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樟子松疱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子松疱锈病是樟子松人工林的重要病害。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 et Schw.)Winter],其冬孢子寄主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及山芍药[P. obovata],人工接种还侵染萝藤(Melaplexis japonica)。锈孢子放散56天,5月15日至6月20日为放散高峰期,水平传播30米,垂直分散5米。锈孢子双核,具2—4芽孔,只有1芽管优生,在2%琼脂膜上,20℃,饱和湿度,pH7时萌发率达80%。夏孢子经阳光照射可提高萌发率15%,在2%琼脂膜上,25℃下,4小时始萌发,48小时萌发78.4%;越冬后的夏孢子具2.96%萌发力。冬孢子成熟后3天在16—21℃下,保湿3小时即萌发,24—36小时萌发量最大。在樟子松病皮下的菌丝为多年生,有隔,单核,在寄主细胞间隙生长,以棒状或丝状吸器伸入细胞吸养。用氯化钠水溶液或结晶可杀死芍药根;用十二吗啉千倍液涂干效果好,松焦油,焦化腊、机油加玉米荠油均有效,但产生药害。修枝是促进林木生长和防病的理想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过对樟子松种子园进行调查,发现樟子松疱锈病危害严重,极大威胁种子园的健康。通过几种防治措施的应用可以使樟子松疱锈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4.
樟子松疱锈病重寄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疱锈病是樟子松枝干上的主要病害,为利用重寄生菌对樟子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et Schw.)Wint.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得到重寄生菌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 Sherb.、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并测定ITS序列,获得基因登录号。经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存在两种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6.
樟子松红斑病综合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樟子松红斑病DothistromapiniHulbary预测预报和防治指标为依据,建立了损失量、经济损失,防治效益预测模型,提出了樟子松红斑病综合管理程序,制定了管理工作规范,研制了综合管理的计算机程序,为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系统,实用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4个地区采集到的樟子松赤枯病标本为材料,采用单孢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2株真菌为PYJ12、TYJ13,经室内致病性接种试验证明TYJ13为樟子松赤枯病的致病菌。运用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樟子松赤枯病的病原菌TYJ13进行了鉴定,其病原菌为柠檬拟盘多毛孢,并对该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株接种当年生的樟子松针叶没有成功,2-3年生的针叶大量感病,说明该种病原菌寄生性较弱。本文首次确定了引起樟子松赤枯病的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黑龙江、内蒙、辽宁三省区病情及气象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病原基数X_1、4~9月份降水量X_2、4~9月份平均气温X_3、4~9月份平均相对湿度X_4、病原基数与降水量互作X_5(X_1·X_2)、病原基数与温度互作X_4(X_1·X_3)、病原基数与湿度互作X_7(X_1·X_4)七个供选因子进行筛选,选出与翌年发病强度(Y)相关密切的因子X(X_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又通过逻辑斯蒂克(Logistic)曲线模拟,建立了预测模型:同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三种方法经过模型内、外数据检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以樟子松红斑病DothistromapiniHulbary预测预报和防治指标为依据,建立了损失量、经济损失、防治效益预测模型;提出了樟子松红斑病综合管理程序;制定了管理工作规范;研制了综合管理的计算机程序。为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系统、实用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樟子松移植苗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可以通过药剂有效地进行防治。移植前以50%多菌灵wp500倍液浸苗;在人工林中,内吸性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为首选药剂;在树木新梢生长停止期和展叶中期(辽西北为6月初和6月中旬),70%甲基托布津wp 10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500倍液防治2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效果不佳。适时的卫生伐对该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樟子松疱锈病对樟子松人工幼林为害很大,尤对纯林为害更严重。我场经营25年生樟子松人工种子林6,000亩,其中荒地造林的1,200亩严重受疱锈病为害,1980年发病率达20%。近两年由于我们加强了抚育管理,适时铲除林内疱锈病的转主植物山芍药等,较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探索药物防治的有效途径,从1981年8月至1982年秋,对樟子松病株进行了三次涂抹松焦油原液的防治试验。一、试验区概况试验医设在经过三次抚育间伐的25年生樟子松人工纯林内,面积15亩。每亩保留30株,郁闭度0.7,平均树高13.2米,胸径22厘米,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枯梢病的研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普遍发生的松树病害,病原菌为松球壳孢菌.该病原菌很少侵染危害15 a生以下的森林,主要对于一些生长不良樟子松林,如干硬的土壤、根系的生长受限的装饰树,受干旱、冰雹或雪害的林分以及郁闭度过大、昆虫危害或其他机械损伤等均易使樟子松感病.对有关樟子松枯梢病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做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沙地樟子松感病人工林密度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林是大面积病虫害频繁发生的主要诱因,将樟子松纯林改造为复层异龄林可以有效地抑制松枯梢病的发生发展。2011年对樟子松人工纯林进行4种带状间伐,间伐后林下更新造林,通过6年连续调查试验,结果表明:4种改造方式立木蓄积年增长率为8%~13%,明显高于对照林分。通过协方差分析,伐4留2的林分胸径年增长量最大,其次为伐2留2、伐3留3,4个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林分改造对控制病虫害的扩散有明显效果,病级数值和密度均与胸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与通气和光照条件关系不大,无需外界供给养料。孢子的萌发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湿度条件。在水中, 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 ~35 ℃,最佳温度为25 ℃。在25 ℃条件下,孢子在4 h 以内即可萌发。在相对湿度达90 % 以上时,孢子萌发率随湿度增大而升高。6 ~8 月是辽宁章古台地区病菌萌发侵染的适宜时期,化学防治应在此期间进行。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红斑病材积损失率随病情指数呈直线形的变化,利用田间防治筛选出的4种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试验,最后确定防治的经济阈值的病情指数为20,防治指标的病情指数为29。  相似文献   

16.
木文通过对黑龙江、内蒙、辽宁三省区10个测报点樟子松红斑病病情的系统观测,积累了20个年次的病情资料,并结合当地气象因子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从病原基数X_1、4—9月份降水量X_2、4—9月份平均气温X_3、4—9月份平均相对湿度X_4、病原基数与降水量互作(X_1·X_2)X_5、病原基数与温度互作(X_1·X_3)X_6、病原基数与平均相对湿度互作(X_1·X_4)X_77个因子中,筛选出与发病强度相关密切的病原基数、4—9月份降水量二个因子,建立了测报方程: Y=-20.06+0.0423X_2+1.0635X_1经回报检验,方程可靠。同时采用五种药剂,分别三个浓度进行了喷冠防治试验,在供试药剂浓度中,以80%代森锌效果最好,75%百菌清次之,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多菌灵200倍液、20%粉锈宁200倍液防治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二针松疱锈病是由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引起的。在栽植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海岸松(P.pinaster Ait.)、奥地利松、欧洲黑松(P.nigra Arnold)、意大利五针松(P.pinea L.)、欧洲山松(P.mugo Turra)、阿勒颇松(P.halpensisMill.)、地中海松(P.brutia Tenn.)的一些欧洲国家蔓延。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20年来,该病在人工林和二针松苗圃中大肆流行,严重危害。本文主要介绍松芍柱锈菌的生物学研究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介绍了大兴安岭呼玛县金山林场樟子松母树林松针红斑病即松穴褥盘孢菌[Dothistroma PiniHulbary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枯梢病的测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孢子捕捉和病情调查,摸清了樟子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与气象生态因子的关系。根据樟子松枯梢病流行规律,利用前一年6,7,8月的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6月平均温度(X1)和平均降雨量(X7)作为测报因子,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测报模型:Y=-124.702 8.6215X1 0.183X7,经过模型内外的病情测报检验和实际应用,证明该测报模型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我国森林衰退病的研究和发展现状,通过对辽宁省樟子松衰退病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樟子松衰退病的病因,结合玉佛山林业局实际工作中对樟子松衰退病的发生、发展、治理情况的监测,提出了防治樟子松衰退病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