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神经症状和呼吸困难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经镜检,细菌培养,荧光抗体检验确诊;以作好鸭舍清洁卫生,保温,接种鸭疫巴氏杆菌为主要预防措施;治疗以抗菌素,沙星类药物为主,配合中药,保护率达40-60%。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利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鸭巴氏杆菌病疫苗的方法,本试验从泰州地区疑似巴氏杆菌病的病死鸭中分离出巴氏杆菌,经鉴定合格后作为菌种。用马丁肉汤培养后获得菌液,甲醛灭活,加油佐剂制成鸭巴氏杆菌油佐剂灭活苗。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合格;效力检验中,免疫接种剂量为1 m L时,免疫保护率为100%,表明本次所制备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联合防制禽霍乱和新城疫提供条件。[方法]将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1502强毒株与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弱毒株混合,制备成5批合格的二联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鸡、鸭和鹅的田间安全性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田间安全性试验表明,免疫鸡、鸭和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鸡的田间免疫效力试验表明,7~14日龄雏鸡和60~90日龄青年鸡免疫3周后新城疫血凝抑制(ND-HI)抗体效价均比对照组高2~3 log2,可持续4个月以上,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攻毒保护率均达到75.0%以上,免疫效力可持续6个月;鸭和鹅的田间免疫效力试验表明,接种3周后免疫组ND-HI抗体效价均≥4.2 log2,对照组均≤2 log2;鸭、鹅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攻毒保护率分别在75.0%和62.5%以上。[结论]该二联苗免疫禽类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鸭和鹅等水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固体培养基收获的菌液与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株La Sota接种易感鸡胚收获的感染鸡胚液混合,用甲醛溶液灭活后制备成5批二联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鸭和鹅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试验。[结果]5批二联苗对鸭和鹅的安全性试验表明,免疫鸭和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免疫效力试验表明,免疫后3周,鸭和鹅的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均≥4 log2,新城疫攻毒保护率均为100%,禽霍乱攻毒保护率为66.7%~83.3%。[结论]该二联苗用于免疫鸭和鹅安全可靠,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是引起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菌,它主要侵害2—7周令的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主要特征,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的分离鉴定以及萤光抗体诊断等在国内已有报导。鸭疫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形态与染色特性颇似常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它在细菌  相似文献   

6.
鸭疫巴氏杆菌防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西部分地区的鸭群中分离到12株鸭疫巴氏杆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试验,确定其中11株属鸭疫巴氏杆菌血清1型,另1株为血清2型。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利福平等药物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成的灭活菌苗免疫当地小鸭,免疫保护率可达98.3%。  相似文献   

7.
采用鸡胚共同增殖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方法制备的抗原中含巴氏杆菌数≥4×1010CFU/mL、H9亚型禽流感病毒含量≥109.38EID50/mL,经灭活后制备3批二联灭活疫苗并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3批二联疫苗的物理性状、无菌检验以及安全检验均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用3批疫苗分别免疫试验鸡和试验鸭,21 d后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保护率均为90%以上,对H9亚型禽流感免疫保护率均为85%以上。  相似文献   

8.
笔者用制备卵黄抗体的方法制备新城疫(ND)卵白抗体,与卵黄体抗体比较,HI效价高1个滴度,保护试验保护率为100%,发生ND的85640只病鸡进行治疗试验,其保护率达93.6%。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是雏鸭一种常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预防控制该病的方法是药物防治和菌苗接种,我们以本地分离株制备种子液,再将种子液接种鸭胚增殖培养,收获菌液经甲醛灭活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攻毒试验,保护率为75.0%。在部分鸭场使用该菌苗,结果证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二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试验在对雏鸡免疫接种新城疫疫苗和巴氏杆菌灭活苗的同时,用免疫调节剂地巴唑或左旋咪唑,观察其对抗体应答作用。结果表明:免疫调节剂能增进机体对新城疫、巴氏杆菌的抗体滴度,如有干扰素诱生剂协同,能进一步提高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Vero细胞灭活疫苗的免疫试验表明,用0.5和0.8mL/只剂量分别肌肉接种。10 ̄14日龄首免,8d后可检出病毒特异性抗体,14d抗体P/N值为3.8 ̄5.6。病毒中和抗体滴度为1:32 ̄1.64;21dP/N值为6.3 ̄6.8,中和抗体滴度平均为1:1204 ̄1:2048,此时血清抗体对鸡的保护率为85.7%。30 ̄35日龄二免,14d后P/N值5.0 ̄5.2,中和抗体滴度高达1  相似文献   

13.
鸭巴氏杆菌又称鸭霍乱或鸭出败,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般情况下,本病多发于幼鸭。1998年我乡程厚堂养鸭专业户的幼鸭不断发生死亡,经诊断为鸭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二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筛选抗原性较好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经禽胚培养增殖细菌,灭活后加入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制成油乳剂强经苗,试验表明,每头份含抗原量100亿,左旋咪唑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用组免疫效果最佳。注射本苗后,鸡群第4天产生免疫应答,第7天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试管凝集抗体效价达到1:86,攻毒保护率达83.3%,第14天即可达100%,免疫期6个月。免疫期内攻毒保护率为97.6%,当试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Vero细胞灭活疫苗的免疫试验表明,用0.5和0.8mL/只剂量分别肌肉接种。10~14日龄首免,8d后可检出病毒特异性抗体,14d抗体P/N值为3.8~5.6.病毒中和抗体滴度为1∶32~1∶64;21dP/N值为6.3~6.8,中和抗体滴度平均为1∶1024~1∶2048,此时血清抗体对鸡的保护率为85.7%.30~35日龄二免,14d后P/N值5.0~5.2,中和抗体滴度高达1∶2048~1∶8192,对鸡的保护率为100%.二免后112d(147日龄)抗体仍保持较高水平,P/N值为3.2~3.4.野外试验表明,这种疫苗安全、有效。在3000只蛋鸡群平行试验,灭活苗比活苗抗体水平高出0.2个光密度值,抗体持续期长。接种灭活苗的鸡群5个月内未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17.
用棘球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和囊液上清抗原与福氏完全佐剂乳化后两次免疫绵羊,第二次免疫后15天攻卵1000枚,攻卵后8个月剖检观察试验羊父巍ⅱ肺棘球蚴,结果原头节可溶性抗原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免疫保护率达86.13%,囊液上清抗原保护率为72.27%。试验羊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滴度与免疫保护率存在正相关关系,感染棘球蚴的绵羊免疫应答迟缓,抗体滴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免疫不同品种成年鸭后,其血清中抗鸭瘟病毒(DPV)和鸭肝炎病毒(DHV)的ELISA抗体消长规律,从而为临床上合理地应用二联苗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二联苗免疫鸭后抗体的消长与鸭的免疫力密切相关。并可以通过检测二联苗免疫鸭后的血清中抗DHV和DPV的ELISA抗体滴度来确定种鸭是否要进行加强免疫。当二联苗免疫鸭后血清中抗DHV的ELISA抗体滴度在1:512以下时或抗DPV的ELISA抗体商度在1:64以下时,需要进行DVH或DP的免疫.  相似文献   

19.
用新研制的抗牛布氏杆菌独特型抗体苗(简称二抗苗)免疫豚鼠并于免疫后4个月进行强毒菌株攻击保护试验表明,3个不同免疫剂量组豚鼠平均保护率为79.1%,血清凝集试验结果表明,免疫豚鼠产生了一定滴度的凝集抗体,这证明该抗独特型抗体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兔鸡两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的研制及野外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近200份兔源禽源巴氏杆菌中分离到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兔1株,其血清型抗式为07:A,可抗血清型05:A、07:A、08:、09:A菌株的攻击,将其作为制菌株制成的疫苗,对兔鸡均获得满意的免疫效果,兔3个月的保护率为90.38%,6个月为73.07%;鸡3个月的保护率为84.61%,4个月71.15%。疫苗在4-15℃保存期为1年。已在国内9个省,自治区野外应用200余万头剂,反馈资料证明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