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枣树焦叶病(又称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发病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的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菌,无性阶段为胶孢炭疽菌。对病叶进行分离培养,有一菌株在其菌落上可产生黑色粒状菌核。在菌核上产生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略弯曲,一端稍尖。并有褐色分隔的刚毛。经鉴定确认是墨色刺盘孢菌。本病原以无性孢子在树上的枣吊上越冬,由风传播。病菌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潜育期4~8天。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温、湿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一般以每年6月温度为23℃,相对湿度82%时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下旬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80~89%时为病害发生盛期;9月中旬后病害停止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核桃六星黑点蠹蛾在秦都区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核桃六星黑点蠹蛾在秦都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次年核桃春梢抽出后,4月上旬开始为害;4月下旬结茧化蛹,蛹期25~45d;5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期4~7d;6月中旬产卵,卵期10~20d;6月下旬到7月上旬幼虫卵化期,9月上旬停止取食,准备越冬。并依照其发生规律制定出了核桃六星黑点蠹蛾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松尺蠖(B up a lus p in ip aria L innaeus)是鳞翅目、尺蛾科的一种危害云南松、华山松针叶的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2月上旬开始活动,3月中旬至5月下旬幼虫取食危害盛期,6月下旬幼虫下地化蛹,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始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结束,产后三周左右卵孵化出幼虫,9月下旬到翌年2月中旬为幼虫越冬期。其防治措施为卫生抚育、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灯光诱杀防治。  相似文献   

4.
金丝小枣浆烂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年大量室内和田间试验与调查,研究了金丝小枣浆烂病病原菌仁果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对金丝小枣各器官和枣果的侵染、孢子萌发、越冬寄主、子实体形成规律和侵染率与降水量关系.结果表明,病原菌于6月上旬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前期侵染呈潜伏侵染状态.金丝小枣树皮、枣头、枣股及落果、落叶、落吊均为病原菌越冬场所,其中以落果为主.枣园周围杨树、榆树、刺槐、苹果、梨树、桃树亦为病原菌越冬寄主并传播病原菌造成危害.病原菌在越冬病枣果上可形成有性和无性繁殖体;当年病枣果形成分生孢子发生再侵染.8月中旬、下旬雨量大,是造成金丝小枣浆烂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缀叶丛螟危害胡桃楸。在桦甸 1年 1代 ,9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树下的表土层作茧越冬 ,越冬幼虫于翌年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羽化产卵 ,7月中旬至8月上旬幼虫孵化。防治上采取废机油毒环阻杀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又名小大头虫、黄楝木尺蛾。在豫西地区主要危害刺槐、栎类、核桃、五角峰、杨树、柳树等多种树木和作物。1a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卵产在刺槐1年生的枝稍阴面或草丛中;幼虫7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为盛期。老熟幼虫于8月中旬开始化蛹,老熟幼虫下树后在疏松的土壤中结茧,9月上旬为化蛹盛期,10月下旬为末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防治最佳时期,建议用阿维灭幼脲悬浮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7.
槐尺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槐尺蛾在石家庄 1a 3代 ,幼虫危害盛期为 5月下旬、7月中旬和 8月下旬 ;幼虫分散危害 ,有吐丝悬垂习性。化蛹期为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7月中旬及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幼虫幼龄期可采用 2 .5 %溴氰菊酯乳油 2 0 0 0倍液 ,4 0 %氧化乐果乳油 80 0倍液 ,90 %晶体敌百虫 10 0 0倍液防治 ,死亡率均可达 95 %以上。  相似文献   

8.
杉木缩顶病Pestalotiopsis guepinii(Desm)Stey是近年来较严重的杉木病害之一。它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一般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表现症状,6月中旬出现第一次发病高峰,到8月下旬病害因高温少雨而减缓发展,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以后随着气温下降而减缓至11月上旬停止发展。30℃以下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病害流行。一般危害10年生以下的幼林,以3—8年生幼林容易感病;北坡、山脚洼地生长良好的林分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9.
栗实象甲(Curculio davidiFairmaire)是板栗的重要果实害虫,通过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表明,该虫在秦岭山区镇安县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第2年在土里渡过,直到第3年6月中旬陆续化蛹,7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产卵期,9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9月间为蛀果期,10月上旬老熟幼虫咬破栗壳脱果,入土越终。采用林业防治、人工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技术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白绢病是丽(石丰)草上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病菌能在病组织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初次侵染,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及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病害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雨日有关,病害流行的最佳温、湿度组合力气温超过25℃、相对湿度85%以上。高温、高湿、雨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植株受害程度与土壤中的含菌量有关,含菌量大,受害严重,反之则轻。防治试验表明:初冬用哈茨木霉预防,病害发生期用退菌特等化学农药及草木灰防治,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2014-2015年对陇县核桃小吉丁虫为害症状、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核桃小吉丁虫在陇县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木部越冬,越冬幼虫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下旬幼虫孵化后,直接蛀入皮层为害,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危害最严重,幼虫为害至9月上旬,10月初在被害枝条内筑虫室,开始越冬。幼虫多在大树的2~3a生枝条上为害,形成黑褐色洼陷、螺旋形虫道、半月牙形通气孔等症状,致使核桃树生长势减弱、长成小老树、产量降低,甚至树体死亡;可采取合理规划、适地适树,剪除虫枝,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树木抗虫能力、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防治。  相似文献   

12.
对武义县板栗林中为害较为严重的淡娇异蝽30多年的观察和防治试验表明,淡娇异蝽1年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孵化,4月上中旬若虫开始为害嫩梢,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陆续进入成虫期,10月底或11月初开始产卵越冬;若虫发育历期34~61 d,3龄若虫对板栗危害最严重;成虫历期145~213 d;卵期102~135 d;无公害防治采取刮除卵块,石硫合剂喷雾,2.5%的溴氰菊酯、10%吡虫啉防治淡娇异蝽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1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团,有红枣总面积796亩,蚧壳虫危害十分严重,几乎达到毁灭枣树的程度。1994年用5度石硫合剂,洗衣粉25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1995基本达到根治。蚧壳虫每年发生3代,以第3代的2龄若虫越冬,一年中第一、二龄完整,第3龄不完整。越冬若虫在第2年的4月中旬,气温上升到10℃时开始活动。第1代产卵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从6月上旬开始对枣树进行危害。第2代产卵子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危害盛期第3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脱皮盛期为9月中旬至9月下旬。两代都有重叠现象,不整齐。每个雌虫,每代的产卵数为30-100粒,…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取样株和定期定点观察,对通辽地区杨干象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干象在内蒙古通辽市1 a发生一代,以幼虫(大多数)或卵(少数)在寄主枝干韧皮部越冬。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的幼虫开始活动,越冬的卵也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蛀入木质部化蛹,蛹期12 d左右,6月下旬逐渐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交尾产卵,不同时间产的卵的卵期差异很大,8月中旬产下的卵,卵期平均12 d; 9月上旬产的卵,卵期平均20 d;后期产下的卵直到第二年春季才孵化。  相似文献   

15.
在受害白榆植株上观察红足壮异蝽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集安市气候条件下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5月中旬成虫进行交配,约10 d左右开始产卵,卵期约15 d;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7月上旬为孵化高峰期;若虫共脱皮5次,历期约为60 d;8月中旬若虫开始羽化为成虫,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下旬全部进入越冬状态。可捕杀交配期成虫和卵,或在若虫初期喷洒10%吡虫啉2 000倍液、1.2%苦参碱乳油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核桃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炭疽病在城口县核桃主产区发生严重,具有潜伏期长、发病时间短、爆发性强的特点。其病原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L=Glieosporium rugonmculans(Berk) Thtim,该病是核桃果实成熟后期大量变黑的主要病原。炭疽病一般以老树发病严重,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嫩芽、枝叶。核桃的各部均有此病害发生,中下部较上部为重,树冠内部比表层发病重;核桃炭疽病在幼果期不表现症状,胶孢炭疽菌到7月初才出现于林问,8月上旬开始产生分生孢子,8月底为发病和分生孢子流行高峰期,至9月初收果前使果实迅速变黑,使果实品质大大下降。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L=C.1ieosporium rugomaculans(Berk) Thtim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70%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多菌灵、退菌特、乙磷铝锰锌对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退菌特、乙磷铝锰锌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大叶黄杨白粉病在鄂西南地区4月中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上旬为第1个发病高峰,9月中旬至11月上旬病害发生再次较重l,0月上旬为第2个发病高峰。大叶黄杨白粉病由正木粉孢霉(Oidium euongmijaponicae(Arc)Sacc)所致,高温多湿是发病主要因素,栽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通风...  相似文献   

18.
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松针蚧在云南宣威1 a发生1代,危害云南松,以2龄无肢若虫在针叶上越冬,3龄雄若虫3月上旬出现,并爬出蚧壳结茧化蛹,雄成虫4月上旬—5月中旬羽化,雌成虫4月上旬出现,4月中旬开始产卵,初孵若虫5月下旬—7月中旬孵化涌散。3月中旬、4月下旬、6月中旬为该虫最佳化学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昆明松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寻找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0,采用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其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并选用1.7‰高效氯氰菊酯混合粉剂、1.5%吡虫啉混合粉剂、2%敌敌畏烟剂等6种药剂进行昆明松梢斑螟的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昆明松梢斑螟在弥勒东山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梢内越冬。2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取食,幼虫3月中旬至5月下旬化蛹;成虫羽化期为4月上旬至6月中旬;成虫于4月上旬至6月中旬产卵;卵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孵化。各年度由于温度不同,其生活史稍有差异。昆明松梢斑螟的不同药剂防治试验以1.5%的吡虫啉+0.5%阿维菌素+98%滑石粉吡虫啉的混合粉剂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园斑紫天牛在济源市一般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内越冬;极少数为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虫道中越冬,越冬成虫于来年3月中、下旬咬破树皮出洞,交尾后雌虫产卵于树木枝干、皮缝或节疤处,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初孵幼虫在皮层和木质部取食,然后蛀入木质部,7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化蛹期,8月中旬至来年3月下旬为成虫越冬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