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小鲵属物种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鲵属隶属有尾目小鲵科,是小鲵科中的第一大属。由于该属物种繁多,分布较广,分类中存在分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分类观点。对中国小鲵属分类中存在分歧或变更物种的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旨在为小鲵属物种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卡拉白鱼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法,对卡拉白鱼的性腺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机构,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卡拉白鱼精巢和卵巢发育均分为六个时期.3月龄性腺开始出现分化.雄鱼15月龄体重16.22±1.02g,成熟系数12.95,精巢发育至Ⅳ期,精子出现;23月龄精巢发育Ⅴ期,已充满精子性成熟.卵巢Ⅰ期6月龄,体重2.93±0.58 g,个体卵巢均处于此期;Ⅱ期9-12月龄,体重3.73±0.77g至7.29±1.13g个体卵巢处于此期,成熟系数0.80 1.09;Ⅲ期1 3 1 5月龄,体重9.21±1.42g至1 7.54±1.59g个体卵巢处于此期,成熟系数8.67 10.15;Ⅳ期16-23月龄,体重20.31±2.57 g至30.78±4.32g个体均处于此期,成熟系数13.59-9.90;Ⅴ期24月龄,体重53.42±1.48g个体卵巢处于此期,成熟系数11.61.卵巢发育Ⅲ期出现辐射带,最初卵黄物质是以碳水化合物卵黄-液泡形式出现的,卵膜由卵母细胞膜、辐射带和包卵膜组成,膜结构与其微黏性卵相适应.卵巢发育属于同步分批类型,为一次分批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3.
采用切片方法观察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牙鲆仔鱼10日龄(全长约4.2 mm)时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20日龄(6.6 mm)时性腺原基形成;30日龄(9.7 mm)时原始性腺形成;50日龄(23.9 mm)时输精管原基形成,精巢开始分化;65日龄(56.1 mm)时卵巢腔形成,卵巢开始分化;85日龄(84.3 mm)时精巢出现精原细胞,精巢分化完成;105日龄(127.8 mm)时卵巢内出现卵细胞,卵巢分化完成。牙鲆雌、雄性腺分化过程差异明显,雄鱼性腺分化早于雌鱼。  相似文献   

4.
养殖牙鲆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切片方法观察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牙鲆仔鱼10日龄(全长约4.2 mm)时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20日龄(6.6 mm)时性腺原基形成;30日龄(9.7 mm)时原始性腺形成;50日龄(23.9 mm)时输精管原基形成,精巢开始分化;65日龄(56.1 mm)时卵巢腔形成,卵巢开始分化;85日龄(84.3 mm)时精巢出现精原细胞,精巢分化完成;105日龄(127.8 mm)时卵巢内出现卵细胞,卵巢分化完成.牙鲆雌、雄性腺分化过程差异明显,雄鱼性腺分化早于雌鱼.  相似文献   

5.
中华蟾蜍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1-2月、9月对采于重庆北碚的中华蟾蜍皮肤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同,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比真皮薄,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生发层,真皮分为疏松层、筛层和致密层。疏松层内有大量腺体分布,主要是粘液腺和毒腺。粘液腺在表层分布多,并与毒腺相间排列。两种腺体在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上有差别,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色素细胞在表皮之下形成色素层,呈不规则分支状或块状。皮下组织发达,有大的淋巴腔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脊椎动物的皮肤表皮角化逐渐加深的进化过程及中华蟾蜍皮肤组织对生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水貂睾丸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试验测定了取皮期和配种期雄性水貂睾丸的基础形态参数,通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对取皮期和配种期水貂的睾丸及附睾进行了组织学结构特征比较。结果表明,水貂取皮期睾丸呈长卵圆形,平均长径、短径和厚径分别为16.88mm±1.52mm、10.90mm±0.85mm和10.28mm±1.03mm,体积为1.05cm3±0.23cm3,平均重量达到1.032 3g±0.263 3g;水貂配种期睾丸呈短卵圆形,各项形态生理参数、体积及重量极显著高于取皮期(P0.01)。在光镜下,与取皮期相比,配种期水貂睾丸生精小管内细胞层数和种类较多,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生精小管与附睾管管腔中存在大量精子。而取皮期生精小管内细胞疏松,仅见少量精原细胞,并且配种期生精小管直径极显著高于取皮期(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黄鳍鲷(Sparus latus)仔、稚、幼鱼消化道的形态组织学特征,为其发育生物学研究和鱼苗健康繁育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充实黄鳍鲷生物学研究文库.[方法]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对黄鳍鲷仔、稚、幼鱼消化道的形态组织进行观察.[结果]2日龄仔鱼消化道仅为一条未分化的管道;5日龄仔鱼消化道分化为食道、胃和肠道,食道黏膜上皮由立方状细胞组成,胃黏膜上皮由单层矮柱状细胞组成,二者均无黏膜褶皱,肠分化为小肠和直肠,小肠壁内部出现黏膜褶皱,直肠内壁无褶皱;7日龄仔鱼消化道进一步分化,各段管壁增厚,食道和胃内壁仍无黏膜褶皱,幽门盲囊开始分化,小肠黏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稚鱼消化道在质方面向幼鱼的基本型发育,食道、胃、幽门盲囊、肠道表现出固有的类型和数量,消化道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褶皱加深,杯状细胞增多.幼鱼消化道进一步发育完善,其组织结构与成鱼相似,由食道、胃、幽门盲囊、小肠和直肠组成;各部分管壁从内到外都分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结论]黄鳍鲷消化道的胚后发育特征与其摄食方式及功能相适应,进一步证实无论鱼类处于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其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均与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布氏罗非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布氏罗非鱼性腺分化的时间和性腺发育的特点,本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布氏罗非鱼(Tilapia buttikoferi)性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布氏罗非鱼出膜后的20 d卵巢分化,分化的标志是出现卵巢腔;精巢分化晚于卵巢,分化标志为精巢内形成精小叶;雄性个体在180日龄达到性成熟,而雌性个体240日龄才完全成熟。布氏罗非鱼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大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第Ⅱ时相卵母细胞有多个核仁,出现单层滤泡膜;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空泡,核仁环状贴核膜排列,后期出现双层滤泡膜结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颗粒和粗大的核仁;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其核膜溶解,核仁消失,细胞质内充满大的卵黄颗粒,空泡与卵黄颗粒交互排列。在五期卵巢中同时存在Ⅱ、Ⅲ、Ⅳ时相卵母细胞,并且靠近卵巢壁的卵母细胞发育时期要早于中间,布氏罗非鱼产卵类型为非同步分批。布氏罗非鱼精巢为小叶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用人工驯养繁殖的1、3、6和9日龄红嘴相思鸟健雏的肝脏为材料,通过HE染色法、甲基绿派洛宁法和普鲁士蓝法进行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的组织形态结构及肝组织细胞核酸分布和铁含量变化,电镜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日龄的肝组织内结缔组织均不丰富,肝小叶界限均不明显;随雏鸟日龄的增加,肝细胞索逐渐清晰,造血细...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1~3年生栽培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及不同大小等级野生独一味的外观性状和组织构造,寻找鉴别不同生长年限独一味的形态学依据,为独一味的种群结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根系扫描仪获得独一味根长、表面积、体积等根系参数;采用常规显微鉴定方法对独一味地上、地下部分分别观察.结...  相似文献   

11.
12.
从一个在58℃连续运转多年的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分离到一株硫酸盐还原细菌,定名为菌株CAMZ。菌株CAMZ细胞为1~1.5 μm×4~6.5μm,单个或成对,杆状,两端尖中间大,呈橄榄形。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利用乳酸、丙酸、丁酸、丙酮酸、丙氨酸、H_2/CO_2、乙酸等多种基质,但不利用苯甲酸、软脂酸、葡萄糖、蔗糖,木糖、纤维二糖等物质。生长于H_2/CO_2时能合成大量的乙酸。菌株以SO_4~-,S_2O_3~-和S作为电子受体,并形成S~-,但不利用SO_3~-,NO_3~-,NO_2~-和甜菜碱作电子受体。需要维生素溶液或酵母浸提液促进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55~60℃,最适pH为6.5~7.0。生长不需要NaCl,但可在低于1.5%NaCl培养基中生长。细胞具有很高的一氧化碳脱氢酶活性。DNA中mol%G+C为49.7。根据其形态和特征,认为菌株CAMZ是脱硫肠状菌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嗜热氧化乙酸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 thermoacetoxidans sp.nov.),典型菌株为CAMZ。  相似文献   

13.
马蹄金褐色叶斑病菌(Pyrenophora dichondrae sp.nov.)在PD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28℃,适宜pH5~7,全黑暗促进产孢,全光照促进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最好,麦芽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以硝酸钙最好,氯化铵最差。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8℃,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最适pH6~8,最适于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是硝酸钠。子囊孢子致死温度是49℃。  相似文献   

14.
简要报告了福建省寄生在放牧家鸭盲肠内杯叶吸虫属一新种.该吸虫体呈卵圆形,大小为1.175~2.375 mm×0.950~1.875 mm;口吸盘和咽明显,并有1个很大的粘附器;睾丸2个,其形态呈现多样化;卵巢为类圆形;雄茎囊呈长袋状,位于虫体的后方;虫卵少.该吸虫与近似的杯叶吸虫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为此立一新种,定名...  相似文献   

15.
肤小蠹蒲螨毒素基因同源类似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蒲螨毒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我国特有种类肤小蠹蒲螨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出了12条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与P.tritici毒素基因tox34核苷酸相似性为84.21%~88.81%,与tox21A为84.21%~88.81%,与P.tritici毒素基因tox34氨基酸相似性为71.79%~85.26%,与tox21A为71.43%~78.97%。12条序列之间的距离矩阵为0.002~0.157,相似性为84.3%~99.8%。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 ,周毛德克斯氏菌产生胞外多糖的适宜条件为每 1 0 0 m L培养液接种 1 2 -1 6m L菌液 ,3 2℃培养 3 -4d,每升培养液中酵母膏的适宜添加量为 0 .5 g,发酵液的起始 p H值为 5 .5 -7.2 .试验中还对培养基的 4种主要成分即玉米糖、玉米浆、K2 HPO4 和葡萄糖酸钙进行正交试验 ,筛选出的最佳组合为 :每升培养液中玉米糖 40 m L、玉米浆 5 m L、K2 HPO4 0 .2 g、葡萄糖酸钙 2 .0 g  相似文献   

17.
根结线虫属一新种—海南根结线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海南省琼中县水稻根上,发现根结线虫属新种海南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inanensis sp.nov.(根结科Meloidogynidae)。该新种雌虫蜃盘与中辰不形成典型的哑铃状结构;会阴花纹结构为卵圆形至圆形,线纹细密,平没,北纹与腹纹相连,形成同心圆状,尾尖区花纹极细密,成波浪至锯齿状皱,且种内会阴花纹形成变异很小,雄虫中辰外缘有缺裂;侧区一般具4要侧线,具网纹饰。2龄幼虫体长  相似文献   

18.
在海南省琼中县水稻根上,发现根结线虫属新种海南根结线虫Meloidogynehainanensissp.nov.(根结科Meloidogynidae).该新种雌虫唇盘与中唇不形成典型的哑铃状结构;会阴花纹结构为卵圆形至圆形,线纹细密,平滑,背纹与腹纹相连,形成同心圆状,尾尖区花纹极细密,成波浪至锯齿状皱褶,且种内会阴花纹形态变异很小,雄虫中唇外缘有缺裂;侧区一般具4条侧线,具网纹饰。2龄幼虫体长,尾长和口针长分别为481.98(442.00~536.60)μm,66.82(57.20~75.40)μm和12.82(10.40~15.10)μm;尾渐细,尖削。雌虫酯酶R1=0.36,属VSI表型。它主要寄生水稻和小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描述采集自广西融安县沙子乡地下暗河的一个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 Fang)鱼类种,为完善金线鲃属鱼类分类学及其物种保护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沙子乡麻山村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从当地地下暗河采集获得一批洞穴金线鲃属鱼类,通过形态学分类描述及近似种比较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经鉴定该金线鲃种有别于其他已记载种,命名为融安金线鲃(S.ronganensis Luo,Huang et Wen sp.nov.),其眼正常,侧线弯曲,与广布种类大鳞金线鲃及邻近柳江水系龙江支流的多斑金线鲃、宜山金线鲃相似.融安金线鲃的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下半段为硬刺,其后缘有弱锯齿,上半段纤细柔软分节,第一鳃弓外侧鳃耙9,侧线下鳞8或9,围尾柄鳞28~32,胸鳍可伸达腹鳍起点,体侧中轴侧线附近、背上部两侧散布明显黑色斑点,可区别于大鳞金线鲃;侧线鳞59~64,侧线上鳞12~13,侧线下鳞8或9可明显区别于除大鳞金线鲃外的属内其他种.[结论]融安金线鲃在形态特征上明显区别于分布在广西邻近地区的其他驼背类金线鲃,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20.
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自然温度条件下,初步研究了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对狭冠网蝽 (Stephanitis anagustata Bu.sp.nov)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若虫密度的功能反应属于Ⅱ型,可用Holling圆盘方程拟合;随着狭冠网蝽若虫密度的增大,七星瓢虫成虫的捕食量也逐渐增加,其最大捕食量为370.4头;在供试的狭冠网蝽若虫、云杉大蚜和杉针黄叶甲3种猎物中,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若虫均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当七星瓢虫与狭冠网蝽的数量同比例增加时,七星瓢虫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系数为0.076 9; 当狭冠网蝽数量不变而七星瓢虫数量增加时,七星瓢虫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系数为0.694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