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辽盐9号系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水稻育种二室从M147品系田中经系选而育成的中晚熟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参加辽宁省1992、1993两年区试和1994、1995两年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病,于1997年10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和鉴定。工产量表现该品种经1993、1994两年区试,平均产稻谷8499kg/hm’,比对照辽粳5号增产2.8%;1994、1995两年省内生产试验,16个点次试验面积10Lin’,平均产稻谷9942kg/hm’,比对照辽粳5号增产143%。高产田达10425kg/hm’。2特征特性在辽宁省生育期为157天左右,属于中晚熟品种。秧苗健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水稻品种苗期耐盐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华 《北方水稻》2011,41(2):10-13
对辽宁省29个水稻品种苗期150mmol/L NaCl水溶液处理条件下苗高、根长、根数、单株苗干重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品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盐丰47-8、辽盐282、辽粳371、辽盐12、桥201-2、辽盐241苗期耐盐能力较强,盐粳98、辽开79-3、沈农9418、铁粳4号、辽2096、沈农9741、盐粳34、铁粳...  相似文献   

3.
以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产量大豆辽豆1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处理对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辽豆14号叶片的光合速率从盛荚期以后均高于辽豆11号;不同种植密度水平下,辽豆14号叶片的光合速率从始粒期以后均高于辽豆11号。辽豆14号在始粒期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未出现“午休”现象,而且整个鼓粒期保持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成熟时收获指数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强是超高产品种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4.
铁粳14是以盐丰47为母本,以辽248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水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35.4 kg/667 m~2,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8.4%,米质较优,抗穗颈稻瘟病,适宜在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介绍了铁粳14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5.
水稻骨干亲本育种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粳稻丰锦、辽粳5号、盐粳32、盐粳68等来源及特点的基础上,以配合力为指标,分析了这4个品种的产量性状的遗传潜势,结合系谱分析,论证了骨干亲本的育种价值,并探讨了骨干亲本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阐明江苏省早熟晚粳新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品种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2013年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江苏省新近育成的8个早熟晚粳稻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与对照在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上的差异,分析氮素吸收利用及影响因素。【结果】1)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实收产量均高于对照宁粳1号,平均增加7.87%,其中,武运粳29、武运粳23、扬粳4227、通粳981极显著高于对照;新品种总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平均增加4.97%、2.85%。随着品种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稻谷产量均增加;2)高产新品种干物质生产量高、吸氮强度大、单穗吸氮量多和抽穗后吸氮量多,导致总吸氮量多;3)高产新品种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大,氮素比例下降值大,成熟期茎鞘叶氮素比例低,结实期穗氮素增加量大,成熟期穗氮素比例高,这些特征均有利于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后者;4)高产新品种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等指标均高于对照,产量越高趋势越明显。总氮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有利于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的提高,但前者的影响更大。吸氮量高的品种氮肥利用率也较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也高。【结论】在苏南稻区,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氮肥(素)吸收利用率、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比对照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水稻不同品种耐盐限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水稻不同品种的耐盐限度,对于盐渍土区稻作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土壤全盐5.94g/kg时,盐粳68、花粳8、辽粳294和盐粳34的发芽率均不低于90%。花粳15分蘖期最高耐盐为14g/kg,盐粳68拔节孕穗期最高耐盐为17g/kg,盐丰47-6成熟期最高耐盐为12g/kg。12个供试水稻品种,其中盐粳68、花粳8、辽粳9和92-71耐盐能力强;花粳15、抗盐100、盐丰47-6、辽粳294、盐粳34和盐粳31耐盐能力次之。  相似文献   

8.
水稻骨干亲本育种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粳稻丰锦、辽粳5号、盐粳32、盐粳68等来源及特点的基础上,以配合力为指标,分析了这4个品种的产量性状的遗传潜势,结合系谱分析,论证了骨干亲本的育种价值,并探讨了骨干亲本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同品种耐盐限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水稻不同品种的耐盐限度,对于盐渍土区稻作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土壤全盐5.94g/kg时,盐粳68、花粳8、辽粳294和盐粳34的发芽率均不低于90%。花粳15分蘖期最高耐盐为14g/kg,盐粳68拔节孕穗期最高耐盐为17g/k,盐丰47—6成熟期最高耐盐为12g/kg。12个供试水稻品种,其中盐粳68、花粳8、辽粳9和92—71耐盐能力强;花粳15、抗盐100、盐丰47—6、辽粳294、盐粳34和盐粳31耐盐能力次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的氮素吸收利用特点。【方法】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常规粳稻连粳7号和常规籼稻扬稻6号种植于大田,设置6种施氮量处理(0、100、200、300、400、500 kg/hm 2)和 15N示踪微区试验。【结果】在0~400 N kg/hm 2范围内,甬优2640的稻谷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连粳7号和扬稻6号的产量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300 kg/hm 2时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产量均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甬优2640产量较高,这得益于地上部较高的干物质量和库容量(总颖花量)。适量增施氮肥提高了籽粒中 15N积累量,但其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甬优2640穗中的 15N分配比例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高施氮量降低水稻氮收获指数。增施氮肥明显提高3个水稻品种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活性;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各种酶活性显著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结论】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较常规水稻品种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与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Ⅱ优602、准两优527、协优9308和国稻1号为试验材料,以汕优63为对照,对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具有最高分蘖数低、分蘖成穗率高、有效库容量和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收获指数高等特点;在成都平原生态区,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是实现超级杂交稻高产的重要途径;在水稻生长前期积累合理的总生物量,提高生育后期群体质量,增强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和提高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效率是实现超级杂交稻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生产及养分吸收利用特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超高产与高产杂交粳稻干物质生产及N、P、K养分积累、分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物质生产上,超高产杂交粳稻具有单丛干物重高、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大,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多、积累比例高,经济系数高的特点。在养分积累、分配与利用上,超高产条件下,稻株对N、P、K三要素的吸收量增加,特别是P、K的吸收量增加明显;成熟期在籽粒与茎中N、P、K的分配比例较高,而在叶片、叶鞘中的分配比例相对较低;同时,养分效率系数、养分收获指数及养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高产条件下的效率参数,特别是以籽粒产量为计算基础的养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高产条件下的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2006-2007年对吉林省1958年至2005年间育成的25个粳稻品种产量特性及叶片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粳稻品种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 由1958年的6 671.9 kg/hm2增加至2005年的11 853.2 kg/hm2,平均每年增加110.2 kg/hm2,年增幅为1.65%。收获指数、成熟期和粒叶比随育成年代推延而增加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品种产量的增加,单叶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且与产量呈正相关,光合速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品种表观叶肉导度随育成年代推延而显著增加所致。同时,胞间CO2浓度/大气CO2浓度比值呈下降趋势,说明现代品种的光合作用存在一定的气孔限制作用。现代品种叶片的蒸腾速率的增幅大于光合速率的增幅,导致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因此,在未来水稻品种选育中,筛选高光合种质资源的同时要兼顾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  相似文献   

14.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辩证的分析,阐述了超高产新株型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探索,提出未来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方向。冠层结构、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分配与调运的综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充分利用遗传资源和高光效育种以及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协调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关系,协调穗数、穗粒数与粒重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产量结构,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超高产育种。生态设计育种和分子育种是未来超高产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 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 10.5~11.0 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引进并在新疆连续获得超高产的大豆品种吉育86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具有高产潜力的新大豆23号为对照,通过对两个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净同化量、叶生产力以及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旨在分析吉育86在新疆超高产表现中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构成性状,以期为建立吉育86在新疆超高产表现及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初花期后,吉育86根系生物量逐渐高于新大豆23号;整个生育期,吉育86花荚生物量相对较高;完熟期,吉育86荚果干物质量较新大豆23号显著高16.7%。(2)两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净同化量均在鼓粒期达到峰值,此时新大豆23号叶面积指数较吉育86高80%;鼓粒期后,吉育86净同化量和叶生产力显著(P<0.05)高于新大豆23号。(3)吉育86株高与节数合理,分枝较少,株型相对紧凑,群体优势较为明显。(4)吉育86的单粒重、百粒重、收获株数显著(P<0.05)高于新大豆23号。综上所述,吉育86株型结构合理,群体优势明显,叶面积指数适宜,光合产物利用率较高,有利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向籽粒转移,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获得超高产。  相似文献   

17.
淮北地区机插超级粳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淮北地区不同氮肥水平下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在大田机插条件下,以常规中熟中粳超级稻和非超级稻(对照)为试材,设置3个氮肥水平即0、225、300 kg/hm2。从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等角度分析不同氮肥水平下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超级稻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对照产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粳型超级稻最高产量平均值较对照最高产量平均值高10.98%。与对照相比,超级稻在3个氮肥水平下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之相当;群体茎蘖移栽后早发快长,最终成穗率高;拔节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比对照低,拔节后比对照高,超级稻粒叶比在3个氮肥处理下均高于对照;拔节前,超级稻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低,而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高7.77%和6.96%;植株氮素阶段积累量和植株阶段吸收速率,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超级稻均比对照高。淮北地区粳型超级稻籽粒产量在3个氮肥处理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优势。超级稻移栽后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和光合势较高,最终茎蘖成穗率高;穗型大,群体总颖花量高,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多;生育期相近的中熟中粳超级稻产量高于对照与其较强的氮素吸收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91,自引:6,他引:91  
 以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 在福建龙海和云南涛源研究分析了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高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积累了高额的生物量。 稻谷产量随干物质积累总量的增加而提高,产量主要取决于生物产量的高低,而收获指数对稻谷产量的贡献较小。超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优势在中期和后期,产量随中期和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中期和后期的群体生长率(CGR)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而前期CGR与产量的关系不密切。茎叶干物质输出量构成籽粒产量平均为24%(福建龙海)和33%(云南涛源),茎叶干物质输出量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均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同一地点,对干物质积累的作用,CGR显著大于生长日数。  相似文献   

19.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钾肥不同施量对水稻生育性状、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人钾肥(K20)4.5kg/667m。的处理K1.5获得单产613.6kg/667m2,比K2、K3、Kl、K4、K0处理分别增产了0.1%、0.8%、1.1%、2.6%、2.7%;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颖花数以及干物质产量、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钾肥利用率均较高。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施钾量(I(20)为3.0-4.5kg/667m2。  相似文献   

20.
Analysis on Dry Matter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Hybrid Ric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ix middle-season ind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including five super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with the high yield about 10.5 t/ha and a check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Shanyou 63 with a yield potential about 9.5 t/ha,were used as materials to study the dry matter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The super hybrid rice showed a high ability in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and its yield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The advantage period of dry matter production in the super hybrid rice was mainly at the middle and late growth stages compared with the check.The grain yield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before the elongation stage while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from the elongation to maturity stages in super hybrid rice.There were more dry matter in vegetative organs at the heading stage in the super hybrid rice but its contribution to yield (apparent conversion percentage) was averagely 4.3 percent point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heck.For crop growth rate (CGR),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super hybrid rice was at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especially after flowering.Moreover,as the rising of leaf area index (LAI) and leaf area duration (LAD),CGR enhanced.The total LAD and the mean of LAD per day of super hybrid rice was about 14.79% and 10.31%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heck,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igh yield of super hybrid rice mostly comes from the products of photosynthesis after heading,which is shown by the increased CGR at middle and later stages.It is suggested that LAD character might be used to better explain the advantage in the dry matter production of super hybrid rice than LA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