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池塘养小龙虾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养殖淡水小龙虾(即克氏原螯虾,以下简称小龙虾).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商品价值高,效益好。一般667平方米水面可净产小龙虾250千克以上.高产可达500千克.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2.
利用淡水龙虾(克氏螯虾、小龙虾)繁殖力强、有抱仔的习性.在稻田中放养一次亲虾,其自繁、自育、自养.同时放养蟹种,使水稻、河蟹、淡水龙虾形成一个互生共存的生态系统.江苏盐城市的部分乡镇近几年推广该种养模式.每667平方米产稻谷400千克左右.成蟹30~40千克、淡水龙虾100千克以上.纯收入达3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利用淡水龙虾(克氏螯虾、小龙虾)繁殖力强、有抱仔的习性.在稻田中放养一次亲虾,其自繁、自育、自养.同时放养蟹种,使水稻、河蟹、淡水龙虾形成一个互生共存的生态系统.江苏盐城市的部分乡镇近几年推广该种养模式.每667平方米产稻谷400千克左右.成蟹30~40千克、淡水龙虾100千克以上.纯收入达3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柳富荣 《农家顾问》2008,(12):42-43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食性杂,适应性强,市场火爆,价格攀升,养殖前景广。近年来,湖南沅江市一些农户进行池塘和稻田养殖,取得较好效益。一般池塘养螯虾,每667平方米产量400千克、利润2000元左右。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在种植一季中稻的稻田中养虾,虾稻同生,全程不施或少施化学农药,少施化肥,产出的稻和虾无污染、品质高。这种模式适宜在低湖或水源充足的稻区推广,每667平方米(1亩)稻产量500千克以上、虾100~150千克。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鳜鱼(Siniperca chuatsi)轮养模式的试验。池塘1~2月种植水草,2~3月投放虾苗,3~4月克氏原螯虾投饵喂养,5~6月克氏原螯虾养成起捕上市,随后投放大规格鳜鱼苗种和饵料鱼,7~12月鳜鱼通过摄食池中原有野杂鱼及增投的饵料鱼,快速长成商品鱼。通过强化管理、错季轮养,增加了池塘的有效利用时间,提高了池塘养殖经济收益。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每667 m~2纯利润4 877.3元,鳜鱼每667 m~2纯利润2 385.6元,合计每667 m~2总利润7 262.9元。该模式是以池塘养殖克氏原螯虾为主,充分利用养殖品种生长周期的差异性进行轮养试验。该模式将不同养殖品种放在同一池塘错季轮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池双收,达到生态环保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可节省中稻收割成本,提高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研究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对解决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意义重大。2014-2015年在我县九龙镇、袁市镇、丰禾镇等地对再生稻测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对中稻产量无影响,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与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每667平方米节省支出300元,节支增效195元以上。2014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上、中、下等田各3块)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30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的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低35千克;2015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35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低35千克;按再生稻谷3元/千克计算,2年平均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产量较中稻人工收割减少35千克,减少产值105元/667平方米。中稻机收每667平方米节约了成本300元。机收中稻成本200元/667平方米,其中机收作业费100元(因交通便利情况,作业面积大小等因素而定),雇工搬运稻谷费用100元;而中稻人工收割中稻的成本在每667平方米500元。  相似文献   

8.
培两优慈4在安徽省作中稻栽培,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采取旱育秧或湿润育秧。一是稀播、匀播,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0.6千克,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种量5千克;二是用强氯精浸种;三是播前用多效唑浸种,即用0.5千克干谷的谷芽用1克多效唑对水0.5千克浸种15-20分钟沥干后待播;四是秧苗一叶一心期追施断奶肥,每667平方米秧田用尿素3-4千克,移栽前3天,每667平方米追施2-3千克左右的送嫁肥。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收烟叶后空闲土地和气候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云南麻栗坡县农技部门经考察和论证,引进了甜脆豌豆种植项目,示范种植211.5公顷,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753.2千克,产值达1054.48元,比种植油菜(每667平方米产量100千克,产值400元)增收654.48元,增加1倍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克氏原螯虾(Procambrus clarkii)对氟的蓄积性和可释放性,将220尾克氏原螯虾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养在含氟化钠0.00(对照)、0.05、0.50、5.00mg/L的水箱里,进行为期6周的暴露试验.每周周末取样1次;随后用自来水饲养进行为期4周的释放试验,每周周末取样1次。样品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克氏原螯虾体内氟的蓄积量。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氟有蓄积性,水体环境氟含量越高虾体蓄积越多,在染毒水体饲养时间越长蓄积越多,而且主要蓄积在虾的甲壳和肝脏内;克氏原螯虾对氟有可释放性.但释放的速度很缓慢。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夏季生产,提升其经济效益,设计单层透明薄膜遮盖、遮阳网遮盖及无遮盖3种不同遮盖处理,分别模拟盛夏高温、阴天及无处理的对照条件,研究3种不同气象条件对克氏原螯虾投苗存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对养殖池溶解氧、水温等环境要素、克氏原螯虾存活率、生长量进行监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影响克氏原螯虾存活率的关键主要因子是溶氧量,溶氧含量高,存活率高,溶氧含量低,则存活率低;水温对投苗存活率的影响不大。投苗后遇连阴雨天气对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十分不利,夏季克氏原螯虾投苗要避开连阴雨天气,尽量选择一段晴好天气,尤其是投苗后有连续晴好天气对提高虾苗的存活率有很大帮助。适应期过后,相较溶氧量,水温对虾苗生长快慢的影响更大,此时溶氧量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影响相对较小。相较30℃以上的水温,27~28℃的水温环境更适宜克氏原螯虾生长发育,当水温超过30℃时,克氏原螯虾生长速度明显降低。适应期过后采取适当措施(如种植水草、遮阴、虾塘适量增加地下水等)降低水温,可提高克氏原螯虾生长量。  相似文献   

12.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克氏螯虾、红色沼泽螯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亚目,刺姑科,原螯虾属。原产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进日本.1929年由日本引进我国.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该品种每667平方米(1亩)年产量最高超过251E,营养价值极高,干草含粗蛋白质18.46%、糖8.3%,是牛、羊、马、兔、猪、野猪、鸡、火鸡、草鱼、青竹鱼、鸭、鹅、竹鼠、豚鼠等喜吃的全功能牧草,消化吸收率名列牧草前列。每14千克鲜草可增重1千克草鱼,鱼产量可增加2270%;18千克鲜草可增重1千克肉鹅,可占饲料比例的60%以上;种植667平方米鲜草辅以精料可以分别供养奶牛4~5头,肉牛8~10头。羊25~30只。种植1次可连续采收7年,种植67平方米地8个月后可扩种到3.3公顷,病虫害极少。北方地区种植在大棚中,可周年保证牧草供应。  相似文献   

14.
克氏原螯虾的稻田种养结合是当今朝阳发展产业,也是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发挥了较大作用.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方式已由池塘养殖转变为稻田综合养殖,约占克氏原螯虾产量85%.本研究通过对南京江宁和东台两地稻田克氏原螯虾的实践调查,对水稻-克氏原螯虾共生的种养规模、减肥减药和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养结合农户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面积宜在3.33~13.33 hm2,单个田块在1.33~3.33 hm2间易于管理;稻田克氏原螯虾的水稻产量7 650~7 950 kg/hm2,克氏原螯虾产量3 500~4 200 kg/hm2,稻田的克氏原螯虾净效益2.0万~5.4万元/hm2;稻田克氏原螯虾化学氮肥投入节省30%左右,化学农药节省60%以上;并对稻田克氏原螯虾受疫情影响、产业存在问题及关键技术需求进行展望,以期为稻田克氏原螯虾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高产养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良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2):36-37
该文阐述了克氏原螯虾高产养殖实验,结果表明,667m^2产成虾263.7kg,纯收入1933元。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扬州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虾苗平均初体重为2.01 g/尾,放养密度为6190尾/667 m2,经过130 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2.91 g/尾。克氏原螯虾的体重增长呈典型"S型"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根据养殖时间和虾体重拟合其生长方程为:W=(-1.80-52.91)/[1+e(t-40.48)/14.90]+52.91,其生长拐点为在养殖40.48 d时,体重为25.56 g,养殖60 d时,体重可达40 g/尾以上。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的成本投入为1652元/667 m2,产量可达96 kg/667 m2,净效益达3303元/667 m2。适当降低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密度,提高养成规格,可以降低成本投入和养殖风险,大规格成虾生态养殖是未来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扬州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虾苗平均初体重为2.01 g/尾,放养密度为6190尾/667 m2,经过130 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2.91 g/尾。克氏原螯虾的体重增长呈典型"S型"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根据养殖时间和虾体重拟合其生长方程为:W=(-1.80-52.91)/[1+e(t-40.48)/14.90]+52.91,其生长拐点为在养殖40.48 d时,体重为25.56 g,养殖60 d时,体重可达40 g/尾以上。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的成本投入为1652元/667 m2,产量可达96 kg/667 m2,净效益达3303元/667 m2。适当降低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密度,提高养成规格,可以降低成本投入和养殖风险,大规格成虾生态养殖是未来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红莲优6号是武汉大学用粤泰A作母本、YD-06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近年来在南方稻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2004年就达50万公顷。2003年冬.南昌市良种场受武大天源委托在海南组织了70公顷该组合南繁制种.大面积平均产量每667平方米为250千克.个别小组每667平方米高达275千克。现将其南繁制种高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与可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合理的方法评估比较克氏原螯虾和红螯鳌虾出肉率的高低,从而为其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虾的出肉率和可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出肉率高于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第一腹节宽为影响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体长和头胸甲长为影响红螯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全长次之。得出结论:(1)可量性状与出肉率的相关性相较于可量性状与肉质量的相关性更能突出重点性状;(2)通过测量可量性状或通过性状比值进行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方面的选育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淡水小龙虾又称螯虾,食性杂,适应性强,市场火爆,价格攀升,养殖前景广。近年来,湖南沅江市一些农户进行池塘和稻田养殖小龙虾,均取得了较好效益。一般池塘养小龙虾,每667平方米产量400千克、利润2000元以上。现将小龙虾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