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通过两年对7个红麻常规品系进行了全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KB2品种的丰产性特好,比推广良种7804每亩增产熟麻55.65公斤,增产22.42%,差异达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生育性能稳定,生产上栽培一般不会出现早花。适应在全省麻区推广种植。光钝感品种KB6纤维产量比对照7804增产11.08%,在红麻光温育种上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九·五”第一轮国家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于1997~1998年在全国红麻主产区的河南省信阳地区、福建省龙文区等具有不同生态条件的九省十点进行。参试品种(系)为KB11、KB2、743(CK)、福红951、福红952,闽红88/31、D92、浙3。本文对7省8点2年3重复的8个参试品种(系)纤维产量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对几项变异来源进行LSD法测验及稳产性参数的估算,并结合其产量构成因素、抗逆性、生育期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参试新品种比对照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KB11表现最好,平均纤维产量为248.85公斤/亩,比对照214.75公斤/亩增产15.88%,且其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纤维品质均优于对照。闽红88/31的平均纤维产量比KB11与对照的增产率仅低0.05个百分点。KB2、福红952、浙3、福红951、D92依次比对照的增产幅度为:15.75%、15.67%、14.44%、13.15%、12.39%,其它性状大部分优于对照。所有参试新品种均适宜在长江、淮河流域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红麻新品种“红引135”在河南省经5年研究及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不早花,纤维产量高,植株生长势强,麻株高大粗壮,生长整齐,出麻率高,抗病力强。小区试验比对照品种“青皮三号”增产12.7-20.7%。生产示范增产7.29%-28.6%,其中春播平均增产18.5%;夏播平均增产12.2%,深受农民欢迎。该品种已通过河南省品种认定。文中还论述其生育特性,抗逆性等  相似文献   

4.
红麻新品种"红引135"在河南省经5年研究及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不早花,纤维产量高,植株生长势强,麻株高大粗壮,生长整齐,出麻率高,抗病力强。小区试验比对照品种"青皮三号"增产12.7-20.7%。生产示范增产7.29-28.6%,其中春播平均增产18.5%;夏播平均增产12.2%,深受农民欢迎。该品种已通过河南省品种认定。文中还论述其生育特性,抗逆性等。  相似文献   

5.
1993—1994年湖南省黄麻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黄麻长果种新品种(系)的区域试验表明,四个参试品种以089-1表现最优,纤维产量十点四重复平均折算亩产纤维179.15公斤,比对照宽叶长果增产15.2%,达极显著水平,抗性较强,纤维支数402.5支,强力38.42kg/g,达优质纤维标准。在长江流域麻区出苗至开花108天左右,能收获种子,适宜在长江流域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华苎3 号”是在新余麻与稀节巴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比对照细叶绿增产21 .44 % ,在区域试验中与高产对照品种华苎2 号产量相当;纤维品质优良, 年均纤维细度在2100 支以上, 且三季麻的纤维细度均达1800 支以上,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头, 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627 、1988 、2175 支,年均2263 支。在区域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492 、1984 和1944 支,平均2140 ;抗逆性强,对炭疽病亚免疫, 不感染花叶病, 抗旱耐渍,抗风性中等。  相似文献   

7.
“华苎3号”是新余麻与稀节巴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 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比对照细叶绿增产21.44%,在区域试验中与高产对照品种华苎2号产量相当;纤维品质优良,年均纤维细诺2100支以上,且三季麻的纤维细度均达1800支以上,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627、1988、2175支,年年2263支。在区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492、1984和1944支,平  相似文献   

8.
黄麻圆果种新品种中黄麻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黄麻-号(原名C90-2)系1984年利用黄麻优良新品系71-8和79-51进行有性杂交,再与79-51两次回交,采用系统选择与定向选择相结合的方法,经六代选择于1990年育成的黄麻新品种。该品种有植株高大、高抗炭疽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征,适宜在全国各主要麻区推广种植。在1993-1994年品系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纤维产量2814.00kg/hm^2,比对照增产14.32%,差异极显著;2002-2003年全国黄麻多点区域试验,纤维产量2808.00kg/hm^2,比对照品种粤圆五号(2472.15kg/hm^2)增产13.59%,增产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纤维支数439支,纤维强力401牛顿/克,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9.
两年黄麻长果种新品种(系)的区域试验表明,四个参试品种以089—1表现最优,纤维产量十点四重复平均折算亩产纤维179.15/公斤,比对照宽叶长果增产15.2%,这极显著水平,抗性较强,纤维支数402.5支,强力38.42kg/g,达优质纤维标准。在长江流域麻区出苗至开花108天左右,能收获种子,适宜在长江流域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李德芳  谭石林 《中国麻作》1999,21(1):20-21,29
利用红麻种子特殊颜色低产材料SCS1与高产抗病新品种KB2,KB11回交两次,从后代中选育出种子特殊颜色SCS11-06-1,SCS11-09等六个品系用74-3和KB2作双重对照,其中SCS11-06-1,SCS11-9表现突出。三三重复产量对比试验中,比74-3分别增产35.4%和37.5%,达到或超过KB2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3年田间试验,探讨了甜菜施用氯化钾的效果。结果表明:KCl对甜菜增产效果稳定,在黑钙土和淡黑钙土区均表现较高的增产效果,其最高增产量分别为8.2%和12.8%;KCl对甜菜的增糖效果因土壤类型而异,在黑钙土区可增糖0.22~0.38度,但在淡黑钙区则表现出减糖效果;喷施KCl并不增加甜菜Cl-含量,但可促进N、P、K的吸收;KCl不但与K2SO4一样对土壤pH值无不良影响,而且在增产、增糖效果上表现出较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黄麻长果种新品种“湘黄麻二号”是以“巴麻72—2”中的一优良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070—36”为父本杂交,采用早期世代定向选择个别目的性状、较高世代选择经济性状的定向选择与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品系比较亩产原麻352.2公斤,较“广丰长果”增产17.6%、较“宽叶长果”增产14.2%.全国区试亩产纤维152.85公斤,较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4.6%。增产达极显著标准。该品种的显著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后期不早衰;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较高的出麻率。  相似文献   

13.
苎麻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湘苎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苎6号”系从黑皮蔸种籽繁殖中选出的优良单蔸培育而成的。1993年元月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为“湘苎6号”。三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种芦竹青增产26.10%,三年多点试验,平均比对照种芦竹青增产18.14%,三年生产示范试验,平均比对照种增产33.19%。1990年经湖南省纤维检验所检测,三季麻平均纤维支数为2136支,达特优品质指标。花叶病情指数为2.80。该品种以高产,稳  相似文献   

14.
K优3号     
K优3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用本所选育的K型新质源抗病不育系K19A与明恢63配组育成的迟熟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抗病力强、米质优、产量高、再生力强等特点。1992年被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0年参加四川省稻瘟病常发区──黔江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27.1kg,比对照增产2.7%;1991年推荐参加四川省区试,同时参加了内江、绵阳、宜宾和沪州等地区试,亩产510.75~531.9kg,比对照增产2.3%~5.7%.均名列首位;1992年继续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56…  相似文献   

15.
1RS.1BL移位系已被小麦育种者广泛地用于农艺性状和特殊籽粒产量的改良,但还缺乏对有或没有发生移位染色体臂的有关种族农艺性状表达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目的是测定2个硬红粒冬小麦群体分离的Aurora移位系中1RS.1BL对籽粒产量和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用OK83398×Chisholm和OK8339×Arkan衍生的不同遗传材料进行了2个田间试验。试验1中评价了3种环境下25对F5代衍生的近等位纯合1B或1RS.1BL系;试验2评价了4种环境下1B或1RS.1BL纯合植株的F2、F3代的染色体组型。试验1中1RS.1BL的平均增产效应为9%-10%.增加地面以上干物质量为11%-12%,增加千粒重为4%-6%,其增产大小与杂交组合有关、尽管对每穗粒数、收获指数和容重未进行检测,但在株高和每平方米穗数方面的差异却以杂交和环境不同而缺乏一致性。试验2中所进行的遗传异质性方差分析表明,1RS.1BL中存在着较大的变异。这些结果对进一步利用1RS.1BL改良冬小麦农艺性状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苎麻新品种“华苎4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苎4号”是从稀节巴品种自然杂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226.5kg,比对照细叶绿品种增产59.13%,在湖北省区试中较对照增产33.81%;纤维品质优良,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年均纤维细度2082支,在区试中经湖北省纤维所测试,所均纤维细产2239支;该品种植株高大整齐,出麻率特别高(鲜皮出麻率和鲜茎出麻率分别在14%和5%以上);“华苎4号”的抗逆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部分玉米杂交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东北地区1992年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做了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龙142,哲单10和长单42五点平均产量分别为10509.7kg/hm^2,10625.8kg/hm^2和10523.1kg/hm^2,较对照四单8分别增产12.3%,13.4%和12.5%;较对照龙单9增产分别为14.8%,16.1%和15.0%。且稳定性和适应性好于其它品种,可在各参试占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黄麻新品种选育目标,1984年以Co60γ射线对宽对长果辐射诱变,经11年选择育成089—1。1990—1991年品系比较,纤维产量比对照宽叶长果增产26.24%,分枝位提高33.72厘米,鲜茎干皮率提高0.66%。1993~1994年区城试验,平均纤维每公顷2687.25公斤,居第一位,比对照宽叶长果增产15.21%,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分枝位提高22.7cm,鲜茎干皮率提高0.90%。该品种高抗黄麻小黑点炭疽病,纤维细度402.5支,全生育期165天左右,可在长江流域麻区收到成熟种子。  相似文献   

19.
黑亚11号是选用优质、高纤、抗逆性强的不同类型亲本杂交,经多次选择育成的早熟、长麻率高、纤维品质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新品种。原茎、纤维、种子产量分别为6692.0kg/ha、954.4kg/ha、560.7kg/ha,比对照品种黑亚七号增产11.8%、27.1%、14.4%。机制长麻17.9%,比对照高2.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8kg、分裂度450支。  相似文献   

20.
苎麻新品系“75-10”系我所采用杂交育种和辐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来的。经品系、区试和生产示范,该品系在长江流域各主产麻区表现增产稳定,品质优良,比对照种“黄壳早”(对照1)增产35.2%,比各地生产品种(对照2)平均增产22.7%,且纤维品质优良,柔软、风伤、斑疵少,单纤维在1800支以上,半纤维素含量(13.95%)比对照种(14.7%以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