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现场调研资料,对开采沉陷引发土地破坏的规律和生态环境问题作了分析和评价,为有效开采地下资源、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东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土地生产力的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2002-2004年在呼伦贝尔市岭东地区实施的国家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进行了农业生态环境、土地的生产水平等项目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被破坏严重,气候变劣,环境恶化,导致了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是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省区之一.根据2005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统计资料,云南省石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88.20万hm2,占云南省总土地面积的7.31%.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劣,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亟待恢复和重建.根据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等省(区、市)对石漠化治理的经验,在石漠化地区种植金银花既可治理石漠化,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是恢复与重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三农”工作中要牢守“两条底线”,确保农业稳产增收,促进绿色农业生 产。然而,近年来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国民健康和粮食安全也渐渐受到严重威胁。在“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 大背景下,国家紧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化。作为留守乡村务农主力军的空巢小农户怀着对土地的特 殊情感,眼见土地污染、耕土流失等现象频发,他们对于绿色农业生产也有着强烈渴望回归。  相似文献   

5.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若是不能及时进行治理,就会导致持续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因此,本文将在分析土地沙漠化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林业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以便为相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杨卫刚 《乡村科技》2022,(6):113-115
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自然条件促使土地荒漠化形成,人为因素加剧土地荒漠化发展。林业在土地荒漠化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从而避免土地荒漠化。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林业在土地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需要重视防护,全面保护;合理调整林业结构,优化农林牧业生产体系;合理选择造林植被;加强管理和技术保障等,以提高土地荒漠化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7.
河北坝上地区土地荒漠化现状及生物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坝上地区属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脆弱生态环境的典型地区,沙化面积年递增率已达4.5,是我国土地沙漠化发展最快的地区.通过实地考察,对该区土地荒漠化现状的分析,指出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治理思路,并从生物治理的角度,提出了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飞播造林作为扩大和改善森林植被的重要手段,以它独特的优势,在我国荒漠化治理、“三北”防护林、长江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十年来,随着大面积飞播造林的逐年开展,大片荒山荒沙得到了绿化治理,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飞播林基地,增加了后备资源,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其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挤占了人类生存空间,恶化了发展环境,加剧了贫困,危害了社会稳定,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已严重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标本兼治,通过养草治沙、创新治理模式等全面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通过介绍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模式、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因素,介绍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工程特点,从工程的总体规划布局、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方面探讨了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工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有机结合,通过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有机地植入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期设计,旨在通过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行为,达到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和治理石漠化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1.
熊飞  马龙学 《农家顾问》2009,(10):39-40
近年来,为稳定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不少地区相继启动了以低丘岗改造为主的土地治理工程.从土地治理情况看,新治理耕地虽坡度变缓.地块变大,但原有的耕作层却被打乱.“熟地”变为“生地”。树根、杂草较多.土壤结构较差,肥力低下、有机质含量低.宜耕性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对新治理耕地的后续培肥力度.将其快速“熟化”成高产田地,可采取以下后续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涪陵石灰岩(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灰岩地区实施坡改梯工程,减少地面坡度缩短地面坡长,降低坡面迳流速度和水土流失量;采取局部客土和取石还土措施,增厚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水库”容量,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形成拦、蓄、灌、排系统网络,做到水不乱流、泥不下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修建田间道路工程,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地下煤炭资源的开采不仅严重地破坏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在调查晋城市北岩煤矿土地破坏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土地破坏数量、程度特征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和薄壁并结合当地矿区土地复垦的实际,指出了矿区土地复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延边地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延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按土地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提出搞好水土保持,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还木等土地持续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的同时,逐步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还很缓慢,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速度的现象还很普遍。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中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在党中央、…  相似文献   

16.
宁夏盐池土地沙化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宁夏盐池县土地沙化变化,基于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选取1989、1999和2003年8月的TM遥感影像3景,通过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阈值划分沙化等级,得到沙化土地等级图.通过对3时段不同类型的土地沙化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县土地沙化变化趋势明显,尤其是流动沙地和非沙化土地,2003年较1989年变化分别为-64.64﹪和303﹪.同时,这种变化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盐池土地沙化在此时段内出现了逆转;这主要归功于荒漠化治理措施(包括退耕还林、禁牧封育等)以及降水增加等多种因素.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原有固定沙地和非沙化土地发生退化,因此,今后的治理工作应该加大对固定沙地和非沙化土地地区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今后5年,吉林省将投资15亿元治理46万hm^2盐碱地,并着重发展十大类盐碱地生态经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已经成了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目前吉林省10个贫困县有5个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盐碱化是西部经济贫困的主要根源。自2002年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治理生态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已有50.3万hm^2的盐碱地得到了治理,占吉林省盐碱地总面积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土地沙漠化作为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通过有效落实治理措施积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这样既可以更好地还原我国的绿水青山,还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沙漠化会带来很多生态环境的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沙尘暴天气频发等。这彰显了土地沙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要想进一步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应注重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采用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科学的手段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土地沙漠化的概念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及其危害,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和林业防沙治沙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在该领域提供帮助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土地沙漠化治理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古浪县受沙漠和旱麻岗沙的影响,生态环境不断被沙漠化,严重威胁群众的生产生活。基于此,结合古浪县自身实际环境和条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沙漠化治理,努力构建绿色生态防护屏障。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区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目标,从农业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整理、湿地整理等方面分析了鄱阳湖区土地整理潜力,并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整理,提出了土地整理潜力实现的途径。强调不同地区的土地整理具有不同的侧重,鄱阳湖区土地整理除了增加土地利用面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达到“抗灾、脱贫、改貌、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