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芒果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Ⅱ)黄雅志(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2龙眼扁喙叶蝉和芒果扁喙叶蝉在西双版纳危害芒果的叶蝉有小喙叶蝉EmpoascaflavescemsFab.、黑尾叶蝉NephotettixbipuntatusFabricius、龙眼扁喙...  相似文献   

2.
我国橡胶木长喙壳属分离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橡胶木上长喙壳属66个分离物的形态特征。通过形态比较和鉴定,证实橡胶木上的长喙壳属菌分离物分属于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 briata)和橡胶长喙壳(C.heveae)两种真菌,二者都能引起橡胶木变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香樟齿喙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危害香樟的单食性蛀干害虫,为探索其系统发育地位和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分别扩增香樟齿喙象的mt DNA COI、18S rDNA V4、V7区和28S rDNA D2区序列。[方法]采用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和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构建不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香樟齿喙象与象甲科Curculionidae其它种类同源序列的碱基组成及系统进化特点,从分子水平探讨香樟齿喙象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COI与rDNA均显示香樟齿喙象与同科同族的魔喙象亚科Molytinae、树皮象族Hylobiini种类遗传距离最为相近,虽然无法比对到同属下的种类,但支持香樟齿喙象归为魔喙象亚科树皮象族的观点。[结论]通过比较发现,2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印证了香樟齿喙象目前的分类地位,本研究为香樟齿喙象在分子水平上的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经分离培养从美国进口变色栎木上获得5个长喙壳状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比较,鉴定为4个种,1个为常见种,另3个属我国的新记录种,即拟薄粘束长喙壳(Grosmannia leptographioides),念珠长喙壳(Ceratocystis moniliformis),异同长喙壳(C.variospora).而常见种甘薯长喙壳(C.fimbriata)是一种重要的木材变色菌.并对此4种的形态特征作了全面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鸡喙是一种大自然中常见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刚度以及断裂韧性等优越力学性能。鸡喙的优异力学性质密切相关于鸡喙内部的优良微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鸡喙内部的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鸡喙由坚固的骨外壁和多孔的内部蜂窝结构组成,其大的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优点主要来自于坚固的骨外壁。对骨壁的观察显示其是一种主要由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构成的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在鸡喙内部呈层状并以平行于外表面的方式排列。而这些羟基磷灰石层又是由无数的扁平羟基磷灰石片平行堆叠而成。基于扫描电镜观察到的结构,通过建立相似的片状堆叠模型并进行了力学行为分析,研究了鸡喙力学行为与羟基磷灰石片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扁平的形状和平行的排列结构对鸡喙的断裂韧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跳象(Rhyncnaenus sp)1985年发现于山东临沂地区蒙阴县大王庄河滩杨树林内,危害小叶杨、八里庄杨及加拿大杨等。国内尚无报道。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近椭圆形,长2.3—3mm,宽1.5mm;黑褐色,密生黄褐色纤毛。喙触角、足棕红色。喙长0.5—0.7mm,喙管向腹内弯曲,从背面看不到喙管。触角着生于喙基部近1/3处,触角11节,柄节最长,索节7节,第1索节为柄节长的2/3,其余各节较短而等长。锤节3节,  相似文献   

7.
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为胡桃目(Juglandales)胡桃科(Juglandaceae)落叶乔木。其树皮及外果皮可提取单宁,果壳可制作活性炭,种仁的含油率较高,在食用和工业方面应用广泛;木材材质优良,可用于制作乐器等。该文从形态特征、分类地位、自然分布、繁育、分子辅助、光合特性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对喙核桃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当前喙核桃的研究、保护及应用提出建议并进行展望,以期为喙核桃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无喙兰[Archinecttia gaudissartii(Hand—Maxx.)S.C.Chen]是中国特有的草本植物,属兰科新定无喙兰属的代表种。在国内数量极少,濒临灭绝,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据以往报导,仅在晋南岳山有无喙兰残存。1989年9月20日我们在登封  相似文献   

9.
犀鸟名“犀”,是因为它的角质喙有点象犀牛头上的角。英国人称它为角喙鸟,德国人称它为牛角鸟,都指出它美丽而奇特的特征。而且在它角质喙的上部还有更“突出”的盔突。犀鸟属佛法僧目,犀鸟科,共有45种分布在非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月和8月在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区系调查中发现,金斑喙凤蝶在金叶含笑和乳源木莲上产卵,卵孵化后取食其嫩叶,确定此2种植物是金斑喙凤蝶的寄主植物,有可能还是该蝶的嗜食性寄主植物。此发现有助于开展金斑喙凤蝶保护生物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青云 《森林与人类》2005,25(6):90-93
近来,美国多家媒体报道,美国政府已经赶制出一项耗资1500万美元的保护象牙喙啄木鸟的计划,民间投资也超过了1000万美元,大家都希望把握住这个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第二次机会。象牙喙啄木鸟曾经在1944年被定为“灭绝物种”,却在最近奇迹般地被重新发现,一些鸟类学家则称象牙喙啄木鸟在人间“复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连续12 a对金斑喙凤蝶的野外调查观察,研究成虫活动规律,并利用仿生态养殖,观察金斑喙凤蝶卵和幼虫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金斑喙凤蝶研究与保护提供有效数据。[方法]根据2004—2012年对金斑喙凤蝶成虫活动规律的观察研究,2013—2015年,在金斑喙凤蝶成虫活动期,采用样线踏查的方法,自海拔450 m往山顶海拔1 200 m搜索,调查视野内木兰科植物分布情况,寻找卵和幼虫,收集后带回驻地进行仿生态养殖,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结果]金斑喙凤蝶在九连山为一年二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第二代成虫发生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2013年在木兰科植物金叶含笑上发现卵和幼虫,2014和2015年在深山含笑上发现卵和幼虫,深山含笑为新发现寄主植物,目前除九连山外尚未有报道;幼虫5龄,各龄级幼虫差异较大;预蛹成蛹经历两次蜕皮过程,这是金斑喙凤蝶研究中的一项重大发现。[结论]1)金斑喙凤蝶卵和幼虫的分布与寄主植物分布密切相关,且对生境质量有较高要求,成虫活动范围主要在寄主植物分布范围及其周边;2)金斑喙凤蝶选择生长良好的金叶含笑和深山含笑叶片上产卵,或嗜食深山含笑;3)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对卵的孵化、幼虫的生长发育以及化蛹和羽化影响较大;4)金斑喙凤蝶雌蝶少,卵孵化率低,幼虫发育历期长,幼虫成活率低,化蛹和羽化率低等是导致其种群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5)据查,目前尚未有其它蝶类化蛹过程中经历两次蜕皮的报道,预蛹化蛹蜕两次皮是金斑喙凤蝶异于其他蝶类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从橡胶和松树变色木上分离到的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sensu lato)和其他木材变色菌。证明引起这两种木材变色的主要真菌是Ceratocystisspp.,Ophostomaspp.,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Sphaeropsissp.。进而研讨了其中之长喙壳属真菌的分类学和形态学特征,传播媒介,寄主范围,以及温度对长喙壳菌引起的木材变色速度、菌落生长、子囊壳的形成和对子囊孢子成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该文着重阐述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sensu lato中引起杨树溃疡病最重要的病原菌甘薯长喙壳C.fimbriata Ell.et Halst.引起的杨树病害的症状、形态学、寄主范围、传播媒介、致病性、寄主的抗病性和病理变化等。  相似文献   

15.
象牙喙啄木鸟因为长着一只象牙般的大嘴而得名,是全世界体形最大的啄木鸟之一,体长有50厘米,录像带中的啄木鸟两翼伸开时长90厘米。象牙喙啄木鸟身披黑白相间的亮丽羽毛,翼有白色斑点,雄性啄木鸟的冠部呈现鲜亮的红色。因为它太漂亮了,几乎每个人在看到它的时候都禁不住说一句“上帝啊,多美丽的鸟!”,所以爱鸟者也把象牙喙啄木鸟称做“上帝鸟”。  相似文献   

16.
以玫瑰香×户太8号、玫瑰香×巨峰杂交胚珠为试材,研究取样时期对经剥胚处理后胚珠内胚发育,以及剥胚和剪喙两种处理方式对杂交胚珠胚萌发和胚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杂交组合在授粉后55d取样,胚发育率最高;经剪喙处理过的杂交胚珠成苗率高且畸形苗率低,在授粉后45d经剪喙处理更容易获得正常苗。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喙核桃属胡桃科落叶乔木,在湖南分布较为少见,只有在通道县南部有分布,而在这里形成了完整的群落结构,调查研究了其植物群落、植物区系、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为我国喙核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它时而飞翔在林间的高空,时而停在花丛之间。它是"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梦幻蝴蝶"。它的名字叫金斑喙凤蝶。金斑喙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本种是世界上最名贵、极为罕见的蝴蝶,中国特有种,是中国唯一的蝶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列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金斑喙凤蝶体长30毫米左右,两翅展开有110毫米  相似文献   

19.
正延庆山区发现了"北京无喙兰",它不仅是首次被发现,而且还是我国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兰科植物,其更稀少到中国目前仅见这17株。延庆发现17株"北京无喙兰"和其它叶型优雅、暗香浮动的兰花不同,北京无喙兰为腐生性兰花,自身没有叶绿素和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依靠土壤中的特殊真菌提供养分,因为这些独特的特性,它对生存和生长环境的要求比其它兰花要严苛的多。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喙尾琵琶甲分布及生态环境调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省15个地区26个县(市、区)的调查表明,喙尾琵琶甲在云南民间广泛利用,是一种具有重大利用价值的民族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在云南省均有分布,其中滇中、滇东高原分布较为集中,适生区年均气温为13~19 ℃,年均降水量为750~1 100 mm,海拔为1 500~2 100 mm.垂直分布的海拔范围在760~2 450 m之间.喙尾琵琶甲成虫生境多局限于居民房屋、牲畜圈舍,幼虫栖息于疏松土壤,以谷糠、玉米面、面粉等为食,未发现野外分布.根据其适生的温度、降水量和食性推测其潜在分布区,表明西南地区为其分布的核心区域.目前通称的云南琵琶甲应为喙尾琵琶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