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5月对在牡丹江石岩、海浪、桦林、依兰不同的江段采集十几种鱼测试肌肉、鳃等重金属Zn、Cu、Pb、Cd、Cr,未污染的牡丹江上游(镜泊湖)为背景值进行比较,其鱼体重金属含量高于背景值倍数;Zn为13.25倍,Cu为55.24倍,Cd为29.99倍,说明鱼体已受到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水系鱼体中痕量重金属锌、铜、铅、镉的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们对松花江水系的各江段于1986-1989年采集鲤鱼、鲫鱼等9个鱼种120尾鱼进行痕量重金属锌、铜、铅、镉的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与松花江的背景值比较分析,对松花江水系进行污染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锌、铜、铅、镉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通过锌、铜、铅、镉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得出了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18h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依次是:1.4413,0.0766,1.7999,1.3948mg/L和0.2313,0.0055,0.2274,0.0587mg/L。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对铜、铅、镉的累积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当常规理化指标一致时,随着Cu、Pb、Cd质量浓度的升高,栉孔扇贝各组织的蓄积量明显升高;Cu、Cd在扇贝组织中蓄积量是内脏团>鳃>肌肉,Pb在扇贝组织中的蓄积量是鳃>内脏团>肌肉;当Cu、Pb、Cd质量浓度(0.1 mg/L)相同时,其鳃、内脏团、肌肉中重金属蓄积量的上升速率是Cu>Cd>Pb。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省曾发生了养殖户与化工厂由于三角帆蚌死亡而引起的纠纷。受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委托,我们进行了铬、镉、铅、锌对三角帆蚌的毒性试验。这几种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在国外已有不少报道,但有关三角帆蚌的毒性效应尚不多见。试验结果显示了重金属对三角帆蚌的致死浓度和影响的临界浓度。试验结果对各地法院、环保局和水产部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试验生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壳长9.9—12.0cm,取自未受污染的漳州市下碑村下圆丘池塘。试验前,蚌均经暂养。  相似文献   

6.
泥蚶对重金属铜、铅、镉的生物富集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泥蚶为实验生物,应用半静态双箱模型室内模拟了其对三种重金属(Cu、Pb、Cd)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泥蚶体内重金属污染物的动态监测和对富集与排出过程监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泥蚶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泥蚶对重金属Cu、Pb、Cd的生物富集数据符合双箱模型,由该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拟合结果得到Cu、Pb、Cd动力学参数,K1为7.318~29.928;K2为0.0064~0.0176;BCF为457.3~3303.6;B1/2为39.4~108.3.比较结果得出:吸收速率常数K1及生物富集因子BCF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泥蚶对Cu、Pb、Cd的富集能力依次是PbCdCu;三种重金属在泥蚶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B1/2依次是PbCdCu;理论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金属含量CAmax随着外部水体中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认为泥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如实地反映了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水域近期的污染过程,从而可以考虑把泥蚶作为浙江沿海及其它泥蚶分布海域重金属Cu、Pb、Cd污染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7.
铜、镉、锌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铜(Cu 2)、镉(Cd 2)和锌(Zn 2)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 2、Cd 2和Zn 2对鱼类的影响,为渔业部门制订水质标准提供理论参考数据。结果表明:Cu 2对唐鱼为剧毒物质,Cd 2为高毒物质,Zn 2为中毒物质。3种重金属毒性依次为Cu>Cd>Zn。Cu 2、Cd 2和Zn 2对唐鱼的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166、0.079、0.051、0.039 mg/L,9.051、6.404、4.9064、.447 mg/L,35.43、26.53、20.66、16.30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4、0.4451、.630 mg/L。唐鱼对Cu 2敏感,是一种较理想的环境污染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对日本对虾的毒性Ⅰ铜、镉、锌对日本对虾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首先探讨了3种重金属对日本对虾急性毒性的大小,然后根据此数据设计各种低浓度的重金属溶液,研究其对日本对虾的慢性毒性影响,其结果显示在Cu、Cd、Zn浓度分别大于0.20、0.20和0.25ppm时,就有显著的抑制生长作用,而其累积情形,以头胸部的累积量最高,累积速度则视金属之种类和浓度而异,大部分在暴露于含有重金属的海水中8天或16天时达到累积量的最高峰,以后有趋于稳定或降低的趋势。如果将已累积有重金属的活日本对虾饲育于干净的海水中,则在20天内累积在组织内的重金属量有随时间而显著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极北海带(Laminaria hyperborea)分布于大西洋东北海域,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有望成为我国海藻资源增值的对象。本研究通过分析极北海带在不同温度下对N、P营养盐的吸收,以及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其对富营养化和重金属的去除能力。结果显示,1)温度为9℃~13℃时,极北海带对N、P的吸收率均最高,其中72 h后其对P的吸收率达到了95%~98%,对氨氮的吸收率为96%,对硝酸氮的吸收率约为42%,表明其对N、P有显著的去除作用。2)极北海带对As5+的富集量为168.33 mg/kg,藻体表面和内部As5+含量无显著差异,分别占藻体As5+总量的55%和45%,As5+处理6 d后极北海带的相对生长速率为–0.92%/d,极北海带生长不正常。极北海带对Cd2+的吸附量为15 mg/kg,且91%的Cd2+位于藻体表面,仅9%的Cd2+位于藻体内部,相对生长速率为5.78%/d,说明其对极北海带生长有抑制。极北海带对Pb2+的吸附量为320 mg/kg,其中96.5%的Pb2+被吸附于藻体表面,3.5%的Pb2+位于藻体内部,其相对生长速率为6.73%/d,表明Pb2+对极北海带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麦饭石对海水及水溶液中铜、锌、镉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天然麦饭石吸附海水及水溶液中重金属Cu(Ⅱ)、Zn(Ⅱ)、Cd(Ⅱ)。结果表明,吸附率随pH变化曲线呈“S”型,在天然水(pH7.5 ̄8.5)中,麦饭石对海水及水溶液中Cu(Ⅱ)、Zn(Ⅱ)、Cd(Ⅱ)均有较高饱和吸附量。;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顺序为Cu(Ⅱ)〉Zn(Ⅱ)〉Cd(Ⅱ)。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原子吸收测定鱼体中的铜、铅、镉-干灰化法与湿消解法前处理样品测定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湿消解法不但防止了样品挥发损失,而且是准确度和精确密度较高的分析方法,同时多次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9.3%-102.31%之间,均高于干灰化法(63.75-66.25%)。比较分析结果,令人较为满意,适用于批量样品测定。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是一类典型的累积性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生态环境中,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并与人体内蛋白质、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其失去活性,从而造成慢性中毒。特别是对于毒性较大的铅、镉两种元素,已列为我国无公害水产品监测中的必测项目。  相似文献   

13.
采用HNO_3-H_2O_2-H_2O体系对样品进行微波消解,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中华绒螯蟹体内砷、镉、汞、铅等元素含量。各元素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228~0.0342μg/L,3个浓度添加水平下方法回收率为95.8%~99.7%,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2%~4.31%。用该方法测定FAPAS质控物质T07279QC,各元素测定值与标示值吻合,该方法省时快速,可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适用于中华绒螯蟹中砷、镉、汞、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前锌镉还原法被基层单位广泛应用于海水中硝酸盐的测定,是各海区主管部门对各监测单位的重点考核项目,但该方法还原率低,稳定性和精密度较差。为优化该国标法,从影响还原率的反应温度、振荡频率、振荡时间着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5℃、振荡频率240 r/min、振荡时间12 min条件下,硝酸盐还原率为(97.4±1.3)%,精密度为0.92%,准确度为2.36%,可以满足海洋环境监测中硝酸盐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黑鲷受铜、镉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镉处理液对黑鲷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内对照组和铜、镉处理组(≤5 mg/L)中黑鲷均未出现死亡;48 h后对照组与铜、镉处理组中黑鲷体内SOD和CAT活性值差异极显著(P<0.01),而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低浓度处理组对黑鲷体内SOD和CAT活性起诱导作用,而高浓度处理组则起抑制作用,其中在处理浓度为0.5 mg/L时SOD和CAT活性达到最高值,在试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毒理兴奋"作用。因此,铜、镉处理对黑鲷的生理生化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建议可以以黑鲷SOD和CA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物,从而达到评价水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龙须菜对铜、镉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增焕  王许诺  林钦  李刘冬 《水产学报》2011,35(8):1233-1239
通过以人工培育的龙须菜在低浓度Cu2+、Cd2+污染水体中对铜(Cu)、镉(Cd)富集与释放的模拟实验,探索龙须菜对Cu、Cd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富集实验结果表明,龙须菜对Cu2+、Cd2+有较强的富集能力,龙须菜中Cu、Cd的含量与水体中Cu2+、Cd2+的浓度以及暴露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Cu2+、Cd2+共存的环境中,龙须菜Cu、Cd的含量均比Cu2+、Cd2+单独存在的环境中高。应用双箱模型,对富集和释放实验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龙须菜富集Cu2+、Cd2+的速率常数和释放速率常数。拟合结果显示,龙须菜对Cu的富集能力高于对Cd的富集能力。龙须菜的富集能力随水体中Cu2+、Cd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释放实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和络合是龙须菜富集Cu2+、Cd2+的重要途径,被龙须菜吸附的Cu2+、Cd2+通过解吸能重新被释放。  相似文献   

17.
锌,铜,铜,镉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锌、铜、铅、镉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得出了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48h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依次是:1.4413,0.0766,1.7999,1.3948mg/L和0.2313,0.0055,0.2274,0.0587mg/L.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对日本对虾的毒性 I 铜 镉 锌对日本对虾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铜,铅,锌对菲律宾蛤仔毒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am),俗称花蛤,是福建省四大贝类之一,主要分布在沿岸海域,资源非常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现已进行大面积养殖,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沿海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源源不断的超标排海,因此给近海渔业带来了明显的污染危害。其表现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主要资源枯竭,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日本对虾体中的Pb、Cu。结果测得Pb为0.1152mg/kg、Cu为6.4493mg/kg。Cu的含量明显高于Pb,表明日本对虾对Cu有一定的富集能力。测定回收率,Pb为99.0%-101.0%,Cu为98.0%-98.8%。此方法可靠、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