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状囊尾蚴是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主要感染家兔等兔形目动物.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寄生虫病中较普遍和较严重的一种,由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未能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因而临床用药不规范,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了中国养兔业的发展.因此,作者综述了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病原形态、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致病性、诊断与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豆状囊尾蚴是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家兔和野兔的肝脏上、肠系膜和腹腔内,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兔大量感染时,可因急性肝炎而突然死亡,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消化紊乱和体重减轻;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  相似文献   

3.
1 兔豆状囊尾蚴病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家兔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的流行需要犬等肉食动物作为终末宿主,一般在养犬的养殖场较为多发。1.1 流行病学 兔豆状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家兔主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犬、猫等肉食动物是本病的终末宿主,而兔是本病的中间宿主。主要传播方式为消化道,感染成虫的犬、猫通过粪便排出虫卵孕节或虫卵污染饲料、饲草、饮水等,家兔通过食入这些被污染的饲草、饮水而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4.
菏泽市双井街韦××饲养60只哈白兔和獭兔,1989年11月底—1990年3月初,因患豆状囊尾蚴病死亡36只,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秋季,山西省阳城县某兔场饲养的肉兔、獭兔出现一种以腹胀、水泻、精神萎靡,后肢瘫痪并引起死亡的疾病,经诊断为兔豆状囊尾蚴病.  相似文献   

6.
正家兔养殖是现下畜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投资少、见效快,广受农户青睐,尤其是缺乏资金的贫困户。因此,兔病的防治就尤为重要。兔豆状囊尾蚴病是豆状带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寄生于家兔的腹腔膜上,很少寄生于胸腔,最常寄生在家兔和野兔的大网膜上。本病分布很广,有时可引起兔大批死亡,其中以1—2月龄的幼兔死亡率最高。豆状囊尾蚴呈囊状,一般有豌豆那样大,呈半透明的膜,内含透明的液体,囊壁  相似文献   

7.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因兔食入污染有豆状带绦虫的节片和卵的饲料后,六钩蚴便从卵中钻出,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到达肝脏开始发育,在肝内穿行15—30天后,钻出肝被膜,进入腹腔,在肠系膜、胃网膜等处生长、发育为豆状襄尾蚴致使发病。因此,兔为豆状带绦虫的中间宿主,犬、猫和狐狸等野生动物为终末宿主。我市养兔业的发展虽历史悠久,但本病的发生尚属首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即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家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2012年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门诊部共接收2例囊尾蚴病例,发病多与场内饲养猫或犬有关。兔场内老鼠多,很多场内饲养了猫来防治老鼠,殊不知猫传染疾病的危险性也非常大,兔囊尾蚴病就是与犬、猫等肉食  相似文献   

9.
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融安县某养兔户的育成兔 40 0多只 ,从 5 0日龄开始零星发病 ,后死亡数逐渐上升 ,给养兔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在使用磺胺类药及球虫药等治疗无效后 ,来到我站化验室就医 ,确诊为兔豆状囊尾蚴病 ,现报道如下。1 临床症状40 0多只兔 ,从 5 0日龄开始出现腹泻 ,拉水样粪便 ,兔体消瘦、毛色较差 ,有些兔发生腹胀。发病数逐步增至 40 %,1 0天后死亡数从零星发生增至每天 1 0多只。2 病理变化剖检数只病兔 ,个别兔膀胱积尿 ;1只腹水、肝肿大 ;2只肝表面有穿孔道花纹、花斑 ,网膜上发现黄豆大透明囊状包裹物 ,似水疱样。3 实验室诊断3.1…  相似文献   

10.
2001年2月19日,我市养兔户杨某从本市养兔专业户黄某处购入30~40日龄杂交兔38只,于2月21日下午突然发病死亡5只,体重1kg左右,并立即将全部病死兔送本站进行病理剖检,以求诊治。2月21日晚上和22日又分别死亡3只和1只,30多日龄,体重不足1kg。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畜主反映的临床表现、病理剖检,诊断为兔豆状囊尾蚴病。并用丙硫咪唑片及时治疗,大部分康复,共死亡9只,死亡率为23.69%。1病原及其生活史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脏器,主要在肝脏和网膜上,呈球形,似绿豆或黄豆样水泡,透明,其中…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2001年2月19日,福建省邵武市养兔专业户杨某从本市养兔专业户黄某处购入30~40日龄杂交兔38只,21日下午突然发病死亡5只,全部都是40多日龄的,体重约1kg左右。杨某立即将全部病死兔送本站进行病理剖检,以求诊治。21日晚上和22日又分别死亡3只和1只,但都是30多日龄、体重不足1kg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畜主反映的临床表现、病理剖检变化,诊断为兔豆状囊尾蚴病。并用丙硫咪唑片及时治疗,大部分患兔康复。二、临床症状豆状囊尾蚴少量寄生时常无明显病状,大量感染时可出现肝炎和消化道…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症状兔轻度感染时,仅表现精神差,常闭目伏卧,幼兔生长缓慢。大量感染时,表现为采食减少,口渴,初期粪球小而干硬,后期腹泻,逐渐消瘦,腹围膨大,被毛粗糙无光泽。有的出现黄疸,嗜睡少动,严重的眼结膜和两耳腋下及股内側皮肤苍白贫血,有的出现后肢瘫痪,甚至突然死亡。2病理剖检变化临床病兔特征变化:肝表面、胃  相似文献   

13.
2010年6月份,成都市一养兔场,饲养有500只基础母兔新兰西兔,有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沉郁,有的兔有腹泻现象,死亡部分兔出现腹部臌胀,并有零星死亡,病兔曾注射过链霉素、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治疗,均以死亡告终,且发病的越来越多。1临床症状部分病兔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沉郁,黏膜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粪球小而硬。部分病兔腹部臌胀明显,用手提起有拍水声音,挤压腹部还可流出液  相似文献   

14.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引起的一种绦虫病,主要寄生在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小如豌豆,透明,直径10~18毫米,内含1个头节。现把该病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希望能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对小型商品兔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对90只患豆状囊尾蚴病的商品兔进行解剖,阐述了商品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病变特点,总结出了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家兔豆状囊尾蚴是豆状绦虫的中绦期,虫体呈豆粒大小的囊泡状,孤立或群寄在肝、肠系膜、腹腔内。大量寄生时有肝炎症状。急性期,可骤然死亡,慢性病例,主要为消化不良和消瘦等。狗、狐等为终宿主,吞食含豆状囊尾蚴的内脏后,在小肠内发育为豆状绦虫。家兔采食被狗污染的饲草、饮水,虫卵在兔体内发育成豆状囊尾蚴。为摸清我县兔豆状囊尾蚴的感染情况,于1982年7月—12月及83年9月—10月在野生动物饲养场兔肉加工厂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脏、大网膜、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8.
兔豆状囊尾蚴的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兔豆状囊尾蚴的体外发育情况及头节的详细结构,用不同浓度的猪胆汁和兔胆汁对兔豆状尾蚴进行培养,并对培养后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来源的胆汁、生理盐水中,豆状囊尾蚴的头节翻出率、存活时间各不相同,最快3 min,且随时间延长,翻出率越高。其中以兔胆汁的效果较好。在不同浓度兔胆汁中培养20 min头节翻出率均为100%,而在不同浓度猪胆汁中培养20 min头节翻出率分别为83%、67%、67%、50%、33%。培养后的豆状囊尾蚴在体外存活时间最长可达36 h。翻出头节的囊尾蚴可清晰看到头节、颈节、原始体节和囊泡四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兔豆状囊尾蚴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消化紊乱、精神沉郁、生长迟缓、腹围明显膨胀、站立不稳、低头抵地、四肢抽搐、骤然死亡等一般症状。由于没有切实的生前诊断方法,目前确诊本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剖检病死兔找到兔豆状囊尾蚴虫体,这样就延误了病兔确诊时间和采取有效措施的时机。1988年1—2月份西吉县种兔场15—45日龄仔兔657只死亡  相似文献   

20.
豆状囊尾蚴是犬豆状带绦虫的幼虫。主要寄生于兔和其他啮齿动物体内。我们对静宁县冻兔肉加工厂的768只购自全县各乡的青紫兰、大耳白、比利时、中国本兔进行了剖检观察。结果如下: 1.寄生数量及分布在768只兔中,有219只寄生阳性,寄生率达28.5%。其中公兔348只,102只寄生,母兔420只,117只寄生,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