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
杉木林群体光能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叶法测定杉木林分光合强度,可看出,杉木林的光合强度不但与叶量有关,且还与叶子质量、空间结构有关;增加树冠长度,能使叶子受光均匀,增大净光合强度;光照强度60%时,杉木林净光合强度最大,大于或小于60%都不利于光合强度的提高。杉木林叶子能制造3kg/hm2·h左右的干物质,叶于制造的有机质只有5%转化为树干材积,这个转化率随每公顷断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幼林时期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从开化县杉木林建设现状着手,分析了杉木林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林地承受能力超负荷、连栽面积逐年增大、林地质量明显下降、中幼林抚育工作滞后等制约因素,并从控制杉木林面积、拓宽用材林树种、恢复杉木林林地质量、加大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培育杉木中大径材等方面初步探讨杉木林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低山区 人工杉木林伐 根直径与胸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和部颁《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作者就东安县低山区集体人工杉木林伐根直径与胸径的相关性的研究过程、方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不研究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了自检和适应性检验分析,为林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探讨了杉木林间伐的最佳开始期。结果表明:林分胸径连年和平均生长曲线相交后的一年内和小径木比重在1/5~1/4时确定为抚育间伐的开始期,间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8.
通过37块达标准年龄的杉木实测样地数据,对皖南山区中部杉木杯地质量数量化评定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证明采用此评定法悬可行的。文中介绍了杉木速生丰产林宜林地选择和生产力预估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杉木林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气降水而进入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物质中,有二氯丁烷,苯等有机污染物,还有Pb,Ca等重金属元素。经过林冠层、地被物和土壤层的截留作用,这结污染物质不仅种类减少,而且浓度大为降低,进一步阐述了森林净化水的机理和效益。为森林净化水质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 2 4 0 0m2 标准地调查 ,研究福建南平溪后安曹下 76年生杉木丰产林的山坡和山洼 2个地段的植物分布 ,结果表明 :老龄杉木林下蕨类植物的比例较天然林大 ,总共有 71科、119属、16 8种维管束植物 ,山坡地段的物种丰富度大大高于山洼地段 ,2个地段的科、属、种共有率分别为 6 3 38%、4 7 90 %、4 2 2 6 % ,说明老龄杉木林都是以热带成分为主 ,其中山洼地段的热带成分比例略高 相似文献
12.
杉木林二代更新的树种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南方各省营造了大面积的杉木人工林,至今杉木纯林连栽造成地力衰退,炼山全垦造成水土流失,杉木价格税收现行政策造成成,过熟林增加。该文对此提出了杉木林二代更新的树种选择及其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元阳县杉木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杉木低效林产生的原因,对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杉木培植时要明辨杉木独有的生长习性,以及地段固有的自然状态。在这样的根基上,对杉木依循的培植流程,关涉的培植技术予以慎重选取。提出了有序管控杉木特有的病虫害,保障成活概率,发挥森林最大效益的森林经营措施,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会同第二代杉木林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会同第2代杉木林集水区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水、地表水、地下水,集水区旁的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的水质进行了连续5个水文年的定位监测,研究了该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集水区地下水、集水区旁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之间的水质无显著性差异;大气降水中各元素含量按高低排列的顺序为K>Zn>Ca>Org-N>NH4-N>NO3-N>Fe>Si>Mg>Mn>P=Cu,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除Zn以外,其余元素的含量均比大气降水中的含量高,地表径流水中K、Ca、Fe、Si元素含量高于穿透水,地下水中NO3-N、P、Mg、Si元素含量高于地表径流水,而NH4-N、Org-N、K、Ca、Fe、Cu、Mn低于地表径流水;大气降水中K、P元素含量变动明显,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NH4-N、NO3-N、Org-N、P、K、Cu、、Mn、Si元素含量变动系数均小于大气降水,而Ca、Mg、Zn含量变动系数却大于大气降水;林冠层对大气降水的化学淋溶量按大小依次为Ca>Mg>Fe>K>NH4-N>Mn>NO3-N>P>Cu>Org-N>Zn,Org-N和Zn为负淋溶效应;杉木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降水中NH4-N、Org-N、K、Cu、Zn、Mn产生有效贮虑效应,其强度依次为Zn>Org-N>NH4-N>Mn>K>Cu>NO3-N,而P、Ca、Mg、Fe元素的贮滤强度为负值. 相似文献
15.
16.
杉木林迹地不同树种更新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杉木人工林连栽容易引起产量下降和地力衰退等问题,对杉木林采伐迹地采用火力楠、湿地松和马尾松进行更新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火力楠为更新树种形成的人工林生长快、蓄积量大,林下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较大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快。火力楠是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较为理想的树种。 相似文献
17.
杉木林截留对降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福建南平地区,选择离污染源距离不同的两片杉木工人林建立监测场,对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化学进行了连续3年(1994 ̄1996)的定位研究。降雨通过林冠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穿透雨较降雨的pH值稍低,但伴随离子浓度的增加,穿透雨的电导率明显升高,而树干径流的酸化和养分富集现象均十分显著。降雨和穿透雨酸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趋势,其最低月均pH值普遍出现在夏季,最高值在冬季。而降水电导率则表现出与离子浓度相同的明显的季节变化格局,两者月均值均以夏季最低,冬了最高,春秋季居中,这种格局强烈受降雨量的控制。树干径流酸度与SO4^2-浓度之间密切相关,但降雨和穿透雨的氢离子浓度和酸-碱离子浓度比R〔R=(SO4^2-+NO3^-)/(Ca^2++Mg^2+)〕间相关显著。离污染源距离的远近对降水化学的影响也比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复层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杉木人工复层林营造技术。通过对40年生杉木林不同程度的疏伐,采用1年生杉木实生苗在其林冠下营造复层林,3a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疏伐区内的下层木平均树高为对照区的42.4%~51.1%,平均地径为对照区的39.6%~49.6%,成活率为对照区的64.7%~98.1%;不同处理区间的栽植木生长具有极显著差异,在复层林中以B区的下层木成活与生长为最佳,初步认为维持杉木人工复层林的下层木正常生长,林内相对照度必须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杉木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对中国杉木林生态服务价值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详细评估.结果表明:1994-1998年和1999-2003年期间,中国杉木林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5 643.82亿元·a-1和17 043.86亿元·a-1,单位面积价值分别为12.62万元.hm-2 a-1和12.34万元·hm-2a-1,其中在所评估的六大服务项中各服务项的价值所占比例次序为涵养水源>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固土保肥. 相似文献
20.
不同经营方式对杉木林采伐迹地土壤C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定位观测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南会同22年生杉木林采伐前,林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为160.38 t·hm-2,100%皆伐后一年林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损失率为35.00%,二年后损失率为44.65%,三年后损失率为43.93%;与对照林林地土壤相比,50%间伐和100%皆伐后三年,林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损失率分别为16.14%和45.15%;4种不同经营方式的采伐迹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有明显的差异,大小次序为:已郁闭杉木林林地(108.20 t·hm-2)>农用后撂荒地(92.68 t·hm-2)>经济林栽培地(85.80 t·hm-2)>自然更新采伐迹地(80.29 t·hm-2).未烧地土壤(0~45 cm)层中C储量为73.36 t·hm-2,比火烧地高出了15.20 t·hm-2,火烧后40天内林地土壤(0~45 cm)层中C储量的损失率为20.7%;杉木林地土壤表层(0~15 cm)的C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层次,其C储量占土壤(0~60 cm)层C储量的30.04%,土壤(0~30 cm)层中的C储量占53.5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