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杂交水稻汕优6号和对照品种广陆矮4号为材料,通过GA3和放线菌D处理研究了水稻种子淀粉酶同工酶的特征。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中出现的淀粉酶同工酶对GA3反应不同,其中α-淀粉酶(A带)和β-淀粉酶(B带)都不受GA3的影响,而另一条α-淀粉酶(C带)则依赖于GA3的诱导。表明不同的α-淀粉酶同工酶的合成有着不同的调节机理。另外,RNA合成的专一抑制剂对α-淀粉酶同工酶的形成无影响。推测水稻种子可能预存有相应的mRNA,在萌发时通过GA3的激活而诱导α-淀粉酶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的方法和酶电游图谱扫描以及对酶液中酶活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研究了杂种油菜F_1(S45×81008—34)及其亲本在初花期的叶绿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叶绿体中是真实存在的。(2)F_1叶绿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显示出杂种油菜F_1不仅具有它的亲本的互补酶而且还具有它的亲本没有的杂种酶,它明显地表现出杂种优势。(3)杂种油菜F_1的酶液中的酶活及蛋白质的含量皆高于它的亲本的酶活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4 个核质互作型杂种大麦及其亲本的酯酶同工酶、单株产量构成要素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研究,初步认为:核质互作型杂种大麦杂种优势的大小与亲本之间的酯酶同工酶的谱带差异程度和互补程度密切相关。可根据双亲的酯酶谱带差异程度选配杂交组合;苗期的酯酶同工酶类型可作为预测不同组合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麦杂种优势与苗期酯酶同工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如根  黄志仁 《麦类作物》1999,19(6):35-37,41
本文通过对4个核质互作型杂种大麦及其亲本的酯酶同工酶、单株产量构成要主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研究,初步认为:核质互作型杂种大麦杂种优势的大小与亲本之间的酯酶同工酶的谱带差异程度和互补程度密切相关。可根据双亲的酯酶谱带差异程序选与杂交组合;苗期的酯同工酶的类型可作为预测不同组合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同工酶技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品种资源鉴定和分类、杂交效果等报道较多。但是,有关茶树同工酶的分析技术、同工酶谱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等方面深入较少,本文就这几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巴西橡胶树酯酶等同工酶酶谱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巴西橡胶树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同工酶酶潜在不同材料、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中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不同叶龄的叶片和不同树龄的叶片、胶乳乳清中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的差异。幼龄叶片及1年生幼苗的同工酶带数均较少,活性亦较弱。同一无性系内的成龄树之间的同工酶酶潜无明显差异。就酯酶而言,C-乳清中的同工酶酶带数较叶片丰富,活性亦较强;而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同工酶酶谱则反之。不同无性系的酶谱差异,亦以C-清中的酯酶同工酶较显著,特别是其中的C区带,似与胶乳产量有一定的相关,可暂试作为分析鉴定无性系用的标志区带。初步看来杂交亲本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中,如C_a区有明显差别,且又具有C_6带的,则可能有较好的配合力。对此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几年来仙游县在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试验与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配套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提出今后推广应用水稻种子包衣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对同工酶的遗传基础及电泳检测方法、普通小麦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小麦外源种杂种衍生系的建立及外源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指出以同工酶标记作为小麦外源染色质标记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标志酶的选择、对照的设置及有关酶谱技术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杂交水稻种子稻壳来自母本及SSR分子标记的共显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杂交水稻种子鉴别其亲本的分子检测技术.首先提取杂交水稻种子稻壳的DNA,获得母本的DNA指纹图谱,再结合杂种带型,推导出父本带型.这样只要建立已有亲本的DNA指纹图谱库,通过比对,就可以鉴别杂交水稻的亲本是已登记亲本还是新创亲本.以金优207及其亲本作为实验材料,选用5对SSR引物验证了上述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异常低温导致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降低的问题,开展了无毒化学去雄剂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幼穗分化Ⅶ期中,按0.360g/m2剂量使用无毒化学去雄剂能显著提高培两优288和培两优特青制种纯度,真杂种产量略有降低,药剂对杂种一代幼苗生长无不利影响,但处理后的水稻植株对“九二0”轻度钝感,且生育期延长2~3d  相似文献   

11.
同工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的所有组织中,同工酶技术广泛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本文综述了同工酶技术在大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表现在大麦种质资源、杂交育种、生理、病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花生区组四粒红与根茎区组Arachis glabrata杂交果针经离体培养克服了不亲和性,获得杂种。杂种二代性状出现疯狂分离,但有些性状仍分别倾向双亲。经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酶带的条数、宽窄、活性强弱及迁移率,杂种与双亲有明显差异,也有共同之处,初步证明了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的科学方法,采用5个品种共139个批次的两系杂交水稻种子为材料,采用海南异季、安徽肥西本地正季田间种植鉴定以及酯酶同工酶室内检测等3种方法,进行了纯度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3种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综合检测体系并进行推广应用,可以为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推广和经营提供准确、快速、低成本的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稻米》2000,(1):37
1999年9月ZO日,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金穗农业基因工程公司联合召开的转基因水稻成果展示会上传出喜讯,我国首创的转基因水稻技术完成大田试验示范,标志着我国转基因水稻实用化研究有新的突破。转基因水稻技术是由以中国水稻研究所基因工程组黄大年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在进行大量基础研究之后,于1996年提出把抗除草剂基因Basta引入杂交水稻种子中,以用来测定杂交稻种子和控制大田杂交稻纯度的~种新型方法。用该法配制的杂交水稻种子都带有抗除草剂基因Basta,可在大田喷射除草剂时全部存活下来,而在真杂交稻种子中混入的假杂种或…  相似文献   

15.
茶树抗寒性及其同工酶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电导法测定了凤凰水仙1号与福鼎大白茶的 F_1代的抗寒性;用不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了上述杂交组合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F_1代个体间的抗寒性差异极显著。F_1代个体的酯酶同工酶变异广泛,但无杂种酶带和互补酶带;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区带Ⅰ是抗寒性强弱的标志区带;酯酶同工酶酶带数与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大豆育种工作中,鉴别杂交后代的真伪对于提高育种工作效率有实际意义。在大豆各种组织中存在着许多种类的同工酶,并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本文应用平板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大豆种子异柠檬酸脱氢酶,比较亲本和杂种后代种子酶谱的异同,以鉴定真伪杂种。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下稻作幼苗酯酶等同工酶的 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电泳技术对稻作异养期幼苗在水分胁迫下的茎叶、根进行酯酶等同工酶的分析,以探讨稻作抗旱性和生化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后,水旱稻一些品种茎叶的SOD(超氧化岐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若干同工酶酶带活性增强,但在根系中酶带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2)水分胁迫后,水旱稻茎叶中的酯酶同工酶出现一条新的酶带A3。(3)水分胁迫后,早稻根系的酯酶同工酶A1酶带活性减弱程度明显轻于水稻。水旱稻杂种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1.杂种种子吸水快,水解(脂肪)酶活性强;2.杂种根系伤流量大,合成氨基酸量显著高于亲本;3.杂种光合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但光合速率与亲本差异不显著;4.酯酶同工酶的活性及强度与杂种优势有较密切的关系,出现互补或杂种酶带的组合,杂种的产量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19.
普通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5代株系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的细胞遗传学规律,对普通小麦济南177与高冰草的体细胞杂种F5代的高秆株系Ⅰ-1-9和矮秆株系Ⅱ-1-3的根尖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镜检观察,结果表明,两个株系分别有86.59%和82.45%的细胞其染色体数目分布在40-42之间。核型分析发现,Ⅰ-1-9和Ⅱ-1-3与亲本济南177的差别主要在2A、5A和6B染色体上,而且与亲本相比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两个杂种株系之间亦存在明显的染色体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正、反交杂种F1的育性、细胞遗传学表现及育种利用潜力,对杂种F1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EST同工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老芒麦×紫芒披碱草)F1 和反交(紫芒披碱草×老芒麦)F1植株的生长势均很强,正交F1株高143.2 cm、全株浅绿色,反交F1株高129.7 cm、全株灰绿色;正、反交F1的穗型均呈双亲中间型,花药呈黄色,花粉可育率0.02%~0.03%,结实率为0,说明杂种高度不育;正交F1 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Ⅰ)平均染色体构型为6.90Ⅰ+14.02Ⅱ,反交F1为7.82Ⅰ+13.59 Ⅱ,减数分裂后期Ⅰ有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等不规则现象;亲本及其正、反交杂种F1分蘖期幼叶的EST同工酶酶带的位点、数目和强弱均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亲本及杂种在蛋白质水平识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