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徐溟  王若莺 《中国蔬菜》1981,1(10):109-110
冬薹为早抽薹型苏州青新品种,早熟性和耐寒性好,定植后65 d(天)即可抽薹,可 满足元旦、春节市场需求。主薹粗2.7 cm,主薹单薹质量103 g,侧薹萌发率100%,平均 每667 m2 产量1 320.9 kg;薹形整齐美观,薹叶肥大,薹色青绿,口感细腻、甜糯,风味独 特,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2.
以喜来宝芥蓝为材料,四种不同氮磷钾配比分别为A(N:P:K=46.7:0:0),B(N:P:K=16:6:23),C(N:P:K=18:5:10),CK(N:P:K=15:15:15)施用对芥蓝主侧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处理(16:6:23)开展度,C处理(18:5:10)株高均高于对照,B、C处理主薹薹粗、薹长、叶片长和第一侧薹薹粗均高于对照;不同氮磷钾配比肥料施用主侧薹薹长、薹粗和产量、占比不同,B、C处理主薹产量占比较大,B处理667 m2总产达1461.34 kg,C处理达1443.13 kg,较CK分别提高了10.99%和9.61%;与对照相比,B、C处理主侧薹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C处理主薹和第一侧薹维生素C含量增加;综合认为,B、C处理总产量、主薹产量及品质均优于CK,且两者无显著差异,因而高氮钾配比肥可作为芥蓝产量提高、主侧薹产量优化的肥料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一菜两用”油菜新品种菜臺、油菜籽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于2020-2021年开展10个菜用油菜品种在采主薹和不采薹条件下的产量与效益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摘取主薹后19崇11-2每667 m2菜薹和油菜籽产量最高,分别为769.94、163.16 kg,其采薹后再生能力较强,可以确保既采收菜薹又收获籽粒,且油菜籽产量不减,每667 m2净收入增加1 125.33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较适合“一菜两用”;狮山2017熟期较早,苗期短,为提早菜薹上市时间,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苗期天数与菜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如选择苗期天数短的油菜品种,虽菜薹产量较低,但上市初期单价较高,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菜薹新品种秋薹1号是利用苏州市蔬菜研究所自有的雄性不育系技术配制的新型菜薹杂种一代,父本为广东菜心类型的自交系,母本是早薹苏州青的雄性不育系。杂种一代株型直立,抽薹整齐、迅速,薹形美观,薹叶肥大,薹色青绿,薹质细腻、甜糯,风味独特。适时播种仅需39-41d即可采收,主薹采收后,可继续采收侧薹30-40d,每667m2产量可达1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三个菜豆品种在植株主蔓长到120cm进行摘心整枝,主蔓长到温室高度(200cm)时进行二次摘心,对照主蔓长到温室高度(200cm)时进行摘心.探讨二次摘心对菜豆早期产量、总产量的影响;以及二次摘心对不同品种菜豆早期产量、总产量的影响的差异性.为吉林省菜豆春季温室生产提供新的栽培模式,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双低甘蓝型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作物,薹期摘取主薹可作蔬菜用,成熟时收获菜籽供榨油用,可一菜两用.油菜在采收菜薹增加收益的同时,通过摘薹还可促进油菜植株二次分枝,从而增加菜籽产量,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该文从选用良种、播前准备、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适时摘薹、冻后处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双低甘蓝型油菜一菜...  相似文献   

7.
特青迟心4号为迟熟种,株型矮壮,叶色深绿,薹色青绿,有光泽,菜薹匀条实心,主薹高25.4cm,薹粗2.10cm,单薹重62.58,商品率高,较耐霜霉病,品质脆嫩,风味好,适播期10月—翌牟2月,播种至初收50—55天,可连续采收20-25天,667m^2产量1000—1400kg。  相似文献   

8.
正冬薹为早抽薹型苏州青新品种,早熟性和耐寒性好,定植后65 d(天)即可抽薹,可满足元旦、春节市场需求。主薹粗2.7 cm,主薹单薹质量103 g,侧薹萌发率100%,平均每667 m2产量1 320.9 kg;薹形整齐美观,薹叶肥大,薹色青绿,口感细腻、甜糯,风味独特,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苏州青是江苏省苏州市优良地方品种,为青梗型不结球白菜的主要类型,品质优良,具有绿、嫩、  相似文献   

9.
夏黑葡萄双"十"字架"T"字树形培育,采用主蔓摘心与主蔓弯曲两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主蔓摘心当年成形率、次年成花率、次年产量都高于主蔓弯曲。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且是产油量最高的经济作物之一[1].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增长、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及进口油料的冲击,油菜生产效益低,直接影响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2].油菜两用油菜品种是指在油菜蕾薹期采摘主薹或者侧薹作为蔬菜,油菜籽成熟后收籽榨油的油菜品种,既可有效提高菜籽产量,又增加蔬菜经济收益.油菜两用品种应具备感温性弱、生物产量高、口感佳、品质好等特点,推广油菜两用油菜品种,可显著提高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适宜摘薹时期、合适的摘薹高度和合理摘薹可增加籽粒产量[3~5].近年来,广西地区多个科研团队对油菜进行引种试验,筛选出德油早一号、早熟 6号、FD105和黔杂 J102等适宜在广西地区栽培的油菜品种,对广西油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10].但是,有关广西地区油菜两用品种栽培技术的研究鲜有报道.笔者通过引进油菜两用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总结出油菜两用油菜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优质油菜两用新品种在广西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一次采薹后追加尿素对邡油777二次采薹和采薹后油菜籽产量的影响,研究一次采薹后,667 m2追施5 kg尿素和不追施尿素2个处理对邡油777采薹产量和油菜籽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后追施尿素,邡油777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加,二次菜薹产量、油菜籽产量明显提高,667 m2经济效益增加336.05元.该结论为邡油777作为菜油两用品种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10年生骏枣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枣吊摘心时间和不同喷施赤霉素GA3时间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别以不摘心和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骏枣花期枣吊留5节叶摘心和不同时间开始喷施20mg/kg赤霉素3次,可提高坐果率、产量和果实品质。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骏枣6月17日前后摘心效果最好,坐果率和产量高于其他时间摘心,较对照分别提高28.65%和33.26%,平均单果重达20.01g;6月10日前后开始喷施赤霉素,坐果率、产量和果实品质高于其他时间开始喷施,较对照增产35.73%,商品果率达93.57%。  相似文献   

13.
夏秋美味是以雄性不育系EC-2为母本,以自交系31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菜薹一代杂种。株型半直立,生长势强,基叶阔卵圆形、嫩绿色;主薹粗壮、绿色,覆轻微蜡粉,薹长29 cm左右,单薹质量82 g左右,薹质细腻甜糯,商品性好;抽薹整齐,可一次性采收,也可主侧薹兼收,VC含量577.0 mg · kg~(-1),可溶性糖含量2.22%,粗纤维含量0.6%,每667 m~2产量2300 kg左右,适宜苏南及其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芥兰个体发育与菜薹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芬兰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鲜重增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片和叶面积形成以及菜薹产量形成等. 芥兰个体发育过程中其鲜重和干物质都呈双峰曲线增长,菜薹形成时为小高峰.种子成熟时为大高峰.花芽分化前基茎和基叶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主要方向,花芽分化后基茎和基叶的干物质虽仍有积累,但比例下降,而花薹和花、荚的干物质迅速增加,比例上升,成为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主要场所. 从发芽至菜薹形成的生育过程其叶数和叶面积不断增加,叶面积生产率不断提高.第5~13真叶是菜薹形成期的主要功能叶,也是植株同化面积的主要叶位。 菜薹产量一般由主薹和侧薹组成,促进侧薹发育是延长芥兰采收期和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1科学摘心棚栽葡萄宜采用篱架整形.并提早重摘心,控制旺长。当主蔓长到60~80厘米时,去顶端副梢留冬芽,其余副梢均留l叶摘心。25天后顶端冬芽萌发长出6~7叶时,留5叶摘心,并去除顶端副梢留冬芽,冬芽再次萌发后,可隔20厘米留1副梢,并留2叶摘心,其余抹除。  相似文献   

16.
<正>是果园全夏季是葡萄果实生长成熟的重要时期,年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管理不到位,往往会导致葡萄架面郁闭、病虫害严重、产量不高,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现将葡萄夏季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主梢摘心与处理副梢长势旺盛或坐果不稳定的品种,在初花期或花前3~5天主梢摘心和处理副梢;长势中庸或坐果稳定的品种,可在初花期或盛花期主梢摘心和处理副梢。欧亚种葡萄花序分化节位较高(一般5~8节出花序),一般  相似文献   

17.
《果农之友》2013,(5):45
葡萄新梢必须摘心。通过摘心,节省新梢生长所需的大量养分,促进叶片增厚、花芽饱满、枝条充实,这对提高葡萄的坐果率、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1摘心时间对结果新梢,一般在盛花前3~5天摘心,最晚在初花期进行。对落花落果比较严重的品种,如巨峰、紫玫瑰等品种,可在花前8~10天摘心。凡第1次摘心后,叶  相似文献   

18.
芥蓝新优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引进国内外6个杂交芥蓝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上海地区推广栽培的主侧薹兼收类芥蓝优良品种,并总结其配套栽培技术。秋盛芥蓝田间生长强壮,侧枝性强,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采收期长,667 m~2主薹产量973.8 kg。经多点生产试验,秋盛芥蓝春、秋季可连续采收2~3次,单季667 m~2产量可达2 100~2 600 kg,可作为上海地产绿叶菜的补充品种。  相似文献   

19.
作者引进秋薹1号、秋薹2号、冬薹3号和夏秋美味4个菜薹新品种开展秋季栽培试验,通过比较其生育期、植物学性状、产量等指标,筛选适合在江苏昆山地区栽培的菜薹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菜薹新品种的植株性状略有不同,但总体表现优良,符合当地消费习惯,均适合在昆山地区秋冬茬种植。秋薹1号、秋薹2号菜薹口感甜糯,抽薹较早,11月即可采摘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田头批发价4元/kg以上,且采收期长,种植效益较好;夏秋美味菜薹虽然采收期相对较短,但产量较高,可配合秋薹1号、秋薹2号种植;冬薹3号主薹粗壮,产量高,口感佳,但抽薹较晚,可于春节期间供应市场,田头批发价在14元/kg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采摘菜薹对油菜籽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采摘油菜薹4200kg/hm^2时,油菜籽产量没有显著下降,经济收益增加12452元/hm^2;摘薹后追施油菜专用肥150kg/hm^2,油菜籽产量比不摘薹、摘薹不追肥分别增加8.1%、9.2%,收益分别增加12884、432元/hm^2。摘薹明显推迟油菜花期和延长生育期,摘薹不追肥和追肥比不摘薹的成熟期分别延长7、9d,但不影响油稻轮作制中水稻的正常生产。研究结果说明,油菜适当摘薹不会对油菜籽产量产生负面影响,是增加油菜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摘薹后追施一定量的肥料具有提高油菜籽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