋巷镇鄱阳湖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5~19.5℃,降雨量1186毫米,无霜期长达260天,气候条件适宜,水质优良,无任何工业污染。河道东西长约9千米,南北宽约300米,平均水深约2.5米。2006年开始投放鱼种进行半精养式养殖,主要放养草鱼、青鱼、鲫鱼、鲢、鳙和鳊鱼等。目前,有关报道湖泊、水库或河道养殖都是网箱养殖或是放养鲢、鳙鱼,未见类似于太子河这样全河道以草鱼为主的四大家鱼半精养式养殖的报道,本文对太子河鱼类的组成、放养与捕捞以及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期为太子  相似文献   

16.
一、主养鲢、鳙模式鲢鳙为主养鱼,鲤、鲫、草鱼、团头鲂为配养鱼。适用于淤泥较厚的池塘,比如精养鲤、草鱼2~3年之后的池塘,改变思路,主养滤食性的鲢、鳙。以发酵过的人畜粪便配合化肥肥水,大量繁殖天然饵料,不投喂配合饲料,少量投喂青饲料,草鱼、团头鲂的粪便可以做为肥料充分利用。该养殖模式投资少,风险低,效益好,易管理。具体放养模式见表1。表1亩产500千克混养模式二、主养草鱼、团头鲂模式适用于新挖或淤泥较少、注水方便的池塘。草鱼、鲂为主养鱼,鲢、鳙、鲤、鲫为配养鱼。以投青饲料为主,不施肥。该养殖模式投…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池塘养鱼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在武汉新洲973项目实验基地的9个陆基鱼池中,对主养草鱼的3种不同混养模式鱼类生长和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模式Ⅰ放养草鱼、鲢、鳙和高背鲫,模式Ⅱ放养草鱼、鲢、鳙、匙吻鲟和高背鲫,模式Ⅲ放养草鱼、鲢、匙吻鲟和高背鲫.通过122 d的养殖试验,模式Ⅱ草鱼的生长不仅显著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P<0.05);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发现,模式Ⅱ同样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  相似文献   

18.
成卫平 《内陆水产》2004,29(6):12-12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率先相继获得草、鲢、鳙人工繁殖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池塘养鱼从江河捞苗的历史,并推动了我国池塘养鱼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反映人工繁殖的草、鲢、鳙出现生长慢、个体小、成活率低,性早熟等问题。为此,作者2003年进行了草、鲢、鳙原种与常规草、鲢、鳙池塘养殖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内陆水产》1994,(9):19-19
暴发性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势凶猛,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只需2—4天。几乎危害到鲫、团头鲂、鲢、鳙、草鱼、鲤等所有主要养殖鱼类,部分养殖鱼类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时鲢鳙鱼可全部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鲢、鳙对养殖水体的生态功能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鲢、鳙的营养生态位,阐述了鲢、鳙的放养密度、放养规格、养殖周期、配比和最佳载鱼量.并对鲢、鳙在养殖水体中的氮磷利用、生物调控等生态功能进行了评析,阐明了鲢、鳙在淡水渔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