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种子雨是植物生活史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也是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壳斗科植物短柄枹栎(Quercus glandulifera)的种子雨动态过程及昆虫寄生特征,于2011-2013年在秦岭南坡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对短柄枹栎种子雨下落过程及昆虫寄生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1)短柄枹栎种子雨下落过程主要经历了起始期、高峰期和末期三个阶段,起始期主要在8月中下旬开始,高峰期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随后种子雨下落数量逐渐减少,进入末期,11月中下旬下落结束。(2)3年间短柄枹栎种子雨密度和种子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短柄枹栎也存在种子产量大小年现象,根据种子雨密度和种子产量大小变化情况,我们推测2011和2013年是短柄枹栎种子产量相对大年,2012是种子产量相对小年。(3)短柄枹栎种子雨下落过程中,败育种子的下落初期和高峰期较完好种子略提前下落,这或许是植物适应动物捕食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4)短柄枹栎的虫蛀率与种子产量间有一定的关系,即在种子产量较低年份虫蛀率有升高趋势,反之有降低趋势,这可能是植物应对昆虫捕食者等的一种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2.
木榄种群的传播和定居主要依赖其种子雨。采用野外固定样方法对广东省雷州半岛高桥镇红寨木榄群落的种子雨动态和幼苗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木榄种群种子雨从2012年3月初开始持续到8月下旬结束,历时约170 d,密度为37.4粒·m-2,强度为0.22粒·m-2·d-1;种子雨分布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双峰型,第1个峰值出现在6月上旬,第2个峰值出现在6月下旬;5月下旬木榄种子已基本发育成熟;木榄群落中木榄种群种子雨的密度远远大于木榄幼苗的密度。雷州半岛红树林区的木榄种子(胎生苗)最佳采种期为6月;建议加强其母树林的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3.
2018年9月14日至11月28日,在福建省建瓯市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天然林内选取42株不同胸径(D)成年水青冈进行种子雨收集,研究水青冈的种子雨时序特征。结果表明:(1)水青冈种子雨从9月中旬开始持续至11月下旬,共76 d;(2)水青冈种子降落的时序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呈波浪式变化,降落高峰出现在种子雨后期,有活力的种子降落高峰也出现在种子雨后期;(3)40 cm≤D50 cm,50 cm≤D60 cm的水青冈种子雨密度高于D40 cm和D≥60 cm的;(4)种子雨密度大于200粒·m-2时,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种子雨密度小于150粒·m-2时,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过熟林种子雨分布规律,在都江堰市灵岩山过熟林中选择5棵具有代表性的香樟树,每株设8个种子雨收集器,共40个,定期收集2013年~2016年间种子雨收集器内掉落的种子。通过对收集种子雨数据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6年香樟林种子雨的总量为10567粒,其中具有活性种子总量为10200粒,累积密度为1275粒/m~2,平均密度为261.54粒/m·2,平均存活率为96.35%;(2)2013年~2016年,种子雨降落的规律存在不确定性,呈现出随时间变化而变化;(3)香樟林种子雨确实存在大小年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锥母树种子雨、土壤种子库及幼苗更新的动态,以期探究其更新制约因素及机制。【方法】采用样线法布置种子雨收集器,分别收集2017、2018年的红锥种子雨和落叶,统计分析不同散种期的种子雨密度、质量、总量及落叶量。同时在母树林下的土壤中设置小样方,对枯落物层、0~5 cm腐殖层和5~10 cm土层取样,统计计算土壤种子库密度和完整种子数量,并在室内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和发芽能力。2018年5月,在母树的各取样点附近设样方,调查幼苗的更新情况。【结果】1)红锥种子雨从9月中旬持续至12月下旬,集中散种期为10—11月。2017年为种子大年:种子产量高,种子雨密度为(480. 97±11. 61)粒·m-2;种子质量好,完整种子数(433. 86±12. 65)粒·m-2,占种子雨总量90. 20%±1. 09%。2018年为种子小年:产种量低,种子雨密度为(126. 37±12. 04)粒·m-2;种子质量差,完整种子数(45. 54±11. 47)粒·m-2,约占种子雨总量36. 04%±0. ...  相似文献   

6.
川西南山地高山栲种群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川西南山地区两个高山栲低密度种群的种子雨模式、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动态和种群的幼苗状况,讨论种子产量、种子存留和种子对成苗的贡献.结果表明:1)种子雨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但种子下落的高峰期存在样地间差异;2)该地区高山栲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密度不大(2.3~2.8个·m-2).3)在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各组成的动态不同,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为零,完好种子和虫蛀种子有轻微的波动,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为0.13个·m-2;和它们相反,地表的壳斗和败育种子存在积累效应.4)动物捕食是地表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两种群分别占91.3%和97.83%,地表种子的存留率仅为8.7%和2.17%.5)研究样地的高山栲种群低的种子生产量、地表种子存留率和幼苗建成困难等3个环节都限制了高山栲种群的实生更新.  相似文献   

7.
浙江天童山小叶青冈种群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浙江天童山小叶青冈山坡(种群1)和沟谷(种群2)立地类型2个种群的种子雨及地表种子库动态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雨持续时间达64 d,11月底—12月上、中旬为种子散落盛期,占总数散落量的60%;小叶青冈的种子产量高,种子雨散落的平均密度大,种群1和种群2的密度分别为515.3粒.m-2和478.4粒.m-2;在地表种子库中,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分别为16个.m-2和11个.m-2,动物捕食是种子受损的主要原因,2个种群分别占89.2%和90.5%;小叶青冈种群高的种子产量、低的种子存留率等环节限制了低山青冈种群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山地高山栲种群种子雨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攀枝花山地两个高山栲低密度种群的种子雨模式和种子雨动态,并讨论了种子产量、种子存留和种子对幼苗建成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种子雨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但种子下落的高峰期存在样地间差异;(2)该地区高山栲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密度不大(样地1和样地2的密度为2.3个.m-2和2.8个.m-2)。(3)在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各组成的动态不同,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为零,完好种子和虫蛀种子有轻微的波动,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为0.13个.m-2;和它们相反,地表的壳斗和败育种子存在积累效应。(4)动物捕食是地表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样地1和样地2分别占91.3%和97.83%,地表种子的存留率仅为8.7%和2.17%。(5)研究样地的高山栲种群低的种子生产量、地表种子存留率和幼苗建成困难等三个环节都限制了高山栲种子途径的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9.
李伟  崔丽娟  张守攻 《林业科学》2012,48(12):10-15
采用种子萌发法研究太湖岸带湿地4种不同覆被类型(A:酸模岸带;B:灌草岸带;C:农作物岸带;D天然芦苇岸带)下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试验中共萌发30种植物,2010年4,8,11月分别萌发21,16,18个物种,其中以1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010年4月,8月与11月种子库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其种子储量分别达到(2093±948.55)粒·m-2,(1173±897.01)粒·m-2,(1100±623.50)粒·m-2。除了类型D外,A,B,C3种类型土层中种子库储量皆以4月最高,其种子库储量分别为(1040±526.91)粒·m-2,(4853±1681.91)粒·m-2,(1360±586.55)粒·m-2。太湖岸带湿地种子库密度季节动态表现为春季(4月)最多,其次为夏季(8月),秋季(11月)最少。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岸带湿地种子库在维持地表植被植物多样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为太湖岸带湿地的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非生长季生物活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仍然十分活跃。本研究利用Licor-8100测定了2010-2013年期间的非生长季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分析了非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温度的响应,并且估算了非生长季土壤CO2释放量。结果表明,2010-2011年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0.6±0.06μmol CO2·m-2·s-1,最小值出现在1月中旬;2011-2012年平均值为0.42±0.02μmol CO2·m-2·s-1,最小值出现在2月初;2012-2013年平均值为0.48±0.05μmol CO2·m-2·s-1,最小值出现在1月末。指数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土壤呼吸速率随10 cm深度土壤温度变化的规律,表明土壤温度能够很好地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异规律。2010-2011、2011-2012和2012-2013年土壤CO2释放量分别为137、92和100 g C·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栓皮栎种子虫蛀率的年际变化,及虫蛀率对林木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于2010年和2011年秋季,在国有济源市愚公林场,收集成熟栓皮栎种子,调查两年的虫蛀率;于2010年9月,分别种植完好和虫蛀的栓皮栎种子各50枚,定期观察记录其发芽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栓皮栎的虫蛀率在2010年为47%,在2011为50%,二者差异不显著;2)虫蛀栓皮栎种子的发芽率为52%,完好栓皮栎种子的发芽率为88%,二者差异较为显著;3)虫蛀栓皮栎苗的生物量为1 968±400 mg,而完好栓皮栎苗的生物量为2 920±300 mg,二者差异较为显著。由此可见,栓皮栎种子虫蛀率的年际变化不大,但虫蛀对种子的发芽和出苗率有直接影响,因此,在采用种子直播造林时,应尽可能选择完好种子,以减少虫蛀对建苗的影响,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米槠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在浙江天童山常绿阔叶林的林缘和林内2个米槠种群中各选择3株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采用种子筐及地表取样等方法,分析了米槠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动态特征、种子存留及其命运。结果表明:米槠种子雨主要出现在10月中旬—11月,持续约50 d,11月3日—17日为高峰期;该地区米槠的种子产量较高,林缘种群高于林内种群,单株平均落果数分别为201.0、120.3个.m-2;种子雨中完好的坚果占52.2%,虫蛀的占29.3%,松鼠啃食的占10.2%,败育的占8.4%,腐烂的占5%;完好种子的长度、宽度分别为(9.01±0.89)mm、(9.25±1.00)mm,粒重为(0.47±0.13)g;在地表种子库中,林缘种群、林内种群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分别为1.5、1.0个.m-2,分别占种子库的62.1%、66.4%,动物捕食是种子受损的主要原因。米槠种群较高的种子产量、较低的地表种子存留率等环节限制了米槠种群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3.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种子雨组成及其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种子雨组成及其时空动态,为常绿阔叶林种子生态学大尺度和长时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受损常绿阔叶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种源收集和种子撒播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2014-01—2016-12,收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1 hm 2标准地中172个种子收集框内的种子,鉴定物种并计数,风干后称质量。根据果实类型及种子特征并结合野外实地观察,确定每个物种种子(果实)的散布方式。【结果】 3年间共收集到成熟种子36 298粒,种子雨密度为140.69粒·m -2 a -1;种子分属于19科21属27种,占群落木本植物物种总数的36.49%;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秋季出现高峰,其中有17个物种在干季(1—4和10—12月)成熟并散布,6个物种在湿季(5—9月)成熟并散布,4个物种在干、湿季均有散布;种子雨密度年际变异系数为0.36~1.73,空间变异系数为1.54~15.20。【结论】缙云山种子雨产量在常绿阔叶林中处于较低水平;优势种对群落种子雨产量贡献较大,种子雨物种组成与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群落水平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且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异和空间变异,反映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子雨时空动态的典型特征。在区域植被近自然恢复中的种子采集和撒播环节,应当充分参照不同物种的种子雨掉落的时空动态。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境内不同林龄白桦林更新状况,以S1(10~15a),S2(20~30a),S3(40~45a)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种子雨及地表种子库差异性,探究白桦林天然更新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3种林龄白桦种子雨种子密度、枯枝落叶散落量、种子雨千粒重在不同散布时期的动态高度吻合,总体表现为S1S2S3;2)白桦林种子雨完整数量为S1(90.48±0.08)粒S2(88.18±0.09)粒S3(68.74±0.07)粒;3)3种林龄白桦种子雨总量为S1(35273.00±2929.00)粒S2(32079.00±1770.00)粒S3(8478.00±432.00)粒,S1白桦林完整种子占比最高;4)不同林龄白桦种群种子库总量为S1(9882.00粒/m~2)S2(8859.00粒/m~2)S3(2539.00粒/m~2),白桦种子库室内萌发实验萌发率为S1(44.30%)S2(40.10%)S3(21.20%)。说明种源不是赛罕乌拉地区白桦林天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林龄是赛罕乌拉地区白桦林更新不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贵州茂兰喀斯特山地顶部森林群落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茂兰喀斯特森林山顶地段设置固定样地,定期观察植物的开花结实、种子雨、种子库的结构、组成及其萌发。结果表明:900m2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36种,其中21种已进入繁殖阶段,每年产生成熟种子520.9粒·m-2。种子雨量大,每年达910.3粒·m-2,其中对群落有用的成熟有效种子314.7粒·m-2。在天然萌发开始时的种子库中,有大量现存植物的活力种子,群落更新潜力很好。在天然情况下,1月上旬到5月中旬种子库中活力种子萌发。在天然萌发季节,900m2样地内每年共萌发出18种苗(7245株),当年存活幼苗2970株,群落更新良好。裸子植物华南五针松、短叶黄杉和翠柏在喀斯特山顶地段有良好的适应性,能长期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开展白刺花种子雨和繁育对策的研究,为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提供依据。以干旱河谷主要建群种白刺花为对象,根据其分布状况,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开展现场调查开展研究。(1)从种子结果数量看,白刺花种群结果量在低海拔和高海拔相对较高,在海拔1 700 m~1 800 m结果量最低;(2)果核内种子数量,随着海拔梯度升高增加,在海拔1 800 m~2 200 m荚果内的种粒含量则以3粒以上/果为主;(3)种子雨的下落时间主要从6月开始,种子雨降落密度逐渐升高,7月中旬到8月上旬为高峰期,8月中下旬为末期;种子雨中,虫蛀种子率随着种子量增加而减少;(4)白刺花种群的种子萌发幼苗主要分布于种子量较大的高海拔区域。在干旱河谷区增加土壤种子库内的种子数量和质量,可以提高其种群萌发更新机会。  相似文献   

17.
栗实象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属鞘翅目,象甲科。燕山板栗产区均有发生。以幼虫蛀食栗果为主,易引起栗果霉烂变质,影响板栗品质。一般年份虫果率占3.5%,个别年份虫果率达7.6%以上,给山区栗农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柏木种子雨在8月底开始降落,10月达到顶峰,翌年5月结束,历经9个月左右。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10~11月的种子雨量占全年的67.5%。种子雨时间变化格局差异极显著,而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没有显著差异。种子雨中柏木种子的年均密度为5 982.2粒.m-2。63.4%的柏木种子直径大于2.5 mm,构成了柏木种子雨的主体。由于这一级别柏木种子的萌发能力较强,因此三峡地区柏木林的更新能力强。柏木林中非柏木种子的种子雨每年主要发生在1月和5月,形成2个高峰,年均种子雨密度为1 842.8粒.m-2。土壤种子库中柏木种子的平均密度为608.8粒.m-2。柏木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垂直分布格局差异极显著。0~2 cm土壤层所分布的柏木种子占种子库中柏木种子的80.49%。其它土壤层次所含有的种子比例很低,且萌发能力较低,因此,柏木林的更新主要依赖于表层土壤种子库的种子。柏木种子在种子库中的水平分布格局虽然随坡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差异不显著,表明整个柏木林的更新能力在水平格局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栗实象(学名待定)是板栗的主要种实害虫之一,它以幼虫蛀食栗果。据初步了解,该虫在盛产板栗的镇安县发生较为严重,果实受害率一般在20—30%,严重的达70%。由于该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板栗的产量和品质。74年镇安板栗不能出口,该虫  相似文献   

20.
板栗防病杀虫增产剂在低丘栗园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仪征低丘综合治疗与开发研究试验区栗园扩大应用江苏省林科院研制出的板栗防病杀虫增产剂的结果表明:喷施该药剂后一般促进板栗子房发育,使坐果率提高,落苞和病苞减少,单位面积栗苞数增加。使板栗出实率、栗苞出粒率和单粒重明显增加,使板栗栗实病粒率和虫蛀率明显减少,从而提高了板栗样实的质量等级。对不同栗园和不同板栗品种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单位面积产量增产达30.3%-92.2%,平均增加产值达1684.1-4367.2元/hm^2,投效比达1:11.2-1:2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