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西林业科技》1996,(2):12-19
通过对全省国家造林项目1991 ̄1994年幼林生长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了形成林木生长分化的原因,提出了今后项目造林的改进措施和项目幼林中后期管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湿地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湖南攸县设置了反映湿地松人工林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湿地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7年定期、定位观测及统计分析表明:在湿地松人工造林的各项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良种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幼林抚育对湿地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而整地方式与规格对幼林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贵州省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8年的定期、定位测定,以及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造林的各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整地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幼林施肥有一定影响,而整地方式和幼林抚育则无明显影响。在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可供试验地区应用的马尾松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杉木丰产林基地第一代种子园种子与普通种子的幼林生长量对比,不同整地方式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施用基肥对幼林生长的对比试验,得出采用良种能使林相整齐,立地指数在14以上大穴地和立地指数16以上中穴整地效果较好,施用基肥可使幼林提前郁闭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对沙黄松人工幼林的林分特征与结构、年生长规律、幼林生长进程以及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沙黄松人工幼林与马尾松同龄林相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林分生长整齐、林分结构较稳定、形质性状优良的特点,沙黄松人工造林效果较好,可以在适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造林技术措施对10年生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处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傈,在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定期、定位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理论1方法分析研究了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自大 的影响顺序为:立地选择,种要密度,幼林施工。其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马尾松人工造林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幼林施肥对马尾松幼林分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整地方式则无明显影响,运用  相似文献   

7.
苗龄差异对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徐家山和牛达林区进行了用不同苗龄的云南松苗木营造云南松人工幼林对其林木造林当年生长影响的研究.经对大苗(1.3~0,徐家山)和当年生苗(0.4~0,牛达)定植的云南松人工幼林造林当年林木的地径和树高生长量的分析,表明苗龄差异影响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的生长:其两林分的林木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为1.63 cm、0.19 m,和0.57 cm、0.08 m.揭示了采用大苗造林可促进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的生长.其林木的地径和树高生长线性相关显著,徐家山和牛达两林分的方程分别为Y=0.043 2x+0.123 1和Y=0.035 6x+0.062 4,其林木的树高可作为林分生长量分析的主要指标.此期间,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的树高分化明显,徐家山和牛达林分的林木树高变幅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03~0.61 m、0.01~0.26 m和1.08 %、0.77 %.树高聚类分级结果也显示两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分化的客观存在.林木树高的变幅、其变异系数和聚类分级的组间和组内的变幅说明,用13~0苗龄营造的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的树高分化较0.4~0苗龄的显著.其幼林林木的生长分化预示着进行云南松早期选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竹柏山地造林技术及其幼林生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竹柏可广泛作为庭园、住宅小区、街道等绿化的优良风景树,根据多年的造林经验,通过调查竹柏幼林的生长情况,总结了一系列竹柏山地人工造林技术及竹柏幼林的生长规律,以期为竹柏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邹妍  李小伦 《绿色科技》2022,(21):146-149
为探索榆林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选用2个育苗方式和3个造林密度,研究了樟子松幼林植株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积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育苗方式和造林密度对樟子松幼林植株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株高、地径、干生物量、叶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冠幅、根系和枝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同一密度处理下,容器苗长势、生物量和光合能力均高于露地苗。因此,在樟子松造林中选用容器苗,造林密度为12000株/hm2时植株地上部长势和地下分配协调,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有利于林木的成材,适宜榆林地区樟子松造林。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黎蒴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韶关市翁源县林科所附近于2005年3月营造的12种不同造林技术措施黎蒴试验林进行研究,比较其中不同施肥措施、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整地规格下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找出有利于黎蒴幼林生长的关键造林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12种不同造林技术措施下的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存在显著差异;(2)12号标准地树高生长显著高于其它标准地,8号标准地地径和冠幅生长最旺盛;(3)在不同施肥量的试验中,12号标准地黎蒴的生长最好;(4)在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中,8号标准地黎蒴的生长最好;(5)在不同整地规格的试验中,6号标准地黎蒴的生长最好;(6)聚类分析结果,将12个标准地林木的生长速度分为快、中和慢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样地调查材料对营造于思茅清水河的5种思茅松人工幼林5年生期间其主栽树种思茅松林木的生长状况,以及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多度、多样性、盖度、高度等的植物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种人工幼林中,主栽树种思茅松林木胸径及树高生长最快的是思茅松+西南桦混交林,其后依次为思茅松+高阿丁枫混交林、思茅松+红木荷混交林、思茅松纯林I、思茅松纯林II.在思茅松+西南桦混交林中,思茅松树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思茅松+红木荷混交林、思茅松纯林I和思茅松纯林II(p<0.5).5种思茅松人工幼林,在其营造的5年生期间,林下草本层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但其盖度逐渐提高,个体数量有较大的提高;灌木层的盖度、物种丰富度和数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该人工林若不进行有效的抚育措施,地带性的乡土灌木植物的盖度将会进一步扩大,以影响其人工林中思茅松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13.
榉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植物,因其幼龄时有主干较柔软、直干性不强等缺点,大面积造林成林不易.采取"榉木纯林,榉杉混交,榉杉混交、打桩,榉杉混交、打桩、修枝,榉杉混交、打桩、修枝、纵伤"5种不同的技术处理对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的试验,经过连续8 a固定样地的定期、定位观测,试验结果:榉杉混交、打桩、修枝和榉杉混交、打桩、修枝、纵伤两种技术处理对榉木幼林生长有明显影响,而营造榉木纯林则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省梨树县农田防护林为对象,进行经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及时进行幼林抚育,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提高11.8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20%和24%。修枝强度不同效果差异显著,以1/3修枝强度效果最佳,可降低风速26.2%,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6倍。间伐强度控制在25%~30%时效果最好,间伐后林木分布均匀,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所提高,林带内卫生状况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王琳琳  吕东安 《绿色科技》2024,(5):123-126+130
受地区气候、土壤等不同环境条件,人工林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系统地总结了相应的抚育管理技术,归纳了常见病虫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黑松荒山造林幼林抚育管理技术包括松土除草、雨季排水和修枝处理3部分;山东地区黑松林常见病虫害主要包括松叶枯病(赤松隔尾孢霉菌Cercoseptoriapini denaiflorae)、松枝枯病(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uginosum)、松落针病(针叶散斑壳Lophodermium)、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sinensis)、松梢斑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和松大蚜(Cinara pinitabulaeformis),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研究旨在为该地区及类似地区的黑松幼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辽北地区美×青、中绥12、银中杨等3种杨树无性苗作为试材,对其生长状况做了6年观测记录,对辽北地区3种杨树培育技术和生长过程进行研究,通过研究造林密度与胸径、材积的关系,试图找出更适宜的造林方法。同时对林内间种农作物做了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丹江口库区柏树生长主导因子及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困难立地造林提供技术支撑,笔者对丹江口库区柏树生长的主导因子和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的柏树生态林优势树种以柏木和侧柏为主(分别占60.87%和36.25%).影响侧柏林分平均高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和坡度;最宜于侧柏生长的主导因子组合分别为:土层>20 cm,黄棕壤类,坡度≤15°;土层>...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闽南山地灰木莲的合理种植密度,以促进林分高效生长,在闽南山地开展灰木莲6种不同初植密度试验,分析比较不同初植密度对5 a生幼林生长及形质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灰木莲的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存在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越大,树高、胸径、枝下高、主干分叉性、侧枝密度、侧枝角度等性状表现越好,而种植密度对冠幅、主干通直度、侧枝粗细等性状无显著性影响。综合各项生长指标效应,灰木莲适宜的初植密度为1 667~3 333株·hm-2(株行距1.5 m×2.0 m和2.0 m×3.0 m),能有效促进灰木莲快速生长以及形成较好的形质性状。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果表明 :(1)“谷雨”至“立夏”是茶秆竹的出笋期 ,历时 40d左右 ,在出笋后 10~ 2 5d ,是出笋高峰期 ,约占出笋总数的 71%~ 84%。幼竹高生长呈慢—快—慢 3个阶段。 (2 )竹鞭垂直分布浅 ,一般在 0~ 30cm的土层中。全劈、全锄、浅翻、浅翻加施肥可明显促进竹鞭生长和笋芽分化 ,且以浅翻加施肥效果最佳。 (3)立竹度与新竹数量、平均胸径、平均高均呈现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关系。 (4 )合理留笋长竹时间应为出笋盛中期。施用发笋肥可提高笋产量。 (5 )竹 阔叶树混交林经营应保留一些固氮树种和珍稀树种 ,清除“老狼木”、“霸王木” ,对影响竹林繁衍和发育的伴生树种要进行强度修枝。 (6 )野生茶秆竹林 ,应在留足新竹基础上采收春笋 ,积极进行抚育性采伐 ,调整竹林结构 ,选择合适的垦复措施。 (7)丰产竹林的合理年龄结构是 1~ 3年生立竹各占 1/ 3,或 1~ 4年生立竹比例为 3∶3∶3∶1。中下坡合理立竹数为 10 5 0 0~ 135 0 0株 /hm2 ,上坡为 15 0 0 0~ 16 5 0 0株 /hm2 。  相似文献   

20.
程长 《安徽林业科技》2009,(2):45-45,19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杉木是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随着林龄增长,部分杉木进入了主伐期,这些林分林木老化,生产力下降,急需更新采伐。上世纪,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树种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其林分生长不好,效益不佳。如何营造人工杉木二代林的问题是我们林业急于解决的课题。2001年,笔者对30公顷杉木采伐迹地,进行不同更新模型试验,并对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进行了定期测定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