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单味相加组成复方一,然后在复方一基础上,遵循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并结合中医治疗乳房炎所采取的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方法,添加多味中草药组成复方二。两个复方对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奶山羊分组试验,煎取中药原液灌服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复方二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一,这说明中药复方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是体外简单抑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2.
3.
4.
5.
6.
2019年10月,在云南弥勒甘蔗示范基地(23.92°N,103.33°E)发现‘云瑞10-187’和‘福农11-2907’高感甘蔗褐条病,发病率为50%~80%。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采集病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以期为该病害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形态特征、核糖体R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将病原菌鉴定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是云南省甘蔗褐条病病原菌新记录种,丰富了甘蔗褐条病病原菌信息,为后续其他蔗区褐条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江西瑞昌山药炭疽病菌的形态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江西瑞昌山药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归属,本文从当地采集呈典型症状的炭疽病叶片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组织分离获得8个在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形态大小均一致且均具有致病性的分离株,8个分离株在PDA平板上菌落初为白色,后变为灰色至深灰色,菌落中央产生橘红色黏质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纺锤形,单胞,大小为(15.6~18.0)μm×(3.6~6.0)μm.对其中之一的分离株YRRC-1进行rDNA-ITS区段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536 bp的rDNA-ITS序列,该序列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对应序列同源性达100%.根据分离病菌的培养特征、形态大小和序列鉴定结果,认为瑞昌山药炭疽病菌属于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12.
在对来自泰国的榴莲检验中分离到1株引起榴莲果皮和果肉变色、软腐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鉴定和核糖体ITS区DNA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最终将该病菌鉴定为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相似文献
13.
番茄早疫病生防细菌B731的分离、鉴定及抑菌防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峙培养法,从分离自番茄根部土壤的细菌中筛选得1株对番茄早疫病菌具强拮抗活性的菌株B731.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在初始pH 7.0的NB培养液、装液量25 mL(250 mL锥形瓶)、28℃、120 r/min培养24~48 h抑菌能力最大,抑菌带宽达1.24 cm,且其在番茄植株及根际土壤中有很强的定殖能力.接种15d后,在番茄植株叶片或果实表面,其定殖量可保持在2×102 cfu/cm2以上;而在番茄根际土壤中,其定殖量可达104 cfu/g.菌株B731的代谢产物能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高达89.72%和82.62%.喷施于叶面,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预防处理防效可高达81.83%. 相似文献
14.
为发掘具有防治茶园杂草潜力的生防菌,本研究从江苏、浙江和安徽3省共16个茶园采集感病杂草,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原菌,通过菌饼回接验证获得了44株具有致病力的植物病原菌,从中筛选出了10株致病性较强的优势菌株.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优势菌株后,通过观察优势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确定10株优... 相似文献
15.
月季根癌病病原菌分离及抗病资源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月季品种金玛丽、曼海姆、杏花村、梅郎口红的根部肿瘤组织中纯化了9株分离物,根据其在MW选择性培养基上的单菌落形态初步判断其为根癌土壤杆菌。以根癌土壤杆菌高度保守的virD2和ipt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分离的菌株进行PCR检测,其中有6株菌株能扩增出virD2和ipt基因片段,为根癌土壤杆菌毒性菌株。采用针刺涂抹法接种向日葵、荷花蔷薇幼茎,6株菌株均能在供试植株上形成肿瘤,一个月后肿瘤大小有显著差异,说明分离获得的根癌土壤杆菌株毒性有差异。以强毒性菌株J-5-1在田间接种了部分蔷薇属野生资源,以鉴定其对根癌病的抗性。根据发病率、肿瘤大小、肿瘤干质量以及感病后植株生长状况将植物的根癌病抗性分为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中度感病、高度感病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6.
从患病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内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FYZY-001),ATB Expression型微生物鉴定系统显示:该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16SrDNA分析得到1条长度为1453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F242091);Blast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A.hydrophila聚为一支。鉴定结果确认:菌株YFYZY-001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毒力因子检验表明分离的嗜水气单胞具有强毒力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22种抗菌药物中的链霉素等15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掘具有耐高温特性的昆虫病原线虫,本实验室对在山东地区采集的122份土样进行了线虫分离,得到异小杆线虫JNR,扩增其ITS基因和D2-D3基因,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可得:线虫JNR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到98%以上,为嗜菌异小杆线虫品系。为进一步了解该线虫品系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研究了其侵染力、高温耐受力及水平运动能力。结果表明,线虫JNR有较好的耐热性,38℃条件下处理16 h,存活率最高54%,24 h时为32%;40℃水浴处理2 h,低浓度500 IJs/mL下存活率28%,3 h后全部死亡。对大蜡螟和小菜蛾的生测结果显示,在10、15、20、25、30、35、40、60、120、240 IJs/头剂量下处理24 h,蔬菜害虫小菜蛾先出现死亡,大蜡螟则在48 h后出现死亡;大于20 IJs/头剂量下,处理48 h后线虫对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达到59.5%,高于对小菜蛾的侵染效果。在剂量120 IJs/头以上,72 h后寄主的校正死亡率均能达到100%。异小杆线虫JNR在30℃条件下水平运动能力比在18、25℃时强,48 h时有31%的个体运动到3.6 cm处。以上研究表明,该线虫有较强的侵染力,特别是在温度相对较高时具有较好的耐热力和水平运动能力,对防治蔬菜田小菜蛾具有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样采自河北、山东一些农药厂排污口,通过室内阿特拉津无机盐培养基的驯化培养,分离得到4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上对阿特拉津有明显降解圈的降解细菌。底物阿特拉津浓度为1000mg/L,反应体系50ml,体系菌浓度为8.9×107cfu/ml,恒温30℃,180r/min,培养7d,其室内降解效率分别为40.6%、75.7%、82.3%、96.9%。其中菌株BZB-11的降解效率最高。对菌株BZB-11进行降解动态考察,结果显示,BZB-11菌株在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阿特拉津底物浓度为1000mg/L,反应体系50ml,体系菌浓度6.59×109cfu/ml,恒温30℃,180r/min),对阿特拉津1~3d的降解速度较快,3d可达89.5%,7d的降解率达100%。综合来看,该菌株是一株很有应用前景的高效菌株。 相似文献
19.
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的细菌,根据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烟碱节杆菌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编号GZ1-6。室内测定了菌株GZ1-6对东亚飞蝗若虫的致病力,结果显示菌株GZ1-6菌悬液对若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5.56%。测定了碳氮源、温度、初始pH、装液量以及培养时间对菌株GZ1-6生长和杀虫活性的影响,得到菌株GZ1-6分别在以蔗糖和酵母浸膏为碳氮源,pH 7.5、恒温35℃的条件下生长最好,培养2 d,杀蝗活性较优化前提高了7.77%。菌株GZ1-6能够有效侵染东亚飞蝗并将其致死,可作为优良菌株进行杀蝗虫生物农药的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