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对象,依托山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运用Excel分别对不同树种、起源、坡向及海拔范围的林分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树种在本区域的分布特征,为立地区划、立地类型划分及森林植被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黄土丘陵沟壑区基于立地特征的林分构建技术完成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内容简介:黄土丘陵沟壑区基于立地特征的林分构建技术科技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成果首次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亚区区划的界线,将该亚区划分为土石丘陵沟壑亚区和黄土丘陵沟壑亚区。并利用DEM数据将区划结果落到小班,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植被构建方式、树种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山西省"三北"地区(即西山地区)的黄土丘陵区和残垣沟壑区山杏、柠条混交造林模式,晋西北黄土丘陵防风固沙林油松、沙棘混交造林模式,吕梁山黄土丘陵、残垣沟壑区水土保持林侧柏、刺槐造林模式和晋西吕梁山红枣经济林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陕北晋西黄土丘陵沟壑残塬区的地貌形式特殊,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水土环境问题异常严峻,深入探讨水土保持林的有效覆盖,有助于寻求用最经济的途径有效遏制水土的严重流失。文章从有效覆盖率在实践中的指导出发,探讨了本区域的水土保持林系统的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山西省“三北”地区(即西山地区)的黄土丘陵区和残垣沟壑区山杏、柠条混交造林模式,晋西北黄土丘陵防风固沙林油松、沙棘混交造林模式,吕梁山黄土丘陵、残垣沟壑区水土保持林侧柏、刺槐造林模式和晋西吕梁山红枣经济林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1 晋西地区水土环境形势严峻晋西水土流失区地处黄土高原东部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东岸 ,西以黄河为界 ,东至晋中盆地 ,南抵汾河入黄河之滨 ,北达山西边境 ,行政区包括 2 8县。目前这里水土资源紧缺 ,水土流失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依据地貌特征 ,晋西水土流失区可分为晋西黄土高原沟壑区、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晋西黄土缓坡丘陵区 3个类型区。晋西水土流失区土地总面积 4 .6万 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 2 9.6 %。其中 ,耕地为 86 .5万 km2 ,人口36 2 .6万 ,区内广泛为黄土所覆盖 ,植被稀疏 ,水土流失面积达 3.3万 km2 ,占总面积的 71.7% ,土壤侵…  相似文献   

7.
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重点、林业生产的需求以及不同立地小区主导因子的立地特征,选择适合的森林植被构建措施、造林树种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分析 ,杨树、柠条混交林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均大于纯杨林 ,混交林能增强杨树的抗逆性及生长机能 ,并且根系的分布更均匀、更合理 ,更能充分利用土壤空间、养分和水分。因此 ,在晋西北干旱及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营造杨树柠条混交林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晋西黄土高原区(西山地区),北起天镇,南至乡宁,共32个县(区),总面积7704万亩。农业人口860万,耕地面积166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8.6%。全区丘陵起伏,水土流失严重,是亟待综合治理的地区。一、晋西黄土高原沟壑区概况全区可分为风沙缓坡丘陵、丘陵沟壑和残垣沟壑三种类型区。海拔400—2700米,年平均气温4—11℃,无霜期100~140天,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直接流入黄河的有苍头河、三川河、听水河等13条一级支流。据测算,年径流量15亿立方米,水土流  相似文献   

10.
5 黄土高原沟壑区本区位于晋东南、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陇中黄土丘陵以东的广大地区 ,台塬和沟壑为其主要地貌特征。海拔 10 0 0~ 2 0 0 0m ,年平均气温 7~ 13 .3℃ ,极端最低气温 -16.0~ -2 .5℃ ,极端最高气温 3 4~ 40 .5℃ ,大于或等于 10  相似文献   

11.
晋西吕梁山沿黄丘陵区主要由黄土残塬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两大地貌类型构成 ,是华北生态极度脆弱区 ,也是国家级集中贫困区域。这一地区不断恶化的生态灾难是黄河的心腹之患 ,而居住在该区域至今仍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的近 4 0 0万群众的生存问题 ,更是让党和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 ,中央领导在长江、黄河流域视察工作时多次强调指出 :要下决心在长江、黄河流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 ,恢复植被。这无疑为晋西沿黄地区的生态与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本文通过实地调查 ,按照最大生态效益和最佳经济效益观点 ,就晋西吕梁山沿黄丘陵…  相似文献   

12.
伊克昭盟境内水土流失及风沙现状分析和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伊克昭盟概况1.1地形伊克昭盟(以下简称伊盟)地处鄂尔多斯高原,总面积8.6万km2。东、西、北三面为黄河环绕,海拔在1000~1500m之间。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平缓,南部和西部沉陷地区多丘陵,东部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域,北半部为长达400km的库布齐...  相似文献   

13.
“文冠1号”引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冠果品种"文冠1号"引种试栽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应性强,结果早,较丰产,效益好,是值得在黄土丘陵沟壑干旱地区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树种。初步总结出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韦荣华 《广西林业》2011,(11):45-46
沟壑纵横、赤地千里——这是黄土高原呈现给世人的生态面孔。穿行在陕西、宁夏、甘肃等地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举目四望,大都是无边无际的裸露黄土,很难感受到一丝丝草木的气息。整体色调上,黄土高原基本上是一片丘陵沟壑构成的“黄土的海洋”。  相似文献   

15.
在“三北”地区营造杨柠混交林,比纯杨林生长量大,能增强杨树的抗逆性及生长机能,并且根系的分布更均匀、更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空间、养分和水分。因此,在干旱风沙及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营造杨树柠条混交林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杨树柠条混交林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北”地区营造杨柠混交林,比纯杨林生长量大,能增强杨树的抗逆性及生长机能,并且根系的分布更均匀、更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空间、养分和水分。因此,在干旱风少及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营造杨树柠条混交林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就晋西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水分亏缺明显、社会经济落后等特点,提出大力营造生态经济灌木林是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又一新的思路,并就晋西黄土丘陵区各种立地类型提出了相应的营造模式,为该区的生态重建与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林业区划是林业资源状况与经营方向的自然区域划分。延安地区的林业区划,是依据影响该区林业发展的主导因子: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气候、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差异作为区划的基本条件,并参考各县以往的区划资料,及国内外林业发展状况,将该区区划为5个不同的林业区。即:(1)长城沿线复沙丘墹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林区;(2)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林区;(3)黄河沿岸土石丘陵沟壑水保林区;(4)子午岭、梁山水源涵养林区;(5)高原沟壑水土保持农田防护林区。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综合研究分析,提出了延安地区今后在林业建设中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措施。林业建  相似文献   

19.
依据区域地带性的气候、土壤和森林植被类型相对一致,地形地貌与自然地理区划相对一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相对一致为条件,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结合全国林业区划,将陕西省森林划分为陕北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林区,黄龙山桥山水源涵养林区,渭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区等10个分区,并阐述其区域特点、功能定位、发展布局和保护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变晋西北的自然面貌,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引入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干旱瘠薄和耐寒抗风的柠条,作为晋西北的造林先锋树种。二十多年来,柠条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效益日趋显著,已成为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风沙区造林的主要灌木树种。为对晋西北的柠条作较深入的了解,1981年,我们先后在河曲、保德、偏关、神池、五寨、岢岚、宁武等七县的国营林场和社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