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球坚蚧寄生蜂及其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两年的观察,发现危害国槐的大球坚蚧在雌成虫孕卵期有四种主要寄生性天敌,即黑色食蚧蚜小蜂,蜡蚧斑翅蚜小蜂。刷盾短缘跳小蜂和球蚧蓝绿跳小蜂,通过对寄生蜂数量与大球坚蚧单雌孕卵量关系的分析,表明大球坚蚧寄生蜂的数量对大球坚蚧雌虫产卵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友恩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天敌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 Viggiani et Ren)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试验表明,短时间的低温(5℃)对小蜂的活动影响不大,小蜂能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越长,影响越大。低温持续24h,小蜂就会死亡。该小蜂一天中在上午11:00~下午13:00及下午15:00~17:00有两个出蜂高峰。松突圆蚧蚧壳大小与虫体大小的关系并不紧密,有的蚧虫蚧壳大,虫体并不大。蚧壳大小与友恩蚜小蜂羽化孔大小也没有相关性。观察还发现,友恩蚜小蜂可在自己、同种或异种小蜂产过卵的松突圆蚧上产卵,嗜好孕卵期的雌蚧上产卵。小蜂不寄生雄蚧,寄生范围是二龄以上雌蚧。友恩蚜小蜂的产卵量随体长增长而增加,变化曲线呈生长曲线型。在喂食蜂蜜的条件下,羽化第一天产卵占整个产卵量的68%,平均产卵率为65.79%。友恩蚜小蜂自然性比约为40:1,未经交配的友恩蚜小蜂可以繁殖,其子代均为雌性。小蜂在下午4:50左右寄生活动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3.
广西松突圆蚧本地寄生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对广西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本地寄生蜂的种类、分布、数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收集到寄生蜂11种,能够证实是松突圆蚧寄生蜂的有4种:长缨恩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 Craw、友恩蚜小蜂E. amicula Viggiani et Ren、惠东黄蚜小蜂Aphytishuidongensis Huang和中华四节蚜小蜂Pteroptrix chinensis Howard.其中分布最广、种群数量最多的为长缨恩蚜小蜂,占寄生蜂总数的76.56%,平均寄生率为5.46%.本次调查为下一步优势寄生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红蜡蚧的寄生蜂共记载有30种,文章根据各种蜂的生物学习性,对这些寄生蜂进行了订正研究,确定其中19种为红蜡蚧的初寄生蜂,其中跳小蜂科Encyrtidae 10种:红蜡蚧扁角跳小蜂Anicetus beneficus Ishii et Yasumatsu、霍氏扁角跳小蜂A.howardi Hayat,Alam et Agarwal、红帽蜡蚧扁角跳小蜂A.ohgushii Tachikawa、食红扁角跳小蜂A.rubensi Xu et He、寡毛扁角跳小蜂A.rarisetus Xu et He、柯氏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clauseni Compere、聂特花翅跳小蜂M.nietneri (Motschulsky)、红黄花翅跳小蜂M.rufofulvus Ishii、美丽花翅跳小蜂M.speciosus Ishii、匀色花翅跳小蜂M.unicoloris Xu;蚜小蜂科Aphelinidae 7种:斑翅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ceroplastae (Howard)、夏威夷食蚧蚜小蜂C.hawaiiensis Timberlake、赛黄盾食蚧蚜小蜂C.ishiii Compere、日本食蚧蚜小蜂C.japonicus Compere、赖食蚧蚜小蜂C.lycimnia (Walker)、黑色食蚧蚜小蜂C.yashidae Nakayama、蜡蚧斑翅蚜小蜂Aneristus ceroplastae Howard;金小蜂科Pteromalidae 1种:盔蚧短腹金小蜂Anysis saissetiae (Ashmead);姬小蜂科Eulophidae 1种:蜡蚧啮小蜂Tetrastichus ceroplastae (Girault)。5种为红蜡蚧的重寄生蜂:粉蚧克氏跳小蜂Clausenia purpurea Ishii、敛眼优赛跳小蜂Eusemion comigerum (Walker)、褐软蚧尖角跳小蜂Pareusemion studiosum Ishii、微食皂马跳小蜂Zaomma lambinus(Walker)、日本方梗跳小蜂Cerapteroceroides japonicus Ashmead,其他6种为误订。另外,还记述了各种寄生蜂的寄主及分布,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松突圆蚧(Hem 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的发生历史、危害及防治现状。从生物防治上分别介绍了松突圆蚧寄生蜂花角蚜小蜂(引进种)的生活习性、对松突圆蚧的控制效能、近年来广东花角蚜小蜂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等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本地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进展情况,并从林间生态位的角度介绍了松突圆蚧及其3种寄生蜂的相互关系。最后讨论了应用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摘选     
为了对马尾松、湿地松重要害虫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1988年开始对寄生蜂种类、分布、种群数量、优势种类、寄生率进行调查。结果是分布最广的有长缨丽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爱友丽蚜小蜂E.amicula、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 carnesi三种,在数量上丽蚜小蜂属  相似文献   

7.
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属蚜小蜂,是日本松突圆蚧上的优势种天敌.有关资料表明[1],在松突圆蚧原发生地日本冲绳,由于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树危害并不严重.因此,1986年我国从日本首次引入了花角蚜小蜂,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试验.本文综述了自1999年以来的寄生蜂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研究,以便更系统了解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报道采自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寄生梨圆蚧、核桃圆蚧和柑桔长白蚧的寄生蜂新种 :长棒盾蚧跳小蜂(CoccidencyrtuslongiclavatusXusp .nov.)和采自山西、陕西 ,寄生枣大球蚧、草履蚧的寄生蜂新种 :长柄麦厄跳小蜂 ,新种MayrencyrtuslongiscapusXusp .nov .。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给出我国盾蚧跳小蜂属 3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友恩蚜小蜂是松突圆蚧的重要优势寄生蜂,已广泛应用于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经2008年观察发现:在广东省惠东县大岭镇文布种蜂地,友恩蚜小蜂一年出现两个数量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3~6月,第二个小高峰出现在10 ~ 11月.在罗定市苹塘镇林间,友恩蚜小蜂一年发生11代,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10.
瘤大球坚蚧最佳防治期的测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大球坚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属同翅目、蚧总科。近年来该虫在南疆三地州泛滥成灾,对当地的红枣、巴旦木、刺槐、榆等林木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瘤大球坚蚧虫体较小,雌成虫产卵量大,且虫体隐藏在硬化的蚧壳下,对进行有效防治造成很大困难。依据蚧虫的一般习性,选择准确、合适的防治时期是对蚧虫进行防治的关键,通过对瘤大球坚以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以及对蚧虫一般生活习性的研究,我们得出该蚧的关键防治期主要有两个:一是浪荡若虫期,即若虫刚孵化出壳的时期,此阶段初孵若虫在寄生枝条和叶片上爬行,经过一天左右,便开…  相似文献   

11.
坚蚧属蚧虫的重要天敌—北京举肢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举肢蛾是瘤坚大球蚧和皱大球蚧的外寄生捕食性天敌,单寄生。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寄主雌成虫介壳下结茧越冬。成虫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或5月中旬,与瘤坚大球蚧和皱大球蚧的雌成虫期吻合,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前者的寄生率(四年平均)为32.7%(22.5%—44.2%),在后者的寄生率(三年平均)为15.1%(7.4%—21.5%)。对寄主有选择性。不能孤雌生殖。幼虫可自相残杀。药剂防治蚧虫初孵若虫和一龄末、二龄初若虫时,北京举肢蛾的幼虫不受影响。温度对其羽化、交尾和产卵的影响比相对湿度的影响大,但卵孵化时,对温湿度的要求不太严格。  相似文献   

12.
整理出我国栗绛蚧的7种寄生蜂,它们均属于膜翅目跳小蜂科,并列出栗绛蚧寄生蜂雌虫分属检索表和瘦索跳小蜂属的雌虫分种检索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长角异鞭蚜小蜂Archenomus longicornis与杨圆蚧Quadraspidiotus gigas在发生期上具有吻合性的研究,说明了存在利用该寄生蜂防治杨圆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阔柄跳小蜂及食蚧蚜小蜂是湖南白蜡虫的主要寄生蜂,是导致白蜡虫大批死亡的重要原因。我们于1976—1981年开展了白蜡虫寄生蜂防治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青棡齐盾蚧Chionaspis saitamensis Kuwana是板栗的重要害虫,在浙江余姚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板栗的1—2年生枝条上越冬。雄蚧大多危害板栗叶片,雌蚧在板栗叶片正面(越冬代及第1代)与枝条上(第2代)危害。若虫孵化后24小时内就固定在寄主上,2龄若虫期在形态上出现雌雄分化。1龄若虫期用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5%敌杀死乳剂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蚜小蜂Aphytis spp.是青棡齐盾蚧的主要寄生蜂,林间寄生率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种群下降原因初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9年广东省从日本引进花角蚜小蜂成功控制了检疫性害虫松突圆蚧灾情。1998年后放蜂区花角蚜小蜂种群急剧下降、数量大幅度减少,后因小蜂种源缺乏放蜂工作中断,致使松突圆蚧虫口密度逐渐上升,灾害日益严重。本文结合花角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影响花角蚜小蜂种群稳定的因素,从气温、寄主、种源3个方面初步探讨广东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种群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松突圆蚧优势本土寄生蜂——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林间人工释放后的扩散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友恩蚜小蜂在林间释放后,360d的寄生扩散半径可达到200m,在山地横向扩散速度快于纵向扩散。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该蜂繁殖量影响较大,而对扩散速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梨圆蚧Quaraspiliotus perniciosus (Comst.)以为害果树为主,近年来发现严重为害杨树,在丹东地区主要为害家榆,被害株率75.8%。1年发生2代,以1龄固定若虫越冬,越冬代雌成虫5月中旬、第1代雌成虫7月中旬开始羽化,初产卵胚胎发育已经完成。梨圆蚧有3种捕食性、5种寄生性天敌。其中,黑背唇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蚧雌成虫81.3头;小蜂、蚜小蜂、四节蚜小蜂平均混合寄生率为35.5%。  相似文献   

19.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种群下降原因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9年广东省从日本引进花角蚜小蜂成功控制了检疫性害虫松突圆蚧灾情。 1998年后放蜂区花角蚜小蜂种群急剧下降、数量大幅度减少 ,后因小蜂种源缺乏放蜂工作中断 ,致使松突圆蚧虫口密度逐渐上升 ,灾害日益严重。本文结合花角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影响花角蚜小蜂种群稳定的因素 ,从气温、寄主、种源 3个方面初步探讨广东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种群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枣大球蚧又称瘤坚大球蚧、大球蚧、梨大球蚧、大玉坚介壳虫、枣球蜡蚧,是一种难以根除的重要枝梢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繁殖力强及适应严酷的生态环境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