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产地要求无“三废”污染,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的规定,土质符合GB15618-1995的规定,水源充足,水质符合NY5051-2001的规定。鳝池可建成水泥池、砖砌池、三合土池和土池,通常是用砖、石砌池,池壁角用水泥或三合土勾缝。池塘面积不宜太大,大池一般50平方米左右,小池  相似文献   

2.
余继升 《农友》2002,(2):23-24
饲养黄鳝的池子,要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水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池面积的大小以20—50米为宜,太大不好管理。若用水泥池养鳝,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池养鳝,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的形状依地形而定.能方则方,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江苏盐都县义丰镇双官村农民张志华,采用小麦田养鳝,一般在每年6月上旬突击收割小麦后,此时利用黄鳝上市旺季价格低廉,大量收购野生黄鳝,进行沟系放养;然后在水田畦面栽植水稻,模拟黄鳝生态  相似文献   

4.
5.
(1)种苗的选择 由于目前黄鳝的人工繁殖还没有达到生产性规模,所以至今饲养黄鳝所需要的种苗.仍依靠捕捞天然种苗。种苗以鳝笼诱捕和徒手捕捉的为好.钩捕的种苗伤害严重。不能用于放养。  相似文献   

6.
7.
<正>黄鳝是市场上紧俏的水产品,特别在冬季价格更高。因此,在黄鳝捕捞旺季的5~9月份,购进暂养或养殖,到冬季出售,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华山 《农友》2002,(6):24-24
网箱养黄鳝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科技养殖项目,它具有高产、高效益的特点。网箱养鳝不占耕地,基建投资省,机动灵活,适应家庭养殖.便于均衡上市、储存.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9.
曹国良 《农家致富》2005,(11):36-36
稻田养鳝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水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饲料,水稻又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正好符合黄鳝的生长:黄鳝在田中钻洞松土,捕食害虫,既利丁水稻生长,义可减少水稻病虫害。一般每亩稻田可收黄鳝500公斤以上,增收稻谷30多公斤,经济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鲥鱼,又称三黎鱼、三来鱼等,隶属鲱形目、鲱科、鲥属。鲥鱼是一种名贵鱼类,以前为贡品,深受民众喜食。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脂量高,驰名中外,创汇率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鲥鱼自然资源已濒临枯竭。为了恢复和增殖鲥鱼资源,有关部门已采取了相应保护措施,同时鲥鱼的人工养殖也正在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1.
12.
13.
要求得黄鳝养殖省工、省料、少病、易管和高效益,应把好如下五关.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鲟鱼又称鲟龙,原产于俄罗斯,是淡水鱼类中最大、最长寿的鱼.不但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还具有药用、美容、滋补功效,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中珍品.慈溪市宗汉街道办事处潮塘特种水产养殖场于2000年5月引入鲟鱼苗种5000条,经一年多试养获得成功,一般5~6个月达到0.5kg以上,养殖期间基本无鱼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正> 稻田养黄鳝是一种充分利用水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饲料,水稻又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正好符合黄鳝生长;黄鳝在田中钻洞松土,捕食害虫,既利于水稻生长,又可减少水稻病虫害。一般每亩稻田收获黄鳝500~800公斤,增收稻谷30~50公斤,经济和社会效益均极为显著。 1 稻田管理 每块养鳝稻田最好在1亩以内,且水源充足。养殖关键是防逃设施的建造。可将田埂加宽到1~1.5米,在田埂壁及与田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农业》2004,(6):10
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的淡水鲳鱼主要为前几年由台湾引进的淡水白鲳和巴西引进的细鳞鲳两个品种。通过近几年的池塘试养,充分显示出这两个品种优势特点,即不仅具有生长快、食性杂、产量高且能在低溶氧和咸淡水中生活等特点,而且经济效益较好。根据最近两年的养殖情况,每生产500克鲳鱼可获利2—2.5元,每亩净利可达2500~3000元。现根据生产经验,将淡水鲳鱼的池塘健康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彭秀宁  姚敏 《当代农业》2002,(13):27-28
  相似文献   

20.
藕田混养鳝鳅,发展立体农业,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大大改善了田间的生态环境,使田块植藕年限延长,提高了品质,减少了病虫害。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农民参考。 一、田块的选择与准备 选用水源充足、无农药和其它毒物污染,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并留有种藕的田块。 2月初开始藕田建设,田四周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