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树良种‘玉叶’(选育代号为2012-6-66-6)系从以‘玉绿’为母本、‘乌牛早’为父本的杂交F1代中选育而成。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绿,叶面微隆,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花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花瓣淡绿色、6枚。生长势强,鲜叶产量高,扦插繁殖力强。内含物丰富,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3.81%和4.36%,属于高茶多酚、高氨基酸优良种质资源。制绿茶翠绿带毫,汤色嫩绿明亮,嫩香持久,滋味醇和;制红茶乌润尚紧细带金毫,汤色红亮,甜香尚高,滋味甜醇。抗寒、抗旱能力强,是一个特早生抗寒性强的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茶树品种‘渐荣齐’(选育代号为2011-4-9-6)系从以‘槠叶齐’为母本、日本‘薮北种’为父本的杂交F1代中选育而成。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缘平;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发芽密度密;花瓣白色,子房有茸毛。内含物丰富,制绿茶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制红茶汤色尚红亮,甜香,滋味醇和。生长势强,产量高,扦插繁殖能力强。抗寒性强,抗旱性强,是一个高产、高抗、制红绿兼优型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湘茶研3号’(原名88-03)是采用系统选育法从安化群体种天然杂交后代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茶树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湘茶研3号’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深绿;芽叶黄绿色,有较多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和一芽三叶期与早生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相当。春季平均水浸出物含量38.85%±1.67%,茶多酚含量18.13%±1.93%,氨基酸含量4.16%±1.20%,酚氨比4.36。制烘青绿茶外形条索紧细多毫,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明亮。品比试验4年(4~7龄)平均年产鲜叶871.86 kg/667 m2,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42.25%。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性。  相似文献   

4.
茶树新品种宜茶2号系采用系统选育法,从宜昌大叶茶群体种中选育得到的特早生种。该品种属灌木型至小乔木型,生长势强,耐寒性较强,耐旱性强。春茶样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为48.5%、茶多酚含量20.4%、氨基酸含量4.6%、咖啡碱含量4.0%。适制绿茶,其所制烘青绿茶外形紧结、较直、有毫、绿稍深,汤色嫩绿、明亮,香气较清高、有嫩香,滋味鲜醇、甘爽、较滑,叶底细嫩、显芽、嫩绿明亮。  相似文献   

5.
“凌云5号”是从“凌云白毛茶”中经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通过多年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春季一芽二叶新梢平均含水浸出物49.6%、茶多酚22.3%、氨基酸3.5%、咖啡碱4.3%;适制绿茶、红茶和六堡茶,制绿茶花香显、滋味清爽甘鲜,制红茶甜花香高长、滋味鲜浓,制六堡茶陈香纯正、滋味浓醇;第1、第2生长周期亩产鲜叶439.01kg、449.88kg,分别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12.82%、7.3%;抗寒性和抗旱性强,抗茶炭疽病。“凌云5号”是高产、优质、高抗的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湘茶研14号是从金萱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红绿茶兼制型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4号属灌木型、中生种、中叶类;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披针形,叶色绿,叶身平,叶质中,叶面微隆,叶缘平,叶尖急尖;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春茶样2年平均水浸出物含量37.12%、茶多酚23.58%、氨基酸3.58%、咖啡碱4.97%。制绿茶品质优,汤色黄绿明亮,嫩栗香高长,滋味鲜醇;制红茶汤色红浓明亮,有甜香。湘茶研14号生长势强,产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扦插繁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以茶树新品系‘玉翠’鲜叶为原料,分别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工艺加工制样.茶样密码感官审评表明,玉翠适宜制作绿茶、红茶、白茶,亦适宜制作闽南乌龙茶.玉翠制绿茶毫显,汤色绿明亮,香气高、带花香,滋味鲜醇,叶底较肥嫩;制红茶毫显,汤色较红艳,甜香较显、带花香,味较甜醇;制白茶毫较显,甜香较显,味甜醇、甘爽;制作闽南乌龙茶,稍带蜜香,味醇正.  相似文献   

8.
中茶603是从四川中小叶种群体后代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红绿兼制型茶树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中茶603属早生种,产量较高;适制绿茶、红茶,春季制烘青绿茶,外形肥嫩披毫嫩绿鲜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鲜爽有花香,滋味醇和甘鲜,叶底嫩、匀齐、多芽、嫩绿明亮。夏秋季制工夫红茶,外形较紧结、显金毫、乌褐,汤色较红、较明亮,香气鲜甜、花香显,滋味较醇厚、较甘、较鲜爽。春季第一轮一芽二叶2年平均含茶多酚17.3%,氨基酸4.6%,咖啡碱3.5%,儿茶素10.6%,水浸出物48.5%。抗寒性较强,抗旱性强,高抗炭疽病,高感小绿叶蝉。适宜在浙江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中茶603于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茶树(2020)330026。  相似文献   

9.
湘茶研12号(选育代号为2011-12-6)系从金萱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质高香红绿兼制型茶树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绿,叶面微隆起,芽叶黄绿,茸毛中等.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含量高达5.17%;制绿茶品质优,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制红条茶汤色红亮,蜜香带花...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感官审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铜仁市野生、古茶树茶的感官、理化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茶树绿茶、红茶和野生绿茶感官品质有一定差异。古茶树绿茶外形呈兰花形、扁平,香气有板栗香,滋味较浓带苦涩;野生绿茶外形条索疏松、卷曲,香气是高火香,滋味尚浓醇;古茶树红茶外形乌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高甜香,口感醇和。三种茶叶感官品质正常,外形及内质较好。野生茶和古茶树茶的化学成分分析,水分、水浸出物含量符合国标,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较符合要求。结论:野生与古茶树茶叶品质各有特色,野生茶树茶滋味甘甜鲜爽,口感平和;古茶树茶滋味浓烈,口感较涩。本研究为选育我市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茶501是从木禾群体种中采用单株选择,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宜机采的茶树新品种.经系统品系比较试验、机采适宜性试验表明,中茶501属特早生种,产量高.制成烘青绿茶,外形深绿带毫,汤色绿尚亮,香气有花香,滋味清爽带花味,叶底绿亮.内含物质丰富,春季一芽二叶含水浸出物49.21%、茶多酚17.50%、氨基酸4.83%、咖啡碱...  相似文献   

12.
黄化茶树新品系‘叶色1号’是以白鸡冠为母本通过自然杂交方式(F1代)单株选育而来。本试验采用生化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叶色1号绿茶适制性进行鉴定。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叶色1号、白鸡冠等4个参试品种(系)在水浸出物、咖啡碱、儿茶素总量上均无显著差异;而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黄金芽与其他3个品种(系)相比有显著差异。感官审评鉴定发现,4个品种(系)加工的兰花形绿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叶色1号(95.53分),加工成针形、扁形绿茶的结果与兰花形绿茶一致;3种造型绿茶均为叶色1号分数最高的原因是其香气和滋味分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综上表明,叶色1号适合制作绿茶,其感官品质呈现出花香浓郁、滋味鲜活醇爽、水中花香显的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3.
庐云2号是从庐山当地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适制庐山云雾茶的新品种。庐云2号属早生种,产量高。制成的庐山云雾茶香气清香,滋味尚浓醇。内含物质丰富,春季一芽二叶水浸出物含量为48.7%、茶多酚含量20.8%、氨基酸含量3.6%、咖啡碱含量3.3%、酚氨比为5.8。抗寒性强,对茶炭疽病为抗(R)、茶小绿叶蝉为高感(HS)。  相似文献   

14.
浙农901是从鸠坑种种子后代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制绿茶新品种。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浙农901属于早生种,产量高;制烘青绿茶外形紧结、卷曲、有锋苗、深绿带翠,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叶底嫩、有芽、匀齐、嫩绿明亮;春季一芽二叶烘青样含茶多酚14.4%、氨基酸8.5%、咖啡碱3.4%、儿茶素类9.68%、水浸出物48.8%。抗寒、抗旱性强。适宜在重庆、贵州、四川、湖南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浙农901于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茶树(2020) 330038。  相似文献   

15.
79-6-16是以云南大叶茶为母本、福鼎大白茶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并经系统选育程序育成的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茶树新品种(命名为湘茶研2号)。1988-1996年的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表明,其产量高,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11.6%,抗寒和抗旱性均较强;内含成分丰富,一芽二叶春梢氨基酸3.29%、茶多酚21.6%、水浸出物36.9%;制茶品质优异,尤其是制绿茶品质突出。制红碎茶颗粒紧结尚重实,香气鲜尚浓,汤色红亮,滋味鲜尚浓;制烘青绿茶白毫满披,香气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  相似文献   

16.
中茶601是从龙井43茶园中发现的变异单株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制绿茶新品种。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中茶601属早生种,产量较高;制烘青绿茶,外形细紧、绿润鲜活,汤色绿亮,香气清鲜带花香,滋味醇和甘鲜,叶底细嫩匀齐;春季第一轮一芽二叶3年平均含茶多酚16.9%、氨基酸4.1%、咖啡碱3.0%、儿茶素10.8%、水浸出物45.4%;抗寒性较强,耐旱性中等;适宜在浙江、湖北和安徽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中茶601于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茶树(2020)330024。  相似文献   

17.
对新选801、新选802两个品系进行芽叶性状观察、绿茶品质鉴定及配套加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新选801、新选802萌芽期特早,发芽密度高,芽叶肥壮,茸毛特多,持嫩性强,适制卷曲形烘青绿茶;加工绿茶,香气清高,栗香显或有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耐冲泡,品质优异,明显优于福鼎大白茶;两个品系萎凋程度的要求不同,新选801、新选802分别萎凋减重25%与20%时,品质最佳。内含生化成分随着萎凋程度的加重而发生显著变化,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茶多酚含量与酚氨比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增加趋势,差异不显著,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杭茶21号是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从鸠坑群体种实生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出的茶树新品种,为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适应性强、长势旺、产量高,适宜在浙北及相似生态条件和生产茶类的地区种植。春茶一芽二叶烘青样约含水浸出物46.01%、氨基酸4.47%、茶多酚18.91%、咖啡碱3.45%。制绿茶香气清高,滋味甘鲜,适制针形和扁形茶。制红茶汤色红亮,带有花香,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9.
鸿雁1号是以铁观音的杂交后代为亲本,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高香乌龙茶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早芽种。树姿开张,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51.6%,在四个跨省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17.82%、19.41%、23.19%和42.67%。适制高花香乌龙茶和绿茶,制乌龙茶外形绿润,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汤色绿黄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分,比黄棪高0.1-1.67分;制绿茶外形翠绿细秀,香气高爽,滋味浓醇爽口,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栽培适应性好,抗寒旱和抗小绿叶蝉能力较强,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适制多茶类高香型茶树品种“白毛2号”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毛2号系从我省珍贵茶树资源乐昌白毛茶群体中单株选种法育成的高香型无性系新品种。属小乔木型,中叶种,具有早芽高产,抗逆性强,适制性广,高香优质等特点。品比四年平均667m~2年产鲜叶1065.5kg,比对照种白毛群体增产29.9%,跨省区试四点三年平均比黄棪对照增产43.07%。芽叶内含物丰富,制多种名优茶,品质优异。制银毫茶白毛厚披,滋味浓爽,春茶毫香高,夏秋茶呈兰花香;制花香绿茶,花香浓郁高长;制金毫茶外形秀丽,花香浓郁,滋味浓爽显香,汤色红亮,工夫红茶及红碎茶均为高香特色;制乌龙茶,易加工,制优率高,春夏秋皆优,成茶兰花香浓郁高长,滋味醇爽带花香,回甘力强。多点区试茶样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评,品质优于国家级乌龙茶对照种黄棪。试验表明,品种适应性好,适宜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茶区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