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对野外鳄蜥种群数量的调查主要使用样线法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更好地估算鳄蜥的种群数量,本研究在2016年7月25日至31日使用去除取样法对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保护区内鱼散冲的1.9 km的样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鱼散冲的鳄蜥种群数量为101只,种群密度为53只/km。鳄蜥由于其特殊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适合于采用去除取样法调查其种群数量和密度。  相似文献   

2.
正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取人工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2018年共发现野外鳄蜥135只,比2017年增加27只。保护区还在北娄吃水冲和鱼散冲选择3个鳄蜥监测固定样点,安装监控摄像头、温湿度测量仪和红外监测相机,实时记录监测样点  相似文献   

3.
正保护区与林场签订了《鳄蜥栖息地共管补偿协议》,建立保护小区,对保护区外围鳄蜥就地保护。保护区管理局与每位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实行分片负责制,划分责任区,制定《大桂山保护区资源管护、巡护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21个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名列其中。这个面积只有区区6万亩的保护区,从2005年成立到晋级国家级保护区只用了8年时间。“回望保护局近10年的发展历程,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全局20多名职工在大桂山的崇山峻岭中默默地守护着,保护着珍稀濒危动物鳄蜥及其生存环境。”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局局长阳春生告诉记者,最难得的是全局职工都热爱这项工作,不仅在保护区内筑起了铜墙铁壁一样牢固的防线,而且在没有任何可借鉴成功经验的情况下艰难地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崇左白头叶猴、靖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贺州大桂山鳄蜥、防城金花茶、乐业雅长兰科植物……以这些广西特有、或曾经被认为灭绝而被重新发现、或种属资源最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命名的广西多个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唯一的专有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5月31日,广西瑶山鳄蜥野外放归活动在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15条纯本地种源的瑶山鳄蜥被成功放归野外。本次放归活动由自治区林业局主办,贺州市人民政府、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动物所负责指导实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黄政康、贺州市党委副书记钟得志、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等领导专家出席放归活动。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5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以保护瑶山鳄蜥为主的自然  相似文献   

7.
大桂山鳄蜥     
鳄蜥与恐龙同年代,距今已有近2亿年历史,它们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中国华南地区的原始爬行动物,在分类地位上极其特殊,为独科独属独种,因最早在广西大瑶山发现,又称瑶山鳄蜥。贺州市境内贺江畔的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是这一孑遗物种的良好避难所,它们如今仍在大桂山的山冲里神秘地爬行。  相似文献   

8.
位于贺州市八步区的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5年4月,2007年6月设立保护区管理局,为自治区林业厅直属机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是南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区,属重要的生态系统交错地带  相似文献   

9.
赵文红 《中国林业》2009,(22):41-41
瑶山鳄蜥是我国珍稀的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广西的贺州、昭平、金秀等县的少数山区以及广东韶关曲江等地,现存数量不足300只。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加上其自然繁殖率、幼仔保存率不高和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该物种已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为有效保护现有瑶山鳄蜥资源,使该物种免遭灭绝的厄运,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瑶山鳄蜥人工繁育、放归自然与社区共管项目。笔者针对当前瑶山鳄蜥面临的一些困境,研究提出对策,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保护该物种,让人工繁育的瑶山鳄蜥能够顺利放归到模式产地,让它们在那里自由生活、不断扩大种群数量,达到社区共管、促进动物与人类和谐发展的心愿。  相似文献   

10.
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中部,南北长200余km,东西宽70余km,包括金秀县的三角、忠良、罗香、长洞、大樟、六巷、金秀等7个乡54个村,土地总面积2022km~2,经区人民政府批准,1983年6月建立保护区管理处,主要保护对象是银杉与鳄蜥等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源涵养林。  相似文献   

11.
最近 ,大瑶山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 ,成为我区的第七、第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内 ,面积24907公顷 ,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保护对象为全球性濒危物种银杉和瑶山鳄蜥。保护区处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的位置上 ,各地不同性质的区系成分汇集 ,是广西最重要的水源涵养中心。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跨防城区和东兴市 ,属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共3000公顷 ,主要职责是保护和扩大红树林 ,为海洋生物及鸟类提供栖身环境 ,减少海浪冲击 ,护堤护岸我区国家级…  相似文献   

12.
<正>广西最大鳄蜥种群栖息地中国野外鳄蜥数量最多鳄蜥为中国特有珍稀物种,是第四纪冰川末期残留在中国南地区少数县的山溪中的古老爬行类动物,对爬行纲动物的起与演化、蜥蜴目各科分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1989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多样性的地形地貌与森林的互相作用,形成了柳州地区森林资源的丰富内容,其森林植物种类之多,树种组成之众,曾引来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浓厚兴趣。号称广西最大的天然水库──金秀大瑶山水源林保护区,有天然阔叶林7.8万公顷,保护区中的瑶山鳄蜥和银杉分别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珍稀动植物。发源于大瑶山的25条河流年产水量23.47亿立方米,供给周围4地市7个县48个乡(镇)5.7万公顷农田灌溉和80多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本地区还有元宝山自然保护区、九万山水源林保护区、三锁鸟类保护区和拉沟鸟类保护区。本地区生物资源有几个…  相似文献   

14.
《广西林业》2011,(3):52-53
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有金毛狗、桫椤、闽楠、花榈、凹叶厚朴等1384种围管植物;双叉犀金龟、广西彩蝉、丽叩甲、枯叶蛱蝶等1371种昆虫;鳄蜥、林麝、大鲵、斑林狸、穿山甲、山瑞鳖等269种陆生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5.
正大桂山拥有两块国字号招牌,一是广西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二是广西唯一以"鳄蜥"冠名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93年,占地3000公顷,森林覆盖率93%。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获批成立,占地3780公顷,森林面积3041.7公顷,森林覆盖率88.3%。8月22日,烈日灼人,笔者从桂林驱车200多公里到贺州。虽然脸庞、手臂都有一种火辣辣的灼伤感,  相似文献   

16.
《广西林业》2012,(10):I0006-I0007
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有金毛狗、桫椤、润楠、花榈、凹叶厚朴等1384种维管植物;双叉犀金龟、广西彩蝉、丽叩甲、枯叶蛱蝶等1371种昆虫;鳄蜥、林麝、大鲵、班林狸、穿山甲、山瑞鳖等269种陆生野生动物。鳄蜥为中国特有珍稀物种,是第四纪冰川末期残留在中国华南地区少数县的山溪中的古老爬行类动物,对爬行纲动物的起源与演化、蜥蜴目各科分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1989年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7.
古修珍贵动物保护区位于蒙山县东北部 ,地处北纬24°20′ ,东经110°40′之间 ,南北长约7 4km ,东西宽2 6km ,包括长坪、西河两个乡4个村的部分山林 ,总面积约19km2。于1982年经广西人民政府批准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鳄蜥及鸟类。自然环境保护区处于蒙山、昭平两县交界的长坪山区 ,主要为低山丘陵地 ,一般海拔在1000m以下 ,最高山峰为南部的保倮岭海拔1100m ,西北部的老屋冲顶海拔889m ,北部的石达岭海拔834m。境内的溪沟主要有六兰冲河和南洞河汇集为古修冲河 ,向东流入昭平县境内 ,属桂…  相似文献   

18.
雷超铭 《广西林业》2013,(11):42-45
鳄蜥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中国华南地区的孑遗种类,距今已有一亿九千万年,与恐龙同年代,素有“活化石”之称,被誉为“爬行界的大熊猫”。鳄蜥为独科、独属、独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2012年全国野外调查,鳄蜥的数量约为1200只,比大熊猫的数量还稀少。  相似文献   

19.
瑶山鳄晰     
瑶山鳄晰文/陶绍棣瑶山鳄蜥,又名大睡蛇。是一种稀有的爬行动物。它仅产于我国,广西大瑶山是它的始产地。鳄蜥标本采自罗香琼伍村。1928-1929年间,中山大学任国荣教授,率领该校生物系考察队前往大瑶山,在该地发现了28条陌生爬行小动物。它似蜥蜴,尾巴却...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春季,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繁育基地的12条母鳄蜥产下了74条小鳄蜥,平均每条产子6条,比往年每条多产子1-2条.其中一条母鳄蜥一胎产下11条,刷新了鳄蜥人工繁育新记录.一次产下11条的母鳄蜥也成为了“英雄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