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草莓果酒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速冻草莓为原料,研究制备草莓果酒的最优工艺条件及其发酵动力学曲线.结果显示,草莓澄清汁发酵最适的基质组成为酵母添加量0.2%,葡萄糖浓度22%,调味剂浓度0.01%,起始pH值3.0,发酵温度前7 d25℃、后10 d 15或20℃时,乙醇度高且酒质较好,此时酒呈现果香,甜味明显,红色.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草莓果酒发酵动力学曲线显示葡萄糖消耗、pH值降低和乙醇生成主要在6d前完成,葡萄糖消耗与乙醇积累呈正相关关系,符合关联型产物曲线关系,pH值降低主要发生在72 h之前,符合乙醇合成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板栗乙醇发酵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发酵工艺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可知,板栗乙醇发酵的较优工艺为板栗粉碎颗粒大小为60目,料水比为1∶3.5,液化酶(耐高温α 淀粉酶)添加量为20 U/g原料,液化温度90℃,液化时间60 min;糖化酶添加量为120 U/g,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30 min,糖化pH为5.0;使用酵母为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接种量为0.0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 h。板栗含有40%-60%的淀粉,用板栗淀粉发酵生产乙醇,不仅开拓了板栗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其经济价值,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也为乙醇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原料资源,为生物质能源利用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西北林学院学报24卷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菠萝汁为原料进行菠萝果酒的酿造,研究了发酵初始糖度、pH、接种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萝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主发酵初始糖度18°Bx,pH 4.0,酵母菌悬液(106个/mL)接种量8%(v/v),发酵温度24 ℃,主发酵时间4~5 d;后发酵、贮藏温度14 ℃,时间60 d.在此条件下酿造的菠萝果酒酒度8.5°,金黄色、澄清透亮、口感细腻,具有典型的果酒香味和风格.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发桂圆核果酒,优化其制作工艺。【方法】以桂圆核为原料,以蜂蜜为碳源,接种酵母进行发酵制备果酒,对发酵工艺和勾兑工艺中各项参数进行了筛选优化。【结果】在发酵液初始糖度22%,初始pH值4.0,酵母接种量2.0%和发酵温度26℃的条件下,前发酵周期为10d,所得原酒酒度为12.35%左右;原酒在15℃和4℃条件下分别后发酵30d和6d后,添加0.10%~0.15%的蜂蜜和食用酒精进行混合勾兑,所得成品酒酒度为16%,色泽亮黄,澄清透明,具有发酵酒香,味甜润,酒感饱满,理化指标均符合GB2758-2005《发酵酒卫生标准》的规定。【结论】桂圆核果酒的制作工艺得到了优化,制得了质量稳定的果酒。  相似文献   

5.
梁文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15-8616,8621
[目的]探讨酿造欧李果酒的主发酵工艺条件。[方法]以欧李果汁为主要原料,以活性干酵母为菌种,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欧李果酒的主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主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干酵母添加量0.1%,SO2添加量5060 mg/L,发酵温度23℃。[结论]在最佳条件下发酵产生的果酒酒度最高,口味纯正柔和、果香浓郁、色泽鲜亮、营养丰富,具有典型的果香和酒香。该工艺值得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不同因素对合水粉葛液化糖化过程中DE值的影响。试验得出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为12 U/g,p H值为6.0,液化温度为60℃,液化时间为180 min;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为200 U/g,p H值为4.0,糖化温度为50℃,糖化时间为90 min。结果表明,该工艺的还原糖产量较高,为合水粉葛果酒酿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运动发酵单胞菌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通过全因子试验优化ɑ-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添加量,其最优组合为ɑ-淀粉酶80 U/g、糖化酶400 U/g.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运动发酵单胞菌发酵红薯淀粉产乙醇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35℃,料水比1:2,装液量40%,糖化酶400 U/g,pH为4,振荡培养,发酵成熟醪液酒精度为14.10%(v/v),淀粉利用率为45.28%,淀粉出酒率为25.73%.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酒醅对河豚毒素的降解条件,本实验以酒厂发酵24 d的酒醅为降解材料,考察降解温度、降解时间、摇床转速三个因素对河豚毒素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在确定的最优条件下,用小鼠生物法去评价酒醅对河豚毒素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酒醅添加量为16 g,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50 r/min的条件下,酒醅降解能力最强;在上述最优条件下,随着TTX降解时间的延长,昆明鼠的死亡时间延长,5 d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以野草莓、枸杞为原料制作复合果酒并研究其生产工艺。以发酵温度、初始pH值、酵母菌添加比例为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草莓枸杞酒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在21℃,初始发酵pH值为3.0,活性干酵母添加量为0.2‰的情况下,产品酒的品质最好,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0.
以草莓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草莓果醋饮料的生产工艺和优化配方.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28 ℃、初始糖度16°Brix、酵母接种量10%.醋酸发酵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0 ℃、酒精度7%、接种量14%.草莓果醋饮料调配的优化参数:草莓醋原汁10 mL、蜂蜜10 g、蔗糖11 g,以草莓汁定量为200 mL.酿制出来的草莓醋颜色为红棕色,澄清透亮,醋味浓郁,同时具有草莓的特殊清香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罗尔夫青霉(Penicillium rolfsii)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来提升黄芩苷转化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氮源、发酵接种量、初始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进行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L_(16)(4~5)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优化发酵条件是黄芩粉20 g/L,(NH_4)_2SO_4 0.6 g/L,KH_2PO_4 0.2 g/L,醋酸钠0.1 g/L,维生素C 0.1 g/L,MgSO_4 0.1 g/L,pH 5.0,料液比为1∶30,接种量10%,装液量80 mL/250 mL,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 d,转速180 r/min。在最优条件下,黄芩素含量达到1.83 mg/mL。  相似文献   

12.
芦荟苹果酒酿造工艺和澄清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和芦荟为主要原料,以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为菌种,进行酒精发酵生产果酒,对发酵工艺参数和澄清工艺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发酵工艺配方为:糖度16°Brix,酵母接种量0.4%,芦荟汁添加量13%,初始pH值3.5,所得原酒的感官质量达83.5分,发酵周期为6.5~7 d,酒度为7%~8%;明胶处理+冷处理、明胶处理+超滤、冷处理+超滤等方法对果酒都有较好的澄清效果,使其透光率达85%~90%,且对果酒感官品质无负面影响(其中明胶用量为100 mL原酒中加10%明胶溶液0.5 mL);原酒经澄清处理和酒度调试,所得成品酒的酒度(V/V,25 ℃)为16%,感官质量评分在90分以上,酒体澄清透明,色泽淡黄,具有苹果和芦荟特有的香气,发酵酒香持久而协调,风味独特,典型性突出;原酒理化指标和细菌指标均符合GB 2758-2005<发酵酒卫生标准>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沙棘原酒和酒明串珠菌(Leuconostoc oenos)为材料,研究了沙棘果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1℃、接种量11%、发酵时间35d。MLF结束后,沙棘果酒的总酸由原来的15.4g/L降为8.9g/L。在此工艺条件下酿制的沙棘果酒不仅实现了苹果酸向乳酸的转化,并且沙棘果酒的酸涩味消失,口感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响应面法研究对桑葚果酒的主发酵工艺,评价其品质,为新疆桑葚果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桑葚品种仟格丽桑葚果为原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桑葚果酒最优主发酵工艺参数:酵母添加量0.22 g/kg、发酵温度21~23℃、二氧化硫(SO2)添加量为80...  相似文献   

15.
以张家口地区的野生龙葵果为原料,探究龙葵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龙葵果果酒酿造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新鲜龙葵果原料酿造果酒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发酵温度30℃、发酵液加糖量15 g、接种量30%、发酵周期6~7 d.  相似文献   

16.
以尖孢镰刀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诱导产酶及同步糖化发酵产纤维素乙醇的影响。选取不同诱导底物、产酶培养基以及发酵时间,通过测定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确定最佳诱导产酶条件。最佳诱导产酶培养基:底物30 g/L,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5 g/L,蛋白胨10 g/L,磷酸二氢钾1 g/L,硫酸镁0. 2 g/L,硫酸铵3 g/L,pH值6. 0。最佳诱导产酶的底物为小麦秸秆,发酵4 d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达到12. 40 U/mL,木聚糖酶活性达到930. 9 U/mL。尖孢镰刀菌诱导所产纤维素酶具有较好的pH值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真菌纤维素酶耐碱性差和细菌纤维素酶活性低的不足。将其作为乙醇发酵菌种进行木质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在3%葡聚糖负荷下,96 h生成乙醇12. 23 g/L,乙醇得率为71. 81%。将其与酿酒酵母混菌同步糖化发酵,48 h添加木糖利用率最高,96 h生成乙醇19. 11 g/L,乙醇得率82. 11%。  相似文献   

17.
一种全发酵复合果酒的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陕西省苹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方法]以新鲜苹果、梨为原料,研究全发酵苹果、梨复合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结果]初汁(苹果汁、梨汁)的配比、酵母的添加量、发酵温度S、O2的添加量均会影响全发酵苹果、梨复合果酒的品质。苹果、梨复合酒的最佳酿造工艺为:苹果汁、梨汁的配比为2∶1,SO2的添加量为40 mg/L,可溶性固形物(SSC)调至20°Bx,酵母菌的接种量为0.9 g/L,前发酵温度为20℃,发酵10 d,后发酵温度为15~18℃,发酵30 d。[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酿造出的苹果、梨复合果酒,口味纯正柔和、果香浓郁、色泽鲜亮、营养丰富,具有典型的果香和酒香,值得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以茶叶籽饼粕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工艺的可行性,以糖化酶加量、温度和时间以及淀粉酒精酵母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料水比为试验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水比1∶4,采用50U/gα-淀粉酶,80℃,酶解60min;糖化酶添加量为200U/g,酶解90min。在pH=4.5,接种量0.60mL/g,发酵时间为5d,发酵温度为28℃。酒精转化率为34.99%。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以茶叶籽饼粕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工艺的可行性,以糖化酶加量、温度和时间以及淀粉酒精酵母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料水比为试验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水比1∶4,采用50U/gα-淀粉酶,80℃,酶解60min;糖化酶添加量为200U/g,酶解90min。在pH=4.5,接种量0.60mL/g,发酵时间为5d,发酵温度为28℃。酒精转化率为34.99%。  相似文献   

20.
【目的】红曲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酶类物质,为优化红曲菌发酵产消化酶的生产工艺。【方法】研究7株红曲菌固态发酵产物中的液化酶、糖化酶及蛋白酶活性,筛选出酶活相对较高的菌株ZH6。分别研究发酵时间、基质加水量、接种量及培养温度对红曲菌ZH6固态发酵所产糖化酶、液化酶及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分别以加水量、接种量及培养温度作为自变量,以红曲菌ZH6固态发酵产物中糖化酶、液化酶及蛋白酶的活性为因变量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经响应面优化生产工艺,当紫色红曲菌ZH6固态发酵的加水量为42 mL、接种量为20%、培养温度为33 ℃、发酵培养6 d时,所生产的液化酶活性达到119.27 U/g;当加水量为38 mL、接种量为20%、培养温度为30 ℃、发酵培养10 d时,所生产的糖化酶活性为614.32 U/g;当加水量为35 mL、接种量为20%、培养温度为31 ℃、发酵培养7 d时,所生产的酸性蛋白酶活性为1 194.21 U/g。【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生产工艺,能有效提高红曲菌ZH6产消化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