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野猪养殖     
《云南农业》2004,(3):22-22
近些年来 ,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 ,加之人类对野猪滥捕滥猎 ,过度捕杀 ,导致野猪数量锐减。在这种情况下 ,人工饲养野猪 ,既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 ,又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野猪经驯化后 ,保持了原有的外观体型和具有野味、抗病力强、耐粗饲、合群性强的特性 ,因而备受人们青睐。养殖野猪总效益是养殖家猪的8倍。目前 ,野猪驯养在我国刚刚起步 ,广州、深圳、香港需求量大 ,1只青年野猪种价在2000元以上 ,体重二三十斤的小野猪价格在1000元左右。我国入世后 ,国际、国内市场商机无限。1.野猪的饲养买来野猪后 ,将公野猪和母野猪放入圈舍内人工驯养…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特种野猪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猪 (Susscrofa)属偶蹄目猪科动物 ,我国只有1属 1种。野猪在中国共有 5个亚种 :台湾亚种、川西亚种、新疆亚种、东北亚种、华南亚种。黑龙江省野猪系东北亚种 ,分布广泛 ,其分布区总面积可达2 0万公顷 ,占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的 4 3.5 %。全省野猪种群数量 1.7~ 3.6万头 (2 6 470± 92 10 ) ,种群密度 0 .0 90 9头 /km2 。特种野猪为采用野猪与家猪杂交而产生的后代 ,是经过改良后的野猪品种 ,包括F1代、F2 代等仔猪。特种野猪肉以其脂肪少、营养价值高、野味浓郁等特点 ,逐渐成为家猪的替代品和新型绿色保健食品。大力发展野猪养殖成为畜…  相似文献   

3.
特种野猪     
<正> 1 特种野猪的涵义:是指选用优良山林雄性野猪与优良瘦肉型家猪进行杂交后,经人工选育后的野猪新品种,其基因稳定,后代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特种野猪集家猪、野猪之长,显示出很好的杂交优势,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肉质鲜美、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势,又攻克了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和不易饲  相似文献   

4.
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野猪品种,基因稳定,包括杂交后代F1、F2等仔猪。 1生活习性 特种野猪食量较少,日喂2次即可。其喜生食,食性杂,农家中常见的各种杂草、菜、叶、落果等都可作为野猪的饲料。如适量添加少许精饲料,野猪的生长将更加健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久仰香猪(♂)×纯种野猪(♀)的杂交后代FJY(♂)为父本,纯种野猪(♂)×苏太猪(♀)的杂交后代FYS(♀)为母本生产商品特种野猪FJYYS,测定生长育肥及屠宰性能,分析特种野猪FJYYS生产的杂交配套组合效应。结果表明:商品特种野猪FJYYS的育肥性状料重比和日增重分别为3.51∶1和412.56 g,较纯种野猪的4.52∶1和289.59 g优良,胴体性状屠宰率、瘦肉率和背膘厚分别为70.28%、53.44%和2.35 cm,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45和3.25,pH 1和pH 24分别为6.32和5.46。可见通过苏太猪和久仰香猪与野猪杂交配套生产的商品特种野猪,育肥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均表现优良,组合效应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地加强监测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11月16日吉林发生我国首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疫情跨地域、跨种群传播的风险不断加大。为阻断疫情在家猪、野猪间相互传播蔓延,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认识,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级畜牧兽医、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家猪野猪非洲猪瘟联防联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组织机构、工作方式、防控重点,开展定期工作会商、信息及时通报、联合监测排查等防控工作。要畅通信息渠道,明确部门间信息共享方式,第一时间互通家猪疫情、野猪异常死亡信息。要  相似文献   

7.
<正> 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一个野猪品种,基因稳定。公母猪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它不同于家猪,形似野猪,故取名为特种“野猪”,开发前景极为乐观。 1 经济价值 特种野猪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浓厚的优点,又克服了野生母野猪仅在春季发情和人工圈养下不易成活以及难以发情等缺点,使之能正常饲养  相似文献   

8.
正从事特种野猪养殖的场户,必须养殖1~2头健壮优质公野猪。常言道: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由此可见选择、养好种公猪的重要性。1.选择要求选择优良的种用公野猪,对于特种野猪后代的种质优劣至关重要。选择种用公野猪时,外貌要求毛色呈灰黑色或褐红色,毛粗稀,耳尖小,嘴尖长,头部和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杀,导致野猪数量锐减。人工饲养野猪应运而生。野猪驯化后,保持了原有的外观体型,具有野性、抗病力强、耐粗饲、合群性强的特性,备受青睐。养殖野猪总效益是养殖家猪的8倍。野猪驯养在我国刚起步,广州、深圳、香港需求量大,1只青年野猪种价2000元以上,体重10公斤~15公斤的小野猪价格约1000元。  相似文献   

10.
无菌取病死野猪的心脏、肝脏、肺脏、脾脏及肾脏等组织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PCR鉴定,分离出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从而确诊野猪病死于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为野猪的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野猪品种,基因稳定,公母猪可长期做种繁殖,刚产下时身上有野猪特有的条纹,故取名为特种野猪. 1前景 目前,特种野猪产销市场缺档,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1经济价值 特种野猪瘦肉率高,野味浓厚,肉香,脂肪含量低,含有17种氨基酸,亚油酸(C18-2)含量是家猪的1~1.5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家猪和野猪骨骼的发育规律,探讨家猪与野猪的亲缘关系。[方法]对野猪和长白猪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的数量、长度、重量等解剖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野猪全身骨骼总数246块,躯干骨骼80块,四肢骨骼数134块,比长白猪少,但野猪的头骨总数比长白猪多,为38块,野猪比长白猪多1块吻骨;野猪四肢骨的长度和数量均低于长白猪,但其重量与长白猪的差异不大;野猪胸廓的横径与纵径大于长白猪,表明野猪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均强于长白猪。长白猪头小体长,腿臀部较发达,表明其在多年的选育和人为环境中已逐渐向肉用性能方面发展。[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利用野猪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特种野猪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肉香味浓、“野味”浓厚、营养丰富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饲养特种野猪应引进野猪血液占50%的一代杂种公母种猪,体重达45~50千克时进行配种,并采取以下提纯复壮措施,以提高特种野猪的纯度,防止其退化。1.引进含50%野猪血液的母仔猪或青年母猪.75%野猪血液的公仔猪或青年公猪,至第2个发情期进行配种繁殖,产下的仔野猪含野猪血液可达到62.5%。2.培育纯野公猪与一代杂种母野进行配种,生产含野猪血液占75%的特种野猪。培育纯种野公猪应注意从小野猪开始,一般选择体重5~25千克的纯野公猪进行驯化饲养;体重太大时野性难以改变,可驯养性差。3.培育纯种野公猪与含野猪血液占62.5%的母猪进行配种,生产含野猪血液占81.25%的特种野猪。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野猪线粒体D-Loop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enbank中野猪的线粒体D-Loop区的基因序列进行了SNP分析及分子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黑龙江野猪线粒体DNA的D-Loop区全长1 145 bp,A+T含量(61.3%)明显高于G+C含量(38.7%);发现了93个多态位点,界定了20种单倍型,野猪mtDNA D-Loop区核苷酸多样性为0.02553,单倍型多样性为0.99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5.443;黑龙江野猪与意大利和瑞典野猪亲缘关系最近,与马来西亚野猪的亲缘关系最远,推测黑龙江野猪含有欧洲野猪血统。  相似文献   

15.
近年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数量不断增长,人猪冲突加剧,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管理压力.为确定野猪种群的实际数量,同时评估该保护区的野猪的容纳量水平,以便为保护区管理局针对野猪的管理提供相关指导意见.2009-2010年冬季,在保护区采用样带调查、雪地足迹链跟踪和观察食痕的方法,并结合已有野猪生态研究确定野猪食性.野猪主要食物种类包括:木贼(Equisetum hiemale)、红松(Pinus koraiensis)果实松籽、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果实核桃、蒙古栎(Quecusmongolica)果实橡子、稠李(Padus racemosa)、榛子(Corylus heterophlla)、苔草(Carex spp.)、辽东葱木(Aralia elata).研究期间共布设长3-5km、单侧宽度50m、总长134 km的样带30条.调查中,每隔200 m布设10 m×10 m的大样方,并在每个大样方中央及四角布设1 m×1 m的小样方,共布设大样方350个,小样方1 750个.通过样方调查,统计野猪栖息生境当年可食植物枝条及其食物种类,然后计算其食物的总供给量,再结合食物营养成分,通过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的能量转换,按照每克粗蛋白和粗纤维的能量转换系数为16.74kJ、每克粗脂肪的能量转换系数为37.66 kJ,确定野外生境食物总能量供给.结合野猪冬季日营养需求,以能量为基础估算保护区野猪的营养容纳量.在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通过足迹链判断个体方法为:单一清晰足迹链确定为一个体所留,30m内多条足迹穿越同一样带被认为是一个野猪群所留,调查中根据个体分开时的足迹链数确定野猪个体数,同时将粪便、卧迹、啃食痕迹作为个体判断的辅助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凤凰山保护区内能够提供的总能量为7.375 ×107MJ,冬季平均每头野猪生存所需能量为(14 677.698±409.92) MJ,野猪营养容纳量为(1 006±28)头,种群密度为(3.79±0.11)头/km2.此外,调查中发现30余个野猪套及2头野猪被猎杀现场,反应出当地的人猪冲突较为严重.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野猪套数量及野猪被猎杀概率,对野猪种群数量引入20%的死亡风险系数.最终确定凤凰山野猪种群的最适数量在(603±17)头左右,最适密度为(2.27±0.06)头/km2.通过样带法调查得出凤凰山自然保护区实际野猪种群数量为(596±155)头,密度(2.24±0.58)头/km2,已趋近营养容纳量.因此,野猪并未过量,不能采取狩猎等降低种群数量的措施,同时保护区也应对野猪种群进行持续监控,防止野猪种群过度繁殖以至成灾.  相似文献   

16.
最近,福建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野猪养殖场编号为256号的特种野猪1胎产下17头野猪仔。它们活泼可爱,从头到脚都有7-8条金黄色的竖条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而旁边的一头纯种野猪前几天仅产下5头野猪仔。据悉这是目前国内特种野猪一胎产仔猪数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7.
一、根据发情规律判断 母野猪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在正常情况下,母野猪妊娠后就不再发情。因此,可从母野猪配种后的第18天开始观察,如果1周左右不见其发情,就可初步判断母野猪已妊娠。  相似文献   

18.
1.特种野猪饲料的营养标准(见下表) 2.特种野猪的饲料配方 特种野猪发育阶段不同,营养需求差异很大.以配制1吨日粮为例,各原料的数量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一、根据发情规律判断母野猪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在正常情况下,母野猪妊娠后就不再发情。因此,可从母野猪配种后的第18天开始观察,如果1周左右不见其发情,就可初步判断母野猪已妊娠。  相似文献   

20.
克隆并分析兔CCL28基因。基于电子延伸序列,设计1对克隆引物,兔盲肠黏膜组织提取总RNA,进行RT-PCR,将PCR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后转化E.coliJM109感受态细胞、检测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克隆的兔CCL28基因片段长为133 bp,编码由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CL28前体蛋白,克隆的兔CCL28基因与绵羊、野猪的同源性分别为76.7%、77.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绵羊、野猪的同源性分别为56.8%、56.8%,结构特征与绵羊、野猪的相一致。并注册GenBank(Accession.EU7272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