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目前香蕉组培技术日益成熟,因而香蕉生产普遍采用组培苗。香蕉组培苗的生产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工厂内进行组培瓶苗的生产;第二阶段是在荫棚中进行袋装苗的生产。为了节约运输成本,有不少种植户自己培育袋装苗,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育技术,造成培育的袋装苗质量不高且成本增加。在此,对香蕉袋装苗的培育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香蕉组培苗培育出来后不能直接移栽于大田中,只能对组培苗进行逐步炼苗,使其逐渐适应新的环境.这种由瓶移入大田的炼苗过程称为香蕉组培苗的假植.假植是阻碍香蕉发展的技术难题.现将香蕉组培苗假植技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3.
香蕉组培苗假植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北是广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县,全县香蕉种植面积达13万多亩.为提高香蕉产品质量,该县每年均要进行1万亩以上的品种改造,选择高产、优质、高效的香蕉组培苗种植.香蕉组培苗具有品种纯正、适应性强、速生快长、同步苗群体一致、抽蕾齐一、提早成熟、蕉质好、产量高、不带病毒等特点.香蕉组培苗在移植大田时,应进行组培苗的假植,培育至组培苗有18张小叶时,再移植到大田种植,才能保证种植苗的成活率,保证幼苗生长健壮.其假植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香蕉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健康、优质香蕉组培苗一、二级苗的培育技术,以促进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香蕉健康优质组培苗二级苗假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2008年对全国香蕉产业的调研结果、科技研究成果以及生产经验,从假植环境、苗床准备、组培苗处理及移植茁床、营养袋栽苗、移栽大田等方面,详细论述生产健康优质香蕉组培苗二级苗假植的关键技术,以供生产之用.  相似文献   

6.
使用香蕉过渡组培苗时间短、投资少、利润大。一般瓶苗每株0.35~0.45元,而过渡苗每株达1.0~1.5元。故提高过渡时期组培苗的成活率,是获得高回报的前提。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香蕉引种课题组经过五年的研究试验,找到了提高过渡时期香蕉组培苗成活率、使出苗整齐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增殖芽的继代培养控制在6—7代,对培育优质的香蕉试管苗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对培养基进行筛选简化、改进接种方法、改变光照和改变移植棚等措施,能降低污染率,并能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用改进后的方法,生产10万香蕉试管苗,总成本可降低48.34%.  相似文献   

8.
香蕉组培苗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加速香蕉良种推广、更新换代的主要途径。是突破规模、产量、质量的重要手段。香蕉组培苗与传统吸芽苗相比。有以下几个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9.
由于香蕉组培苗具有繁殖速度快,不带病毒,高产优质,生长成熟期一致,性状稳定和便于运输等优点,所以目前生产上采用的种苗90%以上是组培苗。近年来,在技术研究上,以提高香蕉组培苗的有效繁殖率和种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较深入地研究了光照、气体环境特别是容器中的CO2对分化苗的增殖、生长和苗质的影响,采用了促进组培苗从异养向光养转化的培养技术,提高了移栽成活率和种苗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香蕉组培苗二级苗的假植技术及注意事项作了介绍.分析和探讨了香蕉组培苗二级苗在假植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香蕉种苗的质量与生产效益,提供了一套生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剑麻组培苗移栽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剑麻组培苗的移栽及袋装苗培育技术,探讨改革传统的珠芽苗或钻心苗经密植到疏植再到大田种植的育苗技术,改为培育重1-2kg或苗高达40-50cm的组培袋苗直接上大田种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白天遮荫及晚上补光对香蕉假植大苗培育的影响,为确定最佳育苗光照条件提供理论依据。以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香蕉假植大苗的假株高、假茎粗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丙二醛、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适当的遮荫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而白天遮荫60%,晚上补光4 h,可以弥补白天遮荫导致的光照不足,使假植大苗保持较好的长势,且其叶绿素含量较全光照(CK)提高15.48%,还能显著降低香蕉假植大苗丙二醛含量,较CK处理降低22.25%,脯氨酸含量较CK提高41.80%,明显促进抗性酶POD和SOD活性增加,分别为CK的1.48及1.30倍。为本试验条件下得出较适宜香蕉大苗生长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3.
香蕉大苗是指叶龄为13~15片的香蕉组培苗.与常规组培苗相比,种植香蕉大苗具有四大优点:一是前期生长快.香蕉大苗的根系较发达,早春定植初期抗寒能力强,生长比常规组培苗快,每月多长出1~2片青叶.二是发病率降低.香蕉花叶心腐病的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4~5月,而春植大苗此时已有1 m多高,抗病能力较强,因此发病率比常规组培苗低.三是产量高.1998年东莞市望牛墩镇种蕉专业户陈沛祥种植香蕉大苗0.14 hm2,每667 m2 产量3 100 kg;1999年望牛墩镇种植香蕉大苗16.53 hm2, 平均每667 m2 产量3 015 kg, 产值5 117元,每667 m2纯收3 085元.四是安全无风险.春植香蕉大苗多于8月中旬抽蕾,10月下旬即在寒潮到来之前收获,能有效避过低温霜冻对香蕉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3种除草剂在香蕉袋苗生产中除草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使用50%丁草胺、50%乙草胺兑水400倍,20%克无踪兑水50倍再加上50%乙草胺兑水400倍,均能有效地抑制香蕉袋苗生产中杂草的生长,有利于香蕉袋苗假茎高、假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增长,尤以在移植瓶苗当天喷施丁草胺和乙草胺除草效果最好,香蕉袋苗生长也最好;使用丁草胺或乙草胺除草剂可减少袋苗生产中的除草用工,并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5.
提高香蕉试管苗的质量和生产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增殖芽的继代培养控制在6-7代,对培养优质的香蕉试管苗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对培养基进行选简化、改进接种方法、改变光照和改变移植棚等措施,能降低污染率,并能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用改进后的方法,生产10万香蕉试管苗,成本可降低48.34%。  相似文献   

16.
石斛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研究结果表明,N6,MS等14种培养基对曲茎石斛,铁皮石斛的种胚成苗率,种胚苗生长有显著作用,其中以N6为硅。在1/2N6培养基内添加香蕉汁(150mg/L),石斛种胚苗生长最好;若添加2mg/L或1mg/LNAA,可提高石斛种胚分蘖率6-7.14倍。选曲茎石斛或铁皮石斛的茎尖,茎段,充实幼叶及其种胚,鳞叶期原球茎,种胚苗,幼根为外殖体,可培育出大批组培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石斛组培苗在特殊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以培养获得的第6代香蕉不定芽为试验材料,以两种组培方式(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传统半固体培养基)培养香蕉组培苗,进行假植移栽后20、40、60 d,分别测定不同组培苗叶片的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比较两种组培方式对香蕉组培苗假植阶段的光合生理的影响,分析TIBs系统培养的香蕉组培苗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天数的增加,两种香蕉组培苗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逐渐增加,而胞间CO2浓度逐渐下降,其中以TIBs培养的香蕉组培苗表现较高;两种香蕉组培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POD活性均随移栽天数的延长而上升,均以TIBs方式培养的组培苗较高;叶片MDA含量随移栽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以传统培养苗表现较高。说明在移栽后60 d内,TIBs培养的香蕉组培苗光合作用、养分吸收能力及抗逆能力均优于传统半固体培养的组培苗,TIBs可作为香蕉组培苗快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油菜素内酯对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用3种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香蕉吸芽苗和组培苗,测量香蕉苗的生长量,测定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油菜素内酯可显著增加植株生长量,提高光合速率,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油菜素内酯在促进香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抗逆性方面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香蕉^60Co辐射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蕉辐射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香蕉组培苗辐射成活率,变异率和有益性状突变率的主要因素是试材种类,辐照强度,照射量12KR(照射量率66.0R/m)8KR(193.6R/m)分别是香蕉组培分化芽与生根苗的致死剂量,6KP(50.2R/m)至8KR(35.0R/m)是香蕉分化芽辐射育种的适宜剂量范围,香蕉辐射变异主要表现为株型变异,茎、叶、茎、果的形态与色泽变异和有益变异,其中97%突变植株的变异性状在第  相似文献   

20.
香蕉组培苗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 ,通过工厂化大量繁殖出高纯度无病毒优良种苗 ,它与吸芽苗相比有许多优点 :一是繁殖系数高。香蕉组培苗能以工厂化的方式生产 ,满足大规模生产对良种的需求 ,有利于新品种的快速更新换代。二是纯度高 ,不带病毒。香蕉组培苗是采用健康无病毒的吸芽苗分离后脱毒培养而成 ,从而保证了种苗本身不带病毒 ,使得束顶病、花叶心腐病等毁灭性病害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三是速生高产。香蕉组培苗的繁殖材料选用了优良品种 ,因而种苗本身具备了优良的遗传基础 ,定植后在水肥充足的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