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土池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为克氏螯虾、淡水小龙虾、龙虾、喇蛄等。它原产北美,20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由于种种原因,人工养殖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小龙虾深受国内市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因此,群众养殖积极性较高。由于它繁殖期长且分散繁殖,制约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对于淡水小龙虾养殖户,可以自己动手在养殖塘中繁殖虾苗。 相似文献
2.
3.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食性杂,适应性强,市场火爆,价格攀升,养殖前景广。近年来,湖南沅江市一些农户进行池塘和稻田养殖,取得较好效益。一般池塘养螯虾,每667m^2产量400kg、利润2000元以上;稻田套养螯虾,每667m^2产量100kg、利润500元以上。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1生物学特征和习性全世界共有龙虾400多种,我国是螯虾科龙虾分布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四个种: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Cambaroidesdauricus),史氏拟螯虾(C.schrenkii) 相似文献
5.
6.
克氏原螯虾土池生态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天然资源锐减,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价格节节攀升。因此,养殖克氏原螯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们于2009年至2010年进行了克氏原螯虾土池繁育苗种试验,现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试验点位于姜堰市沈高镇溱湖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我们选择了4个土质池塘,池埂坡比为1∶2.5,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倍受青睐,其消费量猛增,市场火爆,价格不断攀升,且常常供不应求。据统计,全国的年消费量在万吨以上。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小龙虾的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已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因而其养殖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为促进小龙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刊特邀上海水产大学李应森、刘其根、陈蓝荪等三位教授从生物学、人工繁殖与育苗、生态养殖及养殖开发前景等方面对小龙虾作一个全面、系统的介绍,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7月期间,笔者在江苏宝应县水产二场进行生产调查期间,发现该鱼种场在夏花分塘拉网中,起捕出大量规格在100尾/kg~200尾/kg的小龙虾,由于其个体太小,食之无味、卖之无价,养殖户通常都 相似文献
9.
10.
11.
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小龙虾、龙虾,随着盱眙县连续多届”中国龙虾节”的成功举办,已成为淮安市新兴水产养殖对象。目前全市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迅速发展的龙虾养殖业给龙虾苗种供应带来了压力,2006年在部分龙虾养殖户参与下,着手龙虾苗种的人工、半人工繁育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形成了不同的龙虾苗种繁育模式,现将其中能够形成规模化苗种供应的做法小结如下,供龙虾产业研究者和广大龙虾养殖户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个体丰满、味道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市场售价居高不下,人工养殖前景一直被看好。但由于克氏原螯虾绝对怀卵量较少,生产1亿尾克氏原螯虾虾苗需要亲虾40~50t,因此做好亲虾的育肥管理工作十分必要。现将克氏原螯虾亲虾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一、池塘条件
水源条件良好,附近无工业及其它污水影响,进排水系良好,PH值在7.0-8.5之间,水深1.2-1.5米,池塘底泥10-20厘米,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Proeambarus clarkii)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属甲壳纲,十足目,螫虾科,原螯虾属。克氏原螯虾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占体重5%左右的克氏原螫虾肝脏(俗称虾黄),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第一讲克氏原螯虾生物学习性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Girard)]是一种淡水虾,英文名red swamp crayfish或red swamp crawfish,俗称小龙虾、淡水龙虾等.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随着人类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在美国逐渐扩散到至少15个州,现在在非洲、亚洲、欧洲以及南美洲已是常见动物了.克氏原螯虾1918年移植到日本的本洲,大约在30年代末期由日本引入我国南京附近,开始在南京市及其郊县繁衍;由于其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无论江河、湖泊、池塘及水田均能生活,甚至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生活,经过长时间的扩展,种群和数量也有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