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旱作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机械最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建立土壤水库,依靠天然降水的种植生产。这项技术是改变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又称之为“雨养农业”工程技术,它还包括各项种植方式的选择、土壤培肥、蓄水保墒,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以及旱作农业机械的栽培技术等综合措施相配套,来合理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  相似文献   

2.
有机旱作农业是地表水短缺、地下水不足的高原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本文阐述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核心要素,总结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旱作农业及机械化旱作农业的概念,全国、全省和武威市的旱作农业现状及近年来旱作农业的重点。旱作农业的新技术、新措施。机械化旱作农业的特点、作用以及机械化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 旱作农业机械技术,就是通过成龙配套的机械化工程技术,以治水改土为关键环节的机械深耕、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直接粉碎还田、全方位机械深松、化肥机械深施、精少量播种等机械化适用技术,实施“雨养农业工程”、“沃土工程”,提高土壤对自然降水的库蓄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有效增加农作物水、肥、气、热、光的调合作用,实现旱作农业的高产稳产。 襄樊市农机化研究所,联系鄂北岗地实际,近几年  相似文献   

5.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全区耕地面积101.2万hm^2,其中旱地耕地92.36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1.26%,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山区.结合毕节地区实际,从旱地耕作模式和耕作技术等方面对旱作农业优质高效耕作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旱作农业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通过旱地农业结构和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和平衡增产,使农林牧等综合开发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用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的雨养农业.全球1.4平方千米×109平方千米的耕地面积中,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仅占15.8%,其余都是靠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我国的旱作农业地区范围很大,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6%,全国的耕地面积约19亿亩,60%以上为旱地,仅7.2亿亩为灌溉地,因此,旱作农业的丰歉,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粮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旱作农业基本概念及意义旱作农业是指依靠和充分利用降水及有限水资源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集雨补灌两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其核心是利用各种农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尽可能地提高降水的保蓄率和利用率。旱作农业是实现土、肥、水、光、温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农艺工程技术、低耗节灌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以提高单位农业用水产出和效益为目标的农业。旱作农业的技术取向,将是以工程、农艺、化控和生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旱作农业,实质上就是以机械化为龙头,在传统的以深耕、耙耱、保墒和施用有机肥为主的一整套旱作农业的基础上,掺入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传统旱作农业技术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旱作农业.其作业流程一般为:秸秆还田(粉碎、整秆)--机深耕--机镇压--机播种.  相似文献   

9.
有机旱作农业是高原丘陵地区,地表水短缺,地下水不足,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山西因地制宜实现农业转型发展,提出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实现种养结合,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路子,最终达到提质增效,增强农业发展质量和后劲。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近年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干旱程度日益加重并逐渐南移,干旱周期缩短,粗放的垦植与经营,使生态及土壤环境逐步恶化,水资源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到农业用水乃至生活用水的供给。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水资源,提高土壤有效的蓄水保墒能力,应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措施。 1.玉米大垅双行节水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庆阳市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分析了庆阳市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从而提出了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黄伟  郭燕枝 《河南农业》2014,(17):60-60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逐步加深,雨养农业被提上日程。本文分析了雨养农业在我国的演变历程、分类和分布,以及不同类型雨养农业在中国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我国雨养农业的发展趋势。一、对雨养农业的认识雨养农业是指单纯依靠天然降水为水源的农业生产。随着认识的加深,现代"雨养农业"的内涵有所发展,也包括人工汇集雨水,实行补偿灌溉的农业生产类型。雨养农业与旱作农业既有联系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气候逐年变暖,降雨量锐减,干旱成为西部旱作雨养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加之此区域人多地少,土地瘠薄,自然灾害频繁,人均口粮严重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这对旱作农业技术进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应用综合性的抗旱、增产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各级农业科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及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以雨养和旱作农业为主,发展省域有机旱作农业是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分析梳理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省域内年降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集中降水时期与作物需水临界期重合较差、水土流失和风蚀严重等诸多制约因素,提出了适用于有机旱作模式的水肥高效利用措施:从作物生理节水、农业节水、工程节水、地膜覆盖节水等方面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加强雨水集蓄、耕作保墒、增施有机肥、调亏灌溉等措施的科学合理利用,协调农田可用水、土壤水肥保蓄和供应性能,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和激励机制,全面促进粮食安全、农产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永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77-277,279
介绍了互助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总结了其发展的主要措施,并分析了该技术以后的发展方向,以达到抗旱保墒、农业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石家庄市水资源先天性缺乏的现状,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为切入点,提出了发展旱作雨养农业对减少地下水开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节水旱作农业的关键是解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而采用先进科技的载体一农业机械正是解决旱作农业节水问题的最佳选择。从1985年开始,磐石市农机部门积极研究与试验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独具特色的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行走式机械节水播种技术(当地群众称机械一条龙坐水播种技术)和行走式机械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8.
山西传统旱作农业是为了适应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的自然环境而逐步形成的,也是与传统生产条件相适应的产物。传统旱作农业是在有限的天然降水的半干旱气候地区从事无灌溉的农业生产,其实质属于雨养农业。作物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于有限的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当气候条件优越时,土地生产潜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充分发挥,产量大幅度上升。当出现不利的气候时,土地的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发挥受到限制,产量陡然下跌。  相似文献   

19.
发展旱作农业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旱作农业,也叫雨养农业,非灌溉农业。是指在干旱或无灌溉条件下,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从事种植业的一种农业生产。克旗大部分土地属于干旱山区。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4倍以上,60%以上的耕地几乎常常受到干旱的威胁.种植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长期低而不稳。因此.搞好旱作农业.对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探索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和发展适水种植,河北省 自2017年开始在地下水超采区试点示范推广旱作雨养种植技术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介绍了河北省实施旱作雨养项目的基本情况,提供了旱作雨养技术措施和主栽作物种植管理建议,推介了有关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