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应用,在国外最先是用来降低水稻株高,防止倒伏。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应用多效唑培育油菜壮苗夺高产的技术研究。连续几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油菜幼苗喷施多效唑,能有效控制主茎高度,增加茎粗,从而达到壮苗、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培育多(?)壮秧,是水稻高产栽培中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是建立高产群体结构的基础。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晚稻秧龄较长,一般35-40天,有的超过40天,且温度较高等原因,晚稻秧苗常发生徒长,俗称“牛毛秧”,难以达到丰产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我站与县农技站合作,于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对晚稻秧田进行多效唑喷施秧苗控制徒长试验,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用三种浓度多效唑在花前一周和花后一周两次喷施15年生华盛顿脐橙,结果表明:100ppm和500ppm多效唑处理可显著提高脐橙有叶单顶枝率,抑制夏梢的抽发,提高脐橙果枝座果率和产量,对脐橙果实品质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抑制棉花幼苗主茎、主根和侧根伸长,增加棉苗含 N 量和干物重,增强主根脱氢酶活性,提高主根和子叶过氧化物酶和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降低 IAA 的有效浓度而抑制棉花幼苗的伸长。GA 能解除多效唑的抑制作用。多效唑能增加棉苗根膜脂不饱和指数和油酸含量,降低肉豆蔻酸、棕榈酸含量,减少棉茎棕榈酸、亚麻酸含量,提高油酸、亚麻酸含量;降低棉叶亚麻酸含量,增多亚油酸、油酸含量。增大根细胞膜差别透性,影响棉苗根系对离子的吸收。多效唑抑制棉根对K~+、NH_4~+阳离子吸收率,但0.1—1ppm 时,对吸收 NH_4~+有一定促进效应:增加棉根对 NO_3~-、H_2PO_4~-阴离于吸收率。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棉根吸收 K~+的速率符合 Michaelis—Menten 酶动力学模式。0.1—1ppm 多效唑处理后,K~+的吸收 K_m值增大,Vmax 减少,表明 K~+吸收率下降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对籼粳杂交稻的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通过降低日增高,减缓株高生长;施药后第2周的降高效应最大,以后逐渐下降;多效唑浓度越大,药效期越长。各处理主要通过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降低植株高度。浓度越大,降高效应越大,以400-800ppm 的降高效果较好。多效唑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麦高产化学调控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MET、茂而多,481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苗期施用MET可降低株高,增加分蕊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具有增穗增产的作用;苗期施用茂而多可促进分蘖发生,增加分蘖数;而灌浆初期使用481能促进先合产物,运转,提高灌浆速度,减轻籽发育的优势效应,增粒增重。苗期喷施200ppmMET,灌浆初期喷施0.05ppm481对川麦22号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该处理组合较同品种其它处理组合增产4.2~9.5%。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英国帝国(ICI)化学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活性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杀菌剂.国际上通用代号pp333。在农作物上使用能提高体内叶绿素、蛋白质和按酸的含量,降低赤霉素和吲哚乙酸的含量.增加乙烯的释放量。增强抗倒、抗旱、抗寒及抗病等抗逆性,从而能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多效唑在蔬菜、水稻、果树等作物上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成效喜人。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研究了油菜抽苔期施用多效唑降低株高、防止倒伏的效果及其与施氮水平和赤霉酸的配合效应,结果表明:油菜抽苔期施用多效唑可显著降低植株高度和分枝高度,增加根颈粗度,提高抗倒伏能力,这种效果随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多效唑对油菜产量的效应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在中低肥水平下植株生长较差,多效唑浓度较高时,因过分抑制生长,使株体变小而减产;二是多效唑处理后因提高了植株抗倒能力,避免或减轻倒伏造成的损失而间接增产,因此多效唑只适于高肥水条件下植株生长过旺,有倒伏威胁的田块。油菜抽苔初期150ppm多效唑处理后26天又喷施40ppm的赤霉酸可刺激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既有一定降高防倒效果,也有一定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玉米壮苗剂的生物学效应与增产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壮苗剂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壮苗剂具有控上促下的作用,一方面促进玉米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根系体积和平重;另一方面延缓地上部生长,使苗高降低,基部增粗,叶片变宽、短、厚,叶包加深,培育出矮壮健苗,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6%-17%,并表现一定增强玉米抗旱力作用。以35-50ppm浸种或100ppm拌种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脐橙在四川盆西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苗木质量性状、栽植密度和丰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壮苗和密植是提高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皮下注射和饮水免疫,其中皮下注射效果比饮水稍好:①到3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4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皮下注射到3日龄、饮水免疫到4日龄均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保护期持续2个月以上。2.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饮水免疫:①到34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34日龄产生对鸭瘟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其免疫持续期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棉花苗期棉蚜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3—1986年5—6月份棉田定点系统调查,1986年6月天敌与棉蚜空间格局动态的研究以及室内饲养功能反应的测定,根据作者(邹运鼎1986)提出的标准,从天敌、害虫两者数量、时间、空间三个方面关系综合评定、得出龟纹瓢虫是棉花苗期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优势种。 相似文献
18.
运用回归方法研究汕优63优化配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二次曲面混合设计法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杂交水稻汕优63的种植密度(X_1)、施N肥量(X_2)和秧苗带蘖数(X_3)与产量(y)之间的关系.其回归方程为: ■=455.27 + 11.86X'_1 + 14.4X'_2 + 8.89X'_3 + 7.05X'_2·X'_3 - 9.06(X'_2)~2 - 13.8(X'_3)~2 (R=0.9843,S=13.80 X_i~'=x_i-mic x_i·[4-2]/max x_i-mic x_i)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获得高产的最佳组合是:栽植密度为2万窝/亩,施N肥量为10.3kgN/亩和2.62蘖/株.并且,与大田生产实际有相当高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