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白斑综合征 (WSS)是由对虾综合征病毒 (WSSV)引起的一种以病虾甲壳内侧出现白斑为特征 ,并具有很高死亡率的对虾最常见传染性疾病。该病自 1988年在台湾发现以来 ,已迅速蔓延至世界对虾养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广西沿海地区是对虾养殖较为发达的地区 ,近年来该地区所养殖的对虾也同样遭到该病的袭击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通讯作者。  目前对对虾疾病的诊断手段 ,主要包括以病理学和生物学诊断为主的常规诊断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杂交方法及PCR诊断方法等。其中PCR方法又是目前这些方法中最快捷、敏感性最高的病原…  相似文献   

2.
对虾暴发流行病的一种新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1996年我国河北、山东人工养殖的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暴发流行的虾病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发现引起本次虾病暴发流行的病原是迄今尚未见报道的对虾的一种新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对虾肝胰腺,导致细胞严重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3.
纵观2012年华南对虾全年的养殖情况,和2011年相比,华南对虾的养殖情况要比2011年差,而华东地区对虾养殖情况则好于2011年,2012年天气对于对虾养殖影响要甚于往年。珠三角地区是冬棚虾养殖的主要区域,2012年对虾偷死病的发生率较高。在江门地区冬棚虾偷死病发生率高达70%~80%,冬棚虾产量低得吓人,每667m2平均产50kg左右的养殖户很多,补苗成功的也因生长周期短了很多,以致对虾规格普遍不大。养殖成功率不高,也导致有些赊账的虾料、虾药经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mei)又称凡纳对虾或万氏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入我国,因其具有对水环境抗逆能力强、营养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虾体含肉量大、对盐度适应范围广、离水存活时间长和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斑节对虾、日本对虾成为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1994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人工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强度不断增加,养殖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目前世界上各地虾类养殖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对虾类养殖业发展威胁最大的问题是虾病的流行,每年因虾病造成的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5.
斑节对虾“半封闭”、低盐度、不同密度养殖试验深圳沙头角动植物检疫局彭锦新,王侃,刘旭明,詹振光,周容,谭国英,黄再盛深圳市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庄世鹏斑节对虾是广东省目前养殖对虾的主要品种,近年来由于虾病流行,斑节对虾因病死亡十分严重。为探索科学的防病...  相似文献   

6.
<正> 养殖对虾的主要病害除了常见的黄鳃病、黑鳃病外,近年又发现了新的病种——中国对虾肠道节结病。这种虾病发病急,感染快,死亡量大,且由于虾池清淤不彻底及水质严重污染,形成了恶性循环,发病时间日趋提前,病虾体长越来越短,导致养虾减产越来越严重。例如,1991年舟山市发现中国对虾肠道节结病的时间为8月7日,当时对虾体长约10厘米,1992年发现此病的时间几乎提前一个月,病虾体长仅7厘米左右。以前对这种对虾疾病唯一补救的办法是提高捕捞,即一旦发现病虾马上全池起捕,这样虽可挽回一些损失,但亏损仍很大。因此有些地方的虾农对养虾失去了信心,严重地影响了养虾业的稳定发展。中国对虾肠道节结病的生要症状是,在  相似文献   

7.
得内贸者得天下——国内对虾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洪 《广东饲料》2010,19(6):13-16
曾几何时,对虾作为水产品摆上餐桌,实属国人高档消费,北方人要吃顿虾那才叫"金贵"。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养虾业逐步兴起,对虾工厂化人工繁育技术取得阶段突破,苗种实现规模化生产,为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我国对虾养殖进入大发展时期。1992年,全国对虾养殖面积达到200万亩,年对虾养殖产量约20万吨,一跃成为世界对虾养殖大国。特别是1998年南美白对虾和全人工繁育技术的引进,实现了南美白对虾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2006年全国对虾养殖总量突破10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仅535克,刚刚过一斤。2009年全球对虾养殖总量为338万吨,其中海水养殖量为287万吨,淡水养殖量约51万吨。中国仍为全球主要对虾生产国,对虾养殖总量为130.3万吨,占全球总量的38.6%,其中海水养殖约占六成,淡水养殖约为四成。目前,从养殖品种上看,南美白对虾是我国对虾养殖业骨干品种,占国内对虾总量的73%;从养殖区域上看,淡水养殖分布相对较广,其中珠江三角洲占42%,长江三角洲为38%;而海水养殖则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南方四省为主,占全国海水养殖总量的近80%,其中仅广东养殖对虾产量近50万吨,占全国对虾养殖总量的38%,接近四成!(其他省份,广西为21%,海南为16%,福建4%)。广东是名副其实的对虾养殖大省,而湛江又是我省对虾海水养殖的重点区域。继2009年多次湛江调研后,2010年5月初,笔者再赴湛江,走访饲料企业、水产药品企业、养殖户,并在湛江南三岛就对虾养殖模式和技术需求作了调研,以期为养虾业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实用的养殖对虾白斑病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PCR检测方法,通过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并经测序,其PCR产物与目的基因符合率为99%,证实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项目还将该方法应用于对虾育苗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对珠海地区养殖场养殖对虾、市场销售的对虾和进出口对虾等进行了对虾白斑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调查中首次发现虾蛄对虾白斑病毒呈阳性反应,说明该病毒可以感染除对虾外的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渔业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最近在沪召开了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精心组织、把握机遇、合理利用资源,为实现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第二次创业重振雄风。 近5年来,我国养虾业曾经历了虾病爆发、遭受严重损失的低谷阶段。为此,全国上下各级有关领导、渔业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都十分关心和重视虾病的综合防治,并采取了积极措施,使对虾养殖业逐渐走出低谷。1993~1996年全国对虾总产量虽一直徘徊在6万  相似文献   

10.
宋晓敏  卢迪 《饲料研究》1990,(10):6-12,27
一、试验目的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解决了虾苗种问题以后,饵料便成为养殖生产中的关键。天然饵料在数量上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解决饵料供应、降低饵料成本的主要途径,就是研制和应用对虾人工配合饵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商业部给我们下达了《中国对虾人工系列配合饵料的研究》课题,目的是:1、探讨用人工配合饵料完全代替天然饵料养殖中国对虾的生产效果;2、研究运用微机设计对虾人工饵料配方的数字模型,软件及操作方法;3、研究能有效防治虾病,促进对虾生长的高效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一度曾使对虾养殖几乎全军覆没的对虾病的防治研究在河北省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河北省确定的“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由大专院校、水产部门及部分对虾养殖场组成的唐山课题组通过3年努力,就对虾病病原学(弧菌、病毒)及其防治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将结果运用于生产性初、中试验性防治性技术的研究,并得出了可靠数据,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虾肝肠胞虫(EHP)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虾肝肠胞虫(EHP)感染已成为对全球对虾养殖生产影响较严重的疾病之一。我国针对养殖对虾EHP感染的调查显示,该病具有较高的流行风险,是导致对虾生长缓慢的主要病原。为了解EHP的流行病学特点、检测方法和综合防治现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EHP基本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性、检测技术和防控措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EHP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因对虾养殖中的排泄物增加及其它原因使沿海海水污染日趋严重,新的虾病不断出现。在浙江省宁波,舟山等地发生了中国对虾肠道节结病。肠道节结病是一种新型虾病,在文献中少有报道。这种虾病发病急,感染  相似文献   

14.
张勤  张振奎 《猪业科学》2001,18(2):72-74
海虾淡养是指将海水虾类经淡化后放入淡水中进行养殖的一种方法。由于近年来虾病的 广泛流行,使海水养虾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摸索新的养殖模式和方法,不少省市进行了淡 水养殖刀额新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的新尝试,并获得了成功,为发展海水虾的养殖找到一条新 的途径。我市近两年来也进行了刀额新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试验和刀额新对虾人工育 苗试验,获得可喜效果,并初步总结出养殖技术要点。 1 品种介绍 1.1 刀额新对虾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俗称基围虾,亦称砂虾、泥虾、 土虾等,属对虾科、新对虾属,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沿海,其壳薄体肥,肉嫩味美 ,且生命力强,常能以活虾面市,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 。 刀额新对虾体色土黄到棕褐色,额角上缘6~9齿,下缘无齿,无中央沟,第一触角上 鞭约为头胸甲长的1/2。刀额新对虾属中型虾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从养殖环境中分离到22株细菌,以副溶血弧菌为病原指示菌,点种法筛选到1株弧菌颉颃菌A4;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及灿烂弧菌均具有较好的颉颃作用。在对虾养殖试验中发现,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2 d后可显著减少水体中的弧菌数量(P<0.05),改善对虾生长状态。该菌株可作为益生菌开发成微生态制剂,用于对虾养殖中弧菌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1988年3月,商业部饲料局与美国大豆协会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利用美方技术提高我国对虾饵料生产技术和对虾养殖技术合作项目的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分别建立一至两个对虾养殖示范点,由美方无偿提供技术指导,采用美方提供的虾池管理技术,按美方提供的饵料系列配方利用国产原料生产对虾饵料进行养殖试验,摸索经验逐步推广。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我国对虾养殖的成活率,饵料报酬、对虾单产、个虾体重等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较先进水平。同时试验用大豆粕代替鱼粉生产对虾饵料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天津市对虾养殖病害情况,2015—2016年从天津市的汉沽区、大港区、宁河区、静海区、津南区、西青区等对虾养殖主产区,采集养殖对虾及饵料生物等样品,应用PCR法进行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2015年共检测样品186份,IHHNV阳性率为16.13%;2016年检测样品340份,IHHNV阳性率为11.76%。在凡纳滨对虾的仔虾、幼虾、中成虾中均可检出IHHNV,2015年的阳性率分别为10.88%、27.27%、37.50%,2016年分别是4.63%、22.00%、28.30%,呈下降趋势。中成虾养殖阶段的IHHNV阳性率最高,仔虾阶段的最低。本研究对天津市对虾IHHNV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虾白斑病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急性、综合性病症的传染病,以甲壳上有明显白斑,肝胰脏肿大,来势快,感染率高,死亡快,危害性极大为特征。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目前已成为海、淡水养殖对虾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一旦发病可能出现对虾暴发性死亡,给广大养殖者造成惨重损失。所以及早发现,积极采取措施治疗该病是养殖对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养殖发展中的问题与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虾养殖发展中的问题与水环境保护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王东石世界养虾业正处于增长期,1992年养虾产量约75万吨。世界养虾国高速发展养虾业,面对着共同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污染和虾病的严重危害。一、中国对虾养殖发展中的问题中国对虾养殖的发展很快,19...  相似文献   

20.
1988年3月,商业部饲料局与美国大豆协会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利用美方技术提高我国对虾饵料生产技术和对虾养殖技术合作项目的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分別建立一至两个对虾养殖示范点,由美方无偿提供技术指导,采用美方提供的虾池管理技术,按美方提供的饵料系列配方利用国产原料生产对虾饵料进行养殖试验、摸索经验、逐步推广。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我国对虾养殖的成活率、饵料报酬、对虾单产、个虾体重等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较先进水平。同时试验用大豆粕代替鱼粉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