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水稻生育后期施氮对米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稻生育后期施氮对整精米率、死米率、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明显;就具体施氮时期而言,抽穗期施氮影响最显著,乳熟期施氮次之,孕穗期施氮影响较小。稻米蛋白质含量在一定施氮总量水平下,随施氮时期推后或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施氮总量后,施氮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施氮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施氮量、施氮时期、施氮形态3条途径综述了施氮对小麦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有关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着重开展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适宜的施氮量、施氮时期及施氮形态对小麦品质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中产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鸡粪及不同施氮量对棉花品种豫杂37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范围内,増施氮肥促进豫杂37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配施鸡粪比施等量氮、磷、钾的纯化肥促进效果好;施氮在0~337.5 kg/hm2范围内,铃数和铃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籽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施鸡粪处理的籽棉产量比施氮225 kg/hm2处理的高1.8%,表明等量氮、磷、钾条件下,配施鸡粪比单施化肥效率高。养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而配施鸡粪的氮肥利用率比施等氮量化肥处理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无氮、精确施氮和常规施肥做精确施氮试验,以确定氮肥的施用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与施氮量有显著关系,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绿度值呈增加趋势;茎蘖数、有效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到一定量时呈持续缓慢增加;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量后不增加反而下降;施氮量对粒重的影响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粒重下降。据此可知,从无氮施肥到精确施氮是有增产空间的,但并非越多越好,只有做到氮肥用量适宜,才能减少浪费。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时期对玉米根系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以郑单 958为材料 (9株·m- 2 ,每次施氮 90kg·ha- 1) ,研究了不施氮、基施氮、基施氮 + 10叶展追氮和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共 4个处理对吐丝后 17d玉米单株根系形态、分布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增加了 0~13 0cm土层中根系干重、长度、根长密度、表面积和根系活力 ,其中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根重、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为 2 6.0g、53 8.6m、0 .3 9cm·cm- 3 和 879.6cm2 ,比不施氮分别增加 2 7.5%、6.6%、5.4%和 9.7% ;不施氮根重和根表面积在上层土 (0~ 40cm)中分布比例为 75%和 87% ,施氮提高到 83 %和 90 %以上 ,绝对量均为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 >基施氮 + 10叶展追氮 >基施氮 >不施氮 ;基施氮和 10叶展追氮提高了表层土 (0~ 2 0cm)中根重和根表面积分布 ,降低了亚表层土 (2 0~ 40cm)中分布 ,吐丝期追氮提高其在亚表层土中分布。施氮期主要影响上层土中根长、根半径和根系活力 ,推迟施氮期能提高根系活力和亚表层土中根长。在 0~ 13 0cm土层中 ,基施氮根半径比不施氮 (0 .50mm)增加 2 2 % ,追施氮后根半径为 0 .3 0mm且追期之间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半固定式喷灌追施氮肥对小麦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氮肥利用率,设不施氮、底施氮、"底施氮+撒施追氮"和"底施氮+喷施追氮"4个处理,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磷钾肥底施且用量一致条件下,"底施氮+喷施追氮"处理产量为7 918.5 kg/hm~2,较"传统底施氮+撒施追氮"处理增产7.1%。氮肥利用率,"底施氮+喷施追氮"处理为32.6%,较"底施氮+撒施追氮"的处理提高15.9%,其中春季追氮利用率提高24.9%。土壤氮贡献率,"底施氮+喷施追氮"较"底施氮+撒施追氮"处理降低5.3%。氮素收获指数,"底施氮+喷施追氮"处理较"底施氮+撒施追氮"处理提高7.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旱种技术对水稻粒重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旱种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点播密度及其互作对水稻华优3号粒重的影响。[结果]提高基肥施氮比例、基肥施氮比例与施氮量的互作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粒重;提高施氮量、点播密度,基肥施氮比例、施氮量与点播密度的互作将显著降低水稻粒重。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极显著影响水稻粒重。点播密度对水稻粒重没有直接影响,但其与基肥施氮比例、施氮量的互作对降低水稻粒重的影响最大。[结论]对于不同的水稻品种,合理施用肥料,控制点播密度可以提高水稻的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基于土壤无机氮测试的优化氮肥管理措施对冬小麦进行氮肥管理,比较了优化施氮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在拔节期的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收获期的作物产量效应和对农田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处理的产量(6217kg/hm^2)与传统施氮处理产量(6223kg/hm^2)间差异不大,但较传统施氮处理节省氮肥40%,氮肥利用率从传统施氮的31%提高到优化施氮处理的50.6%。同时收获后优化施氮处理的土壤中的无机氮残留量(90kg/hm^2)远小于传统施氮处理(176kg/hm^2),氮素表观损失量从传统施氮的82kg/hm^2减少到40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量及供氮方式对大豆根瘤生长及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一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以基肥的形式一次性施入,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和分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分别于播种前、苗期、花期和鼓粒期分4次平均施入,与一次供氮处理相同,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和数量、氮积累量、固氮酶活性及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各处理地上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根系氮积累量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次施氮方式下,花期和鼓粒期根瘤干重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苗期,各组织氮积累均以一次性施氮方式高于分次施氮和对照,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分次施氮对大豆植株氮积累促进作用增大,各组织氮积累表现为分次施氮>一次性施氮>对照。施氮量对固氮酶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相似,但整体上较之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李娟  赵霞  蒙颜 《农技服务》2019,(4):29-30
为黔西北冷凉山区大白菜高效种植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常规施纯氮14公斤/亩为基础,设置不施氮、施70%氮、施100%氮和施130%氮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70%~130%氮的大白菜产量为2 797.0~2 952.6公斤/亩,比不施氮的高880.5~1 036.1公斤/亩,增产45.94%~54.06%,以施氮肥比例为100%的大白菜产量最高;施70%~130%氮的大白菜收入比不施氮的增加1 761~2 072.2元/亩,产投比以施70%氮的最高、为1∶35.64,以施130%氮的最低、为1∶21.09。在试验区生态条件及肥力相近的耕地上种植大白菜,亩施纯氮16公斤产量可达3 000公斤。  相似文献   

11.
夏秋  赖雄  王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05-16807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玉米杂交种产量的影响,为其快速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密度为主处理(45000~67500株/hm2),施氮量为副处理(90~360kg/hm2),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川中丘陵区川单41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比常规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加大,最佳施氮量为270kg/hm2,产量可达到8024.36kg/hm2。密肥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在较高密度下,氮肥对产量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主要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结论]在西南地区加强玉米杂交种川单418种植密度和肥力组合调控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氮钾肥配施比例对准两优527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氮、钾肥基施、穗施不同配比对超级稻准两优527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凡配施N、K肥料的,产量较对照增加73.56~112.86 kg/667m2,增产14.64%~22.45%,达极显著水平;而配施N、K的处理之间产量均未达显著差异。超级稻准两优527对N、K的吸收总量及肥料利用率随穗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施肥上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技术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及施肥水平对木薯华南5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2因素4水平多年多点随机区组设计方法,探索不同栽植密度及施肥水平与华南5号木薯产量间关系。结果表明:华南5号在栽植密度为550~700株/667m^2,施N3.9kg/667m^2、P2O52.0kg/667m^2、K2O7.8kg/667m^2时可获最佳产量。  相似文献   

14.
农田生态系统氮、磷肥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氮、磷肥的施用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几个方面论述了氮、磷肥的过量施用对环境的影响,指出氮、磷肥在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各子系统的环境效应并不一致。研究氮、磷肥的环境效应应综合分析各子系统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96年和1998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吉林黑土上化肥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N肥是主导的增产因素,其最佳产量和最佳量分别为12738.6kg/hm^2和291.6kg/hm^2,及11542.7kg/hm^2和277.8kg/hm^2,不同N肥用量下肥料利用率分别变化在32.3%~64.3%及35.5%~62.2%之间。根据最佳产量找出“最佳”利用率分别在49%和51%左右  相似文献   

16.
施肥量和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区组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建立了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和不同密度下的水稻生产函数模型。对模型进行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密度;氮肥和磷肥以及氮肥和钾肥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等产量线上均存在相互替代性;利用边际分析原理探索高产农艺方案,当施氮量为189 4kg/hm2、施磷量为108 3kg/hm2、施钾量为144 1kg/hm2、株距为15 4cm(16 2穴/m2)时,可获得的最高产量为9079 88kg/hm2。  相似文献   

17.
油研9号氮、钾、硼肥的施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油菜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以新品种油研9号进行了氮肥的不同施用比例、钾肥的不同施用量、硼肥的不同施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以基肥:苗肥:薹肥为3:4:3时产量最高,与5:3:2和6:2:2 的施用比例达显著性差异;与4:3:3的施用比例差异不显著。不同钾肥施用量以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产量最高,底施氯化钾均与不施氯化钾达极显著性差异,但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比底施氯化钾7.5 kg/667m2增产不显著。不同硼肥的施用方式,以薹施硼肥1 kg/667m2产量最高,薹施(1kg/667m2)、底施(1 kg/667m2)、花喷(100g/667m2)硼肥分别比不施硼肥增产 31.5%、22.8%、5.5%,施用硼肥与不施硼肥均达显著性差异,薹施和底施硼肥增产效果明显,花喷增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水稻氮肥施用技术Ⅱ.看苗施用氮肥的叶片诊断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水稻氮素营养水平及其临界值的定量指标,1997年在湘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冬闲田、冬泡田、冷浸田、绿肥田、蔬菜田和油菜田中,对水稻品种湘早籼12号进行了穗期施肥及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1)幼穗分化期最新完全叶C/N是水稻生长前期氮素营养状况的综合反映,可作为水稻看苗施肥的诊断指标。2)早稻中熟品种湘早籼12号适宜施穗肥的叶片C/N临界值为11.5(颖花分化中期),若C/N高于此临界值,施穗肥可增产,若C/N低于此临界值,则不宜再施氮肥。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发生与氮肥施用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合理利用施肥等栽培措施控制稻曲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氮肥不同施用量及不同施用时期对稻曲病发生的小区评价试验研究稻曲病发生与氮肥施用的关系。[结果]稻曲病的发生与稻田施肥的时期和用量密切相关。分蘖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的稻曲病发病相对较重,发病率和病指分别达到9.38%、5.06和12.17%、6.33,明显高于稻田中后期不追施氮肥和早期仅施农家肥的处理,后者的发病率和病指仅为3.92%、1.38和0.93%、0.25,同时,相同施肥水平下,孕穗期偏施氮肥易于稻曲病的发生。[结论]以农家肥为底肥,适时适量追施的氮肥能降低稻曲病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张志红  张青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25-1326,1338
[目的]为优质超级杂交稻丰两优香一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集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条件下丰两优香一号的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在低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丰两优香一号产量的提高;而在高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反而会导致产量下降。在株行距19.0 cm×20.0 cm、谷秧2粒/穴、施氮肥180 kg/hm2条件下,产量较高。[结论]不同密度和肥力条件对丰两优香一号产量及经济性状都有显著影响。在浙江衢州中等肥力田种植,以种植密度26.25万穴/hm2左右,每穴2粒谷秧,施纯氮180 kg/hm2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